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心脑血管患者高危期!谨记“4少3多”,安然度夏,少生病
夏季,为什么是心脑血管患者高危期?
夏天,由于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心脏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加重缺血缺氧反应。再加上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35℃以上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可以说,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又一个高峰期。那么心脑血管患者,需注意什么才能安心度夏呢?
心脑血管患者,这4件事夏季需少做
1、骤然进入空调房
不要从高温的室外,骤然进入空调房。大汗后,直接进入温度较低的空调房,很容易使血管因刺激收缩,造成血压的突增,危及生命。空调温度也要适宜,有的高血压患者把空调调到低温睡觉,一晚醒来,就出现了手足无力、语言不清、嘴歪了,这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低温导致脑梗死。
建议:先缓上1分钟再进空调房;在家空调温度要慢慢调低,设定在25—26度左右,以室外温差不要超过8度为宜。如果去商场、饭店等冷气很足的室内时,要提前备好一件薄外套,以防受凉。
2、不渴不喝水
对于患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每天适量饮水十分必要。尤其在夏季,身体的水分会被大量蒸发,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变得黏稠,极易突发心脑血管事件。
建议:即使感到不渴,每天也要饮水1000毫升以上,汗多时还要增加饮水量。如果尿液少又黄,则表示需补充水分。建议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2000-2500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都应喝一杯水;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补点水,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3、晨练太早
不少老年人,夏季起床特别早,就想趁天凉快,亮得早,去晨练,在夏天,这有可能带来致命风险。相关研究证实,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死发生在凌晨4点-上午10点,这段时间被业内称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
建议: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在炎热天气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密集的地方;可以穿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质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4、大补大油
夏天到了,人体水分流失严重,不少家里,为了弥补损失的体液,会选择煲一下高营养、高脂肪的营养汤类,这对心脑血管患者也是相当危险的;夏天的晚上小龙虾、烤串、夜啤等各式各样重口味的美食全面袭来,这些重口味美食不仅辣更是非常油腻,经常吃会血液黏稠,容易形成血栓;若是出现脑血管堵塞,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偏瘫。
建议:夏季可以煲绿豆汤、银耳等消暑的汤品,饮食上宜清淡。多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还要经常吃些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摄入;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大排档、冷饮,以免发生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
1、多慢
中医认为,夏天是适合“慢养”的季节。夏季高温高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脏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剧烈运动会加重心脑血管负担,引发身体不适。所以在炎热的夏季,适宜“慢”,不适合“快”。一些心脑疾病患者,当环境气温达到32℃时,最好停止体力活动,同时,保证充足睡眠,中午适当休息,保持规律作息。
2、多茶
夏季出汗较多,特别是心脑血管患者,需通过补充大量水分,预防血液粘稠,而多饮一些对健康有益的茶水,对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在微小血管中的流动作用很明显。
3、多乐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人们情绪往往容易变得焦躁、不稳定,夏天应格外注意外界不良情绪干扰导致的情绪激动失控、焦虑、紧张,从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保持乐观情绪、平和心态,是夏季养生的重中之重,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