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的婚礼习俗
世居中老边境的勐腊县瑶区乡内的瑶族同胞,属瑶族的一个支系蓝锭瑶支,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习俗文化。每当岁末年初,就到了这里的瑶族同胞嫁女嫁男的时节。当地瑶族婚礼浓厚质朴、绚丽多彩,是瑶族人民世代传承的民族文化,洋溢着瑶族浓郁的远古文化气息,是研究瑶族文化的珍贵史料。
瑶族婚礼仪式分为10个部分,前后要一个星期时间。一是定亲。瑶族男女以对歌的方式来相互了解,选择自己的意中人,双方情投意合后就转告各自的父母。男方父母便请媒人带上酒、肉、鸡等彩礼前往女方家订婚。二是坐歌堂。在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附近村寨的女伴相聚在新娘家的厅堂中,与新娘一起唱哭嫁歌。三是踏门。婚礼当天,在迎亲队伍未到之前,女方派出两名代表,先到男方家再次商讨有关事谊。四是迎亲。婚礼当天,天还未亮,男家就打着火把到新娘家迎亲。男方迎亲的唢呐队和女方送亲的唢呐队在约定处汇合。五是洗尘。在男方村口,由女司仪和伴娘为新娘洗脸洗脚。六是拜堂。新郎新娘依次拜天地、祖先、父母、百客等。七是正酒。亲戚朋友们喝酒唱歌,恭贺新人。八是烧灰。唱完酒歌后,客人们围坐在火塘边,喝茶唱山歌。九是送客。送别亲友。十是谢媒。酬谢媒人。
瑶族婚嫁分嫁女和嫁郎两种,嫁郎仪式同嫁女仪式一样,男子出嫁当天,照样着盛装,蒙大盖头,迎亲、送亲等礼数一样都不能少。
由于地处中老边境的丛林地带,瑶族还保留着本身传统、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瑶族实行族外婚,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瑶族青年男女恋爱较自由,一般由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墟等场合,结识交往、自由恋爱,或经人介绍,互相了解以后,经过“合婚”和双方家长商议,取得一致意见后才能缔结婚姻。
在瑶族传统节日“盘王节”等节日歌舞场上,通过对歌等方式,男女任何一方看中了对方,就以“咬手定情”或交换信物等方式向其求爱,如果两人情投意合,便按照传统风俗,男方家求一个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媒人第一次去女方家提亲,不用带什么礼物,主要是征求女方父母意见。媒人第二次去女方家,仅带一把红油纸新伞。姑娘用彩色丝线或毛线系于伞内,把伞收拢,伞的边缘现出一寸多长的彩须。媒人将这把系有彩须的伞带回男家,作为定情信物,表示订亲成功。有趣的是,带伞聘婚的是男媒,瑶族妇女作媒的极少。媒人持伞回归时,除女方父母外,所有的人都可以向媒人掷泥巴,愈掷愈欢,出槽门为止。媒人带伞订亲,一定要是红油纸伞,布伞、尼龙伞、丝绸伞都不行。
瑶族办婚事勤勉而俭朴。男方不送彩礼,但女方有嫁妆,有的以犁头和锄头作嫁妆。男方一般给姑娘送一条漂亮头巾和四套新衣裳,当然越多越好。头巾和衣裳都是传统的挑花工艺制作,上面会绣有龙凤呈祥、八仙拜寿、牡丹孔雀、百鸟朝凤等图案,及虎、狮、豹等猛兽,梅、荷、桂、菊等花卉图样。
结婚那天,新娘在女伴们的协助下,打扮一新。新娘要将新郎送来的衣裳穿在身上,并且每件衣服的袖口、每条裤子的裤脚都得露在外面,所以最里面的衣裤最长,依次一件比一件短,层层现出五彩斑斓的花边,竞放异彩,层次分明,新娘以此炫耀自己找了个富有的男家。
吃过早饭,新娘徒步擎伞姗姗而行走在前,前往婆家,后面是人流簇拥的送亲队伍。姑娘出嫁,全寨的妇女和姑娘都来送亲,人越多越好,一直送到男方家里。此刻欢快的长鼓舞跳起来,动听的瑶歌唱起来。伴着一阵阵欢快的乐曲,媒人登场了。在他的引领下,两台八抬大轿各由8位高大的瑶家汉子抬着,娘家的送亲客挑着吊箩,抬着嫁妆,欢快地走进演示区。在一阵欢呼声中,新娘落轿,而送亲的队伍却筑起了一道人墙,拦住了新郎。在主持人的引领下,新娘下轿,从娘家长辈手中接过洗帕洗脸后,跨过火盆,新郎拿着绣球来迎新娘。最后主持人正式主持婚礼,新人行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之礼,新郎用秤秆挑起新娘的盖头。主持人为两新人赐福,并祝贺两新人,随后婚礼主持人宣布礼成。
而后新婚夫妇还要马不停蹄地转入“认亲”仪式。正厅内设三席,祖父母、叔伯、兄姐等三个辈分的人分别入席饮酒。这时,一对新人在双方亲戚(女由男方亲戚、男由女方亲戚)的陪同下,依次到各席认亲,当逐一介绍长者称谓时,新郎和新娘同时叫一声,并各敬一杯喜酒。对于其他客人,还要敬酒、敬茶等。待客人散席回家后,新郎与新娘才和家人聚餐团圆。到此,整个瑶族婚礼结束。
监制:刘林华
主编:高文彬
编辑:冯宏伟
排版:文 翔
主办单位:瑶区瑶族乡
瑶区瑶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