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小传(5)突厥复国与灭亡
半夜犬吠——突厥复国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狗急了,就要跳墙。
唐朝自太宗以后,所有的皇帝,基本上都属于二百五,而且胡性极盛,这种极盛的表现,就是在行政上,缺乏必要的张弛之度。结果导致,东突厥不堪连年的征战之苦——把一条还算不错的看门狗,给逼急了。于是狗要跳墙了。
679年,突厥连续发生两起叛乱,于次年先后被镇压下去。
682年,一个叫骨咄禄的贵族又叛乱。结果带只带了17人,逃到了漠北,带去了日后形成燎原之火的火种。这就是突厥的复兴之主颉跌利可汗。
颉跌利可汗经过艰苦的征战,逐渐使复兴的突厥汗国初具规模,于691年,结束了他战斗的一生。其弟默啜可汗继位,这是一位颇有野心,同时又非常幸运的可汗。其野心,表现在其对战争的狂热上——在位25年,发动对外战争25次。而其幸运,则在于,他的对手就是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则天。
默啜可汗,对武则天治下的大周,发动的战争与外交攻势,大致如下:
n 693年,进攻灵州,大肆劫掠一番,没有得到有效的打击;
n 695年,向唐(大周)提出和好。武后封其为“迁善可汗”;
我们必须要在这里问一句:为什么?为什么以当时盛唐的国力,不对一个叛乱之后,又来掠边的夷狄予以痛击?反而是自慰式的给人家一个什么封号?
如果,我们说这是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的短见,难免要被指为歧视妇女。那如果不是这个性别问题,就是武则天她自己也知道,因为她的女性身份,其政权始终不稳,时刻都有倾覆的风险,因此她宁可舍弃边郡百姓的利益,舍弃国家的尊严,舍弃大汉民族的尊严,而维持自身的利益。除此两点,别无他解。
唉!都是可以原谅的。
但接下来的这件事,就是不可原谅的了。
n 696年,契丹叛乱,默啜主动表示,要替大周讨伐契丹。武则天当然是喜出望外,欣然应允——不折不扣的“老娘们,好占小便宜”的思想!结果默啜大败契丹之后,通过缴获的大量物资,使刚刚复国的突厥的实力,上了一个台阶。书称:“始盛”。
正所谓“唯器与名不可假人”,契丹既然是大周的属国,那么对契丹叛乱的讨伐,既是大周的责任,也是大周的专有权力。岂可将此名义借与他人?这就像,自己家的孩子淘气,无论是批评,还是教育,都是父母的责任和权力,岂能让一个路人,来替你教育,甚至是打自己的孩子?!
武则天这个傻老娘们,就干了这么个傻事。说的严重点,正是武则天的处置失当,才给突厥复国,创造最后的条件。
更可笑的是,她竟然在事后,封默啜为***立功报国可汗。都说武则天看了不少书,但就这前后两个封号,可是够没文化的。
默啜当然不会对这个封号感恩戴德,他从这几年的交往中看出来,大周的武后,并不敢跟他正面一战。于是,来了个狮子大张嘴。
n 697年向大周索要大量财物。周慑于其军威,只能连同数千户突厥降户,加上一大笔钱物,连人带物一并,老老实实的交给了默啜;
但是,软弱换来的,永远是更无情的欺凌。
n 698年,默啜马不停蹄的袭掠大周边境,以此就劫走八九万人;
n 700年,又来,劫走大量人口,外加1万匹战马。需要说明一点,这1万匹战马是个什么概念。当初李渊起兵的时候,向始毕求援,当时始毕可汗非常大方的给了500匹马。
n 701年,又联合吐蕃进攻河西,连下数十城。
n 706年,又杀3万人,抢1万匹马!
直到此时,唐才决定抵抗(武则天是在705年死的,她的大周是690—705年,她当皇后是655—683,而679年时,她已经成功的将她老公架空了。),在边境上筑起了首尾相连的三座“受降城”。自此默啜可汗的兵锋,转向了西方和西北,当初西突厥的地盘。
又经过连年的征战,到714年,默啜可汗治下的突厥汗国,达到鼎盛。当然,像在他以前的任何一个可汗一样,达到鼎盛之时,就是叛乱开始之日。突厥汗国内部迅速开始了接连不断的叛乱,716年默啜可汗被叛军杀死。
其子小可汗匐俱继位。但是突厥立刻陷入了,默啜和骨咄禄两系的权利纷争中,最后骨咄禄的儿子,骁勇善战的阙特勤杀掉小可汗,立默啜的另一个儿子为苾伽可汗,而自己掌控突厥的兵马。
这个组合看来是相对成功的,尤其是这个苾伽可汗,还是一个在北方民族中少有的,比较懂得政治的一个大汗。因此他启用所谓的贤臣暾欲谷,对内主张减轻对各归降的民族、部落的欺压,对外主张和唐朝保持和平的关系。这是在游牧民族中,极为少见的一个君主。
显然,他也不大合乎其他贵族的胃口,所以在734年被大臣毒死。
汗位由其儿子伊然可汗继承,不久伊然死,汗位落到尚且年幼的登利可汗头上。登利的母亲就是暾欲谷的女儿,显然她没有继承乃父之风,在国家危亡之际,竟与小臣通奸,扰乱国政,导致突厥内部,又一次发生宫廷政变。
最终,骨咄叶护自立为可汗,突厥的统治能力,因此而下降。此时又是民族解放的时刻了,原本归附突厥的悉密、回纥、葛逻禄三个部落趁机独立,并形成联盟。开始反抗突厥的统治。
742年,三个部落合兵,进攻突厥,杀死了骨咄叶护。
突厥在风雨飘摇中,又坚持了3年,最后在745年,突厥的白眉可汗被回纥的怀仁可汗杀死。
突厥汗国,最终灭亡。
其残部,一部分随着安史之乱进入中原,融入到中原汉族之中。另一部分,和当年的匈奴一样,向西、向北迁徙。
突厥对中原文化的影响在于,它彻底改变了,中原汉人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心理态势——此前,北方游牧民族总体上,对中原汉民族心存敬畏;此后,中原汉民族总体上,对北方游牧民族心存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