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有名的三大“君子之争”,让人感叹!

01-04 生活常识 投稿:眉温如初
中国最有名的三大“君子之争”,让人感叹!

什么是“君子之争”?


先来看几个故事:


1

 

鲁迅和林语堂。


一个是横眉冷对的儒家战士;


一个自尊自强的中国精神脊梁。

 

一个批判国人的劣恨性,哀其不互,怒其不争。


一个颂扬中国传统文化,用妙笔生花的艺术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因为立场不同,两人经常互相指责,常常在报刊争论。比如鲁迅骂林语堂“你算什么东西!”

 

有意思的是,这种职责是对事不对人,就像林语堂在 《 悼鲁迅 》 中说,“我始终敬鲁迅;鲁迅顾我,我喜其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爱和恨是可以互相切换的,他们都情系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们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都是民族精神的代言人。


虽然两人观察社会的角度不同,但是终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中国能自强。

 

这是一个左派与右派的友谊见证。

 

这也是真正的君子之争:我不同意的你观点,但我认可你这个人。


虽然立场不同,我依然尊敬你这个人。


2

鲁迅和胡适。

 

两人同为新文化运动巨擘,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传统的封建力量。但是两人风格迥异:


鲁迅心直口快,不做作不掩饰,即使对朋友也常讽刺;


胡适温文尔雅,淡薄敦厚,就像谦谦君子。

 

一个尖刻;一个温润;

一个愤激,一个平和;

 

胡适广受欢迎,人人以结识攀附胡适为荣,当时京华风尚是:我的朋友胡适。


而鲁迅则只和年轻人或左联打成一片,经常得罪人,最极端的例子,挚友钱玄同跟他分道扬镳,亲弟弟周作人和他反目成仇。 

 

当然,他们两人当然互相看不惯,鲁迅在报纸上多次挖苦,讽刺胡适。

 

胡适虽然也不认同鲁迅的思想,但对鲁迅的作品十分认可,见到鲁迅好的文章,依然会推荐。

 

 

鲁迅逝世后,许广平为《鲁迅全集》出版事宜,请求胡适鼎力帮助,胡适慨予应允,他亲自致信商务印书馆,并担任鲁迅纪念委员,为《鲁迅全集》的出版不辞辛劳。

 

即便到了五十年代初鲁迅早已去世,胡适仍然这样评价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


3


司马光和王安石。


他们俩同为北宋宰相,但两人的主张相差十万八千里,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改革派。


后来王安石获胜掌握了实权,司马光从宰相宝座上被赶了下来。

 

这时,皇帝询问王安石他对司马光的看法,想不到王安石大加赞赏,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对他的人品、能力、文学造诣都给了很高的评价。

 

正因为如此,虽然司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是并没有因为大权旁落而陷入悲惨的境地,得以从容地“退江湖之远”,吟诗作赋,锦衣玉食。


风水轮流转。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王安石因为强力推行改革,招致太多人的攻击,皇帝只好就地免职,重新任命司马光为宰相。


这时很多人向皇帝告王安石的黑状。皇帝听信谗言,要治王安石的罪,征求司马光的意见。


想不到司马光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恳切地告诉皇帝:王安石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陛下万万不可听信谗言。

 

皇帝听完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说了一句话:卿等皆君子也!


这也是君子之争,我不赞同你的政见,但绝不借机捅你一刀。




4


“君子之争”和“小人之争”: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君子之争,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争,是为了全局利益而争。


小人之争,一切以打倒对方为目的,用各种阴谋/不择手段的算计对方。


君子之争是“和而不同”,即使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绝对敬重你的人格,事情之外还是朋友。


小人之争则“同而不和”,表面上喜欢客客气气,实际上内心视你为眼中钉,瞅准时机就暗地里对你使坏,这是非常卑劣的人格。


所以,我宁可得罪君子、与君子为敌。也不要讨好一个“小人”,更不愿意接受小人的好意。


送给大家一句话:远离小人,远离是非。


尊重每一个愿意解决问题的人,包括你的敌人!


5


究竟什么是“和而不同”


所谓和

就如厨师把五味调和成美味的饭菜

就如乐师将五音调和成美妙的音乐


所谓同

就如只用白水调味

也如只用一根线弹琴

是调不出美味和悦耳音乐的

才是最高境界的状态

一种多元/共生/统一/和谐的状态

一种让万事万物各司其职,各取所需的状态

让每个人都成为最好自己的状态

这便是“和而不同”。


这便是中国文化的最高明之处!


标签: # 鲁迅 # 胡适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