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工笔《竹荫仕女》技法讲解,真细致、真到位!
画友之家,以画会友,我们是热爱画画的一群人,快来加入我们把!
前言:
这期,黄老师选用王叔晖先生的《竹荫仕女》作为课堂示范图稿,因课堂教学需要,所以对局部进行了一些调整,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完整而丰富多彩。
一:勾线
对于一幅画作,在过稿之前一定要读懂画,这样在后期绘画过程中,才会更加胸有成竹而驰张有度地表达出画作韵味。
首先用极淡的墨色带入笔意地勾勒出仕女脸部五官,对于头发的发髻边缘和刘海用笔要虚实呼应出弹性质感。然后用稍深一点的墨色,勾勒出衣服的衬领、水袖的线条,对于衣纹的线条则是再稍深一些,而腰带和扇子的墨色要用近于浓墨勾勒出来。
对于背景,用饱满滋润的中墨以界画方式来画出竹栏杆,竹节用墨略深一些,要有笔意地表达出竹子的俯仰透视关系。
再用干净的笔蘸浓墨,介字点苔。地面用笔要滋润不要太散。介字法个字法点叶。虚虚实实水墨过渡要自然。
二 头部、五官设色
淡墨丝染头发,丝一遍染一遍,根据发髻自然生长规律丝染出头发浓密而蓬松的质感,而头发分染的过渡应自然,发际处用笔要虚出虚入,使发丝呈现柔韧而弹性额质感。
对于五官,继续用淡墨层层着重刻画。眉毛由中间向眉头眉梢过渡到虚淡自然,眼睛精心刻画出厚度来,眼睫毛也要细细的表现出虚虚的毛绒绒感觉,嘴角画出微微含笑的感觉,如此层层等墨干后多次深入刻画。
再用朱磦润染脸部,浅浅逐层润色,了无痕迹,切忌浓染出笔触。 额头由双鬓向中间润染过渡,显出额头的立体感。白粉加淡朱磦调出肤色罩染脸部及脖颈,之后提三白。赭石加朱磦复勾面部线条,最后用淡墨醒染。 为更好实现脸部滋润的质感,可以调稍浓白粉,在画面背面对面部及脖颈进行托色,沿轮廓线由胸部到脸耳朵,避免染到头发上。
用极淡的赭石加淡螺青(花青+淡墨)分染白色土裙衣纹的褶皱暗面,白色衣服需要薄层多染及周围环境色烘托出质感,切忌厚涂,根据环境色分染褶皱处, 可适量用赭石打足底。调出稍淡的白粉,用充足的水分薄薄地多层罩染白色衣服,然后由阳面提染白色衣服,不要太明显。淡淡的赭石复勾白色衣服线条。稍浓白粉反衬白色衣服。白粉复勾白色衣服,突出衣服的厚重感。
四 石绿衣服设色
首先,用老汁绿加赭石打底,逐层加深分染罩染。石绿衣服的底色一定要通透,第一遍颜色要清淡,糯糯的感觉。分染一次罩染一次 。再调出偏向于墨绿的汁绿继续分染罩染,阳面边缘要留有水口(留水口的原因:因为在阳面的地方、转折的地方会有反光,同时又把它作为装饰线)。 石绿加少许白粉反衬(反衬不光能托色,还能起到代替胶矾水补漏的作用)因为马利的颜料中本身就含胶性。
三绿分染衣服,由阳面向阴面分染,注意避开墨线。石色一般会沉淀,用的时候要充分搅匀再着色。着色干了以后,可以用水笔轻轻润一下,洗去浮色,使石色与底色充分融合。
赭石加藤黄加花青复勾石绿衣服。复勾时切忌重线压色,死死板板,要隐现出斑驳的色感。
首先,用赭石打底分染中裙,分染明暗结构,穿插遮挡层次要交待清楚。再用赭石加朱磦加少许藤黄和墨润染中裙,褶皱及阴影遮挡处墨色加深。 裙摆墨色褪染、润染、填染、勾染,交替进行,然后三青勾上部及裙摆处花纹,最后白粉勾装饰线。勾中裙底部花纹时,斜纹格局可借用戒尺,注意花纹大小要合理,各个花纹之间细看起来如同套穿格局圆套圆,注意与裙带及褶皱处的遮挡关系,起笔顿势要有笔意。 复勾中裙花纹(贴纹线外侧)使花纹厚重感,不那么平平而单薄。用与衣服相呼应的颜色洋红复勾中裙及中裙下摆的花纹,(或胭脂)+赭石,不要太突兀。 裙带,要先用赭石勾染,再用淡胭脂勾染,朱磦罩染,白粉倒染裙带底部。胭脂复勾大红裙带,用线要劲挺,线条的穿插遮挡要交代清楚。
衣领,要先用淡墨打底,再用淡墨加赭石退染,隐隐透出暖暖的格调,赭墨+藤黄+胭脂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褪染,水润润的笔触产生自然的水口。
六 背景烘染
竹子是暖色调的(赭朱色),且主题也是偏暖色调,背景用冷色调的螺青色来烘染。 人物周围烘染突出主题,轻轻过渡,头发边缘由竹子处淡淡过渡过去。 明暗层次关系要处理好,竹子间隙处要润染到位,不然会散掉 根据光线的反光,明暗交接间隙大的地方要润染出层次,沿暗部向明处由深到浅的色调慢慢过渡,明暗呼应,密处留出天窗和气眼,使画面整体显得通透而不沉闷。 点叶的地方要层层点染烘托,显得丰富而生动。
用点染的笔法来烘托背景。尤其在有灌木草丛处可根据情况先用略带水润的笔触点出,然后再顺接分染开来。点染相互穿插渲染烘托出背景透气而层叠葱郁的润泽质感。 点叶与坡石处要处理的自然通透,才显得各个坡石高处之间有层次。 点叶与山石交接处的地方要虚,点染略见笔触。 密处的点叶上用笔润一下,只有不断的反复的用不同的颜色烘染之后,它才会显得丰富而厚重。
近景与远景的区别在于其交接处浓淡虚实的处理,远处要虚,近景要实。 前与后虚与实呼应衬托对比来渲染画面突出主题,实景山石要有其背景虚染来衬托。
扇子内用罗青先把衣服的边缘烘染出来,其内的竹叶间隙处统一淡淡烘染。注意扇子内衬衣袖子及竹子的前后遮挡关系。扇子只能背衬白粉(扇子后的衬衣袖子不用衬白粉,不然就缺乏层次感)不可罩染白粉。 扇子周围统染,内部到边缘处虚染,密处竹叶填染,注意前后遮挡关系的处理。
略见笔触,用点染相结合的方式烘托仕女的白色衣裙,使空间出现间隙变化。烘染要顾及到地面的高处,当层层烘染过后,主题的厚重就烘托出来了。
竹叶与局部背景处要由实到虚过渡自然,对于工笔画来说润染要含蓄不显山露水,层层润染下的厚重方显丰富生动,不能急于求成,急见成效 背景的烘染是为主题服务的,其用色要根据画面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接下来的烘染可以用螺青(花青及淡墨)加汁绿再加点赭石(淡淡的老色偏青)水水的继续烘染背景。烘染的时候清水笔尽量拖染的面积大些,这样就过渡自然不留痕迹。烘染大面积背景稍有笔触略显层次显得整体画面丰富而且生动。
七 栏杆、竹叶设色
竹斑分两次点,第一次淡淡赭石加少许藤黄加少许墨,水分饱满,钝笔点竹斑,水润润干后出水口效果。 聚散疏密有致,切忌雷同,一般竹节处竹斑较密。第二遍用稍重赭石墨加少许胭脂和藤黄再次点竹斑,在第一遍的竹斑上二遍点竹斑,有点像嵌宝点。形成的水口在第一遍水口的内圈,竹斑要点得疏密相宜而自然,精妙在画龙点睛,切忌画蛇添足。 藤黄胭脂水润润的复勾竹栏杆(相当于第一遍点竹斑的颜色)可用界尺。
复勾竹叶,赭墨加少许朱磦胭脂(偏重于赭色,比叶子的颜色稍重)。在墨线的外边紧贴墨线水润润的双勾竹叶,类似混描,含蓄的在有无之间,不要太拘谨。复勾后的竹叶,墨色丰富而不单调,使竹叶自然产生背光阴影的厚重感,画面达到色调协调统一。 扇子处的竹叶稍虚点,不要勾的太实。 复勾也要有笔意,竹竿及竹叶间细缝处复勾时顺手勾填掉。 工笔绘画过程是根据整体画面协调慢慢调整,大胆下笔,细心收拾,开始的些许瑕疵经过修复后,一俊遮百丑。
扇子的透明是靠烘托和虚染来展现的,为了表现其朦胧透明的质感,背景色浅浅淡淡罩染扇面,边沿处虚过去,扇背处的栏杆色淡,边缘虚虚的,扇子处的竹 叶润色稍虚淡点,不要勾染的太实。
白粉勾扇子纹络(白粉调和适中,不淡不浓),若想纹络规格而精致,可以用铅笔提前设计好纹络线,然后小心的拓印到画中,最后用白粉沿铅笔线勾出纹络。沿扇子边缘线勾一圈,不要压住墨线,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笔纹饰,不要以为隐约可见而草草了事。 借用戒尺画与扇骨垂直的纹络线。
泥金中兑少许水,用手指把泥金沿一个方向细细研磨开, 然后兑适量的胶水调和(用过之后除胶以备下次用)。笔尖舔金水勾头饰,干后可见效果。
头绳用朱磦加朱砂勾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