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心理学

01-04 生活常识 投稿:唱情歌
压力心理学

我认识这么三个人。

一名女性,工作十年了,不但没有升职,反而从公司的业务部门调到了后勤办公室整理杂物,因为公司领导认为她的表现越来越差,无法再胜任原岗位的工作。其实她当初并不是这样的。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她工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业务上的事情都尽力为公司争取。虽遭遇挫折,但依然尽心尽力。然而持续的失败,逐渐让业绩低迷的她认定自己就是一个毫无能力的人。于是她开始混日子,遇事能躲就躲,能推就推。即使有很好的机会出现,她也宁可选择放弃而不愿再去做任何的尝试。时间一年年地流逝,面对许多比她资历浅的新人,她都坦然地自愧不如,任由他们支使。这一混,就是十年,最终沦落到与杂物为伍。要不是因为她跟公司某副总有亲戚关系,估计早就被扫地出门了。

一个年轻人,被了炒鱿鱼,因为老板认为他的能力达不到工作的要求。赋闲在家的他,在两个多月的求职过程中,始终遭拒。巨大的挫败感,让他放弃了所有的努力,他决定呆在家里,什么都不干了。他不再和朋友们聚会,不再进行曾经热衷的活动——打篮球、游泳、看书,天天喝得醉醺醺的,醒了就窝在家里玩网络游戏,。他越来越消极,自尊心越来越低,没有信心再去找一份新的工作。

一个初中三年级的小女孩,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一次期末考试,她的数学只得了10分。她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感到极度的沮丧,认为自己不可能再学好了,于是破罐子破摔,不再认真听数学老师讲课,也不再做数学作业,其他课的成绩也开始下滑。最后,由于中考成绩太差(其中数学是零分),没能进入高中。现在的她,几乎对所有活动都失去了兴趣,成天待在自己的卧室里发呆,并时常慨叹活着没有任何意义。

这三个人的处境虽然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 习得性无助 的受害者。

心理学对 习得性无助 的兴趣最初来自于经典条件反射中狗的令人奇怪的行为,后来因推广到人的身上而得到广泛应用。

习得性无助,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人或畜经历了某种学习后,由于其行动结果重复性地失去控制而习得的,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的消极或无反应的状态。即使以后当事件重新处于控制下,个体也会因主观认为毫无希望而不再做出任何努力。它是一种自我无能的心理体验。

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和他的同事于1967年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们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是将狗套上锁链,固定在架子上,只要信号声一响,就对其进行电击,但狗无法逃脱。在经历了多次惨无人道的电击之后,他们把狗放在一个中间用矮板墙隔开的实验箱里,狗只要跳过隔板就可以逃避电击。在这种情境中,那些没有触电经历的狗在电击一开始就会抓狂地四处逃窜,而且很快就学会了越过隔板跳到安全区域。但是令他们大大吃惊的是,那些之前惨遭电击而无法逃脱的狗,绝大部分没有学会回避电击,它们在电击刚开始的几秒钟里还乱逃一阵,后来干脆就停下来不动了,一边忍受电击,一边还似乎呜呜地念叨着:让电流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些狗怎么了?塞利格曼和他的同事站在狗的角度认为,狗已经明白它们是无助的。在反复的电击中,狗认识到不论怎么尝试逃跑都是无法摆脱电击的,这种持续的失败经验,使它们屈服于无助感,消极地接受一切,不再作任何的努力。

后来,心理学家在大量的重复实验中证明,人和动物一样都容易受到习得性无助的影响。他们指出,并不一定要有最初的、在不受控的情境中无助的经验才能产生习得性无助。只要被告知某个巨大的困难是他们不可能克服的或通过观察别人的无助,人们也能产生习得性无助。试想一下,一个与你能力差不多或者比你强的人做一道试题却总是无法求解,你是否也会认为自己无法成功?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这就说明了即使你没有亲身遭受过失败,你也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因 习得性无助 而产生的抑郁和意志消沉,会使人们的精神支柱崩溃,斗志也随之丧失,最终放弃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绝望。这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

塞里格曼为了找到消除 习得性无助 的方法,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又设计了一个实验。他让狗在接受 无法摆脱的电击 实验之前,先学会如何成功逃脱电击。方法是先把狗放到上面所说的用矮板墙隔开的可以躲避电击的那个实验箱里,当实施电击时,它们只需轻轻跳过隔板,就可以免受电击之苦。等到狗学会从箱子的一边跳到另一边时,再让它们参与上面所说的实验。结果发现,这些狗就不太容易上演 习得性无助 的悲剧了。

这也就说明了,其实,现实并非我们想的那样令人绝望,我们自己也并非真的一无是处,我们只是陷入了自己设计的 习得性无助 的心理陷阱罢了。而无助往往来自我们错误的归因、较多的失败经验和低自我效能感。所以,要想让自己远离绝望,我们必须学会客观理性地为我们的失败找到正确的原因,多体验成功的经验,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

要训练自己将失败归咎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那些将失败归因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比如自己能力很差、老板很坏、测试太难等)并不断抱怨的人,会更消极懈怠,也会遭遇更多的失败;而那些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比如不够努力、自律不强、习惯不好等)并加以改善的人,会更加勤奋自信,也终会迎来成功。

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对自己更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因此会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像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只会反复确认自己的能力不足,进而放弃努力。

多方位让自己体验成功的经验,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一件事情,特别是失败的事情上。一个人的成就感是来自多方面的,虽然在某件事上受挫,但我们可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另外一些事情上找回价值。比如从事一些助人的公益事业,发展积极的兴趣爱好,都是很好的选择。

最后,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你就是那条曾经惨遭电击而无法逃脱的狗,其实,你是可以轻易跳过那块隔板的。小小的电流击不垮勇敢的你,矮矮的隔板也挡不住腾空的你。

让消极和宿命论的想法统统见鬼去吧!

管理自己的悲观

6月19日是顾伟的生日,成是他的祭日。就在那天,顾伟从公司17楼的阳台纵身一跃,离开了这个他曾经无限眷恋的世界。

顾伟留下的日记和遗书以及其女友揭开了他轻生的秘密。

6月18日,多云,热。今天,心情越发的沉重,感觉这次我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似乎看不到未来了 好痛苦,持续的失败让自己身心俱疲,没有工作,信心全无,我不想再做现在的自己了,我该怎么办? 顾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当他跳槽到新公司后,我以为我们的生活会这样安定下来,可以考虑一起买房子结婚的事情。没想到,他竟然就这样狠心地撇下我一个人走了 小玉,顾伟的女友,说着说着留下了眼泪。 其实,我知道他不高兴,很郁闷,但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选择这样的方式 3个月前,我们还一起开心地计划着我们的未来 小玉哭出了声, 有一天,他突然打电话告诉我,他被新公司炒鱿鱼了。当时我还安慰他,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但当我听到电话那头的他在轻微的抽泣,我就有些不知所措了。他从来没有这样过,他在我面前一直都是很乐观很坚强的。我当时感觉他真的非常难过,于是告诉他赶紧回家,不要想太多,工作以后还可以再找。

小玉接着说: 我到家后,看着他憔悴的样子,心里特别难受。他委屈地告诉我,他被解雇是因为之前公司上司对他跳槽不满,故意打电话到新公司捣乱造成的。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就眼睁睁的没了 他后悔自己当初走的时候不应该太高调,连新公司的名字都让很多人知道了。

顾伟的日记记录道: 6月10日,阴雨,闷热。天气怎么这么阴沉啊?真烦!我已经失业57天了。我为什么这么倒霉?投了那么多公司,面试也不少,怎么就没有人要我?难道我真的不行吗?难道我就永远和工作无缘了?好难受啊!!!

小玉说: 我觉得,工作丢了也就丢了,我想他也已经从这次的事情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重新找到工作。但是投了2个多月的简历,却一直没有结果,他也似乎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越发消沉,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我们再也没有了欢声笑语,他玩他的网络游戏,我看我的电视。开始我还跟他说些鼓励的话,但时间长了,他也不怎么理会我了,我也觉得说这些话好像没有什么意思,也就不再说了 生活变得很沉闷。而且以前,他的电话一天到晚响个不停,结果,自从没有了工作,所有的朋友都好像消失了一样,偶尔还会听到一些藐视的话。

日记。 6月15日,雷阵雨,闷热。朋友都没了,连小玉都不跟我说话了,唉,也不知道是他们抛弃了我,还是我抛弃了他们。我还有什么脸再见他们呢,一个连工作都找不到的废人。一天到晚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我的未来,我的理想,全没了,好无聊啊!好无聊啊!!

遗书。6月19日。 爸妈,我对不起你们,我实在是没有勇气再活下去了,我好累,好累,好想休息 儿子不孝,来世再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了。小玉,你是我这辈子最爱的女孩,我知道你一直都在默默地支持着我,但是我真的扛不住了,我什么也给不了你。再这样下去,我会拖垮你的,希望你能理解我,原谅我。衷心地祝你幸福,你是一个好女孩,你一定会幸福的。如果有来世,我一定娶你 虽然我并不想走,但我已经无力回头 永别了

请抬手看看你的表,秒针每滑动2下,便有一个人选择终结自己的生命,顾伟就是其中的一个。中国是高自杀率的国家,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每年有25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自杀,尤其是职场人员的自杀,已经有愈演愈烈的趋势。2010年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 富士康科技集团深圳厂区就发生了连环跳楼自杀事件,造成10人死亡,2人重伤。2009年10月,歌手陈琳跳楼自杀身亡;5月,北京联通二区分公司主管基站建设的石军,在家中跳楼自杀;2006年至2008年间,华为发生了4起员工自杀事件

自杀就像是职场中的一颗定时炸弹,隐埋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悄无声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引爆。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和不确定性的时代,各种压力和负面影响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心里,加之职场人士的职业流动越发频繁,对于挑战、选择、困难、失业等带来的安全感缺失,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场,让悲观厌世的情绪不断积累起来。长期在这样的情形下生活,一旦出现某些突如其来的变化或刺激,就会让人们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生活产生绝望,进而导致以自杀的手段来寻求所谓的解脱。

那些因工作压力过大产生悲观厌世、自杀倾向的职场人士,他们会习惯性地将其永久化(相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坏事、霉运是永久的,厄运会永远影响自己的生活)、全面化(把某一方面的失败,看做是生活全面的失败)、个人化(在遇到挫败时,认为所有的恶果全都是自己的无能导致的)。错误的归因,让他们的无助感散布到生活各个层面,并延伸到未来。

事实上,在现实情况下,绝大多数事情并没有他们想像得那么糟糕。他们完全是有能力扭转局面的。纵然挣脱悲观的陷阱不能一蹴而就,但是也并非不能完成。关键就在于要对不幸的事情进行新的认识和归因。首先,找出悲观的证据:我为什么这样认为?我这个想法的依据是什么?其次,进行多方位归因。任何结果都是由复杂的因素造成的,当遇到困境的时候,问问自己: 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来解释这件事? 第三,反问自己 我这样做,对我有何好处?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该抛弃这个念头,改问自己: 现在该怎么做会改变现状?

否定悲观的念头,然后在实际行动中重塑自我。我们可以尽量做到:

1、相信未来自己会遇到更积极的际遇。不做否定现状和于未来无益之事,奋力争取你想要的获得的现实。当遇到困惑和障碍时,不逃避或者拖延,而是认真研究它们,然后找出解决方案,逐一清除。

2、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集中精力做好手头的事,其他的一概抛在脑后不去想。散步、读小说、甚至是发呆的时候就仅仅专注于散步、读小说和发呆,不去考虑工作或别的事情。尝试体味一种执着,一种宁静。

3、把令自己忧伤的事情表达出来。向朋友掏心掏肺地倾诉,或者将自己的郁闷写到日记里,这样有助于减轻你的孤独和无助感。

4、尝试为自己树立新目标,但是要把最重要的目标优先。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既不要无谓地节省,也不要无谓地浪费,要最大限度地优化自己可支配的资源,争取实现目标。

5、运用潜意识的力量进行自我肯定。告诉自己 我并不差,我能行 。相信自己能走出困境,你就真的能走出去,这就是 自我预言实现 的力量。

6、多让嘴角保持上扬状态。可以是真的微笑,也可以是刻意为之。有研究发现,那些被要求保持微笑表情的人的确能体验到更多的快乐。事实上,笑不仅能缓解紧张,还有增进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另外,学会自嘲,幽默感会帮你克服悲观。

7、不管多忙碌或多疲惫,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许多研究都表明,经过适度的身体锻炼,比如慢跑、瑜伽、游泳、爬山等,可以将锻炼者原有的压力降低至少25%。吃好睡好,保持充足的能量储备。

8、即使处境困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以这样的心态生活,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有小的成功,这样,你的自信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增长了。

9、既不要被逆境困扰,又不要幻想出现奇迹,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

10、努力接近乐观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潜心发现别人最优秀的一面,树立标杆,并积极向别人学习,乐观的火种会慢慢地在你内心点燃。同时要接受并认同 乐观无法解决一切 的观点。

即使你真的是一位悲观者,也不要烦恼,在现实中,悲观的人也有成功的,而悲观者的成功密码是: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这是悲观者摆脱焦虑、平衡心理的自我保护策略,也使悲观者表现出很强的承受能力,让他们在失败之后,仍然可以总结教训,从头再来。 最坏不过如此 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实际上是 再试一次也无妨 。要知道,悲观不是天生的,就像人类的其他态度一样,悲观不但可以减轻,而且还能通过努力转变成一种新的态度——乐观!

只要能学会合理的归因,再用积极的行动去改变自己的态度,就能将悲观扼杀于摇篮之中,进而养成乐观积极的思考习惯,充满希望地面对未来,也唯有如此,才能牵引出黑暗中的光明契机。

慢养与自慢

职场中弥漫着这样一种观念—— 宁要革命,不要生命 。

朝九晚五 的规律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每天加班加点地忘我工作,不加班似乎就意味着不够敬业,不够充实,工作状态就像紧紧绷起的弦,随时都有断裂的可能。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天早上六点钟就要翻身起床,为了准点赶到办公室往往顾不上吃早餐。整天坐在电脑桌前,有做不完的工作,接不尽的电话。吃饭没点,饥一顿饱一顿。到点了却不能走,不是加班就是应酬,只有到夜深人静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孤独地回家。周末常常加班,即使不加班,也要去参加各类培训、考试以充实自己。人情越来越淡薄,朋友交不到几个。没有时间娱乐,几乎不进行任何体育锻炼。超负荷运转,很可能会让我们陷入 前半辈子以命换钱,后半辈子拿钱换命 的境况。

加班?我早就没有加班这个概念了。连续一个月没一天休息都很正常,谁叫我们干的是软件工程师呢。 付聪说: 一年365天,我起码工作355天,总共休息不超过10天。记得一次在浙江金华上系统,我一个人忙了整整一周,没日没夜,每天睡觉不超过5个小时。最后测试的时候,头脑已经有点稀里糊涂了。后来发现系统有点问题,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最后找到错误原因,是我把一个项目误删除了。真是万幸测试时就发现了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至少造成的损失是我承担不了的。以后再一个人做项目时,我真是神经紧绷到极致,生怕出错。

有些时候,虽然老板或者客户没有明确规定项目完成的时间,但我们也得赶,因为后面有一大堆活等着你,不赶不行。

都说 四大 会计师事务所不是人呆的地方,工作特别辛苦,尤其是审计。 男人当牲口用,女人当男人用 决不是妄言。马丽倩工作才1年多,全国各地基本上都跑遍了。一旦手上有项目,加班就如同呼吸一样必不可少。一次,刚做完一个外地项目,才回总部又进了本地项目组。还没喘过气来,就又进入紧张的工作中。接近尾声的时候,一组人待在酒店里整理数据、出报告,整整2天1夜没出房间。实在累得不行了,不小心弄错了一些数据,刚做完的分析又得从头再来。找了很久也没发现错在哪里,人又困得不行,就郁闷得哭了。还有同项目小组的一个小女孩,连打个电话回去的时间都没有,虽然酒店离她家不远,双休日也没机会回去看一下。

虽然收入不错,但是加班费是没有的。那些钱其实全是赔上青春、拼命工作挣回来的

35岁的陆女士就职于一家合资公司,除了忙于工作,下班后抓紧时间 充电 ,还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精明强干的陆女士很快晋升为部门主管,收入不菲。 5年了,每年的春节我只休息3天。女儿今年三年级了,我根本无暇顾及她。成天忙于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团聚。同事、朋友对我很是羡慕,但我总觉得自己有时间挣钱,没时间花钱。最近,我时常感到焦虑、心慌并伴有失眠,这种状态真让我担心。 陆女士不无忧虑地说。

近期,某知名招聘网站对8000多名城市职场人士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63%的人 经常加班 ,24%的人 偶尔加班 。其中,加班超过2小时的多达78%。62%的人属于被动加班,即工作完不成只能加班,还有23%的人是主动加班,即领导没有明确的加班要求时自愿加班。健康调查显示,在饮食上,15%的人早中晚餐都不规律,时饱时饿。因此患有胃肠疾病等。睡眠方面,49%的人睡眠时间不超过7小时,55%承认睡眠没有规律,33%认为自己的睡眠质量很差。运动方面,84%的被调查者没有运动习惯,只是偶尔运动,经常处于疲劳状态;上楼或运动时常感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肺功能减弱。心理健康方面,43%选择 不清楚 ,25%选择 有些问题 ,46%的被查者存在心理健康轻度异常,58%的人承认自己有轻微的强迫症、敌对症。此外,85%的人承认工作 压力很大 ,莫名其妙心烦意乱,遇小事易生气,容易紧张、恐惧、多疑,遇事往坏处想,强迫自己达到目标,心理轻度异常。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中国社会的职场人士已经进入超负荷运转的时期。他们指出,职场人士长期超负荷工作而得不到调整,会丧失理想和对生活的热情,容易出现亚健康,甚至过劳死。据调查,我国每年 过劳死 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虽然,对于大多数超负荷工作的上班族来说是 过劳不死 ,但极易出现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人情淡漠、攻击性行为等。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 瓦伦达效应 。瓦伦达是美国一名技艺高超的高空走钢丝艺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他不幸失足身亡。其妻事后说: 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是想着走钢丝这件事而不去管表演可能带来的一切。 后来人们就把专注于事情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的心态叫做 瓦伦达效应 。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足球运动员在踢点球前一再告诉自己 不要把球踢飞 时,他的大脑里就会出现 球被踢飞 的情景,结果便事与愿违,球大多时候真的被踢飞。这样的研究从另一个方向证实了 瓦伦达效应 。

超负荷运转的职场人士就是受到了 瓦伦达效应 的严重影响。他们太在乎工作本身,专注于其间不能自拔,而忽略了工作之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从本质上来说,工作只是谋生的一个手段,其目的是让人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愉快和更幸福。但是,很多人迷失在工作中,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让自己过得劳累不堪,失掉了健康的身体、没有了生活的乐趣、疏忽了亲情爱情,离幸福越来越远,成了疲于奔命的工作的奴隶。

有的人完全把自己投入到超负荷的工作之中,从来没有停下来想一想:这份工作真的适合我吗?这样的工作方式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到底想要从中得到什么?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不已,如何正确对待工作及其意义,并通过有效的方法调适自己,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现代职场人士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快节奏、高压力的情况下,学会慢养与自慢。所谓慢养就是有计划地调节身心,让自己的生活回归到自己能承受的节奏。所谓自慢,就是做自己最拿手最有专长的事情,这是台湾城邦出版集团CEO何飞鹏提出的理念。自慢从更深层次揭示了我们应该努力寻求自己有把握的、容易产生成就感的事情,并为之奋斗,这样即便是有超负荷的情况出现,内心的自我平衡机制也会让你觉得乐在其中。以下建议或许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改变认知,看透工作之于生活的真正意义。工作是重要的谋生手段,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更要重视精神生活,注重身心健康,学会化解过重的工作压力,快乐生活,快乐工作。

乐观处世,学会自我调适。现实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朝着自己期望和努力的方向发展,因此要保持乐观心态,不要跟自己过不去,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工作。同时,要处理好工作和身体的关系,不能仗着年轻,仗着身体好就玩命地干,要考虑到以后的健康。该工作就工作,该休息就休息,该放假就放假。

制定目标,量力而行。凡事不要勉强,做好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客观地评价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努力做好当下的事情,不要空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与人为善,构建有效的人际支持系统。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事业的成功相辅相成,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得到帮助、获得信息,还可以互相倾述,解除烦恼。如果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你周围的人就能有效地帮助你、支持你,你的压力自然会减少很多。

慢养和自慢都是一种哲学,是一种面对生活负重的超脱的自如,只有经历过繁重的人才能理解这种哲学对于自己的价值,。因为没有为自己的梦想用心付出过、奋力拼搏过的人,始终不会真正体味叱咤风云后的宁静和超脱。

工作易得,归属感难求

提到上班,很多职场人都会眉头紧蹙、唉声叹气,上班仿佛受刑一样令人郁郁寡欢。特别是到了周日,一想到周一又要上班了,心情就陡然低落。

我们就像一台机器,不知疲倦地运转着。白领在白领的固有程序里循规蹈矩地运行,蓝领在蓝领的流水线上刻板生硬地操作。公司把员工当成了获取利益的机器,以为支付了工资就算给你加满了油,你就应当毫无怨言地满负荷工作,为公司创造最大的价值。

朱挺把辞职信递给了经理——他对公司伤透了心,去意已决。经理也毫无挽留之意,冷冰冰地甩下一句: 对了,收拾自己的东西的时候,注意别拿多了。 朱挺恨恨地转身,快步离开了这个他为之日夜奔波的公司。

朱挺是做销售的,入职三年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想着自己年轻,根本不计较做什么工作,只要是公司安排的事,他都乐意去做,人家避之不及的他也愿意做,比如去那些又穷又偏的地方出差,虽然难出业绩又路途辛苦,他都毫无怨言。可是公司非但没有奖励他的勤奋肯干,反而把那些穷乡僻壤都划给他负责,还减少了他的出差补贴,理由是那些地方消费低。

朱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大家都不看好的小地方拿到了不少订单,虽然总量不算大,但为公司开拓新市场打开了局面。本以为会得到不错的提成,工资也能涨一涨,但结果却让他失望之极。公司以订单量太少和小地方不是公司的重点投入区域为由,不仅只给了朱挺少得可怜的提成,而且工资也没有变化。

长期出差,加上饮食和住宿条件都比较差,朱挺的身体越来越糟。有一次,正在公司上班,胃突然疼得特别厉害,朱挺向经理请假去看病,经理却说: 不就是胃痛吗,忍忍就好了。如果请假那可是要扣工资的。 朱挺实在忍不住,赶紧去了医院。结果他当月被记旷工一天,并扣减了工资。

一天,他在楼道里无意间听到了老总办公室里传出的谈话。其中一个说: 这帮孙子,整天怨声载道,爱干不干,不干滚蛋。谁稀罕他们啊,一帮蠢材,想要进来的人多了去了

这话深深刺痛了朱挺,也让他下定决心要离开这个冷漠无情的公司。

毫无公平可言的薪酬待遇、冷漠无情的领导、缺乏价值实现的自我感觉让朱挺心灰意冷地离开了为之奋斗的公司。缺乏归属感是如今很多职场人士的切身感受。他们对企业不会留恋,转身就会离开;即使不走,责任心也不强,浮躁消极;企业缺乏凝聚力,形同散沙,不仅削弱了竞争力,而且很难持续发展。

归属感是对组织的一种依恋、承诺和忠诚。心理学家莫缀等人认为,归属感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对组织目标或组织价值观的认同;二是渴望成为组织的一员;三是愿意为实现组织的利益做出努力。职场人士的归属感是指,他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心理和感情上对企业产生了认同感、安全感、公平感、价值感、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是与金钱、心理感受以及发展空间有密切关联的复杂感觉。归属感一旦形成,将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并自觉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为企业创造出巨大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需要层次理论 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获得支持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我们这里强调的就是 归属和爱的需要 ,是个人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理解、支持和爱护,和身边的人保持交流与友谊的伙伴关系,从而得到信任、温暖和爱情的需要。只有满足了 归属和爱的需要 ,人们才有可能积极的付出,进而达到 自我实现 。

员工自我归属感测试

(1)你是否关心组织的前景与未来?

是□说不清□不是□

(2)你是否愿意主动承担工作责任?

是□说不清□不是□

(3)你是否认为你在组织中不可或缺?

是□说不清□不是□

(4)你是否愿意全心投入到你的工作中?

是□说不清□不是□

(5)你是否期待未来的职位有所提升?

是□说不清□不是□

(6)你是否拥有较好的同事关系?

是□说不清□不是□

(7)你是否有较强的危机感?

是□说不清□不是□

(8)你是否觉得工作是你生活的乐趣之一?

是□说不清□不是□

以上8个测试题,请如实回答,计分标准:是,3分;说不清,1分;不是;0分

得分 12分,说明你能够与企业共命运,具有较强的归属感。

8 得分 12分,说明你对企业存在好感,但是还没有建立起牢固的归属感。

得分 8分,说明你随时可能离职,或者只是被动机械地工作,毫无归属感可言。

我们应该怎样自我提升在组织内的归属感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寻找缺乏归属感的真正原因。是个人原因(性格、习惯、兴趣、爱好、追求、心态等方面),是企业文化原因,还是角色错位?当你找到问题所在后,不要急于全盘否定或肯定你现在的境况,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逐个寻找解决的方法。

其次,合理处理冲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面临冲突,人们得到的建议通常是尽量调整自己来适应环境和团队,但必须注意的是,如果你与环境发生冲突的个性是你的主导个性,调整起来就比较困难。如果你是新人,建议多花点耐心去努力适应环境;但如果是中高层职位,建议你换个工作环境,因为调整的损失要更大。总之,合理地处理冲突是你实现归属感的重要途径。另外,团队内上下级之间要互相尊重、坦诚相待,同事之间要融洽相处、默契配合,企业内部建立起友善、宽松、和睦的人际交流环境,可以提升自我的组织归属感。

再次,努力寻求同事的认同和支持。意见缺乏认同和支持的原因不外乎:(1)不成熟、可行性差;(2)触及到他人的利益;(3)只具有哗众取宠的形式感。只要有以上三种情形之一,你就必须做到:(1)全面了解形势,三思而后行;(2)注意表达的方式方法;(3)永远保持虚怀若谷的心态。

第四,修炼自己的内功,用实力和业绩提升自身归属感。如果说职位、薪酬方面的因素对你的归属感提升没有帮助,那么你可以通过出色的业绩、正直的为人、自我价值实现和企业愿景的匹配与磨合来增加实现归属感的可能。

最后,要锻铸自己对团队的忠诚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是企业重用员工的着眼点。企业新人必须首先经营自身,让企业从你身上找到一种安全感,感到值得信任,值得付托,值得培养。这样,你的团队归属感就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形成了和加固。

组织归属感的建立是企业和员工双方的事情与责任,所以通常不太容易实现,人们总是在惴惴不安中试图建立归属感,但是客观原因仍可能妨碍这种美好意愿的实现。不过,我们可以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一旦有好企业愿意与我们建立良好的组织归属关系,千万不要错过!

你是不是歇斯底里的咆哮帝?

效率优先的现代社会给我们带来了快节奏、高消耗的生活。在仅有的时间里,我们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想不尽的烦恼,还要为虚无缥缈的前景担忧。

重重压力,让我们会在瞬间变得歇斯底里:喋喋不休、大吼大叫、捶胸顿足、嚎哭或者沉默、抑郁、与世隔绝

谭书,某投资公司营销部经理,目前停职中。我们因为业务上的往来而相熟,与其说他是我的一个客户,倒不如说我们是相见恨晚的朋友。有事没事,我们总愿意在一起喝点小酒聊聊琐事。按他的话讲,和他最亲的不是父母也不是朋友,而是紧张和焦虑,十几年来从未离开过他半步。

谭书今年37岁,职业发展的道路走得颇为坎坷。当初大专毕业的他,在求职中受到了招聘方要求本科学历的严重制约,屡遭拒绝。就在就业无门之时,相恋3年的女朋友又决然提出了分手。这无疑给他冰凉的心上又浇了一盆冷水。愁苦的谭书因压力过大,时常后半夜跑到天桥上,面对黑漆漆的马路放声大喊。后来,阴差阳错,他进了现在供职的投资公司,虽然只是当个资料员,但毕竟是大公司,心理压力依然很大。

作为一名学历偏低的职场新人,他不得不更加勤奋。每天都6:30准时起床,快速地洗漱穿衣,卡着时间慌慌张张啃早点,冲出门,挤公车,倒地铁,等电梯,打卡,开电脑,打字录入数据,归档整理资料 堆积成山的资料让他喘不过气来,主管还时不时交给他查阅资料、写稿子等额外的工作。满负荷运转的谭书,生怕出点差错,丢掉工作。在紧张和焦虑中,熬了4年。由于他把资料整理得条目清晰、查阅方便,使资料室焕然一新,因而得到了领导的赞赏。但是因为他的学历问题,转岗做业务的请求迟迟得不到答复。

眼看着和他前后脚进公司的同事纷纷升职,谭书的压力陡增。为了奔个好前程,他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重新拿起书本,通过2年的自考取得了本科学历,也终于以自己的勤奋打动了领导,顺利调进了营销部。此后工作的8年间,他从未间断充电学习,无论是管理还是营销,甚至是研究生课程,他都最终顺利通过了考试。工作中也是一样,他总是比别人投入更多的精力,因为他相信 勤能补拙 。

在营销部一干就干到了今天。从一无所知的主办到部门经理,这期间,他从未感受到些许的轻松和快乐,反而体会到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工作上巨大的任务量、复杂的办公室政治,生活中夫妻间持续不断的争吵、孩子读书上学的问题,经济上还不完的房贷车贷 有时候,他会变得歇斯底里,不是对下属横加指责,对老婆孩子大吼大叫,就是一个人长时间的沉默不语,浑身颤抖。

前不久,由谭书负责的一个项目由于自己的重大失误而导致公司蒙受了极大损失,为此公司对他作出了停职半年的处罚。回到家后,心情极度郁闷的他,因为一件琐事对爱人大打出手,妻子一气之下带着儿子回了娘家。

谭书对我说: 身边年轻有为的人越来越多,我这个年纪,也没什么竞争优势了。如今又被停职了,恐怕是走到头了。唉,我跟你嫂子其实挺好的,想不到自己情绪失控,居然动手打了她,也不知道她还能不能原谅我

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危机向谭书扑面而去。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参加的被试人员分为两组,让他们都去完成20项任务。其间,他对其中一组被试者实施干预,让他们因受干扰而无法完成任务。而另一组,则让他们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实验结果显示,虽然两组被试者在接受任务时都表现出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的被试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没有完成任务的被试者,思绪始终被那些未能完成的任务所困扰,其心理压力和紧张状态持续存在,难以消失。这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接受一项任务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只有任务完成,紧张才会解除,如果任务没有完成,紧张就会持续存在。

这种因工作压力导致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被称为 齐加尼克效应 。

正如谭书自己所说,和他最亲密的是紧张和焦虑。他其实就是陷入了 齐加尼克效应 。

十几年来,他面临了无数的 任务 ,根本就没有时间一个个完成,而往往是在某个时期内同时面临好几项 任务 ,重叠在一起,同时进行。无论是上班还是回家,他的大脑都在高度紧张地运转着,没有得到休息。工作时既要考虑做好本职,又要帮领导完成其他事务,还要考虑转岗、提职、读书等事;当了部门经理,工作指标、人际关系、家庭和经济问题、前途等会连绵不断地呈现在眼前 这些未完成的工作或未解决的问题,就像影子一样紧跟着他。

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作为 白领 阶层的职场人士身上,他们的工作节奏日趋紧张,心理负荷亦日益加重, 齐加尼克效应 尤为明显。

如果对各种压力处理不当或不能适应,这种长期叠加的紧张和焦虑就会导致精神负担过重,进而产生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久而久之,会酿成职场人士最常见的多发病——神经衰弱,它是以大脑容易兴奋和迅速疲劳为特征的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易疲劳、易激惹、头昏、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精神不振等。在这种状态下,人很容易歇斯底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学会缓解心理上的 齐加尼克效应 是职场人士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正视不可避免的事实,克服畏惧情绪。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常有,与其让这些不可避免的事实破坏我们的情绪,还不如让自己正视它们,接受它们。不要后悔与纠结,要记住教训争取不再重犯。我们都会畏惧压力,但是我们可以从和工作毫不相关的小事入手,经常尝试一些想做却不敢做的事,让我们在工作中也逐渐拥有勇往直前的魄力。

重建生活秩序,制订计划表。有秩序的生活能帮我们保持头脑清醒。我们应该养成每天下班前整理好办公桌,定期清理电脑中的文件和电子邮件的习惯。当个人有一个完美的计划表,而且逐步实施时,就不会产生无谓的压力。因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计划表是一个很好的 监督者 ——叮嘱你立争实现每一个目标,又是一个软性的压力——只有跳起来才能够得着。当你心里有底时,压力就会自然消失。

保持充沛的活力,加强日常调理。如果你是一名脑力劳动者,使你疲劳的原因很少是由于你的工作过量,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疲劳并非产生于工作,而是来自忧虑、紧张或不快的情绪。另外,要把家庭生活的温暖感和事业的成就感对接。一个从容的早晨,一顿温馨的早餐也许就决定了你一天的心情和工作效率。另外,忙碌了一天,回家洗一个热水澡,是不错的减压方法;合理饮食,多吃一些振奋精神、消除疲劳的食物,也可以消除不良情绪,缓解压力;要劳逸结合,提高睡眠质量,有了旺盛的精力,才能抵制压力的侵袭。

放弃无益的固执,坚决不做 完人 。有些人总想拥有一切,害怕失去一丝半毫,不愿做出任何放弃,这种心理常会使你患得患失,背着沉重的包袱过日子。这样也往往会放大困难,形成压力。要放弃无意义的固执追求,抓住主业、大事不放。许多人做事的标准是完美无缺。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工作都要尽善尽美。当数不清的工作涌来时,有些工作做到80分就足够了,保证最重要的事情做得最好才是最要紧的。

合理宣泄,调整心态。压力是在所难免的,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将紧张、焦虑等劣性情绪积郁在心里是错误的。此时,应尽量想办法 宣泄 或转移,通过找朋友倾诉、写心情日记、旅游、唱歌、大喊、哭泣等方式,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或者利用互联网,在陌生的互动网络世界里宣泄和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但又切不可沉迷。另外,兴趣爱好可以有效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消除疲劳,改善情绪,让人在身心愉悦中将各种压力抛诸脑后。

保持平和的心境,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保持平和的心境是舒缓压力的最佳方法。为此,你应该在家里开辟出一块能彻底不受打扰的地方,静坐冥想一刻钟,在这段时间里,只想积极的、让你开心的事情。这种短时间的充电对你的情绪会有很大帮助。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想想现在的工作能不能给你提供这些物质条件或精神上的感受。如果两者相去甚远,你就应该考虑变换一下工作了。

正确认识压力,找到重大压力源,然后克服它。其实,有些压力是良性的,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不必为此太紧张。我们焦虑的更多的是那些自感无力控制的重大压力,比如巨大的工作量、升职、失业等,对于这类压力,应理性对待,分析自身优劣势,尽力解决。千万不要做动不动就歇斯底里的咆哮帝。

标签: # 工作 # 自己的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