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保健品毁掉的中国人
01
老人为保健品殒命,是保健还是毒害?
天色微亮,不少老人家已经早早起床,吃过简单的早餐,背着环保布袋,领着保温杯就匆匆出门了。
他们赶着去上课,顺便见一见干儿子和干女儿们,诺,布袋里的煮鸡蛋就是给他们带的。
不用猜,上课的地点就在保健品公司的推销点里,那个简陋的房间里,每天早上都坐满了各处赶来的老人。干女儿和干儿子们一边给捏手捶腿,一边轻声问一句:
“干妈,上次拿的药,可有按时吃?还剩多少了,这回还要再拿点?”
可老人们万万没想到,这些干儿子干女儿,个个都张着血盆大口,准备谋财害命。
成本800元的“玉石床”,套上“安神补心”功效,就能卖11800元。
成本6块的茶包,编一个降血压血脂的功效,就能买98元,还是套餐价,得买三套才行。
资料显示,保健品的成本只占零售价格的10%,甚至更低,利润高达10-20倍。
可就是这些不值钱的东西,却能毁得老人们家破人亡。
前天,财经网刚刚报道了一位浙江老太太,被两个“干儿子”骗着买了116万元的保健药。
不仅搭了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积蓄,老人还卖了房、借了高利贷,甚至和亲生女儿反目成仇。
浙江大学的退休心理学教授黄阿姨,本是高知识分子,也栽倒在保健品上,前前后后花了近40万元。
而她认识的另一对“有头有脸”的干部夫妇,去年去世时,才被儿女发现他们花了100万元买了一房间保健品,很多还没拆封都过期了。
一味地指责老人们智商欠费,也许太过武断。
有些老人,未必不知道干儿子、干女儿推销药品是冲着钱来的,也许也知道,一盒一盒的保健品治不了病,但他们偏偏还是乐意花这冤枉钱。
毕竟,保健品推销人员,可能是这世上最深谙孝道,最会讨老人开心的群体了。
一位前保健品推销员透露:亲情营销,一直是这一行的核心。
有的保健品公司还会培训员工学习按摩和足疗,安排他们时不时上门探望,为老人按摩、洗脚,陪吃饭、陪逛公园,“无偿”地照顾老人们。
“我生病住院,10来位保健品业务员争着来照顾我,比家里人来得更勤快。”黄教授苦笑。
对于越来越庞大的空巢老人群体来说,子女不在身边,花钱买一份“陪伴”、买份“孝道”,或许也是一种安慰。
可是,怕就怕泛滥的保健品不仅谋财,还会害命。
去年,73的郭大爷突然去世,没留下什么遗言,只留下了一屋子的保健品。
原来,他生病已久,可自从掉进保健品的坑里,就再也不愿意去正经医院看病治疗了。即使在发病时,他也一心念着等天亮后,卖保健品的店铺开门,再去“拿药吃”。
因为,讲课的“老师们”跟他说,只要按时按量吃保健品,他就可以活到120岁。
谁不想多活几年呢?可是,原本以为的续命神药,却成了毒药。
02
年轻人也躲不开的保健品陷阱
当我们指责或惋惜老人被保健品所害的时候,浑然不知,专为年轻人“定制”的保健品,也悄悄潜入我们的生活了。
最近一个好物分享的app特别火,不少明星入驻,安利也一波接着一波。
比如流量小花林允,拍了一个“漂亮很重要”的短视频:在快进的一分钟里,她接连喝了4种内服产品,美白的抗氧化的,什么都有。
还有戚薇的开包视频,包里的保健药品得有七八种,一天的“药量”是一大把。
跟我一个女生朋友很像,她包里的药盒,比中午带饭的饭盒还大。不仅仅是女明星,怕老怕丑,几乎是所有女性的痛点。
所以,近几年来,很多保健产品被炒得越来越火——青汁、酵素、水素水等等,整天在朋友圈里刷屏,功效神乎其神,价格也越来越高。
我身边就有不少女生,日常喝青汁,买了好几个牌子,都一样难喝。
可是一想到这东西能减肥、排毒、祛痘、祛斑,还能缓解姨妈痛,她都能咬咬牙一口闷。
真的那么神奇吗?很抱歉,没有。
国家高级营养师陈渝说了:“如果只用青汁代替蔬菜,会造成粗纤维组分摄入不足,长此以往还会引起消化道问题。”
至于它的功效,迄今为止,医学界都没有拿得出手的证据。
可是,就算没有青汁这个东西,也会有红汁、蓝汁、黄汁陆续出现。只要女人怕老怕丑的痛点一直在,减肥美颜抗衰老的保健品,就一直都有市场。
女人怕老,男人怕虚。
除了到处贴牛皮癣的“XX肾宝”之外,一些增强性能力的内衣行业,也打开了一片市场。
据报道,从2015年11月到2016年8月,全国各地有5万多个男人,从某一家公司购买了“英国卫裤”和各种壮阳保健品,仅仅一个窝点,涉案金额就高达2838万元。
还有很多受害者,碍于面子不敢报案,只能吃哑巴亏,任由这种“保健品诈骗犯”继续骗下一个男人。
小孩子也逃不过保健行业伸出的魔爪。
还记得小时候“生命一号”那个洗脑的广告吗?
“补充大脑营养,促进骨骼生长,提高记忆力!”
十几年了,至今在各种购物平台上,还能找到它的踪迹,500多元一套,评价里一水儿的“期待效果”。
可实际上,在国家规定的27中保健品功效中,并没有所谓“补脑”这一项。
小时候喝生命一号、中年喝汇源肾宝、老了喝脑白金,保健品行业,成功抓住了你生命中每一个痛点,总能打得你智商欠费。
03
你交了多少智商税?
几乎所有的保健品,都是没用的,最多就是吃不死人。
但是它们都有一点很厉害:贩卖焦虑,再收取高额的智商税。
说到智商税,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这个税种可以说是日益攀高。
追根溯源,700年就有“智商税”了——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士向教徒高价贩卖“赎罪券”,心诚则灵,教徒买得越多,上帝就可以赦免你的“罪罚”,死后升上天堂的机会也会越高。
听着怪荒谬的,可是回过头想一想,什么脑白金、什么肾宝、什么生命一号,不也是当代的“赎罪券”吗?
本质都一样,都是智商税罢了。
之所以能这么火,归根结底不是智商问题,还是大众过度焦虑。
想要孩子更聪明,赢在起跑线上;想要脸蛋更漂亮,永远十八岁;想要身强体壮,长生不老。太过焦虑,就容易失了智,让保健品钻了空子。
保健行业何时休?
除了国家制定明确的审查标准,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我们什么时候,能放下过多的焦虑,脚踏实地努力,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作者:陈毛毛,人气作者,麻辣英语教师,善用歌声和文字撩人,少女颜和男友力的结合体。微信公众号:我们都是文艺青年(ID:youth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