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针刀治疗中风后遗症详解

01-04 生活常识 投稿:以云为纸
用针刀治疗中风后遗症详解


中风的早期针刀治疗

适应症:

1、脑梗阻早期,生命体征较平稳,可针刀治疗;

2、中风的危险期平均10天。各种中风危险期过后,均可针刀治疗。

针刀治疗机理:

中风与颈椎病有明显的相关性,颈椎移位、增生等可使椎动脉供血障碍,诱导中风。 同时,因颈部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受牵拉,受压,受无菌性炎症刺激等,可使颈内动脉痉挛,造成大脑血流缓慢,诱导中风。针刀治疗可解除内脏神经受压、牵拉、刺激等,从而改善脑供血、有利于中风的恢复。

针刀治疗:

所有颈椎有病变的部位,重点是治疗C1、C2的病变处,如寰枕关节、寰枢关节,椎枕肌、寰枕筋膜、头夹肌、颈夹肌、上斜方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等。瘫痪的上、下肢、面肌。



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的治疗


针刀治疗机理一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中风引起的瘫痪,表现的全部是肌肉的收缩力下降,即肌力的下降或丧失。所以,康复治疗的重点都为肌力的下降或丧失而设计及进行的。但结果往往是疗效不佳。

过去把肌力分为Ⅴ级,即第Ⅴ级为正常肌力,Ⅴ级以下为肌力减弱。其实在临床中,肌力增强的情况很常见。如肌肉痉挛时,静息时的肌力就大于正常的肌力。因此,肌痉挛时,似乎应归类为Ⅵ级肌力较妥,即静息时或运动时大于正常的肌力。所以。设计治疗方案时,应有针对Ⅵ级肌力(肌痉挛或挛缩)的治疗措施。这就是我们针刀治疗中风的一个重要的思路。

原因:中风的早期,表现为急性脊髓休克状态,瘫痪表现为软瘫。因为中风病人的脊髓本身是没有病变的,所以,当脊髓的应激期(往往为20—40天)过后,脊髓的功能就恢复正常,这时,因脊髓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就会出现某些肌力的过度收缩,这时就是痉挛性瘫痪期(硬瘫)。

神经学的研究表明,脊髓等低级中枢对肢体的支配,其规律一般是上身肌肉的屈肌痉挛,伸肌松弛;下身的屈肌松弛,伸肌痉挛。因为中风后,大脑会部分失去对脊髓的控制,所以不受控制的脊髓即发挥低级中枢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临床中得到的一个重大发现就是,偏瘫不仅仅是肌力下降造成的,拮抗肌的痉挛是造成偏瘫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针刀治疗机理二

研究显示,中风后的上神经元损伤不是引起肌力痉挛(硬瘫)的主要原因。真正引起硬瘫的是姿势调节系统的损伤。

姿势调节系统平时对肌紧张可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当中风后,使大脑的姿势调节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部分失去对肌紧张的抑制,最终导致肌痉挛。

牵张反射可致肌痉挛。牵张反射分为:腱反射及肌紧张。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当肌肉受外力牵拉时,肌梭内感受装置被动拉长,使螺旋形末梢发生变直,导致Ⅰa类纤维传入冲动增加,从而使肌肉收缩。

针刀可有效地缓解或解除肌痉挛:针刀通过破坏部分肌梭感受装置,切开腱的部分腱器可使肌肉松弛;切断部分Ⅰa类纤维,减少冲动的传入;解除痉挛肌肉筋膜等部位的粘连、瘢痕、挛缩、堵塞、无菌性炎症刺激等对肌梭、Ⅰa、γ等神经纤维的刺激,从而达到明显减少神经冲动及传入及传出,达到明显的缓解或解除肌痉挛的目的。

针刀治疗机理三

针刀对肌肉有双向调节作用。针刀对肌肉的治疗作用,其实有两种相反的作用。针刀刀刃的方向与肌肉纤维的方向平行刺入(刺激运动终板、肌梭,使兴奋性增加,促使肌肉收缩),可使下降的肌力的收缩力增加。所以,针刀对松弛的肌力的治疗,可使肌力逐渐往正常的肌力去恢复。针刀刀刃的方向与肌肉纤维的方向垂直切入,可使部分痉挛或变性的肌肉松弛到正常的肌力范围之内。所以,针刀切断部分痉挛或变性的肌肉纤维,可使肌肉松弛,挛缩的肌肉延长,从而减少对拮抗肌的运动产生过度拮抗的作用。




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的针刀治疗







1,上肢伸肌的治疗

三角肌、肱三头肌、肘肌、尺侧腕伸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等。

针刀治疗:针刀刀口线与肌纤维平行刺入、可使松弛的肌力增加。针刀治疗三角肌、冈上肌等对肩关节半脱位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上肢屈肌的治疗

中风偏瘫病人上肢的病变部位一般表现为:腕屈曲、手屈曲、前肢及上肢屈曲、前肢前旋等。这些都是身体的上部分的屈肌的痉挛所导致的。这时因为上肢屈肌的痉挛造成以上的屈曲状态;同时因为上肢伸肌的肌力下降,导致上肢的各个关节伸直障碍。

针刀治疗部位: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等。以上屈肌的起止部分的肌腹与肌腱的移行部分、肌腹。针刀刀口线与肌纤维垂直切入,扎穿整个肌腹即可。

3、旋前圆肌、旋前方肌的治疗

针刀刀口线与肌纤维垂直切入。可纠正前臂旋前畸形。

4、拇短屈肌、拇收肌的治疗

针刀刀口线与肌纤维垂直,可纠正拇指内收、屈曲。

5、掌筋膜

由纵束和横束二部分组成。纵行纤维行至屈肌腱的腱鞘,掌骨深横韧带和掌指关节的韧带,同时也放射至手掌的真皮内。掌腱膜使韧带,间隔和筋膜形成一个功能上的整体,并牢固地与腕骨表层的手掌皮肤相贴。偏瘫病人的掌腱膜处于挛缩状态,如果切断部分挛缩的掌腱膜,可迅速使手指伸直。

6、胸大肌、胸小肌

针刀切断部分挛缩变性的胸大肌、胸小肌,可使上肢抬举明显好转。

7、腰部针刀治疗

腰部以下一般的规律表现为伸肌痉挛、屈肌松弛。

腰伸肌:骶棘肌的治疗,针刀刀口线与肌纤维方向垂直切入,可纠正腰部歪斜。

腰屈肌:腰大肌、髂肌的治疗,针刀在全部的腰椎横突间隙进针,针刀刀口线与肌纤维方向一致,刺入腰大肌。

针刀在髂骨的前方,髂棘的腹侧、髂前上棘、髂前下棘、股骨小结节处进针,针刀刀口线与肌纤维方向平行刺入。

经此治疗:可使下肢上抬。

8、下肢肌痉挛的治疗

下肢外旋:往往是臀小肌、臀中肌、臀大肌、梨状肌、股方肌等的痉挛,针刀切断以上痉挛的部分肌肉纤维,可迅速纠正下肢外旋。

股四头肌:针刀刀口线与肌纤维方向平行刺入或者切断部分痉挛、挛缩变性的肌纤维,可使小腿弯曲。

股内侧肌与大收肌共一段肌腱,在下肢的运动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当针刀扎入股内收肌在膝部的附着面时,大部分可达到瘫痪的下肢抬高,小腿曲直的奇效。

9、缝匝肌

往往处于痉挛状态,下肢内旋,迈不开步子。针刀切断部分缝匝肌,可使以上症状明显好转。

10.骼胫束

往往有痉挛,有时因为痉挛,病人疼痛十分激烈,止痛药都难以奏效。针刀切断部分髂胫束,可使疼痛立即缓解,有长期的效果。髂胫束痉挛,同时可使大腿抬起困难,切断部分痉挛的髂胫束,往往可迅速使大腿抬起。

11.腘绳肌痉挛

部分病人有腘绳肌痉挛,对髂腰肌的抬下肢的作用产生拮抗,使下肢不能抬起,用针刀切断部分腘绳肌纤维,往往迅速使下肢抬起。

12、小腿伸肌的痉挛

胫前肌、趾长伸肌、趾短伸肌等。可使足外翻、背曲。针刀切断以上部分纤维,可使足外翻、背曲明显好转。

注:纠正足外翻对偏瘫的康复至关重要。切断部分胫骨前肌可显著纠正足外翻。

13、小腿屈肌的松弛

小腿三头肌,针刀刀口线与肌纤维方向平行切刺入,可使松弛的肌肉增强肌力。

14、皱眉、口嘴歪斜的治疗

刀刺激眶上孔的眶上神经,眶下孔的眶下神经,颏孔的颏神经。茎乳孔的面神经。针刀刀口线与口轮匝肌、眼轮匝肌的肌纤维平行刺入,可纠正口眼歪斜。

15、舌肌的治疗

健侧舌横肌和舌垂直肌将同侧舌纵肌拉向前,而对侧即瘫痪侧舌纵肌不能同样伸出,使健侧向患侧移位,舌尖偏向瘫痪侧。针刀刀口线与舌纵肌平行刺入,可使舌瘫痪好转。

16、足底筋膜

足底筋膜的痉挛可使足屈曲,针刀切断部分筋膜,可使屈曲好转。




颈椎病也可引起中风!


颈椎是枢纽




颈椎病是长期慢性劳损引起的,多数人都有,但让人担心的是,颈椎上承头颅,下接躯干,既是脊椎中活动最多部位,也是神经中枢最重要部位,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一旦发生故障,后果严重。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的临床症状,而中风 (又称卒中)则指急性脑血管病,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 脑出血等非常严重的疾病。表面上,这两种病,一个属骨科范畴,一个属系神经内科病,看似相距甚远,实际上两者有密切的联系。中风、偏瘫、高血压、脑出血等严重疾病往往在上颈椎都有很大的问题。在医学界也有多位学者研究发现颈椎病和中风有关。


从解剖角度,比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是经颈椎横突孔上行由枕骨大孔入颅内, 在桥脑下缘左右合流而为基底动脉,供应头部的血液。因诸多因素使椎动脉直接受压或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受刺激使椎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易导致中风。

颈椎错位,牵扯动脉管壁压强改变,引起脑部供血不良。

当年龄增长或者颈椎不良姿势使用,颈部肌肉和韧带劳损、退化,固定关节的力量和功能减弱,在低头或仰头时,颈部关节失稳、摆动和错位,必然会刺激在颈椎横突孔中穿行的椎动脉,使之痉挛、收缩或扭曲变形,并进一步形成脑部供血不足。


老年人动脉硬化程度增加,如果伴有颈椎病,会使脑供血更加不足,脑血流速度减慢,更易形成血栓而诱发中风。因此,老年人更要注意颈椎病的防治。当然,对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来说,保护好颈椎也是很重要。


颈椎病预防需要从改变众多不良行为习惯做起,颈椎病有众多治疗和缓解方法,但如果效果欠佳,微创针刀治疗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是治疗颈椎病的最佳方式之一。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训练


 中风是中老年人容易患上的疾病之一,近年来中风的发病率增加,因此中风后遗症也在所难免。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来说,把握好中风后的前三个月内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它是治疗的最佳时机。但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来说,长期的康复治疗是关键。

目的:

防止并发症,减少后遗症,促进患者功能康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以争取生活自理,重返社会。

 一、中药康复治疗:对半身不遂者,在软瘫期多使用有益气活血通络作用的补阳还五汤加减;在硬瘫期多用有养血平肝熄风活络作用的四物汤合天麻勾藤饮加减。对语言障碍者,常用有祛风化痰作用的解语丹加减;肾虚者合用左归饮加减。老年痴呆者,常用益脾肾补脑髓化瘀豁痰开窍的河车大造丸合安脑丸。在药物的加减选用和每味药的用量方面我们都有新突破,这是疗效高于传统用药的关键所在。

 二、针灸康复法:除用常法取穴外,多采用针刺某些特效穴确能提高疗效,如下肢瘫软针隐白、肩关节不能活动者针对侧“中平负”,腿不能提起者刺“提腿负”、颈部无力者针“筋缩”等。在针刺手法上,要求每针都能出现酸痛胀或定向走窜的感觉,对有些穴位,如软瘫针隐血时应让患肢出现抽动抬腿动作则疗效会明显迅速。若配合灵龟八法按时取穴法往往会出现奇效。由于采用了不同于传统取穴的特效穴法和特殊的针刺手法,使残肢功能的恢复上了新台阶,甚至使原来都认为不可能站起来的瘫痪患者上下楼梯、出入家门。

        三、康复措施

运动训练应按照发育的顺序和不同姿势反射水平进行:

从翻身→坐→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来进行

①坐位平衡训练:

应尽早进行坐起训练,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从患者能无支撑坐在椅子上达到一级坐位平衡,到让患肢能做躯干各方向不同摆辐的摆动活动的“自动态”的二级平衡,最后完成能抵抗他人外力的“他动态”的三级平衡。


②站立的平衡训练:

先站起立床,然后逐步进入扶持站立,平行杠间站立,让患者逐渐脱离支撑,重心移向患侧,训练患者的持重能力,能徒手站立后,再实施站立平衡训练,最后达到站立位的三级平衡。

③步行训练:

恢复步行是康复治疗的基本目标之一。先进行扶持步行或平行杠内步行,再到徒手步行,改善步态的训练,重点是纠正划圈步态。

对患者要实施针对性的训练,如站立相时,患腿负重能力差,在体重转换的过程中,患腿缺乏平衡反应的能力,应重点训练患腿的负重能力,如摆动相时,患腿不能很好的屈曲,应练习幅度较小的屈伸交替进行的患侧膝关节的独立运动,在摆动相时患膝能完成屈曲而向前迈步。

ADL包括床椅转移、穿衣、进食、上厕所、洗澡、行走、上下楼梯、个人卫生等。通过作业治疗,使患者尽可能实现生活自理。


作业治疗

ADL动作训练-进食、个人卫生、穿衣、洗澡、书写、工艺治疗-编织、刺绣、绘画、陶瓷、橡皮泥塑,训练两手协同操作;打字、大结、垒积木、拧螺丝、拾小物品、弹琴,训练手的精细动作能力生活自理辅助器具、家务劳动、户外活动。









标签: # 针刀 # 可使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