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浙江外来人口增量为何居前人口流动呈由北向南趋势

01-03 生活常识 投稿:眼热
广东浙江外来人口增量为何居前人口流动呈由北向南趋势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人口流动、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放缓,人口流动方向也逐渐由过去的“由西到东”向“由北到南”转变。

截止目前,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中,除云南外,30个省市区先后公布了2017年末常住人口的数据。其中有24个省市区常住人口增加。其中广东、浙江、安徽三省的增量位居前三位。

常住人口的增减,是自身自然增长人口和流动人口(流入或迁出)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发展态势来看,南方的广东、浙江等地不光出生率较高,而且人口流入较多。而东北等地不光出生率地,人口还面临着外流。有别于过去的由西向东,人口由北向南流动的态势十分明显。

广东增加170万人

数据显示,去年增量超过30万的省份共有11个,其中,除了山东、河北和新疆三个北方省份以外,其余8省均来自南方。

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广东常住人口总量继续位居全国之首,占全国人口的8.03%,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 2017年末,广东常住人口11169万人,比上年增加170万人,增长1.55%,增幅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22人,为全国的4.29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广东170万的人口增量,比增量第二名的浙江67万的增量高出了103万;是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的近5倍多;是第三经济大省山东的3倍左右。

其中,2017年,广东全省出生人数151.63万人,出生率为13.68‰;自然增长人口101.53万人。在自然增长之外,机械增长,也就是流入人口达到近70万人,在全国继续领跑。可见广东对外来人口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广东之后,位居第二位的是浙江,其常住人口增量达到67万人,其中自然增加人口为35.7万人,外来流入人口为31.3万人,外来人口流入仅次于广东。

如果从增长率来看,在2017年5个增长率超过1%的省份中,除了新疆、西藏和宁夏三个西部自治区外,另外两个省份就是广东和浙江,这两个省份的自然增长人口和流入人口都比较多。

为何广东和浙江的人口增量尤其是外来人口增量位居前两名?一大原因在于,广东和浙江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最为集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省份,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就受到很大的冲击,当时广东、浙江积极进行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比如推进机器换人等计划。经过几年的努力,转型升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几年,人口也在不断流入。

以浙江为例,近几年浙江新经济表现亮眼,尤其是以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等为代表的新实体经济、战略新兴产业对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带动效应十分明显。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新一轮发展过程中,工业4.0、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在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发展空间很大。除了产业基础之外,珠三角地区还拥有良好的气候、生活环境、便捷的轨道交通,珠三角形成的一小时生活圈,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端制造业在珠三角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两省的人口都表现出向大都市圈集聚的特征。在广东,去年广东常住人口进一步向珠三角中心城市集聚。2017年,珠三角人口数量比上年增加152.05万人,增幅同比提高0.42个百分点,比同期全省常住人口增幅高出0.98个百分点。广州、深圳两个超级大城市的人口分别比上年净增45.49万人和61.99万人,两市常住人口增幅占同期全省以及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量的63.22%和89.44%。

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5657万人,与2016年末常住人口5590万人相比,增加67万人。其中,杭州和宁波两大城市的增量占比就超过了六成。省会杭州增加28万人,占全省增量比重达四成,增幅达3.05%。

表1:2017年各省份人口增量(单位:万)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云南数据未公布

6省份负增长 山东人口净流出

在榜尾端,有六个省份出现了常住人口负增长。其中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处于人口控制和疏解而出现下降外,另外三个省份吉林、黑龙江和辽宁三个省份全部来自东北地区,延续了近几年的态势,即既有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因素,也有经济增速下降人口外流的原因。

实际上,即便如山东、河北、河南等常住人口增量较多的省份,其常住人口增长也主要是依靠人口的自然增长,在自然增长的背后,像山东和河南这两个人口在1亿左右的人口大省,甚至还面临着人口净流出。

例如,在第三经济大省山东,山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出生人口174.98万人,约占全国总数的1/10,年末常住人口、户籍人口首次双双突破1亿人。去年山东出生人口甚至比广东还多了20多万。其中一孩生育登记47.8万人,二孩生育登记116.9万人。

不过,以中小城市为主的城市发展格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山东人口的机械增长。数据显示,扣除掉死亡人口之外,去年山东自然增长约101.2万人,而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仅增长约59.2万人,也就说去年山东流出人口超过了40万。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山东处于北部京津冀城市群和南部长三角城市群的中间,西部则面临郑州、武汉、西安等国家中心城市的强势崛起,对人才、资金、技术的争夺已经趋于白热化,都可能对山东和苏北地区产生“虹吸”。而反观山东省内,济南、青岛对人口吸引的力度相较周边省会城市明显偏弱。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的2016年各城市城区人口数据显示,尽管身为第三经济大省,但目前山东尚无一个城市进入到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行列(目前全国已有12个城市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目前山东第一大城市青岛的城区人口仅位居全国第14位,省会济南的城区人口位居第22位。

根据《山东省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济南、青岛两市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均达到500万人以上,迈入特大城市行列。

人口由北向南流动

根据李迅雷的研究,去年净迁移人口较多的省份集中在南方,排名靠前的包括广东、浙江、重庆、江苏、安徽、四川,这些省份常住人口的增长,是自然增长和迁徙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除广东、浙江、江苏这些沿海省份外,安徽、四川、重庆等来自南方的中西部省份也是人口净流入地区,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人口的回流。

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文章称,2017年全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显示,2017年全省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突破6200万关口,比上年增加59.3万人,增长0.96%。

数据显示,2013年,安徽省首次出现外出人口回流现象,今年已连续第五年持续回流,安徽省人口迁移已步入“外出人口持续回流”的新时期。2017年全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显示,安徽省外出人口1057.5万人,外出人口回流8.5万人,较上一年年基本持平,占当年常住人口增量的14%。

四川2017年的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年末该省常住人口83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万。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四川近几年的统计公报后发现,从2011年以来,四川常住人口每年都保持增长。最近7年间四川增加了260万人。而在此前十年,四川常住人口共减少了288万人。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由于东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很多产业和人口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劳动力充足,近几年承接了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大量产业转移,很多原先在沿海地区务工的人也选择就近就业。

在4月初举行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8年会”上,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介绍, 2013年以来,我国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经济增速开始拉开,增速的差距由2013年的0.6个百分点扩大到2017年的1.4个百分点,2017年南方实现GDP为52.5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61%,是1980年以来占比最高的时期。相应的北方的占比下降到39%左右,呈现出全国经济增长“南快北慢”和经济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的格局。

出生率:西部、山东高 东北垫底

从常住人口的增长率来看,前10名的省份中,除了西藏、新疆和宁夏这三个西部省份位居前列外,其他省份均来自南方。其中广东和浙江超过了1%,广西、安徽、福建和海南也都超过了0.9%。

表2:2017年各省份人口增长率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云南数据未公布

从出生率来看,有16个省份超过了12.43‰的全国平均水平。有8个省份超过了14‰。其中山东以17.54‰高居榜首。

从地域分布来看,出生率高的地区一部分集中在西藏、新疆、青海、广西等西部边疆省份;另一部分则是东部的山东、福建、海南和安徽。

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的提高,一些原本生育意愿较高的地方,出生率也会随之降低。比如过去广东的生育率一直比较高,其中潮汕地区一直都是我国生育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但是随着广东城镇化的加快,大量的人口向珠三角尤其是广深两个一线城市集聚,生育率也随之降低。数据显示,去年广东的生育率位13.68‰,位居第11位。

对各地区来说,如果出生率高,即便吸引不了外来人口,当地的常住人口也能保持平稳增长,比如福建、山东等地;如果出生率不高,但经济发达,能吸引外来人口进入,常住人口也保持平稳增长,如江苏等地。但是如果出生率低,也吸引不了外来人口甚至自身的人口还在外流,那么当地的常住人口就很可能出现负增长。

数据显示,有8个省份的出生率低于10‰,主要来自东北三省、京津沪三大直辖市以及内蒙古和江苏两个省份。这些地方的一大特点是城镇化率都比较高,较高的城镇化率之下是较低的生育率。

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近年来一直不高,比同为沿海经济大省的广东和浙江低了不少,再加上外来人口流入不如粤浙,因此常住人口的增量也比粤浙要少很多。

表3:2017年各省份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云南人口数据未公布,宁夏出生率数据未公布

标签: # 人口 # 万人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