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高考状元竟然这样“拼妈”

01-05 生活常识 投稿:我找回了孤
这届高考状元竟然这样“拼妈”

 来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高考分数线公布不久,就被一票青春洋溢的学霸刷屏。机智的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


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重要的不是“拼爹”,而是“拼妈”。

 


安徽省的文科状元郑辰筱让人印象深刻。她考了678分,清华、北大、港大、伦敦大学等名校都“抛来”了橄榄枝。


郑辰筱面对记者的采访,侃侃而谈,连“嗯”、“啊”、“哦”这样的语气词都很少。


她说,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关键词是“努力”,其次是好的学习习惯。她非常自律,懂得规划自己的时间。


她已经游历过十几个国家,初二时就独自赴美国游学,高一时雅思就考了7分。大学之前的这个暑假,她打算和妈妈一起到西班牙、意大利、希腊走一走,“看一看各国的历史人文,读一读欧州文明史”。


她还喜欢钢琴、演讲,参与很多社会实践。



看到郑辰筱游历十多个国家的经历,也有网友说“看,还是要花钱砸啊。”


我并不这样认为,很多东西都是花钱买不来的。


郑辰筱的父亲是基层公务员(有报道称是警察),母亲经商(微博上有人说她妈妈开服装店),是阜阳颍上人,初中才从县城到省城念书,最多算是个中产阶层家庭的孩子。


她身上令人喜欢的自信和大气,不是源自家庭财富,而是来自教育。


郑辰筱的父亲工作忙碌,陪孩子都是忙里偷闲,教育孩子的重要任务落在妈妈的身上。


在她们家,父母和孩子之间是近乎朋友式的关系。高二时,时间宝贵,女儿想外出旅行,搁一般妈妈,早就拒绝了,不过郑妈妈尊重孩子的选择,还抽空同行。


她说,在教育孩子上,最重要的原则是“无条件地爱孩子、支持孩子,但绝不溺爱孩子;绝不唠叨,绝不过多干涉和控制孩子的生活,给孩子留足个人的成长空间。”


这么多名校都来抢女儿,但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她也不准备干涉。“相信她的判断。”



郑辰筱自己也说,母亲是她生活中的亲密伙伴,日常减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找母亲聊天。“小的问题母亲完全信任我,但是大的方向和决断她会给我好的意见。母亲平时也喜欢关于心灵修养方面的知识学习,在心理辅导方面帮助我很多。”


无疑是一个又独立又有修养的现代妈妈。


采访的记者说,郑妈妈打扮不算时髦,但清新舒服。她第一时间和女儿一起来到学校面对记者,情绪稳定、淡定从容,说话也很谦虚。


从小,她给女儿足够陪伴的同时,很注重培养她的观察能力、独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一起体验的方式和女儿一起成长。在外表上呢,郑妈妈不会刻意注重,得体、舒适就好。


在这种家庭教育下的郑辰筱,安全感十足,自信又独立。

 


美国现任交通部长赵小兰是首度进入美国内阁的华裔女性,同时也是内阁中的第一位亚裔女性。



她祖籍上海,出生在中国台北,姐妹六人,每个人都很有成就。爸爸赵锡成曾说“我这个做爸爸的一天到晚在外面忙,女儿管得好,都是妈咪的功劳。”


赵小兰小时候,爸爸还是一个船员,一年至少有9个多月在大海上讨生活,妻子生产也不在身边,以致于赵小兰3岁还不认识爸爸。


后来,她们全家迁往美国,赵爸爸忙于事业,整个家庭都交给妻子朱木兰打理。


朱木兰在教育孩子上,用“爱”和“严”两个字。



刚去美国一年,赵小兰也想学美国孩子办生日派对。虽然家里穷,但朱木兰还是很高兴的和孩子一起操办。他们发出了很多份邀请,最后却只来了2个小伙伴。赵小兰心中难过,朱木兰依然不动声色地切蛋糕、唱歌,给了孩子美好回忆。


另一方面,她定下了很多老派的规矩。


比如,来客人了,孩子不准上桌吃饭,但要出来给客人端菜斟茶,即使后来赵爸爸开了间很大的公司,经济和社会地位都很高,赵家的孩子也依然要给客人服务。家里请了佣人,孩子们也要自己洗自己的衣服,自己坐校车去上课。她还规定,女儿们在外的花销一定要拿着票据回家报账。赵小兰大学的假期也要打工赚生活费。


不过,在孩子的学习上,她绝对不省,有一点要求“既然要学,就有责任学好。”


赴美前夕,下午就要从台北赶车到高雄,而当天上午赵小兰照旧背着书包,按时到校上课。


▲1980年代,幸福温暖的全家合影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她自己也一样做到。50岁,她重返大学校园,用2年时间攻读了圣约翰大学硕士学位。有一次下大雨,她辗转赶到学校,教室里只有她和教授两个人……


她的6个女儿,个个都很厉害:老二赵小琴是威廉和玛丽学院毕业的硕士;老三赵小美出任过纽约州消费者保护厅厅长;老四赵小甫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是一位律师;老五赵小亭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硕士,是大学教授;老六赵安吉获得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后,回到父亲的公司挑大梁。


美国总统老布什都让夫人芭芭拉向她学习,称赞她“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和心中充满深爱的母亲。”


▲赵小兰和父亲在赵朱木兰中心前合影


2016年,哈佛法学商学院将一座行政教育设施命名为“赵朱木兰中心”,这是哈佛校园内第一座以美籍华人命名的建筑,也是第一座以女性命名的建筑。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听过很多女性的故事,关注她们的生活状态。


即使现在女性已经够忙了,但超过80%的家庭,教育孩子的重任还是落在女性身上。一个孩子的短期发展,可能跟家庭经济条件有关,但长期发展,一定是看软实力的——这和“拼妈”息息相关。


江西文科高考状元刘梦的妈妈,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帮女儿整理错题,被朋友笑称“你也可以参加高考了……”


去年的北京文科状元熊宇昂,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从一出生就开始”……


朋友林林,女儿才上小学,为了每天陪女儿一起学习,平等地互相督促,愣是把一级建造师证书给考下来了……


还有一个读者,是家庭主妇,钻研烘焙和菜谱,自己写公众号,已经有了好几万的粉丝,做的甜点让孩子在幼儿园非常骄傲……


▲赵小兰童年时期


朋友们在一起聊天,一致认为,现在的孩子,太聪明了。如果你自己不进步、不以身作则,根本无法在教育上掌握主动权。


曾经有一篇稿子刷屏,《我年薪30万,可撑起家的却是我老婆》。对于赵小兰的父亲来说,即使他已经是航海业大佬,被人尊敬地称“赵锡成博士”,有很多钱,撑起家的却是妻子朱木兰。对于我们大部分现代女性来说,“拼妈”拼的是妈妈的眼界、格局、成长力和学习力。


也难怪,大家总说:“生个儿子没教好,是毁一代;生个女儿没教好,是毁三代。”


真想告诉大多数的男人们:感谢你的老婆吧,今晚回家请洗碗洗衣,发个红包来个现的也可以。

 


筱懿的啰嗦:


非常巧,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天,我在一位朋友家里遇到了安徽省高考状元郑辰筱的妈妈,她和我想象中高考状元的妈妈完全不一样——面貌和体态都非常年轻,待人接物爽朗,朋友介绍说:“这是状元的妈妈。”引起周围一片感叹,纷纷要求介绍成功经验,她很谦虚地微笑摆手。


这几年我见过好几位“状元”妈妈,她们扭转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对于培养一个“状元”必须含辛茹苦、完全丧失自我的偏见,孩子成绩优异,她们自己也不赖。


所以,“拼妈”究竟是拼什么呢?并不是拼对孩子无底线地牺牲自我,也不是拼时时刻刻眼睛长在孩子身上,妈妈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自身的眼界和幸福度,都深深影响着孩子,能把自己过好的妈妈,孩子也差不到哪儿。


愿我们遗传给孩子的,不仅是外貌和血统,更是优质的习惯和眼界。


筱懿


标签: # 孩子 # 妈妈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