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浪遨游固海疆
刘军青+鄢松权
2014年2月10日,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88岁高龄的黄旭华迈着稳健步伐,登上了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台。鲜花绽放,掌声潮起,献给为国之重器研制隐姓埋名一个甲子的功臣。
十载铸剑惊寰宇
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人刚刚从战火纷飞的硝烟中站起来,毛泽东主席的眼光就聚焦到了我国长长的海岸线上。深谙中国历史的一代伟人在深思熟虑之后有了一个伟大的构想——建造核动力潜艇,抵御外来侵略。仅仅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中国就成为除了美、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
“只要祖国需要,血可以一次流光,也可以一滴一滴地流淌”。为了国家的尊严,为了伟人的号召,不到一个月里,黄旭华和一批来自北京、上海、大连等地的技术人员毅然决然地抛弃优越的城市生活,汇集到了那个承载着他们事业、寄托着他们理想的荒山半岛。在一无资料,二缺手段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障碍,在最短的时间走过了国外用了几十年才走完的路程。
1970年12月26日,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的日子。当那个凝结了成千上万研制人员心血的庞然大物稳稳地浮上水面的时候,身为核潜艇总设计师的黄旭华难掩内心的欣喜和激动,从来流血流汗不流泪的他,一任幸福的泪水长流。十年间,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用心血书写了共和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历史,实现了毛泽东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
大匠运斤创奇功
中国的核动力潜艇是靠白手起家的。1958年8月,黄旭华被调往“造船技术研究室”从事核动力潜艇的设计研究工作时,虽然他已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近十年了,虽然他也参加过常规潜艇转让制造和仿制的工作,但说起对核动力潜艇的了解,他并不比一般人多多少。但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黄旭华与中国核潜艇结下了一生的情缘。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潜艇艇型是“水滴型”。水滴型核动力潜艇,摩擦阻力小,水下机动性和稳定性好,是最完美的流线型。美国为了这个“美丽的遐想”,曾经谨慎地走了三步——先把核动力装在常规线型潜艇上,同时建造水滴型常规动力潜艇,在两者都获得成功的基础上,最后结合成核动力水滴线型试验艇。中国研制核潜艇是一步到位,还是也分“三步走”?
年轻的总设计师黄旭华认为,我国研制核动力潜艇应该三步并作一步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了确定艇型,黄旭华带领大家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反复论证,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提出了5个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艇型方案,其中3个为普通线型方案,2个为水滴型方案。方案既出,黄旭华和船体组的同志们一头扎进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拖曳水池试验室。彼时,上海交大的深水试验室刚刚建成,尚未通过验收,更未开展过任何试验。试验方法、测试仪表、模型制造、模型试验等等,一切都无例可循,他们有的只是不可动摇的坚定决心。
曾留学苏联的潜艇设计“科班生”钱凌白研究员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为了确定水滴型艇水下高速时的机动性和稳定性,黄旭华带领他和一帮技术人员在上海交大的试验室一待就是小半年。那个水池长度不到100米长,有些试验无法完成,黄旭华就提出,用人工增加截流的方法来加大阻力系数,延长缺陷。还是在那个小水池,他们反反复复地进行了各种艏端线型和艉端线型的模型试验以及风调,悬臂水池和水下自航模等试验。在通过潜操仪进行了仿真试验后,他们还专门建造了一艘1:25的人操模型小艇来检验操艇的直接感性反应。谁也说不清,在那个不到100米长的小水池周围,印下了黄旭华多少殷勤的足迹;在那一池水里,承载了他多少期望和心血。
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在取得了数万个数据,掌握了水滴型的基本规律后,黄旭华才毅然决然地敲定了核动力潜艇的水滴型艇型。确定了核潜艇的艇型,仅仅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这其中最为关键、最为重大的技术就有7项,即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讯、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等,人们誉之谓“七朵金花”。为了摘取这一朵朵美丽的“金花”,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义无返顾,也别无选择,只能摸索着一步一步地往前闯。
参加过一代艇研制的老同志们都忘不了,他们的总师黄旭华曾经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许多尖端的技术问题。例如,在进行核潜艇的试潜、定重测试时,黄旭华用的是“秤”的办法。核潜艇体积狭窄,而装艇设备和管线数以万计,如何精确求得艇的重量和设备的重量,确保重心稳定和艇的稳性呢?黄旭华要求所有上艇设备都要过秤,安装中的边角余料也要一一过秤,几年的建造过程中,大小设备件件如此,且天天如此。正是这样的“斤斤计较”,才使得我们的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完全吻合、毫无二致,一艘排水量达4000多吨的艇能做到如此完美,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身蹈险地一痴翁
中国研制核潜艇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有无的问题,更是出于战略的需要,中国的核潜艇是否具有战斗力,极限深潜试验则是检验艇的战斗力的关键所在。为了我国一代艇首次深潜试验万无一失,黄旭华制定了科学严格的各种方案,按照程序,核潜艇首先进行了180米的预潜试验,在获得一系列宝贵经验之后,再向极限深度试验发起冲刺。
离极限深潜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对战士心理颇为关注的黄旭华认为,极限深潜试验本身确实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让战士们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去执行深潜试验任务就更加危险了,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越是需要沉着冷静,不能分散精力,我是总师,用诚恳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去解除他们的顾虑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黄旭华带了几位设计人员去和艇队的战士们座谈、对话,他语气坚定地说了一句谁也没有想到的话:“我要和大家一起参加极限深潜试验。”此时此刻,与其说黄旭华是一个与参试人员同舟共济的总师,不如说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