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她的威力抵得上60个师

01-04 生活常识 投稿:早茶月光
抗战中,她的威力抵得上60个师

 最爱君一直想写一写宋美龄。今天是她逝世14周年纪念日。2003年10月24日凌晨(北京时间),她在美国辞世,享年106岁。


有两种历史人物:一种是,说出他/她的名字时,必须加上许多定义或头衔,以便减少人们对他/她的陌生感;另一种是,说出他/她的名字,足够了,剩下都是多余的。


宋美龄显然是后一种。


她的一生,论长度则跨越了三个世纪,论厚度则见证并参与了几多巨变。这样的人生,才叫传奇,跟她一比,别人的人生叫平淡无奇。


她晚年性情趋于平和,但拒绝回忆,不写回忆录,不口述个人史。她不相信历史,只相信上帝。她像武则天一样,留下一块无字墓碑。


即便如此,关于她的文字,早已汗牛充栋。随手翻检,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拼凑出一个符合自己审美与历史观的宋美龄。


但是,这些被绯闻、谣言与政治宣传包裹的“宋美龄”,又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呢?


01


▲抗战演讲中的宋美龄


宋美龄不像她的丈夫那样爱写日记,但她曾经并不拒绝文字。相反,文字是她的武器。


她用英文写作的时候多。她早年是一名极其优秀的美国留学生,十年,塑造了她的习惯和个性的绝大部分。她说过,她身上唯一和东方搭边的是她的脸孔。


抗战时期,英文写作、演讲功底让这位当时的第一夫人,变成了对外宣传中国抗战决心的一把好手。


1937年11月,她在南京写下关于日军空袭的一篇文章,发表于美国。作为国家第一夫人,她不喊空洞的口号,她知道打动人的地方,在于亲历的险境。


她写道:“这是下午的二点四十二分。天气很晴朗,天上有几朵白云,静止地停留在高空之中。三架日本重轰炸机,在云层罐隙的晴空里,自北向南,冉冉而来。尾后还有三架,高射炮向前面三架密集射击。现在后面三架也受到高射炮浓烟的包围了。后面又来了三架,所以总共是九架。高出于云层的上面,我听到了驱逐机声,我所在的地方近军用机场,这是敌人轰炸的目的地,所以高射炮的炮火非常猛烈,若干火花在我的面前闪烁地爆裂。几架我方的驱逐机出现了,他们是在云层后面飞来的。我的上面,已听到机关枪声,双方空军正在云中角斗……”


像不像一名战地记者?


她可以躲进防空洞,但她并没有。正如她可以不上前线,但她上了。


在桂永清军长被蒋介石下死命令24小时内夺回兰封县城,而手下两个师的兵力拼死强攻全部阵亡后,桂与部下光杆师长李良荣无言相对、泪如雨下之时,头带钢盔、身着军服的宋美龄竟然出现在阵地。


在71军死守河南富金山的第九天,前沿阵地战壕里的团长沈芝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夫人,您、您、您怎么来这儿啦? ”军长宋希镰闻报后要来奉陪,被宋美龄严令挡在了山头指挥部。


她给前线带来了最急需的武器弹药,带来了蒋介石的亲笔信,以及自己的真情鼓励:“你们打得好!打得日寇闻风丧胆!”


在九江万家岭吴奇伟的第四军前沿阵地上,宋美龄和军长夫人龙文娱“军服绑腿,步履矫健”,出没在日军飞机狂轰乱炸之下的防空洞里,仅差一步便可能被炸得粉身碎骨。她在阵前说:“这是的生死存亡之战,我正该上火线。”


她给上海前线战士送生活补给品。车队越过阵地时,遭到日军猛烈炮火轰击, 她的座车被炸翻,她摔断数根肋骨,可仍然坚持向前线将士作了演讲,并喊出“弟兄们, 跟我来”的战斗口号,然后一头晕倒在官兵们的欢呼声中。


像不像一名前线将领?


02


▲宋美龄与蒋介石


在抗战的炮火中,她没有像其他官员夫人那样,找个安全的地方养尊处优,而是跟广大官兵一起,战斗在最前线,多少次险些丧命于敌机的轰炸中。


评价一个人,不要看他/她在没有选择情况下的表现,要看他/她在可以选择情况下的表现。没有选择,那是被逼的,其实看不出人的本性。可以选择,才是主动的,是一个人本性的直接反映。


抗战时期的宋美龄,伟大就在这里。


你说作秀?在后方作秀,那叫精明;上前线作秀,那叫找死。


你说她不就是嫁了个好老公吗?


还真不是。蒋宋结合的前提,不排除宋美龄有美人爱英雄的心理,但很大程度上是蒋介石硬蹭上来的。


蒋总统年轻时写给宋小妹的情书:“功业宛如幻梦,独对女士之才华容德恋恋终不能忘。”


1927年12月,亡命莫斯科的宋庆龄听到两人的婚讯,大为震惊。她说过:“他俩的结合只是政治的一部分,并不是爱情。”


事实上,宋美龄和蒋介石的一个重要媒人,正是孙中山。对蒋介石来说,除了爱情,最重要的衡量因素是,娶了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的妹妹,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继承孙中山的政治遗产,提升自己的身价。


这一切,在他们的婚姻成为既定事实的背景下,已经变得毫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两个人的结合,能否使对方变得更好?尤其是在蒋掌握了政权之后,宋美龄这个第一夫人,会不会复制红颜祸国的历史?


可以说,宋美龄出色地完成了她的家庭与社会双重角色。


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蒋率部在前线,多次催促宋子文拨款支援。没钱,这仗可怎么打?蒋不得不倚赖他这个妻舅。但宋子文反对战争,谴责战争造成的经济破坏,他对蒋的诉求无动于衷。


宋小妹急得不得了,做哥哥的工作也没用。最后变卖首饰和房产支援丈夫,还以死相要挟,才让宋子文改变了主意。蒋随后打了胜仗。


宋美龄第二次救下丈夫是在西安事变。蒋被扣西安,宋多方营救。南京主战派讥讽她,“彼一夫人耳,仅知营救丈夫而已”。她反驳道:“余虽为夫人,然余发言,绝非为营救丈夫之私意。倘委员长之死,果足为国家造福,则余必首先劝其牺牲。”


这通发言算是公私都兼顾,家国两不忘。给满分。


于是宋美龄力排众议,甘愿犯险,奔赴西安施救。狼狈不堪的蒋介石见到宋美龄,瞬间流下热泪,他说,当天早上读圣经,正好读到了这样一句:“耶和华将有新作为,将令女子护卫男子。”


史学家普遍认为,宋美龄塑造或弥补了蒋的个性缺陷,有利于蒋人格魅力的形成。据蒋介石的侍卫官孙宗宪回忆:“大家知道,宋在的时候,蒋很少发火,因宋经常向他规劝:像你这样的身份,还能随便发火骂人打人吗?平常侍从人员听到蒋的喊声,进去时不免心悸,见到宋在,就如有了保护。”


抗战期间,对于蒋宋婚姻,二姐宋庆龄改变了看法:“美龄真心爱蒋介石,蒋介石也同样爱她。没有美龄,他也许会坏得多。”


03


▲宋美龄在美国国会演讲


如果一味地顺从蒋介石,在政治上、生活中惟命是听,那么宋美龄就不是我们今天要诠释的宋美龄了。


宋美龄是蒋介石的妻子、秘书、翻译、外交官、“后勤部长”。她不是一个花瓶,她是蒋的左膀右臂,她把第一夫人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蒋介石曾说,宋美龄一个人,抵得上60个师(一说20个师)。


这种肉麻话,自然不能当真。但我们要把它还原到具体的对话语境,才不至于产生误解或反感。


当时是1941年,美国杂志业巨子、《时代》周刊老板鲁斯访华,首次建议宋美龄访美,并说其效可抵30个师的兵力。但蒋介石则针锋相对地说,有宋在旁襄助,其威力可抵60个师。


美国人的话是恭维,也是劝说。蒋的意思也很清楚,宋在国内对他的帮助更大。


不过,蒋很快转变了态度。所以才有了1943年宋美龄访美,把第一夫人外交做到了极致。在当时的世界政坛上,没有任何一个元首夫人,能出其右。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众议院发表了一篇相当重要的演说。她必须把中国人民奋力抗战的情况,生动地介绍给美国国会和美国人民,以唤起美国朝野对中国的同情与更进一步的支持。


“我们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又半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风险,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她在演讲中说。


她的演讲,不卑不亢。


宋美龄原仅计划向众议院发表演说,但又应副总统兼参际议长华莱士之邀向参议院“说几句话”。她在参议院的即兴演讲不时被掌声打断,有时会有近五分钟的掌声。


新泽西州一位家庭主妇,寄了一张三块钱的汇票和一张上海男童在火车站哭泣的剪报至白宫,要求代为转给宋美龄,送给那位在火车站哭泣的小朋友。这是宋美龄在国会演说经由收音机转播全美,打动千千万万美国人心田的最佳证明。


罗斯福明确表态,将以上帝允许的最快速度,向中国提供援助。


宋美龄出访美国取得极大成功,她个人的声誉达到顶点。美国人民通过这位穿旗袍的美丽女性,认识了遥远东方正在进行的战争的残酷。


最爱君最佩服的,不是她成功出访美国,而是她拒绝出访英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虽与中国成为共同对日作战的盟友,但仍然以帝国主义的态度对待中国。在缅甸失守问题上,中国方面指责英军指挥不当,而英国方面,特别是军方,则设法对此败局轻描淡写,并授意英国报界贬低中国军队的作用。


宋美龄和她的丈夫一样,不掩饰对英国的恶感。


1942年5月18日,宋美龄致函美国总统助理居里谈到中国民众对英军在缅甸战场表现的失望:“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我们的人民一直觉得领导人不是被英军的缺陷无能蒙蔽就是被欺骗,一个问题被反复提出: 为什么我们的领导人要派遣部队到缅甸? 当英国人所做的只是空谈和撤军,并把任何失败的责任都归咎于中国军队的情形下,中国军队进入缅甸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


访美后,英国三次邀请她顺道访英,她都拒绝了。原因之一,就是看不惯英国这种所谓的盟友。


可以想象,英国的脸面因此受到了伤害,丘吉尔因此说她是一个任性的小姐。


04


▲开罗会议上“四巨头”: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宋美龄(从左往右)


宋美龄真的有小姐脾气。


这与她的成长环境有关,作为三姐妹中的小妹,她自小得到的宠爱最多,也最娇惯。婚后,蒋介石好几次在日记中吐槽,美龄一闹脾气就打包回娘家。每次,都是蒋过去给她道歉赔礼,才将她请回来。


但她不是大事小事拎不清那种人。


在民族大义面前,她总是收起她的小姐脾气。抗战期间,她闹情绪,回娘家,最后怕蒋分心,自己回到他身边。


而她这种脾气的典型体现,就是爱憎分明,受不得委屈。见不得自己受委屈,也见不得自己的国家受委屈。所以她拒绝出访英国,也就不难理解了。


访美期间,胡适去听过她的一场演讲,然后在日记中说,她的同情与热心是有的,只是一股虚骄之气,“使我做恶心”。


宋美龄在演讲中公开表示轻视欧洲战场,只强调亚洲战事的重要性。胡适的意思,其实是要她违背内心真实的想法,讲一堆政治正确的外交辞令。但这又有什么意思呢?美国人还嫌满嘴正确的政客太少吗?


出乎胡适的意料,蒋夫人发自内心的狭隘,反而赢得了美国民众的好感。


美国作家项美丽说,宋美龄对每件事都保持热情、诚实的态度,并表现出有意思的冷嘲的模样,同时具有成熟的演员、教师以及政治家的行动模式。


用另一个词来形容,叫做率真。


名满天下,丑闻、绯闻乃至谣言也随之而来。她这种人的性格,有意思在于:关于她或她家族的八卦,她都要说两句,以正视听。如果八卦是假的,她铁定要怼回去。如果八卦正好是真实的,她不会硬说成假的,相反,她会站在她的角度告诉众人,你们的理解是错的,吧啦吧啦。


她曾批驳有关她与蒋介石结婚的一些传闻。她说,她1922年在孙中山家第一次见到蒋介石时就被对方迷住了,他远比我二姐夫(指孙中山) 英俊。两人一见钟情,不管二姐及母亲的反对,她跟定了蒋。她说“至于蒋介石和我结婚是为了走英美路线,那更是天大的笑话”。


美国一个专栏作家造谣她与美国访华特使威尔基有一夜情,说得绘声绘色。她知道后,直接走法律程序,强势要求道歉和赔偿精神损失。


西格雷夫在《宋家王朝》一书中说她访美期间奢侈到一天换五次被单。这么微小而又关乎个人声誉的谣言,她也要自辩:“(西格雷夫)再说余每日换被单五次”,实际“在二十四小时内只睡一次,其他时间均有节目会客,与罗总统谈话焉,有睡五次哉”?


关于孔宋家族发国难财的舆论,她更是坐不住,要出来说两句。


一个典型指控是说她大姐宋霭龄操控美元公债。多年以后,宋美龄详细对美国记者说:“当孔祥熙去欧洲参加英王加冕礼时,公债价格在市场上突然暴跌。我先生和大家谈起这件事,认为必须制止下跌。因此,我姐姐说她愿意以老百姓身份买进,以支撑市场。但实际上,她是替买进。后来,试图逼公债下跌的真正的投机客被抓,却反咬我姐姐投机。人们实在太奸邪不公了,故事就这么流传,却没有人查证,就这么以讹传讹流行开来。”


1946年夏,一群中国记者在庐山牯岭小学访问宋美龄,有记者问:宋子文和孔祥熙做了那么大的官,为何还要经商赚钱?宋不高兴地答道:“经商赚钱有什么罪过?你们难道没有看见美国的高官不少人出身于商界?”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她对真实指控与虚假指控的不同回应态度,很有意思。


从世俗的角度看,她这叫“蠢”。对我们搞历史的人,她这叫“真”。比起那些毫无底线,嘴里吐不出半句真话的历史人物,这位第一夫人可爱得多。


05


▲宋氏三姐妹:宋美龄、宋霭龄、宋庆龄(从左往右)


许多人自以为总结出宋氏三姐妹的个性特征:大姐爱钱,二姐爱国,小妹爱权。这种脸谱化的盖棺定论看似精辟,其实离历史真实相去十万八千里。


三姐妹重逢在抗战时期,拍下许多合影,向全国人民显示,为了抗日,宋氏姐妹又走到一起了。你说哪一个不爱国?


真实的区别在于,宋美龄一生没有改变她的精英立场,而宋庆龄则走进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


抗战时期,宋美龄接受美国《时代》周刊女记者采访,两人坐在一家酒楼餐厅的沙发上。宋美龄拿出烟来,让女记者抽。女记者拒绝了,宋美龄自己抽起来。过了许久,女记者憋不住了,对蒋夫人说,其实我也抽烟,只是墙上的标语让我不敢抽。


那标语写着:禁止抽烟。还写了禁止抽烟的理由,说是要把种植烟草的土地改种粮食,以支持抗战。这个禁烟理由,直接把禁烟上升到爱不爱国的高度。没想到,宋美龄这样回答女记者:“那是写给老百姓看的。”


她对老百姓谈不上有启蒙之功,也谈不上同情之理解。她的世界终究是与众隔离的。


在中国最需要推进民主、法治进程的时候,不少仁人志士,包括内的有识之士,包括她的二姐,或恳切陈词,或努力抗争。而她在这一领域乏善可陈,没有留下任何支持或同情的记录。这恐怕是她漫长的一生中,最大的历史局限性。


然而,越到晚年,她越不想多说什么。


除了1995年,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时,98岁高龄的她在华盛顿参加了七八个小时的公开活动,从未露出疲态。她仍然无比怀念当年,她在美国刮起的“宋美龄旋风”。


—特别声明:本文为企业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快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标签: # 宋美龄 # 她的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