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辈面前,要藏拙,不可显能
![在长辈面前,要藏拙,不可显能](https://pic1.boleren.cn/img/在长辈面前,要藏拙,不可显.jpg)
接下来讲“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现在有很多人对长辈都是直呼姓名,或者把孩子的名字加在里面,如叫“东东爸爸”“东东叔叔”等,这样也不够尊敬。我觉得四川人做得就特别好,如把自己的父亲叫爸爸,把自己的叔叔叫作“小爹爹”或者“小爸爸”,这样就非常恭敬。我们对长辈不光是不能直呼名字,还要“柔吾声”,用非常恭敬、谦和的声音去说。
“对尊长,勿见能”,就是不要在长辈面前夸耀自己很能干,不要认为自己比长辈更有能力,不要认为长辈不如自己。我们不光在对长辈说话时要恭敬,要顾及长辈的情绪,就是朋友之间聊天,也同样要顾及对方的感受。我们不应该在别人面前显摆自己,揭别人短处。即使我们真的很优秀,也一定要谦卑,说话的时候要顾及别人的感受和想法。
古圣先贤从来都不夸赞自己。可现在人做点儿善事恨不得天天被人夸。好多人见到我以后就跟我说:秦老师,我捐赠过多少多少的印书款,如何如何。我听完以后,笑笑而已。你捐赠就捐赠了,还非要故意跑到我面前说,那么执着。其实,捐多捐少都一样,有钱出钱,没钱出力,没力出嘴,工作都一样。
“对尊长,勿见能”,不仅指对所有长辈,还有在朋友面前不应该逞能,说话的方式一定要恰到好处。我们要明白,你的一个行为代表了父母的言行,代表了家庭的教育,代表了家庭的风气。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婴有位车夫。有一次车夫回家后,妻子表示坚决要离开他。车夫很吃惊,忙问为什么。妻子说:“你看晏婴虽然身为相国,名扬天下,可是今天我见到晏婴坐在车上,样子安然,态度谦恭。再看你相貌堂堂的男子汉,只是一个车夫,却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相国都那么谦恭,你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难道只是因为给相国驾车吗?”听完妻子的批评,车夫很惭愧,从此变得谦虚了。
古语讲得好:骁勇逞强必跌跤,虚怀若谷谦受益。所以我总说要落实《弟子规》,永远当老二,不要当老大,把老大让给别人。如果永远把自己当老二看,你就会尊敬、恭敬老大,这样你就没敌人、没仇人了。
骁勇逞强必跌跤,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虚怀若谷呢?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尽量地低调处世,我们对人和事一定要做到仁慈、博爱和宽容。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对方的感受,绝不应只考虑自己。
如果我们有一颗高傲的心,那它就会把我们害死。因为有很多本来想和我们亲近的人,在看到、听到了你高傲的心态和言辞后,就绝对不会选择和你做朋友了。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少,会让我们在社会中的路越走越窄。
我们要当一个孝子,孝子应该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精神。要当好学生,尊师重道;要当一个好公民,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要当一切圣人的学生,把圣贤所讲的慈悲去落实。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古人曰:“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我们要用圣贤的教诲长期熏陶自己,这样不仅是我们,就连孩子也会慢慢提高德行和修养。
希望我们学习《弟子规》以后,能够越来越谦卑,不论你是哪种身份,不论你有钱没钱,我们都要用一颗仁慈不变的心,面对所有攻击你的人、赞美你的人、尊敬你的人,当你永远用一种不变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境遇时,你的人生才会越来越圆满。
—本文摘自秦东魁作品《打开幸福之门》(正在新浪读书免费连载,如有需要可进微店选购或到当地各大书店咨询)
谦德弘愿原创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