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立冬补冬,这样“补”才靠谱!
“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中国天文年历》显示,11月7日13时38分迎来“立冬”节气。此时节,朔风起,地始冻,水始冰,天气一天天变冷。
“立冬补冬,补嘴空。”冬季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选用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煮一碗来生姜大枣牛肉汤喝,可以很好地引补,帮助调整脾胃功效、补益气血,为进补做好充分准备。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吃“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
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禁热饮食,温炙衣服。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和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在补冬的同时,切不能盲目“进补”。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
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宜进补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除此之外,还应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立冬后,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保健专家提醒说,此时阳气潜藏,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起居调养应以“养藏”为主,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所以,在“进补”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养藏”。
其他人都在看
☞经济日报社与京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高露洁、黑人…10万余支假牙膏被查获!快看看你家的牙膏
☞又一国之重器入水!功能有点特别呦
☞你的陪伴,是最长情的温暖……
编辑 / 王玥、闫奕(实习)
来源 /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