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要像蜘蛛一样学会织网
精读一本书,要层层剖析,深入理解,这就需要在书中的每一个章节乃至全书的结构上下功夫。
“结构”一词本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如梁、板、柱就是建筑物或构筑物主要的结构件,建筑物的空间就是由它们构成的。
文章、书籍的“结构”也构成了我们阅读的“空间”,里面填充着具体的文字内容。无论结构如何千变万化,都离不开主题,也必须与材料紧密结合。
可以认为结构是书籍的主题与材料之间的纽带。掌握了结构,读者才能更好地把握主题,系统地理解内容。虽然结构并不是直接的阅读内容,但是,它对我们的阅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懂得了“结构”,才能在阅读的“空间”里自由前行。
学生开始学写作文的时候,老师都会提“凤头、豹尾、猪肚子”的说法,这也是三段式文章结构的重要特点。
“凤头”指文章的开头精致,有吸引力;“豹尾”指文章的结尾短小精悍,有警示作用,可升华主题;“猪肚子”则是指文章的中段、主体部分材料丰富,言之有物。
这是较为常见的文章结构,它符合一般的行文思路,符合一般人认识问题的方式。此外还有许多文章结构形式,这里不再一一叙述。
一本书的内容大体上可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铺展,或者综合采用多种形式。例如本书就是典型的总分式结构,开头与结尾部分章节有明显的总述,中间的章节分述各种阅读方法。
并列式结构的书籍各章内容是并列的,重要性是等同的,原则上可以从任意一章开始阅读,不会影响阅读的效果。对照式结构是指每一部分内容都有明显的两方面或者多方面对照,或双线叙事,或正反两方面说理。递进式结构则是逐章深入,通常需要按顺序从前往后阅读。
精读一本书时所重视的“结构”与略读时的认识应有所区别。
略读时的主要工作仍是获取,以本书为例,略读时认识到本书结构大体为“总—分—总”,然后浏览得知开头部分讲了什么,结尾部分讲了什么,中间的内容讲了哪些阅读方法。精读则不同,读者应该跳出书籍原本的结构,按自己的理解或者需求建立新的结构。
如果说略读时只是将书籍的“网”按线或网眼的顺序理清,那么精读时一定要自己织一张网,将网中的东西提起来。这样即使内容仍是原本的内容,结构形式却是自己习惯的或者需要的,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加工,却从结构上把“书上的”变成“自己的”。
至于选择什么样的结构形式,却不那么重要,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行:其一,万变不离其宗,结构不能脱离主题;其二,内容为王,结构要符合材料本身的客观规律;其三,符合自己的习惯,新颖有特点。
结构没有定式,也不该成为阅读的障碍。精读一本书,像织一张网,不是为了画地为牢,而是要把控全局。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时刻记住,书籍是被支配者,读者自己才是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