教学改进,始于摸清学生的“知”与“不知”
高新桥校长是一位严谨认真又勇于面对挑战的校长,时刻思考着常规教学工作背后的规律,沉下心来打基础、做实事。她认为,有效的校本研修,需要老师们具备一双慧眼,以研究的态度去观察、记录、分析每一个学生,关照他们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以尊重学生的多元性为基准,理性判断他们的兴趣所在,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最好的引导和帮助。
▲高新桥(北京第十九中学校长)
近几年,我校的学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不少教师仍然固守着原有的教学习惯,忽视了学情的变化和学情分析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即便有学情分析,手段比较单一,过程比较简单,基本都是经验式的判断,往往只见判断,不见分析,只见结论,不见依据。有时分析甚至和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不能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作用。
基于上述背景,学校开展了“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校本研修,一是探索学情分析的途径和方法,深化教师学情分析意识,提升学情分析的能力。二是通过有效的学情分析,把握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把脉课堂,找出真问题
自提出“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修活动以来,学校各学科、各年级就积极行动起来。为摸清研修的方向与途径,不致出现“盲人摸象”的窘况,学校要求中层以上干部深入课堂,把脉并查找真实问题。
中层以上干部一学年听评课共800余节,梳理出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并制定出相应的举措,即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参与、体验中,引领指导其学习行为和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为落实研修目标和举措,干部们加强常态课的听课、议课工作,挖掘研修活动中的好案例和经验,引导老师们提升教学实效。各学科组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与深度,扎实开展教研活动,特别加强对不同课型的研究。鼓励老师们相互探讨、相互听课,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研修方案》,以此确定教研组研修的方向和途径,各年级、学科也提出了提高课堂实效的要求与指导性意见。
科研推动,学科组出实招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各学科的主题研修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决定以此为契机,借助科研方式,以科研态度来研究教研活动的组织策划,从机制、组织及主题层面改进教研活动,提高研修活动的有效性,拓展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去年,学校召开了主题为“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教科研年会和“十三五”市级课题“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行动研究”开题论证会,通过总结提升和课题引领,推进研修活动的进一步深入。
随后,全校教师以学科组为单位,进一步开展课题研修活动。首先加强学科组的集体教研,明确时间、主题,在专家的指导下,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真问题,全校掀起了以变革课堂教学方式研修氛围。
语文学科组结合学情和中高考改革趋势确立了以“问道整本书阅读”为研修主题,明确了“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方案—课后交流”的集体研修步骤;
英语学科组以主题阅读为依托,开展了基于学情的“初三英语复习课探究”“关于高三冲刺阶段的教学复习建议”等主题研修活动……
各学科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主题研修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专家引领,提升研修质量
学科组是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组织。我校通过推动学科组建设来带动校本研修活动。
首先,优化学科组建制。通过公开竞聘、择优选聘,合理调整学科主任年龄结构,使队伍更加年轻,学历程度更高,业务研究能力更强;同时,优化学科主任建制,进一步明确其职能职责,形成更加合理的学科组分布。
其次,优化研修方式。以单双周形式组织开展学科教研、课题研究、校级展示课等工作,依托学科组落实集体教研、同头备课、互相听评课等教研活动。学校还制定了《优秀学科组评选办法》,将加强集体研修、团队建设作为主要考核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科组的强团队研修水平。
公开课汇报是学校校本研修的主要展示形式之一,是展示教师学情分析方法、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促进教师改进与提升的大平台。学校动员组织各年级、学科教师积极开设市、区、校三级公开课和展示课。一年多来,老师们共开设区级、校级展示课400多节。
在开课过程中,市级教研员和专家就“新形势下教师如何进行自我成长”“如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等主题,进行专业化指导,切实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也有力地提高了学科组的研修质量。
责任编辑:蓝海黎
本文来源:海教思维。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