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摘 要:2013年6月,我国外交部长王毅发表题为“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的演讲。此演讲具有很强的政策宣传意义和政策指导意义,提出了今后中国外交的基本路径是要走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探索过程伴随大量思想和政策建树,从中国的角度深刻影响21世纪国际关系的面貌。努力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与国际主流外交理论相结合,从而成为推动和平、合作、发展的时代潮流向前的动力。
关键词:中国特色外交 软实力 硬实力 统筹内政外交
一、当前国际形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任何国家都无法脱离世界经济体系之外而实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却又使得当今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发生着改革推进,但是全面复苏依旧充满变数。欧盟的成立引领着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各国的发展越来越快,世界出现了以美、中、欧、日、俄几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将不可逆转。此外,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大趋势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但是国际局势还是呈现出了稳定中有动荡的局面,尤其是是局部性的动荡与冲突还是不断出现。
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和国际局势的不稳定性、复杂性,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中国特色外交的实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中国对外关系政策及外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独立自主原则始终作为中国外交思想的核心和基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永远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我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恪守国际条约和信守国际承诺。中国日益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更加紧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的发展在世界上存在正反两种不同反响,进而也说明了中国在国际社会地位中的影响不断增大。
我国目前的综合发展总体上来说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我国主要面临对内、对外两个问题:
1、对内是基础,我国经济现状。目前我国经济以两位数的速度发展,已经处于世界第四位。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国的经济仍能高速增长,这种高速增长是否能够持续?我国的人均GDP和人均资源的占有量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长期的发展是以高能耗、资源的大浪费为代价的。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在实现了高增长的同时,忽略了很多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目标,例如基础教育、医疗保障、环境卫生等。这些毫无疑问的将制约我国的发展。
2、对外是关键,我国周边安定环境。地理位置和地缘环境的特殊性是长期制约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因素。一是,我国是边界线漫长,相邻接壤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缺少天然安全屏障,易遭受外敌入侵,给我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二是,众多邻国中某些国家仍与我国存在领土领海争端,尤其是维护海洋权益的斗争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三是,“台独”和民族分裂活动的存在使我国面临严峻的反分裂和维护稳定的斗争。四是,美国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和遏制政策,不断插手我国周边地区事务,对我国安全构成了最大威胁。
三、构建中国软实力的外交战略
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硬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军事实力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而软实力是指能够影响他国意愿的无形的精神力,包括该国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的感染力、国际信誉以及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等。自1978年中国确定改革开放的方针以来,中国的硬实力方面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硬实力总体扮演了主要角色。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趋势的当今时代,武力征服和军事威胁受到了限制甚至禁止,因此,软实力对国家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一个国家发展软实力,需要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一个正在走向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软实力建设是决定中国能否最终实现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的关键所在。软实力已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国家对外关系与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日显重要。中国在外交上发展软实力无疑具有许多有利条件:
第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赖以生存延续的基础和动力,是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文化源泉。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决定了我国外交的总目标是独立自主,维护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任何时候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国极为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为我国发展对外关系,扩大对外影响,提升外交形象提供了优越条件,使公众对中国文化及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第二,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事关国家的凝聚力、动员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我国实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强调走自己的路,不照搬外国模式,反对教条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三,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国在对外政策中发展软实力提供了物质基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国际地位迈上新台阶,中国的经济外交也越来越重要。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位,中国经济外交的内容也得到了极大扩展。包括贸易投资、对外援助、财经外交、能源外交、气候环保等,几乎涵盖了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所有内容,使得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硬实力是发展软实力的基础,中国日益强大的硬实力为中国征服推行和平外交政策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物质保障。
四、认识中国特色外交的积极实践
(一)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国际合作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布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实践的宝贵总结。四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支撑,缺一不可。有学者提出:“发展多边外交,是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必由之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闭门造车是不能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经济强国,重视与周围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合作,建立起强而有力的经济组织,协同周边国家,甚至是带领周边国家一起努力,是中国的不能推卸的责任与使命。今后5到10年,中国在努力加强与“金砖国家”、非洲国家、亚太邻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关系的同时,不会放弃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合作路线。
(二)积极统筹内政方针与外交政策
统筹内政方针与外交政策,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高统揽内政外交全局能力,成为新时期提升中国外交能力的紧迫课题。其必要性在于两点:首先,“一国的对外的政策基于本国的国家利益,并以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为最终目标。”这就是外交的目的与内政方针的目的是一致的。第二,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外交延续一国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利益诉求,是一国一定时期的社会反映。统筹内政和外交,就是要立足国内形势,兼顾国内外两个大局,协调“世界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五、总结
1、我国外交部长王毅认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色”之源反映出“三个自信”。一是来源于中国所坚持的社会主义理念;二是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三是来源于新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也可以说,这三个来源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实践自信。
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外交应以服务于国家发展为中心,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个基本点是指中国外交要维护中国在世界上的正当利益和促进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
3、当今世界是一个综合国力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舞台上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取决于强大的综合国力,而且取决于该国的外交能力。在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新时代,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外交能力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展望未来,在领导外交上必须始终保持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观察,辩证认识世界形势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多角度、多领域、多轨道地维护好国家根本利益,进行务实的外交选择,拓展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夏立平,《论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2009.06.23
[2] 环球时报,社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重大探索,2013.07.01
[3]杨洁勉,《中国特色外交的实践自觉和理论自觉》,2012.03.13
[4]王红续,《关于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若干思考》,2011.06.22
[5] 童世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内涵、背景和任务》,《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4期;
[6] 赵可金,《统筹外交——对提升中国外交能力的一项研究》,201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