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们洗澡发出的信号,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心理需求
有趣的“宝宝版”肢体心理学。
传说古代有一奇人,只要看过一个人的脸孔和手足,就知道那个人是干什么的,从没出过错。凡是见识过他的绝活的,没有一个人不称奇。大家一开始以为他是什么德高圣人,最后才知道,他是个“搓澡的”。
这种“奇人”行为,被现代心理学家们称为“肢体心理学”,就如社会心理学家Amy Cuddy说,肢体语言塑造一个人。在发展心理学方面,人们常常能从孩子们洗澡的动作表现,判断出孩子们所处的心智年龄和心理需求。
今天幼儿说给大家列举5个常见的,爸妈们一定不会陌生:
1、洗澡时,“掉山谷”型
“掉山谷”型的洗澡宝宝,表明他们缺乏安全感。常见于小宝宝洗澡,在初生几个月的小婴儿身上尤其突出。当妈妈给小宝宝除去衣服,小心翼翼地把宝宝放进洗澡盆时,小宝宝就像“掉进山谷”般吓了一跳的惊恐状,挥舞双手伸向妈妈。宝宝们进入水中也没有太多放松的表情,有些宝宝还要“哇哇”哭闹不停。这是宝宝们缺安全感的表现。
我们想象一下,胎儿们在妈妈温暖的子宫内,因为有羊水包裹,所以他们快乐地成长。当胎儿出生后,羊水包裹的安全感没了,宝宝们感觉很害怕,所以他们总是啼哭不停、半夜常常惊醒、抱着不哭不抱就哭……那是宝宝们代代遗传下来的求生特征——在原始社会,没有“保护”的婴儿意味着被野兽吃掉。当被妈妈抱在怀里感受体温、闻着妈妈熟悉的体味、用包被营造子宫的包裹感,宝宝们才睡得安恬。
面对“掉山谷”型宝宝,爸妈如何应对?
最好给宝宝抚触按摩。因为在抚触中,肌肤的接触会给宝宝带来安全感。脑神经科学家Lise Eliot常常提醒父母,人类婴儿的情感健康与接触舒适有关,抚摸可以帮助在宝宝大脑中形成“身体地图”,这将会影响触觉敏感性和运动技能。平时宝宝啼哭时,大人最好第一时间安抚宝宝,查看是否饥饿或拉粑粑;在宝宝成长的头一年,爸妈需要意识到这是宝宝们安全感建立的非常重要的阶段,不要冷漠和忽视宝宝的哭闹和需求。从小获得满满安全感的宝宝,会成长为一个快乐的孩子。
2、洗澡时,“戏水”型
“戏水”型的洗澡宝宝,表明他们的安全感已经初步搭建成功,进入感官敏感期。他们可能会一边用小手抓住浴盆,一边用小腿拍打水面,甚至手足拍打水面,从中感受无穷的快乐,不理会爸妈是否被溅成“落汤鸡”,也不理会水是否溅到旁边的衣物和毛巾。
但凡经历过婴儿期到幼儿期孩子的家庭,常常会发现孩子们对水尤其痴迷。他们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地跑进洗手间玩水,开水头任由水流进袖子,或小手不停地在水桶里倒腾……在意大利心理学家兼教育学家玛丽娅·蒙台梭利看来,这是宝宝们的感官敏感期,孩子们需要通过对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在孩子们的感官敏感期,他们常常用手触摸身边的各种东西进行感官刺激,实现心智成长。比如他们会不停地玩水、吃手、撕纸、抛掷玩具、用手指在地上捏小垃圾……
面对“戏水”型宝宝,父母如何应对?
保证浴室的温度,顶着成“落汤鸡”的危险,面带微笑地继续给宝宝洗澡。除此以外,理解宝宝感官敏感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进行各种感官探索和玩耍。比如给宝宝撕干净的废纸、让宝宝在室外抛掷玩具、在大人监管下抓捏小石头……还有妈妈甚至给宝宝穿上防水雨衣,让宝宝尽情玩水。
3、洗澡时,“吃泡泡”型
“吃泡泡”型洗澡孩子,这是孩子们好奇心爆发的表现。他们不仅吃洗澡水的泡泡,还可能尝试喝洗澡水、把肥皂放嘴巴里啃、还可能直接把沐浴露挤进嘴巴里……好奇心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初期都有的表现。除了浴室,好奇孩子还会对家里“呼呼”的电吹风、白云飘飘的蓝空、大树下抬米粒的小蚂蚁感兴趣。但是孩子随着年龄的长大,好奇心会离一些孩子越来越远,那是因为好奇心是一个反馈循环系统。美国康奈尔心理学者迈克尔.古德斯泰因说,好奇心有规律:得到鼓励,就会增强;被无视,就会减损。
面对“吃泡泡”型孩子,父母如何应对?
在孩子洗澡时,尽量选择安全的宝宝沐浴露和洗发水,尽量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满足和引导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只要保证安全,所有东西都可以让孩子触摸和观察;面对孩子的“爱问十万个为什么”时期,爸妈尽可能带着热情回答孩子,或跟孩子一起寻找答案;不要用“标准性”思维引导孩子思考,而是引导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和独特思考能力;父母尤其要陪同孩子一起,感受孩子心里的“未知”,让孩子好奇的小豆芽越长越大。
4、洗澡时,“跟玩具洗白白”型
“跟玩具洗白白”型洗澡孩子,这是孩子们玩耍和游戏的心理需求。有些孩子在洗澡时,会大把大把地将玩具丢进浴盆里,在洗澡时一会玩玩这个,一会玩玩那个……很多大人觉得这样的孩子很麻烦,妨碍大人做事。所以“跟玩具洗白白”型的孩子,常常遭遇大人的指责和批评。这其实是孩子们通过营造玩耍的环境,发展心智的典型表现。神经生物学家Susan Benloucif认为,玩耍的环境,即环境的丰富化,能刺激孩子大脑的发育。
面对“跟玩具洗白白”型孩子,父母如何应对?
可以允许孩子把一些洗澡玩具放进浴盆里,但玩具不建议放太多,否则会妨碍了洗澡。另外,爸妈们在孩子的玩耍环境中,尽量做到多样化,不仅要有欣赏型的玩具,也需要有动手型的玩具,开放性地开发孩子们的智力;还需要经常带孩子们外出接触外界环境,让孩子接触“人工”的游戏环境,也接触“大自然”的游戏环境。
5、洗澡时,“好盆友”型
“好盆友”型洗澡孩子,这是孩子们同伴交往的心理需求。家里几个孩子的,或者几个同龄孩子在家里一起玩的尤其常见。当一个孩子洗澡时,他可能会迫切地让别人跟他一起洗。这是孩子们的同伴交往的表现。多大的孩子有同伴交往的要求呢?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lbert Ellis通过观察一群1~12岁的孩子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5,6岁左右,便趋向于跟玩伴在一起了。他们希望有人跟自己一起玩、一起吃饭、一起睡、一起刷牙、一起穿衣服……甚至一起洗澡。孩子们在跟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能学习社交技巧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也起到一定的塑造影响。
面对“好盆友”型孩子,父母如何应对?
对方小朋友和家长同意的,父母可以让孩子跟“好盆友”一起洗,但最好分开浴盆。面对孩子同伴交往的心理需求,爸妈们需要引导孩子们的社交了,平时让孩子多跟其他小朋友接触;另外,父母一旦发现孩子跟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接触时,需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比如告诉孩子那是错误的行为,严重时最好让孩子远离“坏朋友”。
难怪有人说,常用凉水洗澡的人,不怕雨淋;常用心观察孩子洗澡的父母,不怕育儿。你学会了吗?
本文关键字:宝宝洗澡、行为与心理、亲子育儿、家庭养育、早期教育
幼儿说,一枚亲子心理咨询师,学习国外心理学家们知识,分享科学有价值的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