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被后人骂为“流氓”

01-05 生活常识 投稿:良人未归
刘邦为什么被后人骂为“流氓”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举行登基大典,当了皇帝,定国号为汉。


大概是从司马迁之后起,刘邦的形象就不被大家看好,甚至被后人骂为“流氓”。刘邦为什么会被后人骂为“流氓”?


他有过哪些不检点的事件呢?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番。



1


首先,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说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大公经常责备他没出息,不如他的哥哥会勤俭持家;当泗水亭长的时候,经常调戏侮辱小吏,亭中所有小吏都被他调戏侮辱过;又好色又好酒,经常到一个叫武负、一个叫王媪的酒店赊酒喝,不管在哪里喝,喝醉了倒头便睡。


有一次去参加吕公家宴时,按规矩每人都要见面礼,不到一千文的只能坐在堂下。刘邦尽管身无分文,但却谎称“贺钱一万”,混入其中,又在酒席上戏弄那些宾客,还毫无违和感地坐到上座,大模大样地吃喝起来。


刘邦


萧何与刘邦是铁哥们,非常了解刘邦,他也说刘邦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有一次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时,问及大家对自己的看法,部下高起、王陵拿他与项羽作比较,当中也说到刘邦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等等。



2


另外,司马迁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写了刘邦几个“流氓”指数较高的几件事:


郦食其想见刘邦,找到一个老乡、也是刘邦的一个部属帮忙引见,这名亲兵告诉他刘邦不喜欢儒生,见到头戴帽子的儒生,刘邦就会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在和儒生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


楚汉之争期间的一次战争中,项羽把抓获的刘邦父亲绑至刘邦占领的城门口,准备好了火锅沸油,以此要挟和威胁刘邦。刘邦说我们曾结为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如果把咱爸煮了,别忘了分我杯羹,把项羽搞得很没趣;


彭城之战时,刘邦被打得大败,逃亡中为加快速度,好几次将自己的儿子、女儿踹下车,但每次都是车夫夏侯婴立即停车,过去把两孩子拾起并重新带回车上。



为给两孩子压惊,夏侯婴先让马慢慢跑,等这两孩子抱住自己的脖子后再加速奔驰。刘邦因此怒不可遏,好多次都想杀掉夏侯婴。


御史大夫周昌一次在刘邦休息时进宫奏事,遇见刘邦正和戚夫人亲热,很是尴尬,转头便跑,被刘邦跑步赶上,一个飞身便骑在周昌的身上,并掐住周昌的脖子问“我是什么样的皇帝”,耿直的周昌回答说:“您是象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刘邦心胸倒也宽阔,呵呵一笑,不予计较。


楚汉战争后期,刘邦对项羽已形成合围之势,项羽迫于无奈只得与刘邦讲和,双方商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签订协约后双方立即停战各自归国,并送回了被扣押的刘邦的父亲与妻子。但刘邦马上就背信弃义、撕毁和约,在项羽遵照协约向东边撤回的时候,刘邦便带兵又从背后追杀过来,使项羽腹背受敌,最后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3


应该说,司马迁描写刘邦时“不虚美,不隐恶”,以事实为依据,大力赞扬刘邦的丰功伟绩的同时,也不回避和隐瞒其缺点、毛病,是一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记述态度,应该得到肯定和尊重。


但是,许多后人却不这么看,他们把刘邦的缺点与优点进行了割裂,几乎只看他的缺点,不看优点。


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最关键应该是两点:第一是刘邦对文人的无礼。


这主要体现在刘邦轻视儒生,会见儒生时,见到儒生戴帽子的就夺摘而尿、动辄破口骂人。这种行为,在当时的文人们看来,简直是奇耻大辱,刘邦因此深深地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大大的得罪甚至激怒了他们。


所以,许多当时的读书人对刘邦毫无好感,纷纷隐居或躲避,不愿意亲近和帮助刘邦。比如,当时颇有社会影响的文人代表“商山四皓”就是典型例子,尽管刘邦反复求请,想请他们出来辅佐自己,但他们不为所动,就是不肯出山。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文人集团对刘邦的印象和态度。



第二是刘邦撕毁和约、背信弃义。楚汉之争后期,迫于战争形势,刘邦和项羽签订和约,但刘邦趁项羽撤退之际,马上撕毁和约并带兵追杀,因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种行为虽然是出于当时政治斗争和战场形势的需要,但在文人集团的眼中,就不一定是这么回事了。背信弃义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不容的、被中国传统价值观和道德所唾弃的。


当时的文人们迫于某些压力可能嘴上不说,但一定是腹诽不断,尤其在项羽家乡的楚国地界中,文人集团肯定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有的甚至会毫不犹豫在站在正义立场进行批判和鞭挞,他们会站在乡亲的立场来讴歌项羽、贬低刘邦。时间越往后,这个现象会越明显。


这可能就是刘邦形象不被看好、而项羽的英雄赞歌却流传千古、经久不衰的原因。



4


在中国古代,能读书写字的都是儒生文人,贫民和穷人是没有文化、不会写字的,所以读书写字是当时文人的专利,而历史又是这些文人们写出来的,文人因此掌握了充分的话语权。


于是,他们出于愤怒和报复,在记述或描写刘邦时,过失用加法、功劳用减法、缺点用乘法、优点用除法,甚至故意隐藏和歪曲事实,以抹黑刘邦形象。期间留下的书籍及作品肯定很多,但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毁书运动后,可能很多已经被销毁。



至今流传下来、有代表性的可能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阮籍,他在游览楚汉古战场时,发出“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感叹;


元代著名散曲、杂剧作家睢景臣的《高祖还乡》中,把刘邦描绘成一个泼皮无赖的形象;


近现代思想家、教育家李宗吾的《厚黑学》中,说刘邦之黑、之无耻简直到了心安理得、炉火纯青的地步,等等。


因此,在文人们共同努力下,刘邦的“流氓”形象就逐渐成型,最终成了空前绝后的“流氓皇帝”,一直流传至今。


与刘邦命运相同的还有明成祖朱棣,因方孝孺问题搞了个“株连十族”,彻底得罪天下读书人,也是被后人口诛笔伐。另外还有一些帝王将相也不同程度地受到这样的待遇。


真相并不重要,话语权才是最重要;这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文化执笔人的世界!



但是,读历史事件要看到大势所趋,读历史人物要看到主要方面。刘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稳定王朝,继而开始整顿社会、“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推动汉文化的发展,较好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西汉王朝200多年的统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历史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从个人情况来看,刘邦从一介布衣,白手起家,然后带领千军万马,能在那样纷繁复杂的战乱中打败项羽、夺得天下并建立了大汉王朝,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光芒万丈的功业后面,刘邦肯定有着非常显著的过人之处,肯定有着无比强大的独特一面。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深刻认识现实和看清未来,才能把广大英雄豪杰凝聚在自己身边,才能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斗争资源,夺取最后的胜利。


即使一个毫无立场和感情色彩的旁观者,隔着历史厚重的烟云,也无法看法刘邦当时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无法体会刘邦当时的思想和感情,自然也无法理解刘邦当时的行为和举止。在刘邦看来,那些所谓“流氓”行为,一定是他在当时局势和情境下,采取的最合适的应对方式、最恰当的处理办法!


所以,我们还能说刘邦是“流氓”吗?


文章来源于有听读书投稿;作者:我是一个兵;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标签: # 刘邦 # 项羽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