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断收藏,《经典咏流传》10期57首诗词歌曲 康震老师点评全记录(上)
![果断收藏,《经典咏流传》10期57首诗词歌曲 康震老师点评全记录(上)](https://pic1.boleren.cn/img/果断收藏,《经典咏流传》1.jpg)
《经典咏流传》自开播起就广受好评,之前推送若有斗志藏于心,岁月从不败少年 也有推荐过。今天花了一些时间将10期节目中涉及到的57首诗词进行整理,当然少不了康震老师的精彩点评,一并附上。
《明日歌》
明·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这是明代一个人叫钱福,他创作的《明日歌》,这个名字听上去好像比较俗气,其实钱福这个人非常厉害。他七岁的时候就可以写作文,而且写得非常好。
中国古代考试,明清的时候,它有几道关口。第一道是考中举人,叫解元。举人再往上考,有个名头叫贡士,这一次叫会元。那最后一次殿试,皇上亲自主持,这考中了,大家都知道,这叫什么呢?叫状元。所以呢,在中国历史上能够连中三元的,那是很少的,钱福中了两元,就是会元和状元。
为什么像他这样的人写《明日歌》呢?就是他尝到了刚才歌中的那个甜头,说到就做到,这感觉特别好。所以他一步步地感觉特别好,他当然就中了状元。所以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你越阳光你就更阳光,你更阳光你就是阳光。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我们知道明代有个大文学家有个叫杨慎的。他要点评历史,他要点评那二十一史,到这首时叫《说秦汉》。他每一个都以弹词的方式,比如说,有的是《满江红》,有的是《临江仙》。像这个就是《临江仙》,他可以说秦汉,也可能说唐宋。那么当初的清代的大文学家毛宗岗,他点评三国。他点评三国的时候,他就读到了明代杨慎的《二十一史弹词》的《说秦汉》。他读了以后,觉得这个弹词写得太好了,大气磅礴,他把他的点评本重刻,用刻本刻出来的时候,就把这个弹词,放在了《三国演义》的最头首,所以很多人不知情地以为是,这本来就是《三国演义》的原配,其实他不是。是后来清代的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用了明代杨慎自己写的这个《说秦汉》的弹词,来放到这个地方,它形成了一个非常奇妙的像化学反应一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使我们面对三国的历史的时候,却涌现了无限的青春的历史那种激情。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这个清代的南方的大才子,他写了这个《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你太阳照不到我,对不对,太阳照不到我,不意味着我没有我的青春,没有我的理想,没有我的精神风貌。我自己就欢乐地绽放。所以我觉得梁老师能选中这首诗给孩子们唱,说明他是非常用心的。因为有了梁老师,这些孩子将如牡丹一般地快乐地富有光彩的绽放。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这首诗,就是属于我们的诗。因为世界上没有墨梅这种植物,谁见进墨色的梅呢?墨梅只有王冕去画。王冕为什么非要去画这样一个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的梅花呢?他就是要告诉大家,我并是靠那颜色来吸引你们,来使你们欢喜。我有我的来让你们欢喜和高尚的东西。
所以他说,不要人夸好颜色,我是用墨来画的梅花,但是我的墨梅,是有一股清气。其实也就是说,我的气节是非常的高洁。我觉得这是王冕在这首诗里头传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而这种传递,和画墨梅的方式都是中国式的,它是属于真正的中国气派。
所以我想这个《墨梅》,它(的作者)是一个元代的人,那个时候一个画家,他就已经懂得这个道理,我不要大家夸我颜色好,我只要你们知道,我把这清气,把我的人品和人格把我的自信留在人间就可以。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长沙铜官窑瓷器题词(节选)
唐·佚名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我们刚才听了《梁祝》,这个非常优美又忧伤的乐曲,同时,在这个歌词当中也有两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这首诗是在出土的一个瓦罐上面镌刻的诗句,是唐代的一位作者写的,但是现在我们已经不知道他具体的姓名,这几句诗表达了两个人之间,彼此非常想相爱,但是却不能够,只能以诗以歌来畅怀他们内心的遗憾,就像《梁祝》所表达的情感一样,所以我想今天我们再重温《梁祝》的同时,看到唐代这一首爱情的诗,我们也许会更加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当然,今天要特别感谢我们的巫老师,她以将近九旬的高龄,为我们演绎了这样一个经典。我想永恒的经典,不仅指的是文本、歌曲,或者一段音乐,更是像巫老师这样,年纪虽然已经很大了,但是精神依然年轻,他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用他们青春的歌喉,依然为我们一代一代的人,演绎着经典,流传着经典,所以我们应该向巫老师这样老一辈的音乐人,表示崇高的敬意!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三字经》节选
宋·王应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其实《三字经》这本书是本很奇特的书。在南宋的时候,就是九百多年前,那么谁会下这功夫,三个字一句,三个字一句把这玩意写出来,然后大家还都喜欢背,这就是常说的大家写小书。它的作者王应麟是宁波人,他是进士出身,后来作了很大的官,但是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关键在于他是南宋时候的一个大儒,他写了一本书叫《玉海》,就是美玉的玉,海洋的海,这书就是一大《百科全书》,就是你把这本书全吞下去了,你就可以去参加这个考试。那你想编这个书的人,他的脑子里装多少东西,然后他把这些东西,现在都变成了一千个字,它虽然小,它的知识层次特别丰富,它基本上分了好几个部分。比如说第一部分,人之初,性本善,它是讲教育原则的。
再往下它是介绍什么的,介绍一些好人好事的。再往下你注意,它是讲中国朝代的变化的。再往下它是讲我们古代有哪些书的。再往下它是要鼓励你好好读书的,不好好读书怎么样,好好读书怎么样。所以你别看这书小,人家那是包罗万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以这个为什么在蒙学当中是名列之首的。后来到了明代初期的时候,有人扩充它。到明代晚期有人扩充它,到清朝有人扩充它。清灭亡了,到民国初年,有人还在扩充它。甚至,1949年以后,人们还在扩充它。所以,这个《三字经》,其实现在有一句话四个字,《三字经》也在与进俱进。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枉凝眉》节选
清·曹雪芹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顶峰,王扶林导演把它用影视的形象的方式,第一次地呈现在电视机上,为大众所熟悉。人们以前只能靠想象贾宝玉、想象林黛玉,现在看到了欧阳奋强,就看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是87版的又一次影像版的经典的《红楼梦》。在这中间,王立平老师创作的这一系列歌曲,也成为了经典。所以我觉得,这给我们昭示了一个什么呢?一代一代的人,从曹雪芹到王扶林到王立平老师,包括陈力老师唱这些歌的,经典代代都在流传。我们会经典永流传。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声律启蒙》节选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声律启蒙》这本书,里面谈到了很多对对子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像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像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面无一不有天地人的相互的对应均衡。古人说:“礼之用,和为贵”,所以说,天地人和,和谐共生,和谐共存,和谐共美,这是的价值观念。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秉持这种观念和理念,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我们的未来也就会更美。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刚才听黄琦珊唱这歌的时候,其实我的内心里面是挺难过的。她这歌是两部分组成的,前面一部分是现代的歌词,后面一部分是苏东坡的原词。
其实,苏东坡这个人啊,那比我们所有的人都困难,原来林语堂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中国人讲李白的时候呢,想到李白,就好象天空划过一道流星,这个感觉。他说中国人说到苏东坡,就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为什么这样讲呢?做得官又大,考试考得好。诗人、散文家、词人、书画家、美食家。东坡肘子,美食家吧。他几乎占据了我们对于生活所有的最美好的想像的这么一个美好的人。他活了六十五岁,其中至少有十二年的时间是在被流放,但是他在流放期间,写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写了“一蓑烟雨任平生”。就是他在最苦难的时候,他给我们奉献了最潇洒和最美的诗篇。
你说,苏东坡对我们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就是当我们都认为,我们的人生要归零的时候,苏东坡说,NO,没有归零,我的人生我做主。所以我觉得苏东坡在我们的文化里头,扮演一个最大的勇气,就是只要我自己不认输,没人能说我输。我的自信就是我的。我觉得黄琦珊,就是这样来诠释苏东坡词的,非常漂亮。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这是元代的著名诗人的元曲,马致远创作的,这个曲子被认为是“秋思之祖”。
今天胡德夫先生用他的这个古谣,里面融入了“秋思之祖”这个歌词,我觉得是非常恰切,这实际上是一种古为今用,或者古今融为一体的一个巨大的尝试。 今天胡老师给我们从元朝唱起,一直唱到了我们的宝岛台湾的古谣,我想在这个歌唱的过程当中,我们都听出了那浓浓的乡愁,这个乡愁既有个人对家乡对故乡的思念,其实更重要的是龙的传人,对我们大中华的思念。这种思念其实不止是一种愁,更重要是一种常念常在心,不管我们走多远,我们都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不管我们的事业多辉煌,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过往是曾经怎样。我想,这就是我们回归原乡的精神,也是胡先生今天带给我们的最棒的感受。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我觉得这首诗就两个字:燃烧。一直在燃烧。然后凤凰涅槃就是说谁都能做这样的工作,只有李白。因为他隔了一千两百多年,他的诗还能让一千两百年之后的凤凰传奇,在台上带动我们一起燃烧。我觉得这是李白当年可能都没有想到的。其实李白当年写这首歌的时候,内心是极其不爽的。他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说什么呢?这是说时间过得太快了!时间快到什么程度呢?早上我的头发还是黑的,晚上我的头发变白了。什么样的人会对时间这么焦虑和敏感呢?就是对成就功名(期待)的人。
李白志向非常大,他想当宰相啊,没给他机会,不得志。就是有巨大期待的人,他就会有巨大的失落。其实他是在借酒消愁,借酒消愁愁更愁。所以他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像要及时行乐了,后头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就是这么牛。我有才华,是不是,那你说他到底对自己是失望呢,还是对前途充满了希望呢?这首诗全部纠结在一起,一会儿感到很有希望,一会儿又感到很绝望,一会儿觉得前途依然很坦荡,这非常奇妙。
虽然这诗本身从态度上来讲,好像有点消沉,有点不高兴,但我们读的时候有解放感。对,一点都没觉得消沉,反而越唱越读越兴奋。所以应该点赞!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送别》节选
近代·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莲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其实李叔同这个人不简单,因为他在应该说是十九世纪末的时候,他们家是巨富之家,他们家在上海开钱庄的。所以使得他有充裕的财力,来支撑了他的学业,使他能够自由地去选择了一些在我们现在看来并不是很实用的专业。比如在那个时候他学的是油画,还学习音乐,还学习话剧。
1907年的时候,他是27岁,他演了中国本土上的第一幕话剧《茶花女》,他扮演的茶花女,《茶花女》实际是开了中国话剧先河之一的一个活动,那李叔同也是成了话剧的一个先驱。那后来呢,其实李叔同做的大量的事情,都是中西合璧的。他本人留洋,留学日本,但他自己因为从小读私塾,有着非常深厚的这种国学功底,他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智慧的人,因此,在他身上,首先就是一个中西合璧的结果。我觉得宝亮兄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其实在秦观写这首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的题材,其实用的是牛郎织女的题材,我们知道牛郎织女,其实是永远没有办法见面的,那中间的一条银河隔着他们。那么据说秦观这首词,也是写给他的一个有情人,有情人也很难见面。所以我这儿就想到,其实在中国古代,有很多这样类似的诗篇。
我记得李商隐原来写过一首诗,很短,只有四句,那个时候他在四川做官,他给他夫人写一首诗说,“君问归期未有期”,就你问我什么时候才回去,那个我真的不知道,我身上有我的责任。“巴山夜雨涨秋池”,那我现在在这个地方的时候,看到了巴山,四川这边正在下雨,水也涨起来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但是我在想,总有一天,我们两个人会在一起。那天我们两个人会在窗边,守着那个蜡烛,就像我们现在一个人守着这个蜡烛,然后你帮我剪去那蜡烛上的灯花。那时候我会告诉你,当年的那个时刻,我在巴山夜雨的时候,是怎样的思念你。
所以我在想,像刚才他们两位老师,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我就在想汪老师和罗老师,他们很像诗里面所写的内容一样,无论我们经历过什么风雨,但我们相伴的心,是永远在一起的。我觉得这比什么都更重要的。非常地感谢你们唱这首歌,真的非常感谢!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赠从弟(其二)》
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在这一首诗里面说到,“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那么通过孙杨的这个表述,我们感觉到,他实际上是一个愈挫愈奋的人。写这首诗的刘桢,其实也是这样一个人,他生活的时代,其实就是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他因为冒犯这个曹丕,所以被罚去做这个石工。那后来曹操见到他之后,意思说怎么样?你去磨这个石头,有什么感觉。是吧,那刘桢告诉他说,我这个石头外边是五色之纹,内里是卞氏之珍。意思是什么呢?我外面有天然赐予我的华彩,内里边有玉一样的内涵,这是自然赐给我的,所以我依然保持我的本色。
那么今天孙杨给我们唱了刘桢还有《男儿当自强》合璧的这样一首歌。就是一种自强不息奋进不息的形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我们自己家人,为我们的祖国而自强不息。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奋进不息。只有奋进不息,我们才能够得到更加美好的明天。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木兰诗》(节选)
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是代表的东方一个女英雄,她应该是怎样的表现,《木兰诗》最终的结尾,它显示了一个东方姑娘的一个全部的骄傲。它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其实你让我们女孩展示力量的时候,我一点也不让须眉。但是你让我展示我温婉的一面,我会让你无比的着迷。所以这就是一个东方女孩和东方女英雄给我们展示的全部的力量。但是今天尚雯婕给我们展示出来了。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其实骆宾王这个人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特别在唐代,是非常著名的大诗人。他是号称所谓的“初唐四杰”。这个“王杨卢骆”,对吧。王勃,杨炯,卢照邻,还有骆宾王。他是个神童,据古书上说,他七岁善著文。就是说七岁就能写文章,小时候就会写诗。他这当时是七岁的时候写的。你比方说,咱们都知道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就是王维在十六岁时写的,当然那不算童诗了,像他这个确实比较少见的。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应该说,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是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一代一代不知道有多少的英雄。在历史上,在我们当代出现。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英雄呢?那就是全力以赴,去追逐我们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才能见到彩虹,每一个不怕挫折的人,每一个最终都能成为心中彩虹的人,那他就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也会成为我们大家心中的英雄,所以让我们都来做英雄。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这首诗呢,就是送朋友去的。因为我也是陕西人,我也是西安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他送别的时候是在咸阳,送别他的朋友去哪呢?去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是当时这个唐朝设置在新疆的一个行政机构,也是军事机构,所以那是一个遥远的地方,这一去阳关唱遍不知何时再见。所以他在渭城送他朋友走的时候,他说劝君更尽,我们在想,为什么要说更尽?他们一直在喝,一直喝到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时候,还没有喝完,而且他还想再送,那不能再送了,十里长亭,送君终有一别,所以说那没办法了,你把它喝了。为什么喝了呢?因为到了阳关过后,不可能再有像我这样的朋友。
所以这个曲子,唤起了人们对于友情对于送别对于眷恋的全部的那种感觉。 送别诗当中的最经典的典范之作!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刚才其实像哈林老师说的非常好,我们感觉李白有很多诗,好像都不开心,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不开心的诗人,写了一个不开心的诗,而我们后代读它的时候,变得很开心,就有一种而且有解放感。
首先李白他这个时代,就不可能惆怅,因为他是大唐盛世,所以他只是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面,他想要找到自己的一个大发展的机会,一时半会儿没找着,他的愿望最迫切,又因为他是个诗人,他能够非常杰出的把这个感觉表达出来。所以他在诗里边,表达的所有不开心或牢骚或者失望,其实都表达了他背后对这个时代和自己巨大的期待。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离骚》(节选)
先秦·屈原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觉得屈原的这种上下求索的精神,一直影响了几千年。我们知道,屈原这个人物,刚直不阿。在楚国的时候呢,推行改革推行变法,倡导美政,这就像他在《离骚》里面所写的那些香草一样,他所有的这种文学的意象,使用的目的,都是为了烘托一种美好的人格和一种美好的治国理念。
所以我想在屈原身上,给我们展示出来的是一种炽热的爱国激情,我们今天重温用这黄钟大吕用这编钟演奏出来的音乐,遥想当年屈原的《离骚》和上下求索的精神,对于我们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激励。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个诗写的时候,王维其实当时已经有大概四十岁左右,因为王维这个人比较特殊,王维这个人好静、爱美、通禅,而且他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个优秀的音乐家,又是个优秀的画家,他又是一个造诣精深的禅师一样的诗人,所以他在盛唐诗人当中是一个才艺爱好非常全面的人,他也能够写“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同时也能写像刚才这样的“空山新雨后”这样的清新可人的山林小诗,所以说王维应该是一个内心特别平静的人,应该跟霍尊很相似,两个人之间应该有很多的心有戚戚焉的感觉。
我希望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座园林,我们都很希望在我们疲倦的时候,和我们内心需要的时候,回到那片园林。当我们回到那个空山和月下园林的时候,我们内心复归于平静,我们内心的平静,是为了找到我们内心的美好,而我们内心的美好,是为了探索和追寻更加美好的未来。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我觉得无论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还是《故乡的云》,包括这次撤侨事件里面,表现出来的对祖国这样的一份深深的眷恋,它的共同的情感的归止都在于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所以我想即便在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张九龄,唐代的著名宰相,他在这首诗里边,其实表达的也是对于他的家乡或者是他的祖国的一种眷恋,不管你的根在哪里,所以我们都拥有共同的一个根,就是我们做为炎黄子孙,对于中华的大地,对我们中华文明,包括对我们祖国的这一份深厚的情感,所以听了您传唱的这经典,记住了我们的根,传承了我们的根,我想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绮珊唱这个歌,她是摇滚的那种风格,其实这跟刘禹锡的个性是比较接近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就是在唐代有很多人,就是我们知道他们有些名号,比方说,李白叫“诗仙”,杜甫叫“诗圣”,王维叫“诗佛”,李贺叫“诗鬼”。这刘禹锡你猜叫什么?叫“诗豪”。豪放的豪。他有一首诗特别能说明这个豪的精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我说秋天比春天还好,所以今天她用摇滚的精神来唱这个歌,跟刘禹锡这个“诗豪”是吻合的。只要我的一颗平常心在,我的有德的心在,你们都不是我的对手。
所以俗话说,古今相同,我们今天研读聆听黄绮珊给我们唱的这个刘禹锡的《陋室铭》。刘禹锡其实在他的人生当中,也遇到了巨大的挫折,可以说是巨大的暗流。但是呢,我觉得在这一点上,白茹云和刘禹锡的精神实质是完全相通的。那刘禹锡也能够用他自己的所写的诗词来激励自己,来让自己能够乐观地面对人生,不只是看到人生当中有很多的挫折,同时更多的看到生活的主流还是阳光。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凉州词·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你像这个诗的第一句是,黄河远上白云间,其实有的版本不是这样的。有的版本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歌他写的是《凉州词》,凉州是唐代很重要的一个边塞的一个重镇。你在凉州第一是看不到黄河的,但是你能看到什么呢?戈壁滩。所以在当时就有另外一个版本,叫黄沙直上,但是有人就说,这个黄沙直上啊,没有黄河远上看着悠远,看着浪漫。
我想今天我们讲到了黄河长江,我想我们绵延千年,一直到现在生生不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承继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人赋予它更新的时代的内涵和使命,所以今天唱着黄河远上白云间,让我们感觉到了作为一个华夏子孙的骄傲,也让我们感觉到我们有一份义务把这血脉不断地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骄傲!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敕勒歌》
北朝民歌·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地见牛羊。
以前在大学课堂上也讲过这首诗,《敕勒歌》气势磅礴,但是今天腾格尔老师一唱,感觉还是完全不一样的。他唱出这个歌的真正内涵,而且就是一首生命之歌。 敕勒这个民族后来是融入到了维吾尔族,但它当初那个时候,敕勒人还主要活动在现在的内蒙古这一带。当时在北魏时期,它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结果这两个国家王朝,就经常打仗。那么有一次很重要的战斗呢,是东魏的首领叫高欢,去攻打西魏的王朝,他攻打这个地方叫什么呢?叫玉璧。他带了大量的军马去打,结果打了很长时间,他损伤了七八万人,久攻不下,这样一来高欢就很郁闷,郁闷之后呢,他就生了很重的病。你想,他是等于我们现代话说是御驾亲征,但是他御驾亲征的结果是久攻不下,在这种情况下,他手底下有个大将,叫斛律金,这个斛律金是敕勒人,能征善战,而且救过这个高欢的命,他就把斛律金叫来,他说你要用鲜卑语在众将士的面前给我唱《敕勒歌》,让我的将士再一次感觉到,他们是站在自己的土地上,为自己的土地而战。
所以这个歌,从本质上来讲,是一首生命的歌曲,它表面上看是在写敕勒人这样一个生活,但是它在东魏的王朝,面临危机的时刻,他用这首歌拯救了当时的人心,召唤了当时的人心,所以这是一个很伟大的歌。
其实我们刚才说腾格尔老师唱的这首歌,在一千多年以前,人们创作的这首诗,还有包括腾格尔老师刚才说到的他的母亲,还有他的腾格尔林,这都是生命的本色。 我们知道,在《道德经》里面,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从大地当中来,我们一切的源泉,我们全部的生命,都来自于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那最后我们所工作,我们所产生的全部的成果,也应该回馈这片大地。所以我想,每个人都保持生命的本色,每个人都把生命的本色还原给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才会更加地美好。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居易在先,做过杭州的刺吏,后来苏轼先是做杭州通判,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后来又做了杭州市的市长。这两个人对杭州的贡献都很大。白居易和苏东坡到了杭州,首先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怎么治理西湖。因为西湖是这样,它在当时古代,就是杭州市的水源用地,就是人们日常用水的这个地方。但是如果里边水草过多,淤泥很多,那这个水源就很容易污染。所以呢,他为什么要修这个堤呢?修这个堤,主要还不是为了让你上堤上去看春晓,而是为了把湖面过大,他把这个湖面做一个切割,这样子的话呢,就能有效地疏浚里边的这个湖水,里边的这个淤泥,那白堤是比较短的一道,限于工力、限于财力各方面的原因。那后来苏轼来了以后呢,我们现在的那个苏堤实际上像贯穿一个直径一样,那么,苏堤上不是有很多的桥嘛,那个桥,就是从湖里边挖出来的淤泥甩上去的,所以苏轼治理这个西湖,它非常巧妙的是什么呢,它是用了一个建筑上面的美学的观念,来完成了一个生活上的美学的展现。那你这个淤泥都挖出来,堆到哪里去呢?就变成了那些桥,然后我们走在那个苏堤的大道上。
所以呢,对于苏轼和白居易来讲,我感觉他们来到了杭州,感觉西湖就是杭州的眼睛,他们要让这个眼睛变得更加明亮,更加美丽、更加漂亮。要不然为什么把西湖比做西子呢?因为西施在他们的心目当中,就是最漂亮最美丽的。
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