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那年花开月正园》第一集:开篇的那些小心机

01-04 生活常识 投稿:阡陌之绿
点评《那年花开月正园》第一集:开篇的那些小心机

孙俪演《那年花开月正园》已经播了好久了,好评如潮,可小闲今天才开始看。拖了那么久不看那是因为何润东的颜真的不是我的菜,可有麝自然香,好剧的标准不是主演的颜值。何润东演技不尴尬,口音尴尬,但也胜在是原声。编剧导演也是下了功夫,现在小闲就从第一集开始来八一下这部剧的小心机。
食物篇
一、甑糕
首先从读音上就有讲究,甑,本应念zeng,是古代的蒸食炊具,不过西安本地人发音为jing。甑糕,用糯米、红枣或蜜枣、红豆置铁甑上蒸制而成,是冬春早点的佳品,而这个季节也跟剧中刚开场的春季对得上。


第一集唯一出现名称的食物,来头不小,是从西周王室专用的食物演变而来,也是西安平民百姓日常用的糕点。唐尚书令左仆射韦巨源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的“水晶龙风糕(枣米蒸破见花乃起)”,也就是甑糕。可见这道小吃源远流长,并且从上层贵族到底层人们都十分受欢迎。


不过等到周莹去买甑糕的时候却没做好细节,糕本来应该软甜粘劲,在周莹手里却变成了一颗红枣。实际上应该是长这样。


瑕不掩瑜,往下看就知道这部剧大体还是很细心的。
评论 小仙仙爱八卦:楼主放的装在一次性餐盒里面的这张图,我们那叫铲糕,是西安周边的小县城。我们那的甑糕是用一次性筷子挑着吃的,像雪糕一样,和铲糕味道差不多。不知是导演没有还原?还是从清末到现在进化了?还是我们县和泾阳县有差别。
二、烩面

烩面是河南特色美食,烩面的精华全在于汤,下面时,锅内放原汁肉汤,将面拉成薄条入锅,放上羊肉,配以黄花菜、木耳、水粉条。上桌时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而桌子上的三碟不同颜色的小菜就是剧中所说的:“香菜、辣椒、糖蒜”。虽然这个镜头只是一闪而过,但也是放了五碗面,十多碟小菜。场景可见是下了功夫的。其实陕西更出名的面是臊子面,至于为什么要用河南烩面,小闲猜测编剧是想表达这个区域的贸易繁盛,外地人多,所以不仅有关中美食,也有从河南传过来的烩面。


三、凉皮

凉皮历史悠久,据说源于秦始皇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现在我们吃到的凉皮做法基本跟剧中相似,只不过现在基本都是把调料倒在凉皮上,而剧中是把凉皮放到调料里捞一下。小闲觉得这里可能是有出错的,可能导演为了追求画面感故意这样子做的。第一眼看觉得食物诱人,第二眼看就觉得有点别扭了。


这明明是油泼辣子,凉皮到现在都是这么调的,最后调辣子的时候就是拿着凉皮蘸到辣油里,楼主不是陕西人吧
见过有一种面是这么吃的 给碗料再单给碗面 自己蘸着吃 点餐的时候是按照三根五根面条这么点的
正宗的秦镇米皮却是就是这样拿一把在油泼辣子里“捞”一下,剧组很细心,应该是有正宗的陕西凉皮厨子在。放在小盆盆里拌的是岐山擀面皮。
四、肉夹馍

这个镜头也是一闪而过,一个人揉面,一个人剁肉,侧面也反映了这肉夹馍比较受欢迎,毕竟其他食物的档主都是一个人。肉夹馍去年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夜市到处有肉夹馍的摊子,可见其魅力非凡。

用词篇
一、先生
先生一词在第一集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吴聘在杜明礼出手相救后对杜的称呼,后面再次见面时吴聘也是这样称呼。


第二次是周莹坑吴聘时对吴聘的称呼。


《礼记·士相见礼》注:“先生,致仕者也”先生一词一般是用来称呼老师,有德业者,但为什么无论是不相识的男男、男女之间也用了这种称呼?原来“先生”一词在清代曾经被滥用。乾隆时期的王应奎《柳南随笔》写道“舆台皂隶而亦‘先生’之矣”,在古代人分十等,“舆”为第六,“台”为末等。“皂隶”即奴隶。而这些低微的人也被叫成了先生,更有甚者,清末某些地区的高级妓女如陆兰芬、金小宝、陈文仙等也以“先生”相称。

二、春风十里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这一句话曾经流传很广,不少伪文艺青年到处用这句(我才不会告诉你们我也曾经超爱这句话),字句是听起来很美,但直到《春风十里不如你》这部剧播出后,大家才知道这句话以前是形容风月场所的。唐代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写的是妓院的繁华,宋代姜夔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也是写风月场所。这部剧拍的时候《春风十里不如你》应该还没播吧?能对妓院名字用点心也是不容易了,比烂大街的怡红院好多了啊。

三、物事

意思是物品、东西。这词现在基本不用了,现在在百度百科里只写到是吴语词汇。清代的孔尚任在《桃花扇·访翠》写道:“若中了意,便把物事抛上楼头,他楼上也便抛下菓子来。”可见在清代还是挺常用的,能在一部古装剧里用“物事”而不用“东西”二字,就比普通古装剧强上那么一丢丢了。


第一集就八到这里了,如果有人看的话就继续写第二集吧。第一次写剧评,如有出错(好吧,标题已经错了),欢迎大家指正,但别骂太狠,我玻璃心....
@小仙仙爱八卦 2017-09-09 15:20:03
食物篇

一、甑糕

首先从读音上就有讲究,甑,本应念zeng,是古代的蒸食炊具,不过西安本地人发音为jing。甑糕,用糯米、红枣或蜜枣、红豆置铁甑上蒸制而成,是冬春早点的佳品,而这个季节也跟剧中刚开场的春季对得上。


第一集唯一出现名称的食物,来头不小,是从西周王室专用的食物演变而来,也是西安平民百姓日常用的糕点。唐尚书令左仆射韦巨源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的“水晶龙风糕(枣米蒸破见花乃起)”,也就是甑糕。可见这道小吃源远流长,并且从上层贵族到底层人们都十分受欢迎。


不过等到周莹去买甑糕的时候却没做好细节,糕本来应该软甜粘劲,在周莹手里却变成了一颗红枣。实际上应该是长这样。


瑕不掩瑜,往下看就知道这部剧大体还是很细心的。
-----------------------------
甑糕上面有铺一层枣和云豆的
@小仙仙爱八卦 2017-09-09 15:20:03
食物篇
一、甑糕
首先从读音上就有讲究,甑,本应念zeng,是古代的蒸食炊具,不过西安本地人发音为jing。甑糕,用糯米、红枣或蜜枣、红豆置铁甑上蒸制而成,是冬春早点的佳品,而这个季节也跟剧中刚开场的春季对得上。

第一集唯一出现名称的食物,来头不小,是从西周王室专用的食物演变而来,也是西安平民百姓日常用的糕点。唐尚书令左仆射韦巨源宴请中宗皇......
-----------------------------
电视里白白的像发糕一样挺好看的。。。怎么现实里这么丑 难看。。。
剧是好剧,演员也用心。就是故事本身讲的是秦商,西北的汉子。何润东和胡杏儿的港台普通话听着不舒服,口音太重。有同感的不?

标签: # 也是 # 食物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