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卢沟桥的前前后后……
【七七事变】
卢沟桥的前前后后历史上的今天: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华北驻屯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 “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的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引发全面抗战的 “七七事变”。
卢沟桥,又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15公里处,丰台区的永定河上。因横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上以形色各异的狮子而远近闻名。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引桥,总长266.50米。桥身总宽9.3米,桥面宽7.5米。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拱桥。
卢沟桥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27个,现存501个。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一个意大利人马克-波罗曾来过中国,在他的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 “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并且特别欣赏桥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 “ 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卢沟桥是在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五月开始修建的,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三月完工。
“卢沟晓月” 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 “燕京八景” 之一。因桥身跨卢沟,人们都称它作卢沟桥。早在战国年代,卢沟桥渡口一带己是燕蓟的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二)得寸进尺日军对侵占中国的五步设想。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致张学良电。
“ 现在日方对我外交渐趋积极,应付一切,极宜力求稳慎,对于日本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希讯即密电各嘱,切实注意为要。”
1931年9月6日张学良致荣臻电
关于实行 “不抵抗” 政策报道。
1935年11月25日,日本扶持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 “冀东防共自治”,后改称 “冀东防共自治”。图为伪冀东防共自治。《何梅协定》现场图片。图为关于《何梅协定》内容报道。
1935年7月6日,国民华北军分会委员长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签订的备忘录。这份备忘录主要内容:
取消河北及平津的党部;
撤退驻河北东北军、军和宪兵3团;
撤销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
取谛河北省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
这一协定实际上是放弃了在华北的主权,为日军进一步吞并华北大开了方便之门,为两年后的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国民军和东北军撤出华北后,其防务由第29军接手。那么,日军华北驻屯军是怎么回事?第29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呢?这两支军队在平津地区又会发生怎样的 “碰撞” 呢?
*******************************************(二)两军对垒1.日军华北驻屯军紫色为日军1932年侵占的领土;
蓝色为日军1933年侵占的领土;
绿色为日军1936年侵占的领土;
桔色为日军1937年10月己侵占的领土。
香月清司,日本陆军中将、华北驻屯军司令官。何谓华北驻屯军?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日本以 “护侨”、“护路” 为名,宣布成立 “ 清国驻屯军 ”,后称 “ 中国驻屯军 ”,并在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地驻兵。日本华北驻屯军在华北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由于二十九军在平津和日军胶着对峙己经有两年,其间冲突事件不断,但都得以政治解决,因此从上到下麻痹大意,对日军频频活动缺乏重视。
另一方面,二十九军将士也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认为平津地区日军以区区三万人,断然无法和十万之众的二十九军对抗。
1937年5月,宋哲元厌倦了和日本人周旋的生活,离开北平回到山东乐陵老家养病。正当宋哲元在家乡享受难得的闲暇之时,北平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1937年 “七七事变” 发生前,日军绘制的卢沟桥地区形势图。
日军绘制的当时华北地区中国军队布防图(重绘),其中实线部分29军所部,虚线是其他北方军阀部队。按照日本防卫厅研究所记录,当时29军,共有兵员78300人,但因为装备的原因,总的战斗力不及日军1个师团。
当时北平周边地图。南苑与宛平,正好把驻丰台的日军夹在当中,令华北驻屯军骨鲠在喉。
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己经为日军所控制:
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
东面冀东防共自治辖约17000人的保安队;
南面日军己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
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地区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第29军原来是冯玉祥的西北军。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战败,西北军的一些残余零散部队退入山西,经张学良整编,组成第29军。
1933年长城抗战失利后,军及东北军根据《何梅协定》撤出河北,第29军由察哈尔进驻平津地区。
第29军高级将领于1937年春在北平举行军事会议后的合影。前排右3为宋哲元、右4张自忠、右5张维藩、右1石友三、右2刘汝明,后排右起佟麟阁、赵登禹、冯治安、郑大章。七七事变前,宋哲元第29军应对部署:
西侧是驻防张家口的刘汝明第143师;
东侧是在天津驻守的张自忠第38师;
包括北平到保定,由冯治安的第37师防守;
前面有独立第39旅作为屏障,驻防昌平;
后面由驻防河间、大名的赵登禹第132师后援;
南苑则是战前第29军军部机关所在地。
冯治安是河北故城县人,16岁投冯玉祥部当兵。两年后入选模范连,12年间冯治安在冯玉祥部由连长升任团长。中原大战后,冯玉祥任第29军第37师师长。
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冯治安部分驻北平西苑、丰台、卢沟桥、长辛店、保定、八宝山。7月6日,日军要求通过卢沟桥东端的宛平城到长辛店演习。29军不许通过,双方相持十几小时,至晚退去。7日,日军外出演习,枪炮配备弹药,情况异常。冯治安从保定赶回北平与109旅旅长何基沣议定,部队准备应战。
“ 这天晚上,完全无风,天空晴朗没有月亮,星空下面,仅仅可以看到远处若隐若现的宛平城墙和旁边移动着的士兵身影,这是一个静悄悄的黑夜。”
清水节郎1937年7月7日夜手记
清水节郎,时任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1937年7月7日下午清水节郎率第8中队率领荷枪实弹的日军士兵,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
晚7时30分,日军开始军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名士兵 (志村菊次郎) “失踪”,立即强行进入中国军队驻守的宛平城搜查,遭到29军37师110旅219团严词拒绝。
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 “枪声” 和 “士兵” 失踪,假意与中方交涉。志村菊次郎,日军华北驻屯军第8中队二等兵,卢沟桥事变焦点人物。就是他在演习中的走失成为双方开战的导火线。1944年,志村在缅甸死于孙立人部中国远征军之手。
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军声称 “失踪” 士兵志村菊次郎己经归队,但却隐而不报。一木清直,时任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少佐大队长。“七七事变” 就是由这个第1联队第3大队挑起的,以 “士兵失踪” 为借口向中国军队挑衅,向宛平城开炮的也是这个部队。
一木清直在东京《朝日新闻》1935年6月30日发表采访中,说明士兵志村菊次郎走失后又返回及向中国军队“交涉” 的经过:
“ 当时接到报告士兵(志村)己经回来了,没有异状。但是,我的想法是联队长让我就此事(和中国方面)进行交涉,如果就这样算了,中国方面会怎样宣传就不知道了。此前的 '丰台事件' 就是例子,也许会让他们产生---只要敢真枪实弹地对付日本军队,就可以让演习的日本军队逃跑这样的概念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对日本来说是一件很遗憾,丢脸的事情。所以,我方决定占领一文字山(注:卢沟桥和北平之间的中方阵地沙岗)然后再进行交涉。”
---------------------------------------------------------------------2.七月八日日军拍摄的七七事变发生后第29军在宛平县城上监视日军的图片。7月8日凌晨5时,日军向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图为日军炮轰宛平县城。7月8日凌晨5时,日军突然发炮击,第29军代理军长冯治安立即命令前线官兵:
“ 为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寸土不许退。国家存亡在此一举,应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设若冲突,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是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第219团吉星文部。被日军炮弹摧毁的宛平县。吉星文,时任第29军第37师109旅219团团长。吉星文是河南扶沟人,抗日英雄吉鸿昌的侄子。1926年经吉鸿昌介绍,到宋哲元部当骑兵。因其刻苦钻研军事,作战勇敢,很快被提升为连长。
1933年吉星文参加了长城要塞喜峰口对日抗战。该处地势险要,日军常来骚扰。3月11日,任37师109旅219团营长的吉星文接到命令,带兵袭击敌后。他率领全营官兵,巧妙绕过日军右翼,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于次日凌晨占王家、瓦房导村,将村中敌人全部歼灭。因此次胜利,吉星文被提升为219团团长。
1937年6月,第219团奉命调往卢沟桥,驻防宛平县城。7月7日夜接到冯治安将军的命令后,吉星文立即下令守桥部队还击。日军遭到反击后,竟然派兵杀害我执勤官兵并将桥头堡占领。吉星文非常痛心,决心与日军决一死战。因为卢沟桥一旦失守,整个平津局势将动荡不安。7月8日晚吉星文进行了精心安排:1)将日军要进宛平城搜查的事,交给王冷斋专员应付;2)宛平县城防务交由姜团副负责;3)自己带人悄悄出城,指挥3营进行反击。
吉星文精选敢死队员150人,编成5组,敢死队员每人带步枪1支,手榴弹2枚,大刀一把,准备出击。夜深之后,敢死队员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神出鬼没,在20分钟内,将几十名日本兵全部消灭,一举夺回桥头堡。
吉星文部夺占桥头堡后,立即把卢沟桥事变的真相向上级作了报告。日军吃了亏,疯狂地向中方阵地炮击,企图再次夺回桥头堡。由于219团的坚决抵抗,日军阴谋未能得逞。守卫卢沟桥第29军官兵奋起还击。第29军用步兵炮向日军抗击。金振中,时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第219团3营营长。被何基沣将军称赞为 “ 真正抗日民族英雄!”
金振中,河南固始人,家境贫寒,曾在商店做学徒。20岁入冯玉祥部当兵吃粮,入伍不久,就学于西北边防陆军干部学校,两年毕业历任排、连、营长。
1937年6月,驻丰台的日军在卢沟桥附近军事演习及挑衅活动日趋频繁,第29军冯治安师何基沣旅吉星文团金振中营(注:该营为加强营约1400人)为加强卢沟桥地区的防御,特作如下部署:
1)将11连配置于铁路桥以东、以北回龙庙一带;2)第12连配置宛平西南永定河沿岸;3)第9连驻防宛平城内;4)第10连置卢沟桥西端大王庙(营部所在地);
5)重迫击炮连置铁路桥西.轻迫击炮置城东门内;
6)重机枪连配置城内东北、西南部。
自7月8日凌晨至11日,金振中指挥3营所部官兵前后击退日军5次进攻,11日凌晨2时亲率敢死队收复铁路桥东端阵地。据相关资料记载:
“ 凌晨2时许,突击队员冲入敌人阵地。顿时,日军阵地手榴弹爆炸,大刀闪着寒光,喊杀声传出数里之遥。一名19岁的突击队员用大刀接连砍了13个日兵,生擒1人。集合号响,无法将士兵集合回来,四处可见举着大刀的血人追赶拼命奔逃日兵。”
此役,日军1个中队被全歼,守军突击队员伤亡3/4,铁路桥以复。金振中在追击逃敌时,被隐匿之敌击伤,被抬出战场,送往保定医院救治。1938年伤愈后重回29军。
1985年3月1日,金振中因病逝世,终年83岁。
第29军的敢死队员。宛平城内第29军37师官兵疾速出城,增援前线吉星文团。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企图不能马上实现,便玩起了 “现地谈判” 的阴谋,一方面借谈判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 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官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四)撤出平津1.和战之间宋哲元,时任冀察绥靖主任兼冀察政务委员长、河北主席。宋哲元与日本人打交道原则是: “ 不说硬话,不做软事!” 华北是第29军的地盘,宋哲元周旋于日本人和蒋介石之间而求谋求一席之地。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宋哲元迟迟不肯从山东乐陵老家的 '守孝' 中返回任上,只是让部下与日军虚与委蛇。到任后他又拒绝军北上增援,一再向日军表示欲让步求和解,即便作战,也是 '只应战,不挑战'。这些做法都使第二十九军领导层思想不明,严重影响了对日作战的全面展开。
日军派出的和谈代表,他们个个身着中国服装。图中为特务机关长松井,右边的是日军驻29军顾问樱井。七七事变发生后,第29军士兵在北平城内用沙包构筑防御工事。1937年7月11日,宋哲元(注: 中间脱帽者)由天津抵达北平。
“ 此次卢沟桥事变发生,实为东亚之不幸。局部之冲突,能随时解决,尚为不幸中之大幸。东亚两大民族,即是中、日两国,应事事从顺序上着想,不应自找苦恼。人类生于社会,皆应认清自己责任。余向主和平,爱护人群,决不愿做无益社会牺牲。” 宋哲元7月12日谈话
宋哲元之所以寻求和平解决之途径,就在于其希望能保存在华北苦心经营地盘和势力,而此前南京方面和战不定的方针,也确实松懈了宋哲元及29军高级将领备战思想和备战行动。
与宋哲元千方百计与日方和谈不同,日军的增援部队却源源不断: 第一路关东军洒井、铃木两个混成旅团,由热河向北平北侧进入战场; 第二路以朝鲜调来的川岸师团向北平南侧进入战场;第三路以华北驻屯军河边旅团为基本,向北平东侧进攻;第四路从日本本土调的第5师团,配合海军向天津进攻。
这样日军集中了近10万人马,从四面合围了平津地区。日军源源不断地开赴前线。--------------------------------------------------------------------2.撤出平津
日军决定先发制人,在宋哲元拒绝日军的最后通牒后,于7月28日凌晨发动全线进攻,南苑、北苑、西苑、通县等地均发生激战,29军仓促应战,局势非常不利。宋哲元腹背受敌,不久传来南苑军部遭日军主力攻击的消息,由于事先有汉奸泄露29军军事计划,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相继阵亡,南苑丟失,29军首脑机关被击毁,防线被拦腰斩断,情况己危在旦夕。
无奈之下,宋哲元只好留下38师师长兼天津市长张自忠在北平处理善后,他则带领部队撤离平津退往保定,期望组织力量以利再战。日本画家宫本三郎所绘的南苑攻击。
“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可耻。”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 军人抗战,有死无生!” 第29军第132师师长赵登禹日军占领宛平城。日军占领卢沟桥。日军占领北平。攻占天津的日军士兵。*******************************************(五)同仇敌忾
“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蒋介石1937年7月17日庐山讲话
“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危急,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出路!” 毛泽东1937年7月8日*******************************************(六)后世的纪念电影《七七事变》剧照(长影1995年)。********************************************(七)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