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社交网络上说的“三观”,背后到底有多少种潜台词

01-04 生活常识 投稿:眼热
我们在社交网络上说的“三观”,背后到底有多少种潜台词

“三观”这个筐里,装的东西越来越丰富了。

作为一个很早就在互联网流通领域出现的词,“三观”的本意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算不上很新,但却总能被用出新意思。

在当代生活的语境中,三观既可以用来回答“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到哪儿去”这种宏大的保安三问,也可以拿来鉴定“放假宅家里打游戏还是出去玩、聊天时是用哦还是用嗯”这样具体而微的生活细节。三观不合,多数情况下相当于在说“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三观一致,有时候就等于盖戳“这简直是我的灵魂伴侣”。

作为流行语,“三观”还能表达这几种意思

除了最常见的“三观正”和“三观不正”之外,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解锁了以下 6 种“三观”的用法:

1. “三观正”=“三观正好跟我一样”

这样的赞美在社交媒体里十分多见,抱团取暖小圈子专用。基本上可以等同于“翻了十几页评论终于看到有人跟我想的一样,不行我得夸你一下,等于间接夸了我本人”,一种「笔墨洒向别人,其实滴在自己身上」的复杂情愫。



2. “三观正”=“实在让人无法赞美”

面对高举“一生一世一双人,第三者都该被唾弃”大旗的国产电视剧,非“给爸妈洗脚”无以表达孝心的感情牌广告,把“不成功只是因为你不够努力”奉为真理的国产成功学……好像有理有据没什么毛病,但就是让人感觉槽都无从吐起。只能酌情发出一声叹息,“如此端正的三观,真是让人难以反驳啊”。

3.“三观不正”=看起来是批评,但其实更像是表扬

这种“三观不正”差不多可以理解成“特立独行”。如果被用来形容别人,它可能指的是比较超前但并非不可理解的观念,也可能是因为展现了人性的丰富层次,无法用世俗道德观来判定的文学作品;如果被用来形容自己,那 Ta 可能想说的是“你们都错了,只有我才是正确的”。

4. “三观跑偏”=“让人有微妙的不适感”

一般用来形容那些“虽然没造成实质性伤害,但总让人感觉不舒服”的言论。硬要举例的话,可能就像护肤美妆届的奇特术语(“直男斩”唇膏、“斩男盘”眼影、“前男友”面膜),总喜欢不打招呼就代表全体女性跟全体男性过不去;也可能是看起来抖了个机灵,其实压根就是加强偏见的性别玩笑,比如“男朋友看漫威,女朋友请勿打扰”这样的电影院宣传。

5. “三观坚硬”=“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的迷之人类”

多用来形容拥有迷之审美、迷之自信,或者迷之行为方式的部分人类,Ta 们的经典言论可能包括“你到那个位置也会这样”“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格局太小了不行”云云,乍听上去好像十分睿智,说出来却总能让观者如鲠在喉。当然了,现在更流行、杀伤力更大的的形容方式可能是“油腻”(是的,这个词也可以不分性别)。

6. “刷新三观”=“你到底在讲什么”或者“可别胡说八道了吧”

当看到时事新闻下面“女生要洁身自好才能不被性骚扰”的反人类评论,著名情感博主们那些“原来这个世界欠我 1000 万”的情感煽动,社交媒体上此起彼伏的“年收入 XX 万以下就没资格要孩子”的丛林社会式逻辑时,你可能会感觉到,自己的认知下限又被击穿了一点点。每到此时,你都可以用这个词,传递一种「打扰了,告辞」式的坚定拒绝。

都说“鉴定三观”,具体都鉴定了些啥?

三观的边界越来越广,延伸到了生活琐事当中,幻灭和妥协也随之而来:Ta 今天可能因为支持女性权益成为你的高岭之花,明天也许因为觉得“吃狗肉也没关系”在你心中一秒跌落尘埃;面对面时因为对方谈吐不凡心生好感,加微信后发现 Ta 转发的文章全是标题党又一键否决。这样的反复在你认识某个人的过程中,可能要经历好几次,堪称三观版尽职调查。

为了尽量缩短探索期,大家又开发了一些新的途径,试图通过各种蛛丝马迹,迅速锁定一个人的三观组合。这些被认为能够暴露灵魂的快捷方式可能包括:

1. 朋友圈:

最近一次转发的文章,是原创还是洗稿;
自拍用是黑白滤镜只露半张脸,还是阿宝色加猫耳朵和猪鼻子;
有没有发过来路不明的代购信息。

2. 微博:

近期转过多少条营销号的抽奖微博;
关注列表里有没有哪位流量明星或者粉丝千万的大 V ;
参没参与过公共议题讨论,每次讨论都发表了什么观点。

3. 豆瓣:

标记“看过”的书是高冷哲学著作还是大众通俗文学;
有没有发表或转发过“《红楼梦》就是如何在豪门宅斗中升级打怪”之类的书评剧评;
打过五星的电影主要是豆瓣 TOP 250 还是 5 分以下作品。

4. 玩游戏:

玩得开心时有没有废寝忘食到不接电话的程度;
不小心被对面反杀时有没有心态爆炸,打输了有没有扔手机呛队友;
有没有发表过“女玩家不是小白就是躺赢”之类的言论。

5. 旅行:

喜欢黎明即起爬山看日出,还是只想赖在宾馆躺一天;
是去服务周到但是人多到爆炸的购物天堂,还是去好山好水然而条件艰苦的小众景点;
路上最常说的台词是否包括“随便、都行、一样”“不好玩、不好吃、太热了”“没意思、想睡觉、起不来”。

6. 上班:

相不相信“最好的年华不能没有梦想,就应该去拼一拼”;
毕业之后是去大城市做自己想做的,还是接受家里的安排;
同事/领导开性别玩笑的时候,是默默走开、出声反驳还是随声附和。

7. 花钱:

发工资前一周,手里的流动性是山穷水尽还是绰绰有余;
为了喜欢的演唱会买一张上千元的门票,到底算贵还是便宜;
愿不愿意借钱给别人,愿不愿意找别人借钱。

8. 亲密关系:

约会阶段,是否介意对方同时见其他人;
妈妈反对,是跟妈表达自己的看法还是“我妈说我们不合适我也没办法”; 分手是在线上说还是见面说,说的是“分手吧”还是“我们暂时不要联系了”;
结婚是否打算办婚礼,婚礼要办到什么程度。 30 个灵魂问题,供你“三观”自测

如你所见,其实当代生活中,经常能出其不意遭遇某些三观小型考验。我们在这里汇总大家最常讨论的部分话题,整理出了一份“三观契合指数自测表”(当然了,以我所的做派,必然不会问粽子放肉放枣、豆花吃甜吃咸、芋头到底该叫什么这样的问题)。欢迎大家扪心自问或者互相询问,进行诚恳的审视和自我审视:

Level 1,“可以聊天”型:

聊天的时候用表情包来斗图,这种做法是超好玩还是超无聊?
最近一次粉上的明星,是“人生努力型”还是“人生赢家型”?
“假唱”这件事,属于“舞台效果需要”还是“完全不能接受”?
“不管是不是抄的,红了就说明有实力”,这句话对不对?
是否都关注/取关过咪蒙、新世相、罗辑思维、Ayawawa ?
喜不喜欢看“一分钟读懂 XXX ”之类的当代名著解读?
生活口语里是否包含“格局”“干货”“正能量”这三个词?
看到反抄袭的作者长期维权,第一反应是“咋还揪着不放”还是“这都是应该的”?
有没有真心实意用过“给某某打 call”和“蓝瘦香菇”这两个词?
“我养你啊”这句话在当下,到底是“真让人感动”还是“别瞧不起人了”?

Level 2,“能当朋友”型:

是否同意“下一个风口在某某行业”“纸书/媒体/ XXX 已死”这样的“业内”断定?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里,灭霸「随机灭掉一半人」的主张是“有道理哎”还是“太扯了吧”? 最近半年内,完整读下来多少篇(穿插表情包不超过 5 个的)长文章? 怎么看待电影《英国病人》《乱世佳人》《廊桥遗梦》这类描述了婚外恋情的作品? 所谓的「网红脸」是“真心好看”还是“审美疲劳”? 审美这件事,是“品味有高下”还是“主观感觉,没啥好比”? 是否同意“老人就不应该出门,不然被撞倒了也是自找的”? 对良心国产剧的标准是“不出戏就行”还是“从情节到演技必须全都在线”? 关于亲密关系中的性行为,是否觉得“一般来说可以牵手就可以做一切”? 如果希望发生性行为却遭到对象的拒绝,第一反应是“为啥不早点说,别浪费大家时间”,还是“我尊重你的选择”?

Level 3,“灵魂共鸣”型:

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到底是“增加了经济活力”还是“占用了本地资源”? 遇到女性伤害案件,除了说“女生要保护好自己”,还应该做点什么? “认真你就输了,活明白点儿”,这句话到底酷不酷? 婚姻这件事儿,到底是“落后”还是“神圣”? 一个人因为不懂事被骗了很多钱,Ta 是“可怜”还是“活该”? 愿不愿意在精神/行动上支援 LGBT 群体? 觉得关心公共事务是“多管闲事”还是“人人有责”? “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和“我有权拉黑你”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如何巧妙回答女朋友的十个问题”“男生和女生眼中的化妆有什么不同”这类性别梗,是反映了性别差异,还是强化了性别偏见? “年收入二十万有没有权利生孩子”“年收入二十万够不够生孩子”和“年收入二十万有了孩子,孩子出事该不该怪家长”这三句话有啥区别?

祝你愉快。


*【所长大视野】是一个新分裂出来的栏目,它关注那些当代人类细枝末节又无比重要的生活动态,就是那种你在朋友聊天时会用“哎你们最近发现没有”开头的话题。欢迎关注。

插画 / 郑舒雅

好奇心研究所是好奇心日报的一个调查栏目,这是一个探讨各种生活方式问题的互动平台,它针对的可能是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潮流,也可能是某个品牌的服务。你可以在这里投票、吐槽、表明态度。

标签: # 让人 # 性别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