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苏轼走遍他的人生之旅
苏轼人生地图:
眉山——开封——凤翔(今宝鸡附近)——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黄州——南京——颖州(今安徽阜阳)——扬州——定州——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内)——常州
眉山——苏轼出生地
眉山是富饶的天府之国,眉山市位于四川西南,有“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的美誉。这里是大文豪苏轼、苏洵、苏辙的故乡。
在山环水绕的眉山县城,有一处中型宅院坐落在县城的西部,距今九百多年前的1037年1月8日,农历丙子年12月19日(而丙子年属公历1036年),即宋仁宗景祐三年的腊月十九日,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苏东坡降生了。为了便于统一,按照典籍记载和中国传统的年龄计算方式,苏东坡是鼠年生人,年龄“连相”计算,生日当年即加一岁,如苏东坡卒于1101年农历7月28日,其寿限为64岁,但按照传统的方式计算,他的生年为66岁。
苏轼降生在一个小康之家。祖父苏序,大字不识一个却为人豪爽,最喜欢拎着一坛好酒,晃晃悠悠来到田间路旁,唤上三五个朋友痛饮,喝到伶仃大醉,然后高歌归去。苏轼的父亲苏洵,时年二十七岁,性格却与祖父截然不同,沉默寡言,但思想独特,有一腔政治抱负,然而一直怀才不遇。苏轼的母亲娘家姓程,这位程家小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像男孩子一样读书识字,知书达理,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讲,是难能可贵的。
苏家与程家同是眉山城里的大户,苏轼的几个叔叔和舅舅都早已考取了功名。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中,小苏轼一天天地长大。八岁的苏轼已经在母亲的辅导下,读完了整部《汉书》,在私塾中,也显示出了高出其他孩子一等的才智。可以这样讲,苏轼继承了祖父的豪爽和旷达,继承了父亲的智慧与雄心,继承了母亲的文雅与宁静。我们已经可以不足为奇了,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小苏轼如同雨后的春笋一般,势不可挡地破土而出,并茁壮成长起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的这两大喜事,在苏轼十八岁到二十岁的这几年间,接踵而来了。
苏轼才华横溢,青年才俊,早已在十里八乡小有名声,上门说媒的媒婆每日里络绎不绝。苏轼的父母在精挑细选之后,终于选中了一位青神姑娘。新嫁娘只有十五岁,却于羞涩中透出落落大方。她娘家姓王,单名一个弗字。陪伴着苏轼走过了整整十一年的风雨历程,而这十一年,正是苏轼初入仕途最难走的十一年。两个人琴瑟相和,甘苦与共,留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在妻子去世的十年后,远在千里之外任密州太守的苏东坡,午夜时分梦到妻子,竟然激动得“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眉山必游景点: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祠位于眉山市西南隅纱彀行内,是一座富有四川特色的古典式的园林建筑。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元代改宅为祠,祭祀三苏。周围红墙环抱,绿水萦绕,荷池相通,小桥频架,曲径通幽,堂馆亭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错落有致,有“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之称。
祠内收藏有“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表忠观碑”和“罗池庙碑”四大名碑的金石碑文或碑拓本;陈列有数以千计的匾联书画等文物。迄今馆藏文物共有 5188件,其中历代刻印的三苏文集及有关古籍书3256件(册),字贴拓片578件,明清及近现代书画1002件,陶瓷及其它类352件,碑亭收藏68 种145通碑刻,是三苏研究、陈列展览的珍贵资料。
开封——考取功名
开封作为北宋都城、四京府之首,是北宋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在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唯一出路便是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在苏轼的家中,他的叔叔和舅舅们都已做到了这一点,只有他的父亲苏洵,屡战屡败,名落于孙山之外。
仁宗嘉佑元年,也就是公元一零五六年,他又要上路了,只不过与以往的形单影孤不同,这一次,是父子三人。在苏洵的心中,除了对自己功名的那点不甘心之外,更多的是增添了对自己这两个儿子前程的期待。
终于,苏轼和他的父兄三人都顺利地通过了初试。接下来是最为关键的殿试。那一年的主考官正是文坛领袖欧阳修,题目是为政的宽与简。欧阳修在读到苏轼的卷子时,眼前一亮,顿时被这个年轻人质朴的文风和犀利的见解吸引住了。当然,欧阳修在当时并不知道这张卷子的主人是谁,欧阳修拿着这张没有姓名的试卷看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他又把这篇文章传于其他的判官,众人一致击节叫好。
毫无疑问,这本应该是一张位列头名的试卷,然而欧阳修却自信地认为,在当世众多的举子之中,能够写出这种出类拔萃的文章的,只有他的学生曾巩一人。于是,为了避免别人说自己偏袒的闲话,欧阳修将本已题向头名的笔锋一转,给了一个第二名。苏轼就这样错过了一个做天下第一的机会。 就这样 苏轼试开封府举人名列第二。
正当年轻的苏轼“春风得意马蹄急”的时候,一个噩耗从千里之外的家乡传来:母亲去世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母丧过去了,苏轼决定和父亲、兄弟举家东迁开封,离开这片伤心地。
开封景点推荐:相国寺
位于开封市自由路西段,原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齐天宝六年(555年)始建国寺。后毁于战火。唐景云二年(711年)重建。次年,唐睿宗为纪念他以相王身份入继皇位,乘改年号为延和元年之际,赐以今名,并御书“大相国寺”匾额。明末毁于黄河水淹,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再重建。
相国寺是历史上名寺之一,唐宋时规模宏大,仅中庭两庑即可容纳万人。明之前,寺内还藏有大量稀世之宝,如唐画圣吴道子、塑圣杨惠之和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手迹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艺术宝库。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所描绘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教头结识鲁智深等精彩故事,便都发生在相国寺的菜园里。
凤翔——第一份工作
速死的第一份叫做凤翔府判官,这位笑傲官场的千古英雄便是从凤翔这片黄土地,迈开了出仕的第一步。凤翔,位于今日陕西省宝鸡市的附近。这是苏轼夫妇第一次离开父亲和兄弟,独立在外生活,日子非常难过。
在凤翔,苏轼不仅留下了卓著的政绩,还疏浚了造福后代的东湖。当地人都说:“苏轼为凤翔办过许多好事,但大多都是老祖宗受益,唯有这东湖的一池秀水,滋养了凤翔近千年的文脉,为地方涵养出众多饱学宿儒之士,也成就了众多传唱千古的精彩文章。扩建东湖,可以说是苏轼为凤翔做过的意义最为深远的一件好事。”
凤翔三年,改革衙前之役、查决囚犯、赈济灾害、修筑东湖、为发展凤翔酒业呼吁奔走,这些都是苏轼为凤翔人民做的实事好事。可以说,凤翔是苏轼政治生涯的起点,让胸怀“致君尧舜”理想的书生完成了从纸上谈兵到实战演练的蜕变,仕途的历练让苏轼的政治主张开始走向成熟。
凤翔也是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新起点,仕途为苏轼的文学创作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凤翔八观》、《石鼓歌》、《太白山早行》《王维吴道子画》等130余篇诗文和《喜雨亭记》、《凌虚台记》等名篇佳作都成于凤翔。苏轼为凤翔留下了一笔厚重的文化遗产,他的文风和学风,也极大地影响和激励了凤翔一代代学子。
推荐景点:凤翔东湖
东湖,位于凤翔县城东关,古称“饮凤池”。相传周文王元年瑞凤飞鸣过雍,在此饮水而得名。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著名文学家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倡导官民疏浚扩池,引城西北凤凰泉水注入,种莲植柳,建亭修桥,作游之所,改名东湖,与杭州西湖雅称“姊妹湖”。
杭州——被贬为杭州通判
当时正赶上王安石的变法,时年苏轼三十六岁,血气方刚,一身傲骨,仍坚持与王安石的斗争,向皇帝三上万言书,洋洋洒洒,据理力争。
结果等来的是一纸贬为杭州通判的圣逾。
杭州的闲适与苏轼的才情,融合得天衣无缝。苏轼到了这里才发现,“人间天堂”果然是不虚此名。“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从那一刻起,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甚至于超过了他的家乡眉州。
此时,苏轼的第一个妻子王弗已经去世八年了,现在的苏夫人是王弗的小堂妹,比苏轼小了整整十一岁的王闰之。闰之比起堂姐来,少了一份干练,但她的温情与柔顺正是丈夫所深深怜惜的。在苏轼三十九岁的时候,闰之相中了杭州十二岁的歌女朝云,并一手操办为丈夫纳为侍妾。
杭州,就像一幅风清云淡的泼墨山水,苏轼已经把自己的人生踪迹融入了其中。西湖畔、酒楼上、寺庙里、小巷中,处处都能寻到他的身影。苏轼曾先后两次在杭州任职,看到人民深受湖患之苦,便下决心治理西湖。亲自动手疏浚湖水,以湖泥筑成长堤,全长二点八公里,后世称之为苏堤。
杭州推荐景点:西湖苏堤
苏堤旧称苏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庙东,横贯湖中,堤长2797米,宽30—40米。苏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桥,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据考证,疑为“束浦”之讹)、 跨虹。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三:“元祐中,东坡既奏开浚湖水,因以所积葑草筑为长堤,起南讫北,横跨湖面,绵亘数里,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行者便之……后十年郡守吕惠卿奏毁之。咸淳五年,朝廷给钱命守臣说友增筑。……高二丈,袤七百五十丈,广皆六十尺,堤旧有亭九,亦治新之,仍补植花木数百本。” 清《湖山便览》卷三:“国朝雍正二年与白沙堤同时修筑,五年同植花木。”《西湖新志》卷四:“今乃满植桑株所谓苏堤杨柳,斫伐都尽。”1950年,有关部 门加高加宽堤身,并修筑沿湖游步道,设置座椅。现苏堤禁止机动车(电动旅游车除外)通行。
密州——任职太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水调歌头》就是苏轼在密州为官时写下的。而密州,就是今天潍坊的诸城市。
苏轼来到密州面对的又是长期干旱、蝗虫遍野的惨淡景象,而当地官吏为了讨好朝廷,故意隐瞒灾情,任其发展,以至于民不聊生。这时候,他还来不及嗟叹自己的命运多舛,也顾不得去探望自己多年未曾谋面的兄弟,而是凭借文人的良知,一边将实际情况写成奏章,呼吁朝廷减免赋税,一边组织百姓生产救灾,并拨出库粮,收养那些无家可归的儿童。
等外界的一切归于平静之后,他开始思念家乡和亲人。他的思念终于化成了梦境:家乡的窗前,美丽的王弗正在对镜梳妆。这是他十九岁时结发的妻子,温柔贤淑,与苏轼恩爱情深。他痴望许久,妻子转过身来,默默无言,满脸泪水……于是,含泪挥毫,用他那美妙绝伦的书法写下了那一首千古绝唱《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那几年北方边界战事频繁,宋将王韶率军抵御西夏入侵,取得了宋朝开国后的最大胜利,收复大量失地,但北宋却向辽国割地700余里。四十岁的苏轼苦于不能亲临边关,为国效力,便在词中发挥想象从此便有了另一首意义深远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豪放词。
那一年的中秋,苏轼在月光下默默地喝酒。将人情世故,壮志未酬统统斟入酒杯一饮而尽。那一刻,他竟有了一种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的感觉。月光下,苏轼饱含着深情为远方的弟弟写下这篇旷世的《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记住公元一零七六年的这个中秋吧,那一晚,月华如水,撒播着浓浓的人情……
密州推荐景点:超然台
当时诸城西北墙上有“废台”,苏轼“增葺之”而成,“日与其僚,览其山川而乐之。”其弟苏辙依据《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文意,命名曰“超然”,并作《超然台赋》予以赞咏。超然,即超脱尘世、乐天知命的意思,后引发苏轼《超然台记》横空出世,成就千古名篇。有人评曰:“若无子由明兄意,神州那得超然台。优游物外迪心智,诸城至今寻旧台”。苏轼政务之余,或远眺名胜古迹,或抚琴抒发情怀。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即是在此台上一气呵成的。
徐州——任知州治理黄河水患
苏轼的足迹又踏上了徐州这片土地,那时的徐州,正在为黄河的水患困扰不已。苏轼上任后的三个月,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浩浩汤汤地来了苏轼亲自来到抗洪第一线,布衣草屦,结庐城土,几过家门而不入。在他的组织、指挥和影响下,全城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终于避免了一场大水灌城的惨剧。
苏轼为了防止大水的再次威胁,一方面筑堤固岸,一方面加高城墙,并动工在城东门的要冲处建造了一座二层高楼,因为“水受制于土”,所以涂上黄土,取名黄楼,那一年的重阳佳节,苏轼大宴宾客,举行典礼,庆贺黄楼的落成,并高兴地写下《九月黄楼作》一诗留为纪念。从此,黄楼便成为徐州最富有历史意义的一处名胜。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东坡在徐任职期间,不仅给徐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如黄楼、快哉亭、放鹤亭、东坡石床、苏堤等,而且还对徐州风土民情有着美好的记述,传承着徐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期间,他写了170多首诗词,特别是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放鹤亭记》,它记述了云龙山隐士张天骥筑亭放鹤的实际,赞颂了清远出尘的山林隐逸之乐,张扬着一股冥思哲想的穿透力。这些,对徐州悠久文化品格的形成和铸造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苏轼罢任去湖州时,彭城父老纷纷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扳援在苏轼的马前,他们捧蓝献花,洗盏呈酒,为这位使君祝福。苏轼激动不已,挥泪写下了《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摧手佳人,和泪斩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滴泪,流不到,楚江东。
徐州推荐景点——云龙山
云龙山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山上文化古迹众多,有北魏时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旧居,明代的兴化禅寺,清代的大士岩、山西会馆、船厅、御碑亭、碑廊等历史文物古迹。解放后云龙山又修复和新建了幽邃轩、洞天小庐、跨云阁、云龙书院、杏花村、观景台、同心台等历史景点。宋代苏东坡任徐州太守时,曾多次携友游览云龙山,留下许多传世佳作名篇。
湖州——乌台诗案
在湖州苏轼仅仅做了三个月“父母官”。七月底就因“乌台诗案”被御史台派人逮捕进京。尽管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却让苏东坡过足了山水瘾,留下了七十多篇诗文,也让湖州百姓记住了这位祈雨祷晴、悯农又贪嘴爱玩的太守。
苏轼到湖州后,王安石罢相已有三年,正在南京隐居。苏轼又重燃起了政治上的希望。他不停地向神宗上表,向他汇报民间的疾苦以及自己的主张。神宗皇帝每每读完,就如同他父亲当年一样拍案叫好。但同时这些也引起了那些小人们的恐慌,他们感到了远在千山万水之外的威胁,于是他们便纷纷登场,把苏轼的诗集以及在湖州的谢表呈给皇上,并摘出其中的语句断章取义地讲给皇上听,说苏轼如何如何对朝廷不满,又如何如何影射圣上。首先是御史舒亶,接着是李定,随后又是一批的小人纷纷跟进他们大多数人都是拿出苏轼的诗、词、文章,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其中还有不少曾经巴结过苏轼,结交过苏轼,甚至本身就是苏轼的朋友。其中一位就是苏轼的朋友、《梦溪笔谈》的作者、大科学家沈括。他拿出来检举的诗,竟然是苏轼和他在某一处分别时,特地写给他的留念。这样的科学家竟然这样小肚鸡肠没有胸怀实在令人心痛。。。一个小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一堆小人合起伙来,破坏力是无穷的。于是当年7月官差用锁链凶残地拷走了这位在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大文学家。自发来送行的湖州百姓站在路的两旁泪流满面,默默无声。这是公元一零七九年的七月二十八日,中国文学史上最昏暗的一天。持续四十多天的拷打,逼供。最终成就了这场著名的“乌台诗案。”贬谪黄州。
湖州推荐景点——爱山台
爱山台是湖郡人士为怀念大文学家苏轼而创建。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主湖期间,写下《游道场山何山诗》一首,其中有“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句。苏轼在湖任职不到三个月,即因“乌台诗案”被诬去职。郡人怀之,筑台纪念。登此台,即可南眺道场山之塔影山姿。其后历代文人对此台题诗作文,篇什甚多。明苏士润《重建爱山台记》中写道:“薄暮四眺,则道场一峰峭拔峰岩,山顶有浮图,高可数百丈,耸然而峙,烟村云树,郁郁芊芊,竞献奇于台前……”,此描述概括了爱山台的景观特色。
黄州——涅磐重生,走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苏东坡
黄州即今湖北黄岗,他被'责授'的官衔是'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其实,'水部员外郎'是个虚衔,'黄州团练副使'是个虚职,充其量为一小县武装部副部长,只有'本州安置'倒实实在在,就是不得去外地,就在本地接受监督改造,实际上等于软禁。从生死线上走了一趟的苏轼没有把这些当成一回事,却大有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之感。
在黄州,苏轼每月只能领到一点生活费,全家人的吃往都依靠以前的积蓄,好在黄州当时各样物品都极便宜,但生活实在艰难。于是他在黄州城东一块不大的废旧土坡上,亲自开荒种地,搭建草屋,并在房壁上绘上雪景,名日“东坡雪堂”,从此自号“东坡居士”。“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对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黄州的生活异常艰苦,但是在苏轼的笔下,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人对于物质上的窘困已经毫不在意,从此过起了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
这里没有朝堂上那些尔虞我诈的大员,没有追逐在身后的那些蝇营狗苟的政客,每天与朋友谈论不是国家大事而是耕种的方法,烹调的技巧以及天南海北的逸事,在这里可以与喝酒吃肉,嬉笑怒骂,好不痛快!四年这样的生活,让苏轼也爱上了这种艰苦而恬静的日子。以至于在皇帝开恩把他调到条件更舒适的汝州时,他竟有些犹豫不决,恋恋不舍。
黄州推荐景点: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又名黄州赤壁,文赤壁,俗称赤壁公园,位于古城黄州的西北边,湖北省黄冈市公园路。因为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因苏轼的《恋奴娇 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闻名。
赤壁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东坡赤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集文物保护、山水观光、人文体验、休闲等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风景区。
常州——南京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苏轼只能委任汝州,在去汝州上任的路上,他路过庐山、石钟山,留下了那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题西林壁》和《石钟山记》,途经南京,特意去拜访了隐居在此的王安石,两位当年的政敌,多年之后再次重逢,无限感慨,唏嘘不已。那一年,苏东坡四十九岁。
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
谁知没过多久,又被任命为登州太守,自常州赶到登州后才五天,又接到调令,要求其立即回京,任礼部郎中一职。在开封的那三年,苏轼又陷入了党争之中,当年他曾强烈地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急功近利,如今,“流俗派”重新当政,新法尽废,苏轼又反对这种矫枉过正的行为,认为新法中也有不少确实可行的方法,值得肯定。他这一行为又惹恼了当权者,苏轼的日子很不好过,于是在公元一零八九年,他五十四岁的时候,自请外调杭州。故地重游,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在杭州的两年里,他疏浚了茅山、盐桥二河,修筑了苏堤,并上疏太湖灾情,做了不少实事。
颖州(今安徽阜阳)——治水
五十六岁那年,苏轼被召回京任翰林学士,。苏轼在《归宜兴·留题竹西寺》写有:“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是苏轼得知买到田的消息而高兴,可他的政敌诬为是先帝死讯而高兴。其实这诗写在皇帝死前,有据可查,但要诬陷什么事都可能成为罪证。苏轼感到“群小侧目,必无安理”。而自己又不能“随世府仰,改其常态”。便多次上章高太皇太后,要求“引嫌求避。”离开朝廷。八月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知制诰兼仕读出知颍州。
苏轼到颖州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八丈沟开挖工程。由于前些年,开封连年遭遇水灾,颍州周边的几个地方也闹水患,他们主张开挖八丈沟, 苏轼经过对颖河和淮河实地测量和考察,取得了系统的水文资料,即八丈沟入淮口的水位,在淮河泛涨时高于八丈沟上游蔡口水位八尺五寸,淮水势必倒灌。事实证明开挖八丈沟,既解除不了陈州水患,而上下游来水,并在颖州横流于是苏轼坚决反对开挖八丈沟。 最终朝廷相信了苏轼,决定停工,八丈沟停挖,颖州至少免除了十八万夫役和三十七万贯石钱米。
推荐景点:颍州西湖
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市区西9公里处,系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因阜阳在北魏以后称颍州而得名,为唐、明、清历代名胜。北宋盛期与杭州西湖齐名,并称“杭颖”,为我国四大名西湖之一。风景区内有众多历史人文内容,文坛巨子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等先后任颖州知府,给西湖留下了众多诗篇。
扬州——为民请命
苏轼颖州出任军州事,不到一年,又被调往扬州出任军州事。苏轼在扬州任上仅半年光景,时间虽短,但他努力革新鼎故,做了几件深得人心的好事。
扬州的路上就开始搞调查,访问农户了。见老百姓皆为“积欠”(每年所欠官税)所困,有的甚至为催交“积欠”而远走他乡成为流民。苏轼一到扬州,奋笔疾书,请求朝廷暂时停止催欠。一直到七月,皇帝诏书终于传来:“不论新旧,各种积欠一律宽免一年”。苏轼为民请命终于取得成功。虽说各种积欠并没有免除,只是放宽期限一年,但老百姓也可以喘一口气了。
推荐景点:瘦西湖
瘦西湖风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诸胜,颗颗明珠镶嵌交织在玉带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而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景区是这幅画卷的神来之笔。
定州
五十八岁那年,也就是公元一零九三年的八月,与他同甘共苦的妻子闰之在京城去世了,这对苏轼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还未待从悲伤中缓过来,一个月后,又是一纸调令,命他去定州出任军州事。他从此与定州、定窑瓷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定州(定州路统辖定州、保州、深州、祁州、永宁军、顺安军、安肃军、广信军。地域相当今天保定大部和石家庄、衡水一部)为古中山国,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宋代为边防重镇。
苏轼到达定州后才发现,这里市井萧条,边防薄弱,军人松散,军纪败坏,他用了四个字概括:“不堪开眼”。很快投入到政事的治理工作中。由于朝廷忙着朋党之争,皇帝又听而不聪,致使灾民遍地,边防建设几乎废弛。这些偏远地区军政腐败,兵饷过低,军营破烂,官兵贪污盗窃酗酒赌博,此种情况,士兵毫无战斗力可言,强弩一旦入侵,将会不攻自破一败涂地。苏东坡来定州第一件事情就是整饬军纪,加强军队的战斗力。这个大诗人身着戎装威风凛凛地在军营里发号施令,严惩了一批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官吏,对罪大恶极者斩首示众。为了加强边防建设。还增修弓箭社,苏东坡一面奏请朝廷,加强禁军边备,另一方面组织各村各庄弓箭社,青壮年人组织起来,“带弓而锄,佩箭而樵”。边生产边备边,遇有敌情,击鼓相召,顷刻可招致千人赴前自卫。外患消除,苏大人接着要治理内忧,发展生产。一方面,为了安抚百姓,明令禁止苛捐杂税,免税五谷。并两奏朝廷:实行“粮米减价”和“开仓贷米”,让农民“侯丰年以还新官”。这样,“不惟乘此饥年,人户缺食,伏加赈济;又使官中却得好白米充军粮支遣,及免年深转至损坏,尽为土壤。”另一方面,开荒种田,定州城北的苏泉、西坂、东坂、南宋、大西丈一带地势低洼,有黑龙泉、白龙泉、和一些无名小泉,一片荒芜,水草丛生。苏东坡巡访到此,发现两千多亩水地荒得可惜。灵机一动,何不开发种稻田,于是“南稻北移”进稻种,授技术。于是,千顷碧绿,农貌大为改观。百姓赞曰:苏公仅知定州不到半年,却为民造福无限。
定州推荐景点:文庙
东坡双槐在河北省定州市刀枪街文庙院内。定州城内文庙(定州市博物馆),有两棵古槐,历经千年,却“干枯而枝绿”,游人观之,无不称之为奇。
古槐在文庙前院,东一棵,西一棵。东者树根凸露,如巨大的龙爪匍甸于地,躯干镂空成片块状,树根、躯干难分你我的纠缠在一起。躯干粗大,五六个人手连手不能合围。西者躯干分裂成板条状的两部分,各向东西,似两个老人负气背道而驰,中空,可容纳一七八岁的小孩,可卧可立。如果只看躯干,谁也不会说这是两棵活树,可抬头向上看,明明上面枝叶繁茂,绿意浓浓。如逢夏日,则袭来阵阵槐花儿的清香。探究细部,则会发现,躯干千枯,枝叶直接生长在枯木之上。而这些枯木,你只要用手一摸,准会掉下一块。树冠之大之圆更令人叫绝。每颗古槐茂密的树冠直径都在10米开外,似两个巨大的绿色伞盖。千年古树枯木发新绿,令人不可思议。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东坡又被贬英知州,据此可推知,此二槐距今已有900多年。 东坡双槐在刀枪街文庙院内。
惠州
公元一零九四年,苏轼已经年近花甲。苏轼被贬至英州。在苏轼还未到达贬所之时,又下调令,贬至更为遥远的惠州。这个人竟然是苏轼早在凤翔做判官的时候与之拼命结交的人里面的一个。两个人曾一起游山玩水,指点江山。就是这么一位“老朋友”,在拜相之后的第一件事竟然是以“讽斥先朝”的罪名,将苏轼便到了这么遥远的地方。只是这一千五百里的路途,从中原走到岭南,实在是未卜之旅。他决定把家属交给弟弟子由,并遣散所有姬妾,只与朝云和两个小儿子一同前往。
朝云,便是闰之当年在杭州买下的歌女。她聪慧伶俐,善解人意,在苏轼的三任夫人中,最称得上是东坡知己。从当年的人间天堂到如今的荒蛮之地,二十年来,在苏轼众多的侍儿妻妾当中,只有王朝云做到了始终如一,追随着苏东坡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相依为命。惠州这地方物产丰饶,民风淳朴,每日来拜访苏东坡的朋友络绎不绝,大家真心相待,其乐融融,甚至苏轼在此还学起了酿酒。
他的这种状态令那些迫害他的小人们大感意外,恐慌不已。他们本以为将苏轼贬至岭南远地便可断绝后患了,可怜他们永远不明白,小人也许能够驱驰君子的身躯,但决不可能驱驰他的灵魂。
他们决定变本加厉,将苏东坡贬至海南岛上的儋州……
惠州推荐景点: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惠州市惠城中心区,由西湖和红花湖景区组成,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5平方公里,是以素雅幽深的山水为特征、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素以五湖、六桥、十四景而闻名,其山川秀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景域妙在天成,有“苎萝西子”之美誉,并有“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的史载。历代以苏东坡为代表的400多位文人墨客曾踏足惠州,为西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代孙中山、等领导人在惠州从事过革命运动,在西湖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这些历史古迹和革命胜迹与西湖的青山秀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位于西湖西南部的红花湖景区集防洪、供水、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独具崇山峻岭、清流碧翠、天然野趣的特色。其北面高榜山雄峻蔚然,势若龙盘,地貌钟灵毓秀,有“惠州白云山”之誉,是市民登高揽胜、健身运动的最佳去处。
儋州——常州
儋州,今海南岛内,这一次真的是要远渡重洋了,贬谪地竟然到了中国的本土之外,这也足见那些当权小人们是黔驴技穷了。儋州的生涯对于六十四岁的苏轼来讲,是非常难挨的。夏天炎热潮湿,秋天又多狂风暴雨,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但是当地的人民对于苏轼敬仰有加,人人争先善待这位鼎鼎有名的大文豪。渐渐地,随遇而安的苏东坡又找到了新的乐趣,他开始采摘草药,研究起医学来。由于当地难得好的笔墨,于是他又开始兴致勃勃地自己动手制墨了,只是手法实在不太高明,据说差点将自己的房子付之一炬。
苏轼就这样过了三年,公元一一零零年,哲宗去世,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终于离开了这座天涯海角的孤岛,北上大陆。临行前留下诗篇,其中有“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之句,慷慨豪迈,六十五岁的苏东坡,底气依然十足!苏东坡是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回来的!他所到之处,当地百姓均夹道迎接,欢声雷动。在返回大陆后的一年,也就是公元一一零一年的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病逝于常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
儋州推荐景点:东坡书院
位于海南岛儋州市中和镇的东坡书院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时候是儋州府所在地,弯弯曲曲的村街,全用青石板铺成,古庙古寺石碑随处可见。古老的东坡书院就在一片椰林之下。东坡书院占地2500平方米。1996年被授予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谪臣苏东坡而建于北宋(1098年),后经重修,明代(1549年)更名现名。东坡书院,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书院大门轩昂宏阔,院里古林幽茂,群芳竞秀。载枉酒亭、载酒堂、奥堂龛等建筑古色古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