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苗族银饰锻造技艺
苗族可谓56个民族里最爱银饰的民族,从日常生活到重大节日都少不了它,一个盛装的苗族妇女,全身银饰可达二、三十斤。苗族用银的观念一是审美,二是表示富有和避邪。每逢民族节日,苗族姑娘的头上、颈上、胸前、后背都戴满了银饰品,跳起芦笙,踩起铜鼓,银佩叮当,银光闪闪,饶有一番情趣。婚嫁之日,银饰更是新娘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贵州非白银产区,历史上苗族的银饰加工原料主要为银元、银锭。也就是说,苗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经年累月,积攒下的银质货币,几乎全都投入了熔炉。正因为如此,各地银饰的银质纯度以当地流行的银币为准。譬如民国时期黔东南境内是以雷山为界,其北边银料来自大洋,纯度较高,南边来自贰毫,银饰成色较差。
银饰品都是苗族男工匠打制。其用途有银冠、银衣、银项圈、银手镯、银耳环等几类。论工艺,有粗件和细件之别:粗件主要是项圈、手镯,细件主要是银铃、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针、银泡、银索、银链、耳坠等。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如空心、泡花的项圈、手镯,也是精工制成的作品。
锻造银饰工艺及其复杂,首先要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银丝,然后利用压平、簪刻、镂空、绕死、点珠等精工技艺,最后再焊接编织成形。一道银饰多的,要经过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再加上银饰造型对手工技术要求极严,非技术高超的银匠,很难完成。
苗族女性饰银,爱其洁白,珍其无瑕。因此,苗族银匠除了加工银饰,还要负责给银饰除污去垢,俗称“洗银”。他们给银饰涂上硼砂水,用木炭火烧去附着在银饰上的氧化层,然后放迸紫铜锅里的明矾水中烧煮,经清水洗净,再用铜刷清理,银饰即光亮如新。
历史上苗族常年迁徙,漂泊不定,所以他们喜欢把所有的财富随身戴在身上,人走则财随,以钱为饰保值财产,这也许是苗族人好银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