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看懂“大资本进军农业”!行业变局,我们怎么办

01-04 生活常识 投稿:森与雨露心
一篇文章看懂“大资本进军农业”!行业变局,我们怎么办

贫穷真会限制想象力!

当很多人还在抱怨“农业不赚钱”之时,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已经悄然挤满了各路大佬和各行新贵的身影。

这些身影不仅包括联想、万达、万科、绿城、银泰、碧桂园等传统企业巨头,也包括阿里、网易、京东等互联网新贵。还有褚时健、柳传志、潘石屹、任志强等“大佬”以个人名义玩得不亦乐乎。

当新老资本巨头和行业“大佬”一起登台之际,我们是时候打消“农业是否赚钱”的疑虑了。

这时更应关心的是:这轮“资本下乡务农”,它的特点是什么、方向是什么、带来的影响有哪些、我们该如何应对?

1、资金动态:新技术,新消费

如果说十年前的资本下乡更多是想“以规模换效率”取胜的话,这轮资本入局的枪口则一致调整方向:通过新技术植入,打造高品质产品,以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

比如刘强东的“跑步鸡”、比如丁磊的“未央猪”、比如马云的“人工智能猪”……

应该说,在中产崛起带动的消费升级背景下,“通过供给侧改革,以技术革新带动产品升级”——这些巨头的市场敏感度足以让人点赞,一出手就是“打蛇打三寸”。

市场是最好的证明。2017年3月,不差钱的丁磊开启味央猪肉众筹,3天时间就完成了原定“20天众筹1000万”的目标。刘强东的“跑步鸡”,在京东生鲜上一出现,也是处于“秒清”状态。

2、战略布局:立足自身资源和优势

这些大资本进军农业,看似是跨界,实则更多是自己产业链的一种广义延伸。

不管是网易养猪、京东养牛/鸡、还是阿里养猪,目的只有一个,即掌控上游资源,以更好地服务于其他核心业务,从而为集团的战略提供支撑。

比如,刘强东最初做大米,后来做跑步鸡,其实和京东的生鲜战略紧密相关。对马云而言,用AI技术养猪,提升猪的档次。等猪出栏后,就可以通过天猫超市、三江购物、盒马鲜生等渠道售卖。这也是一个新零售的闭环。

总之来说,这些资本进军农业,大多并不是进入完全陌生的领域,而是立足自身资源和优势,去“改良”旧有农业模式,并和自己业务形成互补。因此,他们的未来也颇为可期。

3、产业方向:智慧农业+优特农产品+产业链

资本入局,立足自己技术优势,瞄准消费升级的风口,而具体的产业方向,可以概括为:智慧农业、优特农产品以及完整产业链。

比如今年4月,京东宣布,将以无人机农林植保服务为切入点,整合京东集团物流、金融、生鲜、大数据等能力,搭建智慧农业共同体,同时打造旗下首个农场品牌“京东农场”。

比如碧桂园进军农业,就把目标清晰定位于“优特农产品”。杨国强喊出口号,要在全世界范围找没有金属污染、农药残留、货真价值的东西,打造“凤凰优选”社区店,提供给全国400万业主,利润不超过1%。

联想和阿里则是打造产业链的代表。相比联想以单品水果为突破,阿里更想发挥自己的平台优势,从产业链升级、物流服务、农村产业金融、跨境电商、原产地采购、线上营销等环节,打造从产源地到消费者的全程闭环。

实际上,这三个产业方向,不仅符合国家战略,也是当下农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突破口。巨头通过各自优势从不同切口入局,不失为智慧的选择。

4、市场机制:告别圈地和骗补

事实上,传统巨头进入农业的前景,始终有人持怀疑态度。这种态度的来源有两个。

一个是:一听说巨头进军农业,第一印象就是,他们是不是要圈地,或者套补贴。坦白讲,这种怀疑和担忧是由于太多的“前车之鉴”,但是放到目前这些企业身上确实不合适。

比如最早网易丁磊养猪时,有人按照宣传的“基地建成后养1万头猪”推算,1200亩地,每头猪平均占地将达到80平方米,简直可以“牧猪”。因此当时就有人怀疑其真实目的是圈地做地产。当然七年后这种怀疑已经不复存在。

至于骗补贴,基本属于“穷人思维”。对于马云和刘强东们而言,且不说这些补贴相比企业体量而言微不足道。单论潜在的财务和舆论风险,他们都不大可能冒险。

对前景怀疑的第二个来源,是认为这些巨头都是外行,压根不了解农业,很容易“水土不服”。这个观点的标配佐证是:恒大农业。

但就如上文所述,现在巨头进军农业,多数不会对产业链各环节“大包大揽”,更多是优势互补合作。

马云在农业领域的布局也不算少,但是他们没有真正切入农业的生产环节,所有的项目都基于大数据、互联网去运作。包括养猪,也是和传统养猪巨头去合作。

这种优势互补的合作,就大大降低了“不懂行”的风险。像联想旗下的佳沃农业,发挥投资和运营优势,短短几年,就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果全产业链企业。

当然,是商业就有风险。像恒大那般涉足产业链过长的教训,现在的巨头也都在极力避免。

5、带来影响:淘汰整合加速,行业大变革

相比普通庄主和以及村民之间的艰难博弈,农业龙头、互联网寡头、地产巨头、文旅集团、金融新贵纷纷抢滩农业农村时,他们面对地方、村民显然更有议价能力,也更能整合资源。

最明显的表现,这些巨头在进入某个地区时,基本都是党政一把手的“座上宾”。所在项目也多数是“一把手”亲抓的重点工程,由专项小组全方位服务,”能给到的政策要落实,不能给到的政策也想办法争取”。

这种背景下,行业必然形成大鱼吃小鱼、快速吃慢鱼的大洗牌。对一个区域而言,有限的资源将重新有侧重地分配,传统市场红利下“每个人都有生存空间”的局面将彻底打破。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大淘汰、大整合的大变局。

6、我们该如何应对?

在行业变革重组的“大戏”中,那些巨头无疑是绝对的“主角”。作为中小农业从业者、普通农场主,无论是资金、技术、品牌、渠道、政策红利等各种维度,都处于被“秒杀”地位。这时,除了被挤垮和吞并,我们还有哪些选择?

事实上,在一个成熟的森林生态中,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各自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它们的关系,看似竞争,实则是相互协调从而达到生物群落的稳定性。

大资本农业、普通农场以及小农经济之间,也应是类似状态。尤其在现在消费多元化的社会中,也只有如此,我们的农业才能进入稳定的和谐阶段。

作为普通农场,我们当然不能跟大资本“硬碰硬”。很多农场一味宣称自己产品“品质好”,这其实就是和大资本正面交锋。

你的猕猴桃品质再好,更多高端用户也会选择联想佳沃的奇异果。你的柴鸡再货真价实,也不如京东跑步鸡的“计步器”带感。

那么,我们的差异化“空隙”在哪里?答案就是:场景化体验带动在地化销售。

相对于大资本的“标准化”,普通农场的优势是“非标准化”的场景体验活动。

如果我们能够打造一种自然时尚的社交情感记忆空间,让游客在体验中增加对产品的“情感连接”,从而带动产品在地化销售以及品牌沉淀,这就是一种大资本“看不上”又“做不到”的空间。

当狼来了的时候,有人看到的是危机,也有人看到的是与狼共舞的契机。

作者:徐一刀(参见庄主·休闲庄园顶层设计研究院/首席架构师)

来源:参见庄主

标签: # 农业 # 巨头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