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山西 (建筑篇)丨南吉祥寺
你好!这里是翼城
翼城历史悠久, 人文气息浓厚,是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本地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考古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境内即有人类栖居,现存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商、周与汉属文化遗址多达40余处。史载:翼古称唐,属尧及其后裔开疆封域。西周初年,周成王戏剪桐叶为珪,封其弟叔虞于唐,都今翼城西之唐城,旋迁都于今翼城东南翔翱山下之故城,以山形为舒翼之鹏,故名翼。至其子燮父改唐为晋,开启晋之春秋霸业。
游在翼城之城内村
如今老县城那部分叫做“城内村”,那里的古建筑关帝庙、木牌楼、石牌楼、后土庙以及一些民居都成了人们了解翼城文化历史的宝贵教材了,也成为人们了解历史参观游览的景点。
石牌楼也叫“石牌坊”
翼城石牌坊是山西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在翼城县旧城南(城内村) 十字街心,创建年代不详。
石牌坊为四柱三楼青石结构,单檐十字歇山顶。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清乾隆、民国年间屡有修葺。平面方形,坊下四面可以通行,面阔、进深均为5.5米。梁架、斗栱、椽飞、垂莲柱等均为木构,下层柱枋花板台基等均为石质,石柱、额枋上浮雕人物、禽兽、花卉等。
石牌楼四个角都是用大石块砌成的门状支撑体,结构比较复杂,西部都雕刻有精美的花纹图案,额枋刻着狮子戏绣球、楼柱外侧雕刻人物故事,以花卉鸟兽填充其间。石柱抱鼓石上雕以或蹲或爬的石狮母子,给牌楼增添了无限生机;
史上有一个说法,石牌楼为明代监察御史史学迁 (翼城人)所建,四面额坊上的题字喻示其政绩。百姓们对石牌楼的来历却讲出另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来。
传说明朝年间,翼城有个人叫史正,他为了躲债主,流落到北京城里混日子。一天,他喝醉了酒,听说皇宫里的李娘娘,是翼城老乡,就晕晕乎乎地跟上太监进了皇宫。见了李娘娘,他趴下磕了个头就叫姑姑,李娘娘认他做了干侄儿。从那以后史正大走红运,弄了个八府巡按,放到江南做官去了。
史巡按到任以后,地方官都急着巴结他。一天,他到武昌城里,看见街上有座石牌楼,就看了好大一会儿,直说好。武昌县令是个精明人。心想这正是巴结上司的好机会,就说:“巡按大人,要是喜欢这个,我就派人送到大人老家去。”
就这样,石牌楼被拆整为零,车载船运,往翼城送来。过江那天,风大浪急,把一根柱子掉到江里了,吓得那押运官员投江自杀了。手下人把其余的材料很快送到了翼城。翼城县令听说少了一根脚柱,就在四邻五乡找来能工巧匠,限期再配一根。监工的急,匠人更急,赶紧做好脚柱拉到城里,立起脚柱要上顶了,才发现尺寸不对,新配的比原来的短半尺。有心另配,时间来不及了,监工的和匠人都瞪了眼。
这时,一位白胡子石匠,拿起家伙三下五除二就弄了个小石墩子,垫在下面不粗不细不高不低正好。石牌楼盖成后,县太爷验工时,竟没看出那道小缝。传说不知是真是假,但现在石牌楼中间四根最长的石柱,西北角的一根短几寸,下面垫了个小石墩。
木牌楼俗称四牌楼
木牌楼位于石牌楼南侧约200米,与石牌坊相对峙,四柱三楼木结构,重檐十字歇山顶。总高20余米。木牌楼为平面方形,四面都可以通行,飞檐挑四角,上下层共伸出翼角12个,角下皆垂风铃。风吹铃响,让人顿生思古之情。重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31年),清康熙、民国年间屡有修葺。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均为6米,四面可以通行。
牌楼下面竖着一块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上面写着: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清康熙十五年 (1676)、民国14年(1925)重修。
木牌楼东、西、南、北面额坊上都题有“封翁”“龙章宠赫”“甲科”“澹墨传芳”等字样。从题字看,建造这座牌楼与当时的科举制度密切有关,可能是科举考试高中之后所建的纪念性建筑,同时也是希望激励学子们发愤学习,荣登榜首,光宗耀祖,流芳百世。
四牌楼(木牌楼)的四面形状相同;
牌楼结构巧妙,雕梁画栋,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价值;
牌楼向南不远处就是翼城县颇有名望的“翼城中学”,孩子们在这洋溢着古文化气氛和深重文明底蕴的环境里生活学习一定会潜移默化受益匪浅;
来源:静远山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