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落实“四个牢牢把握” 扎实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
改革创新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习近平主席指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动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高度敏感的系统工程。如何统一认识,确保方向,定准基调,把握力度,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着眼实现强军目标,正确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导原则,做到“四个牢牢把握”。这集中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对推进改革的战略思考,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一、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筑牢改革的生命线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这要求我们,在改革方向问题上,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能有丝毫偏移和闪失。
从事关事业成败的高度看待改革方向。从本质上讲,改革是制度体制的自我完善。我们党在领导中国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始终强调,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必须牢牢把握住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36年来,我们历经艰难探索,克服重重阻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前苏联的“改革”,由于方向偏了,最终葬送了共产党政权,导致国家演变和解体,教训极为深刻。同样,国防和军队改革能否保持正确方向,直接决定着军队听谁指挥这一根本问题。如果改革的方向发生偏移,必将产生灾难性后果。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军队活力,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的优势。明确了这一点,改革就有了“定盘星”、“导航仪”和“指南针”,就一定能够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以巩固和加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把握改革方向。强化而不是削弱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根本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命根子,也是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守的制高点。对此,我们必须始终清醒,毫不动摇。国防和军队改革,无论怎么改,我军是党的军队、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不能丢,军队的最高领导权、指挥权集中于、的根本原则不能变,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制度不能改。这是改革的“魂”,也是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的根本保证。
用习近平主席重要论述统领和确保改革方向。习近平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改革方向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态度特别鲜明,要求特别明确,体现了坚强的战略定力。我们思考研究改革,必须用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统一思想和行动,把意志和力量凝聚到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改革方向上来。在推进改革实践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必须严格落实、和决策部署,确保改革走正道、大道,不走歪道、邪道。
二、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坚持改革的基准线
能打仗、打胜仗是习近平主席最关注的问题。习近平主席强调,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一切工作向打仗用劲;国防和军队改革要坚持贯彻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战斗力标准,深入研究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抓住制约战斗力建设的重难点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这些重要论述,为国防和军队改革找准了聚焦点和基准线。
确立能打仗、打胜仗这一价值取向。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存在的全部价值。习近平主席提出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就是要增强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这一要求,是我们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长期的和平环境容易使官兵淡化战争意识,淡漠“军队是要打仗的”这个根本职责。改革就是首先要改掉那些与能打仗、打胜仗关系不大,甚至妨碍能打仗、打胜仗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使提高部队打赢能力真正成为筹划改革的出发点、推动改革的“指挥棒”、检验改革的“试金石”。
强化战斗力标准这一实践导向。能打仗、打胜仗,靠的是过硬的战斗力。要确保我军能打仗、打胜仗,就必须在改革中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改革的筹划设计、组织实施、落实推动、评估检验,都要紧紧围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来展开,使战斗力标准真正成为其他标准的本源和基准,成为评定改革成效的决定性依据;部队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科技的和人文的、传统的和现实的、有形的和无形的重要资源,都要运用到战斗力建设上,真正使资源配置以作战效益判优劣,确保改革向战斗力聚焦,真正使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过程成为提高我军新质战斗力的过程。
瞄准打赢信息化战争这一时代课题。科学技术每一次进步,都会推动战争形态的发展。当前,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要素内涵和战斗力基本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获得制信息权已成为提升战斗力的关键,赋予战斗力标准新的时代内涵。谋划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瞄准信息化这一时代课题,着力提高军队信息化水平和官兵信息化素质,着力探索形成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模式,着力发挥信息力在战斗力中的主导作用,着力提高我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使改革成为顺应时代要求、适应信息化战争挑战的全新变革。
三、牢牢把握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个指向,突出改革的主干线
没有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就没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领导指挥体制在军队组织形态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军队管理和指挥作战的“中枢神经”。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说到底,就是要让、和能够更加高效、更加灵便地指挥和运用国家武装力量,就是要使我们这支军队更加迅捷、更加坚决地听从党的指挥,完成多样化任务。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主席的要求,以领导指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国防和军队改革整体推进。
下大力推进领导管理体制改革。领导管理体制决定着军队的组织功能,对其他一系列改革起着引领和制约作用。抓住了这项改革,就能起到“落一子而全盘活”的效果。但客观上讲,领导管理体制改革牵涉面广、触及利益多,统一思想、推动落实的难度尤其大,需要果断决策,按照调整职能、理顺关系、改善结构、提高效能的思路,优化军委和总部领导机关职能配置及机构设置,完善各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健全新型作战力量领导体制,加强信息化建设集中统管,使部队更加精干,编成更加科学,更好地发挥整体作战效能。
把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作为重中之重。现代战争越来越呈现信息主导、体系对抗、联合制胜的鲜明特征,战争制胜机理发生深刻变化,需要高效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与之相适应。从实践情况看,进一步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对于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我军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至关重要和紧迫。虽然我军在联合作战指挥方面做了不少探索和尝试,但体制建设还明显滞后,指挥层级过多、指挥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不够合理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必须切实探索和遵循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内在规律和制胜机理,按照权威、精干、灵便、高效的要求,把准和解决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基本定位、基本功能、基本结构、基本关系以及运行机制等重大问题,务必在改革的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统筹协调好其他领域改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涉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涉及军事斗争准备各领域各环节,必须搞好总体筹划,全面协调推进。既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领导指挥体制这个重点,特别是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这个重中之重;又要防止畸重畸轻,切实把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各领域改革作为有机整体,扎实推进军队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方面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形成改革的合力;还要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的关联性和各项改革措施的配套性,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四、牢牢把握积极稳妥这个总要求,坚守改革的底线
习近平主席强调,对条件成熟、形成共识的改革,下决心大胆试、大胆闯,争取早日取得成效。同时,重大改革举措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稳妥审慎。这一重要思想,为我们思考、谋划、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以敢于担当的政治责任全力推进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今天,正处在由大向强的历史重要关口,军队能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证,关键在改革。因此,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回避不了的政治大考。我们必须站在这样的政治高度,担负起这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在这方面,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必须发挥带头表率作用,具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敢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克服部门利益掣肘。特别是当改革触及自身利益时,不能叶公好龙,矫情嗟叹,要经得起各种各样的冲击和考验,把个人利益和单位利益、部门利益放在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局下来考量,放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来考量,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承受改革压力和改革代价,真心拥护改革,自觉服从改革,积极投身改革。
以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加快推进改革。改革需要机遇。推进改革,不仅要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要有历史环境和条件提供的现实可能性。国家改革如此,军队改革也如此。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面临重要战略契机和时间窗口,时代呼唤改革,形势有利改革,问题倒逼改革,官兵心向改革。“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如果优柔寡断,就可能失去难得的历史机遇。在稍纵即逝的机遇面前,“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必须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勇于突破一切旧观念的束缚,敢于“吃螃蟹”,敢于涉险滩,敢于破藩篱,敢于啃硬骨头,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防和军队改革路子。
以稳妥审慎的科学态度务实推进改革。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我们党推进改革的一条成功经验。当前,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的任务艰巨繁重。在国防和军队改革进程中,必须确保军心不散、秩序不乱、备战不松。还要看到,军队改革期与社会转型期相互叠加,在筹划和推进军队改革时,要考虑社会承受能力,要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为此,必须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既不因急于求成而莽撞蛮干,又不因害怕风险而裹足不前,确保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