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南京城里的那些民国遗痕……
我们先来聊一聊中华民国与南京的深厚渊源吧。
1911年12月11日,辛亥革命爆发的2个月后,革命党17省代表齐聚南京,继续商讨成立相关事宜,并于12月29日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建立,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孙中山在南京总统府(时为“清两江总督署”)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职。中华民国建国后,在国家基本法《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的第五条中明确规定南京为首都,并将各机关设在南京,成就了南京“十朝都会”的美名。
1912年元旦之后,虽然中华民国临时因政治需要,曾将办公地点搬迁到北京(1912年4月2日至1927年4月17日),国民又因战事需要,将国民所在地迁至河南洛阳、西安、重庆等地,直至败退台湾,但南京作为民国首都的地位始终未被撼动。
民国首都演变史
虽然,国民在南京实际办公的时间不长,前后累加起来也只有15年(1912、1927-1937、1946-1949),但就是这段断断续续的历史岁月,给南京城留下了众多的民国印记。
一、南京的民国道路
1、“中山系”道路
所谓“中山系”道路,是我给这些具有相同时代特点的道路所起的共同名号,具体是指中山东路、中山南路、中山路、中山北路,与这些道路相接的还有逸仙桥、中山码头等等。直到今日,南京城的主干道还是这些道路,如南北向的主城干道是中山南路、中山路以及与之相连的路,东西向的主城干道是中山东路和中山门大街等,而具有南京特色的公交“博爱线”,也是沿着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行进,贯穿了城西、城北、城中、城东,连接起中山码头和中山陵。看到这些带有“中山”字样的道路名字,不用多说,就知道他们都和民国临时大总统、总理孙中山有关啦。
早春的中山东路
2、颐和路
颐和路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呈东北至西南走向,东北路口与江苏路圆环相接,西南路口与西康路、天竺路相交,中间与琅琊路、牯岭路交汇。早在1930年代,根据当时的《首都计划》,就在这里建设了高级住宅区,如今那些矗立在林荫大道两旁的两百多幢二层楼房,即是著名的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她们大多是中西合璧式样,建筑密度也较低。曾经繁华高贵的颐和路,如今只是一条幽雅秀丽的小路,与周围喧闹的繁华相比,她愈发像是一位慈爱的老人,独自承载着岁月赋予她的凝重,而道路两旁那些综合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建筑,那些从法国巴黎郊野购来的法国梧桐树,都默默地记录着那一段凝重的历史,让整条街道都透着庄重的历史氛围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优雅秀丽的颐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