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扫墓不如办个家庭追思会

01-03 生活常识 投稿:良人未归
拥挤扫墓不如办个家庭追思会

文史学者指出,清明除了让活着的人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同样负载着尘世间最高贵的理想,如天地清明、政治清明、人心清明等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追思过往,展望未来,同先人对话,丈量尘间纷扰,还有什么比得上那树底清风、明月万里?顺应时代,文明祭扫,让环境更“清”,让心灵更“明”,才是对先人最好的尊重和告慰。

让清明且“清”且“明”,对此,穿越往来,我觉得,人类的祭扫活动有可能历经“三境界”。

一境界,也算是原始境界,烧纸、焚香、磕头,这类的祭扫,特别是在山区,往往会引发山火,甚至于因此而烧毁大片森林,“讲文明”之时,往往会引发“不文明”。

二境界,也算是当代境界,近年来不少人家积极践行绿色祭扫、低碳祭扫,推出鲜花、卡片、黄丝带祭扫“新三样”,这其间,尤其是来自官方的行政命令“严禁燃放爆竹”,你不能不说,这是时代的进步。

在这里,我想“小心求证,大胆猜想”的是“三境界”,也即未来的“文明祭扫”。

当下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社会大变革,人们正在从小农社会迈向“信息时代”。过去,你我他,先人的坟墓可能就在家门口,多在一两里的路程;而如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少家庭,或人在山东,先人的坟墓在山西,或人在河南,先人的坟墓在河北,或人在广东,先人的坟墓在广西,而汽车时代,常常是清明、冬至,高速公路成为“停车场”,怎一个“堵”字了得?!其实,有多少人知晓自己“爷爷的爷爷的坟墓”在何方?反观之,即便是鲜花、卡片、黄丝带祭扫,对于逝者而言,他们收益几何,倒头来只是生者心灵上得以安慰,而已而已。

未来的“文明祭扫”,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文明的程度会更高。未来,坟墓可能越来越少,这里且不说“占地”,关键是给后人的祭扫活动带来诸多的不便,所以,有的人选择海葬、湖葬、林葬而不再有坟墓,每逢清明、冬至,子孙们只要“遥望星空”,站在家门口便可祭扫;果如是,也就不需要什么“鲜花、卡片、黄丝带”。那个时代,人们更多的,或许就是在清明、冬至开一个“家庭追思会”,追思一下先人恩德,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

其实,一次孝敬胜过万次扫墓。清明时节,为人子女者,父母生前,哪怕是给他们做个体检,哪怕是为父亲倒杯水,哪怕是给母亲梳梳头,都比死后烧去那么多纸质“汽车、楼房、手机”实在得多。譬如说作者本人,母亲已去世而父亲仍健在,清明节,祭拜母亲之同时,一定要孝敬孝敬父亲。

“三境界”,这种“文明祭扫”的新境界,更需要努力的应该是我们为人父母者,为人爷爷奶奶者,“丧事从简,墓地从无,祭扫从近”——有必要为儿孙献出“最后一份爱”。

标签: # 先人 # 清明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