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简介(4)——《中论》对大乘佛教的影响
四、《中论》对大乘佛教的影响
佛灭度后一百年中,佛法一味未曾有争。佛灭后五百年,佛教进入部派分裂时期,时马鸣、龙树相继出世,号称菩萨,弘扬大乘,大乘佛教因此转盛。马鸣当时,虽然弘扬大乘,实是大小乘兼备,也未能建立起大乘宗派。至龙树菩萨,始依方等诸经,造《中观》等论,批判部派各种偏执邪见,同时又建立起大乘僧团,振兴大乘佛教。龙树出世,犹如释迦复出,千古一人,其智慧深远,威德自在,如风行草偃,所向披靡。龙树的大乘佛教一旦确立,便冲击了全部部派佛教,有的赞同,有的反对。上座部一系的各派,拒不承认大乘,大众部各派则表示欢迎,逐渐转到龙树门下。
龙树的《中论》是中观学派的代表著作,也是大乘佛教思想的最高体现,《中论》的出现,为大乘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无尽的思想源泉,是以后所有大乘宗派的根基命脉所在。
自从龙树菩萨中兴大乘佛教两千年以来,流传于亚洲各国,形成了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近代又波及到欧、美各地,使大乘佛教的思想光芒四射。但真正能代表龙树思想的,那只有中观三论宗。
龙树菩萨的著作很多,汉文中现存的主要有:《中观论》《十二门论》《七十空性论》《六十如理论》《回诤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菩提资粮论》等。其中最主要是《中观论》和《大智度论》。龙树将法门传授给弟子提婆,得到进一步发展。姚秦时期,由鸠摩罗什传来中土,翻译成汉文,经过历代传承发展,至隋唐时期,形成了我国的三论宗。
龙树生前致力于弘扬以《中论》为代表的般若性空思想,从龙树、提婆一直到鸠摩罗什六代相传,再从罗什门下的僧肇、僧睿、道融等人的关河旧说,至僧朗、僧诠、法朗三世相承的摄山体系,一直到吉藏集三论宗之大成,中观学派从西印至中国,一脉相承,从未间断。所以三论宗成为传承和阐释般若思想最为直接彻底、最为究竟圆满、最为系统权威的学派。三论宗也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形成较早的一个宗派。正是由于三论宗对般若思想的大力弘扬,使之逐渐成为汉传佛教的核心义理,所以才促使了其他宗派的相继成立,由此产生的禅宗则更是中国佛教的主要流派。而若无中观学派的传入,般若智慧的滋养,禅宗将无法兴起,八宗亦难以并弘,中国佛教的发展将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其影响深远可想而知。
问:我们收到了这样一段留言:
“阿弥陀佛,感恩师兄。建议学一段时间佛法基础后再学习甚深的般若法本等内容。1是法相名词太多,不容易理解。2是过去我们所认知的一个修正。3.避免个别师兄心生邪见。现在师兄邪知邪见严重,众生欲望强大,直接上来就学甚深空性法本,很容易心生邪见,断了学佛的因缘!索达吉堪布上师不止一次提醒我们!感恩师兄慈悲!阿弥陀佛!”请问师父怎么看? 佛法学习非要按某些人设定的规矩走吗, 我们现在学的般若不也是在按着次第由浅入深地走吗?
答:
般若法本,离此不远,
甚深空性,就在眼前。
满目青山,无不道场,
翠竹黄花,总是真如。
欲觅菩提,遍地都是,
何必另外,打甚基础。
问:后来又证了个无生法忍, 請问什么是无生法忍 ?
答:无生,一切法从来就没有出生过,从来也没有存在过。对于这个道理忍可于心,坚定不移,名无生法忍。证到无生法忍的菩萨,名不退菩萨。
问:一个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 经典里没有说是几千尊佛的教化区, 所以宇宙里真正成佛的人是极少的。大乘佛教鼓吹一开始学佛就发菩提心, 或成佛的大愿什么的 , 净土法门更保证往生者最终每一个都成佛, 其实很想请教群里的师兄师父,这种理论有没有違背自然规律?有没有可能最终每个人都成佛?是不是正確点应该说是发菩提心会让某些人最终证解脱, 但未必就是最终成佛 ?还有发愿证初果是不是比发愿成佛来得更实际?更有可能在这一生中被实现 ?
答:中论第二十二品,叫《观如来品》。请先观察清楚什么是如来,再来讨论如来从何而来,否则,说得再多,都是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