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的BUG

01-03 生活常识 投稿:森与雨露心
互联网思维的BUG

我们将迎来的时代到底是什么样的时代?


我在写第三部个人专著《品牌征服》的时候,“互联网思维”火爆非常。那个时候,张嘴不说点“流量、痛点、粉丝”之类的话,几乎不好意思跟别人交流。

 

然而,不盲目跟随一直是我的个性,用理性的眼光看当下的流行也是我的思维方式。所以,当所有人大喊“互联网思维”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是趋势,还是流行?我们将迎来的时代到底是什么样的时代?


三个时代的思维变迁


流行一段时间之后,标榜“互联网思维”的人自己也都开始喊“互联网下半场”,认为互联网时代即将要过去。在很多场合,马云也反复强调“下一个时代应该是DT时代,而不是IT时代”。

 

现在,“区块链”的概念开始引起热议。有人认为,“区块链”是第二代互联网,它将颠覆现在的互联网世界。这说明什么?—— 一个真正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这个时代到底叫什么名字,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清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为了便于沟通,去年在我的新书《品牌征服》里,我给这个时代取名叫“大互联时代”。

 

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和即将要到来的大互联时代,三者有什么不同?最重要的不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工业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是“产品思维,品质导向”。因为,那个时代物质短缺,理性消费,只要你把产品的质量搞上去,就不愁卖。所以,那个时代最关心的话题的“核心技术”,最突出的企业口号是“质量是生命”。不过,这个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是“流量思维,用户导向”,也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他们认为,对企业而言,顾客的数量和需求是最重要的,企业必须围绕用户的需求设计产品。他们愿意喊的口号是“得屌丝者得天下”、“找到风口,猪都能飞起来”。

 

大互联时代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认知思维,使命导向”。因为,通过这些年众多企业的起起落落后我发现,流量思维和用户思维不能代表企业的未来,更无法代表营销的未来,它甚至害死了很多企业。


流量思维和用户思维的缺陷


互联网思维有它的一套术语,比如:流量、免费、风口、痛点、爆品、粉丝、口碑、参与、迭代等。这些术语背后的核心思维方式有二,那就是流量思维和用户思维。那么,它们有什么不足?

 

1.流量思维 

“流量”这个词汇来自互联网,用户的注册量、点击量、浏览痕迹及活跃度的统称。在互联网上,用户的数量和活跃度的高低确实直接影响互联网产品的成败,因此,流量思维的核心思想是“满足更多顾客的需求”,也就是说客户群体越多越好,于是,免费模式应运而生,因为只有免费,流量才上量快。

 

但是,流量思维最大的缺点就是“赢了销量,输了品牌”。 如果你把流量思维放在品牌建设上,就会伤害到品牌定位,削弱你的品牌竞争力。

 

小米一开始的定位是高性价比手机,广告语是“为发烧而生”。刚上市的时候,这一定位和口号对目标客户群的说服力非常强悍,成就了“小米”现象。

 

然而,正因为受流量思维的影响,后来的小米就开发了红米手机,走低端路线,想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再后来,又开发小米note,走高端路线,试图形成“全线开花”的局面。但最后的结果如何?流量有了,小米却陷入了困境。小米的销量开始下降,不仅把曾经拿下的“中国销量第一”的宝座让给了华为,甚至差点出大问题。

 

不过还好,通过这两年的内部调整,今天的小米正在处于复苏期,经营状况逐渐好转。也听说,当小米陷入低谷时,雷军给小米的高管每人发了一本《定位》,要求大家好好学习。但是,小米的复苏之路依然很艰难,2017年小米手机的销售量只有华为的一半,夺回冠军宝座,希望渺茫。这就是流量思维导致的危害。

 

相反,从来不提互联网思维的华为,2017年手机销量突破1亿部,把销量第二的OPPO甩下了3000多万部。

 

2.用户思维 

互联网思维标榜的“用户思维”,与“流量思维”一脉相承。用户思维的核心思想是:满足顾客更多的需求。

 

流量思维追求的是用户的规模,而用户思维追求的是每个用户的需求,认为企业一定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满足他们更多的需求,如此,流量才能变现,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那么,这种思维方式有什么缺陷呢?那就是:赢了当下,输了未来。用户思维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功能、服务和产品,短期内销量会比较好。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受到用户思维的伤害,品牌在顾客心智中失去焦点,企业资源分散,最后的结果是:创造了很好看的业绩,整个企业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顺丰快递,以其快捷而安全的服务打败中国邮政的EMS,成为中国快递行业的老大。这是可喜可贺的成就。不过,问题来了。顺丰不甘于只做快递业务,想通过快递业务所笼络的客户资源,做更多的事情,提供更多的服务,赚更多的钱。

 

于是,顺丰乘着“O2O”的风,开发线下店“嘿客”,全国先后开了3000多家店。但是,嘿客服务到了顾客更多需求了吗?嘿客赚到钱了吗?没有。运行仅仅两年后,全部关闭了。为什么?

 

因为,嘿客满足的更多需求,顾客不领情,而且根本看不清楚嘿客到底是社区便利店,还是顺丰快递的中转站。这种让顾客一头雾水的定位,也加速了嘿客的死亡。

 

如今,嘿客消失了,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把一个好端端的顺丰拖入了负债困境,难以自拔。这就是用户思维导致的结果。

 

未来市场的终极较量


那么,面向未来,到底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经营企业,赢得未来呢?这就需要了解未来市场的终极较量是什么。

 

我认为,未来市场的终极较量就是“认知+使命”,即:外求认知,内求使命。因为,未来,一切都可以同质化,唯独认知不会;未来,一切趋于透明化,只有坚守使命的企业才能受顾客青睐。

 

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我们的企业视顾客为“上帝”,仰视顾客,眼睛盯着顾客的口袋,这不是常态;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视顾客为“粉丝”,俯视顾客,眼睛还是盯着顾客的口袋,这也不是常态。未来我们应该视顾客为“亲人”,平视顾客,把顾客当成我们的爹娘和孩子一样看待,这才是常态。

 

因为,一个企业,只有为亲人设计产品,为亲人而极致的时候,才能设计出真正好的产品,为顾客负起真正的责任,从而被顾客真正接受。

 



                               我是正文分割线


2017年结束,2018年到来。回顾2017,发生了很多事情……


贾跃亭和他的乐视,在梦想和争议中挣扎”;


曾经“广告做得好”却品牌做得不好的新飞电器,距破产一步之遥;


乘着“共享经济”的风一哄而上的共享单车,风口过后纷纷倒闭;


新能源领域也不容乐观,单单一个光伏产业2017年破产倒闭的企业就超过100家,新行业并没有带来新希望;


初创公司的处境更加令人痛心,破产倒闭的数量根本无法统计,一片一片地倒下,前景非常渺茫;


再看国外:日本的东芝破产、韩国的乐天破产,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多数企业也都陷入困境,难以自拔。以“工匠精神”闻名的德国在2017年申请破产的企业数量也已超过1万家……


总的来讲,无论国内,还是国际,2017年是企业界非常沉重的年份,经营好的企业凤毛麟角,半死不活的企业多如牛毛!


2018年,我们将要面临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我们到底该如何生存?


面向2018,马云说:将迎来30年来最恐怖的失业潮和倒闭潮。


你如何逃离失业潮?企业如何远避倒闭潮?


标签: # 思维 # 互联网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