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铁规26

01-02 生活常识 投稿:孤像狗
艾灸的铁规26

崔大爷从电视上看到,老寒腿患者通过艾灸,竟神奇地治愈了,69岁的他也按捺不住,自己在家做起了艾灸。可是只做了两次,就烫出不少水泡,有的还往外流脓。但听说越起泡越有效果,他还是坚持做着。

那么艾灸时要不要烫出泡?
“传统中医认为,艾灸起泡或流脓是排毒的表现,确实能有更好的疗效,但由于自行艾灸难以把握起泡的程度,对皮肤损伤过大,可能造成其他问题,所以现在普遍推荐温和的艾灸,以不起泡为宜。一般,时间在半小时左右,与身体相距约3—5厘米,具体以个人耐受能力为原则,不必强忍疼痛。如果灼烧感很明显,应该随时调整,比如离身体再远一些或停止治疗,以免弄伤皮肤。还可借助艾灸盒等外用器具来减少损伤。”

归朴艾灸常用的艾灸疗法分为艾炷灸和艾条灸:

艾炷灸的操作:将厚约0.3厘米的鲜姜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处,将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艾炷多为锥形,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

艾条灸目前多用悬起灸,即将艾条燃着端悬起,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定距离,在灸治过程中只觉得施灸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
归朴艾灸提示:艾灸是以艾绒为灸材,点燃后放置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熏熨。在温热和药物的共同作用下,温通气血、扶正祛邪,可以防病治病,对关节炎、老寒腿、痛经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一般女性多数寒性体质,夏天的时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到了冬天那可是很受罪的,基本上一天的时间手脚都是冰凉的,到了每月例假的时候则是更加的痛苦,下面归朴艾灸给大家推荐一种中医疗法艾灸,帮大家脱离寒性体质!

寒性体质的女性很多,像宫寒、手脚冰凉、痛经、胃寒胀痛、怕冷等都是女性体寒的表现,宫寒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不孕。

现代女性承担了越来越多和男性一样的高负荷工作,身体负担增加,再加上不规律的生活饮食还有穿衣习惯(如露脐装暴露“神阙穴”而易感风寒),冬不着棉衣而寒易侵体,常食不暖之食而寒宫,久而久之,有越来越多的现代女性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诸多由于寒冷而引起的亚健康问题,甚至一少部分人还出现了卵巢囊肿、附件炎症、习惯流产等生育问题。

很多人认为年轻就是资本,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不用太在意,其实不然。长期的亚健康会导致严重的疾病。现代的女性又除了不懂养生基本知识外,更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成本在解决身体问题上。

有一种养生方法对寒性体质非常有效,那就是艾灸。

艾是纯阳植物,艾灸时温热并为身体补充阳气将寒气排出体外。艾灸特别适合现代人养生调理亚健康。长久以往,对女性的养生意义重大,除了可以解除月事疼痛烦恼外,还可以慢慢的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对将来的结婚生育,甚至是中晚年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利用艾灸选择合适的穴位,长期坚持,对于改善寒性体质具有很明显的效果。一般选择穴位为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气海。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节气)以后,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禾谷成熟之时,天气炎热”。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很多地区会处于炎热之中,一直持续到九月中下旬,天气才会真的凉爽,所以,大家不要忘了有时后面还有“秋老虎”。

但是虽然时至立秋,但现在仍处于二伏之中,还没有进入最热的三伏。此时还是应该以防暑和除湿为主,别着急“贴秋膘”!

【立秋归朴艾灸最佳穴位】

大椎穴: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太白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立秋食补——健脾清热】

刚刚立秋之后酷夏的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立秋前后大多数地方的天气还是依旧炎热,往往一些又人偏爱生冷刺激的食物,如冷饮、冰糕、生冷瓜果等,加上湿邪的侵袭,势必会损伤脾胃,一旦引起脾失健运就会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体倦乏力等一些不适的症状。因此,在立秋之际应注意对脾胃的调养立秋之时的调养应遵循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疗养生原则。

【立秋艾灸——培补元气】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古代医术记载:

《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

《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

《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的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穴,在距皮肤2~3厘米处固定,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

2.回旋灸:在施灸时,手持艾条,使点燃的一端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

3.雀啄灸:使艾条燃着的一端与穴位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上,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垂直穴位一上一下移动施灸。

唐代王焘在其所编著的《外台秘要》中如是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则令人气上眼暗,以三里下气。”日本古人有“莫与不灸足三里者同行”之说。中国民间甚至流传着“灸一次足三里等于补一只老母鸡”的说法。可见艾灸足三里的养生保健作用已深入人心。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艾灸足三里之法获得健康长寿,关键的关键是要亲身实践,持之以恒,方能凑效。

坐骨神经是人体中最大的神经干支,从第四、五腰椎,第一骶椎的脊神经出发,经臀部、下肢的后外侧,直至足部。坐内神经痛多由于椎管内病变及椎间盘、脊柱病变,或盆腔及骨盆疾患引起。

自我诊断沿臀部、大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有持续性、放射样疼痛,并伴有下肢行动困难,疼痛可表现为钝痛、刺痛、胀痛、烧灼样痛等形式。

艾灸取穴位置及疗法:

肾俞穴在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艾条炙15分钟,主治:腰膝酸痛

大肠俞穴在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艾条炙15分钟,主治:腰脊强痛

环跳穴在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上的外1/3与2/3交点处《针炙甲乙经》:“腰胁相引痛急,髀筋瘈,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艾条炙15分钟

承扶穴在股后区,臀沟的中点。腰、骶、臀、股部疼痛,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艾条炙15分钟

委中穴: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主治腰夹脊沉坠疼痛,风痹疼痛炙法:炙条炙10-15分钟。

承山穴: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与肌腱交角处。

主治:腰背疼、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炙法:艾条炙10-15分钟。

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医宗金鉴》道:“阳陵泉穴主治半身不遂,腰背重痛,起坐艰难……”炙法:艾条炙10-15分钟。

老中医按语:坐骨神经痛,中医认为是由“风寒湿邪气客于分肉之间”所为,寒湿入里、气血痹阻,所以在患病期间,切不可过食生冷之品,或外感风寒湿气,注意下肢的防寒保暖;可以将粗盐炒热装入布袋中,沿着坐骨神经的分布区域进行热敷熨烫,以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归朴艾灸建议:坐骨神经痛的治疗,器具用三孔艾灸盒,五年陈艾条(疼痛灸)既可,每天或隔天一次,15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隔3~5天再开始灸下一疗程的治疗,初期试用治疗需三孔艾灸盒一个,五年陈艾条四盒,该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灸治才会有较好的效果,贵在坚持治疗。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在心肺之气共同作用之下,内至脏腑,外达筋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气与血相依相存、相互作用,二者互不可缺。血虚是由于气虚所致,而血虚又反过来加重了气虚,导致气血两虚,如果缺了任何一样,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故障。因此,只有气血调和,人才健康无病。但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病证。主要可归纳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证。 

艾灸疗法治疗气血两亏的疗法:

取穴位置:脾腧、肝腧、肾腧、神阙。每穴10~15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改善后,休息3~5日,可以继续下一个疗程。

肝俞:在背部,为足太阳经经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脉)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为足太阳经经穴,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脉)旁开1.5寸处。

肾腧: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神阙: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
灸法;悬灸,每穴10~15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改善后,休息3~5日,可以继续下一个疗程。

由于长久元气大伤而导致脾胃功能减弱,精微不足,生化无源,久则出现血虚。血虚则可进一步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常。所以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连锁症状,这时正好给病邪以机会,他就可以明目张胆地进入,而且可以长期占领这个阵地。体内病邪聚集较多的时候,就是有点正气也不足以能把病邪驱赶,必须逐渐调整,在正邪不断地交战中,正气逐渐战胜病邪,而使疾病痊愈。你妈妈的治疗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在调整的过程中,也是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调整,都给相互之间一个机会和信号。使正邪之间都做好准备。

胃痛了,不一定要吃止痛药,长期下肯定是或多或少会产生副作用。对身体健康不好,尤其是对有胃肠方面疾病的人,有可能还会引发一些并发症。所以,平日,可以试试艾灸疗法。再加上长期的饮食调理。相信胃痛很少会再来困扰您了。

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宫能症。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病。

归朴艾灸提示:胃脘痛灸治当以中脘、足三里为主穴,肝气犯胃的加期门穴,脾胃虚寒的加胃俞穴,奇穴辅助。灸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物。

足三里穴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中脘穴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

主治:胃痛,反胃吞酸,呕吐,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期门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方,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胸肋疼痛,乳腺炎。《中华针灸学》说:“主治肋下积气,伤寒心痛,呕酸。”灸法:艾条灸3~5分钟,艾罐灸10~15分钟。

归朴艾灸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艾灸做为中国千年的养生疗法,必定有存在的道理!希望大家能慢慢的学习艾灸的养生疗法!

高血压是引起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可导致脑循环功能失调,因此,控制高血压便能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艾灸降压用之得当降压很迅速,有时比药物降压见效更快,且不致使血压降至过低。因艾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使高血压下降,使低血压升高。

那么,怎样用艾灸法防治高血压?

艾灸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艾条悬灸足三里、绝骨,每次取一穴双侧灸20分钟,两穴交替。每日一次,待血压稳定于正常水平后,改为每周2~3次。或灸涌泉穴,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血压稳定后改为每周2~3次,巩固疗效。

取穴:足三里位于屈膝时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缘一横指处,或屈膝,手掌按膝,中指尽头处;

绝骨穴位于外踝上三寸,腓骨后缘;

涌泉穴位于足底中,足趾屈时凹陷处。

归朴艾灸提醒您:灸降血压的速度是极快的,又没有副作用,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希望大家最好都能认真掌握,养成针灸降压的意识,这个对人对己,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艾灸对关节炎的作用:

(1)研究表明,艾灸有镇痛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腰腿痛,镇痛效果大多显著。

(2)艾灸能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快,提高血氧饱和度。施灸时及灸后,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可出现明显的充血,从而使这些部位的营养加强,加快了组织修复。

(3)艾灸对血行有促进作用。艾灸可使血行旺盛,新陈代谢加快,既可全面增进健康程度,又可对由于血行障碍而产生的炎症、肿胀起到较好的疗效。

(4)艾灸可使组织的吸收能力旺盛,加快炎症物质吸收。

(5)艾灸能加强机体自然治愈能力,使全身的生理机能好转,促进疾病的恢复。

总之,灸法施于人体,不会使患者感觉疼痛,又不受晕针、折针,或因针具消毒不严引致其他感染的威胁。灸法无不良副作用,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有很好疗效。

艾灸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成效通过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各种关节病,总有效率达九成以上。这一成果日前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研究发现,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局部的关节疼痛,用艾条灸治特定的穴位,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同时避免了许多西药存在的毒副作用。

.风湿性关节炎的艾灸疗法风湿性关节炎艾灸

取穴主穴:大椎、膈俞、血海、足三里。


配穴:肩髃、肩髎、外关、膝眼、悬钟、阿是穴(二)治法衬垫制备:取适量干姜、草乌煎汁与面粉调成浆糊,涂在数层白棉布上,粘好晒干剪成小方衬垫备用。

主穴每次取2~3穴,配穴据部位而加,总穴数以4~8穴为宜。将衬垫置于所选穴区,艾条点燃后按压在衬垫上4~8秒钟,至患者感到局部灼热难忍,即提起艾条作1壮。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7日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

艾灸治疗肠炎会有非常好的效果,这点毋庸置疑。

如果是初得的肠炎用艾灸的方式更是手到病除。对于宝宝拉肚子,我认为最好的方式也是艾灸,记得前几天一个网友的宝宝拉肚子,顺着屁屁流屎,打得饱嗝都有臭味,可能是孩子伤食了,这个宝宝三岁。

于是,家长找了一个老中医开了几幅中药给孩子吃,结果是适得其反,孩子拉稀不仅没有止住,反而还呕吐,一点食物都不能进食。这个时候,这个家长问我,:“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让孩子止住吐泻?家人已经十分恐慌了。”我告诉他停掉一切药物,专门给孩子艾灸。

艾灸神阙、关元、足三里、内关、每天在宝宝熟睡的时候艾灸,她就用这种方法治愈了宝宝的吐和泄。


所以我就想告诉家长们,你们的孩子如果有病,你应该第一时间选择艾灸,因为这是一种绿色疗法,对人身体不会有伤害的。

艾灸能治疗颈椎病吗?颈椎病是一个对于长时间工作于办公桌前职工的常见病,颈椎疼痛附带的全身麻痹以及行动不便,是办公室职员谈之色变的病症,对其是避之不及,该病十分顽固而且不易治疗,所以常和肺炎、腰椎肩盘突出并称为三大杀手。艾灸疗法作为我国传乘上千年的医学国粹,汇集古今中医学精华,其特殊的治疗手段和显着的治疗效果成为患者为之信赖的解决办法。使用艾灸熏烤穴位可以有效的刺激人体的生理感官,并且延缓部分病变的恶化性,持续治疗对于病症具有良好的恢复效果。

颈椎综合征,是指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椎间盘、后纵韧带、黄韧带等,发生病理改变导致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综合征群。

自我诊断头颈、肩臂麻木疼痛、怕寒怕冷,重者肢体酸软乏力,甚则大小便失禁,瘫痪等。

家人炙疗穴位穴位名称位置主治炙法阿是穴在病变局部找压痛点《圣济总录》云:“颈项强不得回顾,炙以年为壮。”艾条炙20-30分钟!

大椎穴在脊柱区,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头痛、眩晕、肩背痛、落枕等。艾条炙5-15分钟 艾罐炙20-30分钟

风池穴在颈后区,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处。肩胛痛,项强《圣济总录》云:“颈强项不可俯仰……可炙七壮。”艾条炙3-7分钟。

大杼穴在脊柱区,第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头痛、颈痛、肩背酸痛。艾条炙5-10分钟 艾罐炙20-30分钟自我炙疗穴位奇穴肩背穴:位于侧颈部锁骨上窝中英上约2寸,斜方肌上缘中部。
归朴艾灸提醒:避免长时间紧张劳累,注意防寒,多进行局部功能性锻炼,积极配合治疗。

归朴艾灸建议:脊椎综合症的治疗,灸具用四孔艾灸盒,五年艾灸条既可,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隔3~5天再开始灸下一疗程的治疗,初期试用治疗需四孔艾灸盒一个,五年艾灸条六盒该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灸治才会有较好的效果,贵在坚持治疗。

颈椎病的艾灸取穴常用主穴有颈夹脊、天柱穴、后溪穴、申脉穴、风池穴、大椎穴及颈椎压痛点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紧张,思想压力加大,不良生活习惯,外界精神刺激,饮食不节等因素造成失眠随之增多。失眠属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严重者属于神经官能症范畴。失眠日久可以造成人体各种损害,应该调治并举。

艾灸治疗失眠的穴位:涌泉,神门,百会 艾灸治疗失眠有养心安神的作用,每晚临睡前1小时,用较热的温水先泡脚15分钟然后将艾条点燃,对准双侧涌泉穴,如果你的失眠用这种方法没有实质性的改善,你还可以艾灸肓募穴,用隔姜灸的方法,每次艾灸5-10状。主要调和阴阳,安神健脑。肓募穴位于腹中(肾经),为脏腑气交通的重要穴位,灸此穴能调和脏腑气血,故可艾灸治疗失眠。

失眠的虚症分为三种:难寐多梦、彻夜不寐、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面色无华,饮食无味,心烦不寐,噩梦纷纷,易惊易醒。失眠的实症:难以入睡,腹胀不舒,大便不畅。

取穴:神门(心经)、三阴交、百会、心俞、脾俞、足三里每次每穴灸 5~ 10分钟, 10次为一疗程。睡前灸治效果较好。

老中医按语:失眠多由于思虑太过,心肾不交,血虚无以养心,或有烦恶,灸疗应以百会、三阴交为主穴,心肾不交配内关,胃不合配足三里。

百会穴:头正中线,入前发际5寸约当两耳尖连线之中点处。

灸法:艾条灸5~7分钟。

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处,胫骨后缘。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内关穴:掌侧腕横纹正中上2寸,两筋之间。

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15~20分钟。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15~20分钟。晚上梦多,是以前有生气或闷气,肝阳上越,压太冲、膈俞。

上述穴位可以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艾灸保健常用养生要穴――关元穴、中脘穴和足三里穴来温补脾肾,有补益肾气,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功效。

关元穴:该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要穴,长期施灸可使人元气充足,具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中脘穴:该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对胃部疾病的全部症状均有比较好的效果。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足三里穴:该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简便取穴,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常灸足三里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之功效。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对于现在的女人,有两种养生方法一定要有所了解,一是精油,再就是草药。对于草药,现代人大多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要想更好地发挥草药的养生功效,就需要花些时间去深入了解。在这股草药养生风潮中,最早被关注和应用的是艾草,也让这一有着深厚民间使用底蕴的草药,成为潮流的前锋,再次让人认识。一些推崇高科技美容养生的美眉,也是从艾草开始重新审视草药的功能。

以艾草为主要成分,制成艾条或者艾柱,通过熏灸的方法进行熏疗,这是时下美容院流行的养生项目。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体内淤积各种毒素排泄缓慢,肌肤对化妆品、营养品的吸收减慢,引发一系列面部问题。现代女性脸上出现的好多问题,都是跟她们的生活特点密切相关的。许多女孩、中年妇女爱贪凉,吃冷饮、凉水果,随便节食又暴饮暴食。这会使脾脏受到一定伤害,表现在脸上就是长出黄褐色的斑。而白领女性和更年期女性的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则会引起肾脏功能不好,从而可能导致眼袋、脸上长黑斑和面部水肿的情况。
日常生活中艾草是离我们最近的草药之一。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艾草株体泡水熏蒸,可以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

常见的有面部温灸和肾部保养:

面部温灸通过热原理与中草药艾草的作用,美容师在面部进行排毒滚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打开毛孔,温补气血,增强肌肤的免疫力及对产品的吸收。

肾部保养则依从中医经络的理论,以纯植物精油按摩的手法,由皮肤渗透至皮下毛细血管及循环系统,同时辅以热石直接贴合肌肤带来的刺激,令整个经络活跃,刺激雄性激素的分泌,激发下丘脑,也促进荷尔蒙的分泌、恢复。在精油按摩后使用的也是艾熏,以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

针对这些最常见的问题;

艾灸美容是采用先在头部的主要穴位(太阳穴、睛明穴、百会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后再在身体上的穴位(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等)施灸的办法,从身体和面部靠近穴位一同对证调理女性的身体体质,可以说是给女性朋友整个身体“做美容”。当然,美丽的成果也自然会明显的体现在脸上。

一般脸上的每个穴位施灸3~4分钟,身体上的每个穴位施灸5~6分钟,一个治疗下来大概1小时左右,如果能用艾灸坚持这样做几个疗程,女性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皮肤红润光洁,身体很舒服,精神也更加饱满。

三伏天“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运用艾灸祛湿法,取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穴,用艾条悬灸或艾灸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器每穴施灸30—50分钟,能起到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的作用。

三伏天艾灸,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行气活血,祛寒逐湿,驱散疲劳,恢复元气。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伏天做艾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为您分析几种夏季常见亚健康问题,并且教您如何利用艾灸守护阳气,健康养生。

症状一:空调病炎炎夏季,很多人会选择躲在冷气充足的室内,然而走到室外又瞬间被强烈的热流包裹,冷热交替,温差极大,很容易引发感冒及周身酸痛,这种情况以肩颈部最常见。

可运用艾灸温阳法,取大椎穴用艾条悬灸或艾灸器,艾条悬灸施灸15—20分钟,艾灸器施灸30—50分钟,能温阳散寒。

症状二:咳喘对于慢性咳喘患者来说,如果患者有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可以在伏天时做艾灸来进行治疗。
可采用艾灸温肺法,取肺俞穴用艾条悬灸或艾灸器,艾条悬灸施灸15—20分钟,艾灸器施灸30—50分钟,有温肺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

症状三:暑湿证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运用艾灸祛湿法,取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穴,用艾条悬灸或艾灸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器每穴施灸30—50分钟,能起到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的作用。

症状四:慢性腹泻夏季腹泻的病因多为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从而诱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发生。而素来就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则更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阳气。
可以从夏至起每日艾灸,使用艾灸温阳法,取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穴,用艾条悬灸或艾灸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器每穴施灸30—50分钟,温补脾肾,散寒止泻,以保护自己的阳气。

症状五:宫寒女性每到经期就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的,或者宫寒不孕,伴有月经后错、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
趁三伏天阳气旺盛时赶紧艾灸,运用艾灸温宫法,取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穴,用艾条悬灸或艾灸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器每穴施灸30—50分钟。具温补肾阳、温宫散寒之功。

艾灸同样讲究辨证施治,不同病症艾灸对症穴位,方能取得显著疗效。

孩子消瘦或过胖、脸色发青或黄、易流口水或口水过多、舌苔白厚或黄厚(黄为有热)、口唇干或裂(多为脾虚有热)、易出现湿疹(湿疹的病根在于脾胃虚弱、生湿化热)、厌食或饮食过多(无节制)、腹部胀大或腹胀有气、排气多或放屁有味、腹泻(包括大便次数多,大便质地不好如蛋花样便或便水或水便分离)、便秘(包括大便干如球状、大便几天一次、大便头干后正常、排便困难,多为有热,也有单纯脾虚的)、尿床频繁或小便偏多等。以及孩子主诉的腹痛等。艾灸治疗取穴:大椎,身柱,中脘,神阙,胃俞,等。

小儿常灸大椎,身柱可提高免疫力,促进孩子生长发育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身柱穴在背部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采取俯卧位或者俯伏坐位,先定大椎穴,然后定身柱穴。

身柱,身体的支柱之意,适用于脑力不足出现的眩晕,中气不足出现的喘息,大气下陷出现的脱肛,督脉之气升举无力出现的腰背疼痛等症,还常作为小儿强身健体的穴位,被认为通治小儿之病。小儿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别是肺,脾二脏较弱,因此小儿易患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消化不良诸症。灸身柱穴就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身柱穴在日本医学界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孩子们艾灸身柱一个月,大多是孩子食欲和体重都有明显增加。

中脘和神阙治疗脾胃虚弱也经常会收到很好的疗效。

很多家长更注重给孩子的施灸时间,这个没有一定的时间,要看自己孩子的年龄,配合程度。

关于时间,不要看得很死,要灵活运用,如果宝宝配合的很好,那么我们就多灸一会,如果宝宝不配合,那么我们就只能少灸一会。少灸了,热度还不够,效果肯定会打折扣,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等到宝宝睡觉的时候,我们可以抓紧时间,帮助宝宝施灸。

如果你想用协助治疗快速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那么可以配合捏脊。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

施灸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还可以提捏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这些手法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烦躁提肝俞、厥阴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

看到疗效后在坚持治疗10天左右,孩子还会有更好的状态,到时候可以改为保健灸,隔天一次或一周2-3次,这样巩固治疗一段,在从饮食上,锻炼上给予调整,长期施灸也没有副作用!

因为时常被邀回答一些“什么是艾灸,该如何艾灸”这样那样的艾灸基础性问题,所以所以今天特写一篇教程,简单讲下艾灸小白到大神之路必须要了解的一些问题。新手教程只讲一些浅显易懂的东西,高手请自行忽略以下内容!

【认识艾灸】

确实有不少人不知艾叶是什么东西、艾灸是怎么回事。按习俗端午节挂在门上辟邪的一种是艾叶,一种是菖蒲,都是新鲜的。新鲜艾叶晒干,放上至少一年,就是陈艾,一般老人都知道陈艾。大多数情况,我们所说的艾叶就是陈艾,是一个中草药。网上和中药房可以买到。用大量艾叶,机器敲打,把叶子中的茎杆全部去掉,加工出来的就是艾绒。如下图↓↓↓

把艾绒卷起来包上纸,就是艾条。艾条点燃,就像香烟点燃一样,烤皮肤,就是艾灸。

【80%的新手都会问】

问:那会不会烫着自己?

答:你会拿着火自己烫自己吗!(如果是别人帮你灸,当你感到烫的时候不会躲不会喊啊)

问:火离皮肤多远呢?

答:一般距离1-2cm,以皮肤能够感受微烫最好,

问:是不是对穴位要求很准,我怕我找不准穴位?

答:日常养生用并不需要很精确地对准穴位,另外艾灸的火覆盖的面积也比较大,并不是和针灸那样要插准穴位才行的。

问:什么都不懂的艾灸新手,该如何开始?

答:建议先买艾条练练手。

为什么推荐新手先用艾条练练手!简单的说,随身灸方便但效果比较差,很多新手灸一段时间看不到效果就放弃了。

【艾条怎么用?】

①雀啄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像鸟雀啄食一样,一起一落,一远一近。

②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2-3厘米处,左右移动,往返回旋。

如果手拿着艾条灸怕累人,可以用木质的艾灸盒
艾灸盒多为竹木制作,从单空到多孔,和随身灸一样方便使用。同时艾灸盒也比较接近手持艾条灸火力与皮肤接触较为直接。多孔能够带来大面积和大火力效果。

【艾灸取穴问题】

常常有人问,我该怎么找穴位呢?足三里在哪里?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一般会说,亲,百度一下可否!不是我不想回答,而是这样的答案百度随便搜一下都会出来成千上万条的答案。

关于害怕艾灸取穴不准的问题,其实是大可不必要担心的,就像做菜一样,刚开始总会遇到油盐酱醋不上手的情况,但是慢慢实践总结自然就练的得心应手了。前面也说过艾灸也并不需要找穴非常精确。

【阿是穴】什么是阿是穴呢,就是病患部位,艾灸里有流行的一个灸法,就是那痛灸哪里,这个痛处就是阿是穴。

【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的功效有很多,但是艾灸并不是万能的,要想艾灸效果好,除了要用好的艾条(施灸材料)正确的手法艾灸,还需要我们注意很多灸中后灸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艾灸的疗效很慢,很多人没灸几天不见效果,放弃了!

2,有人艾灸中出现不舒服的情况,感觉艾灸不好,放弃了!

3,艾灸后上火或者生病,害怕了艾灸,放弃了!

4,还有受不了艾灸烟熏,也放弃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让你发现艾灸,认识艾灸,让你准备艾灸的,那么在艾灸之前一定要对艾灸的一些基本的可能会出现的以及艾灸一些瑕疵的问题要有所了解并接受,否则不如不艾灸。

艾灸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而有很多人用艾灸是治疗痛经的和一些女性疾病,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不孕症等等很多妇科疾病。

那么,经期是否可以艾灸? 经期可以做艾灸吗?

现在是很多人用艾灸治疗妇科病,如子宫肌瘤、盆腔炎、宫颈糜烂、还有功血等等。

那么在治疗这些病的时候,经期是否艾灸,这就要因人而异了,这些治疗都不能给一个死套路。

至于经期是否可以艾灸,专家的观点也各有不同,经期艾灸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如果你经量比较大,那么你经期就停一停,免得你自己因经期艾灸了,使经量更多或经期延长,心存疑虑。如果你经量不是很多,经期可以艾灸,这样在经期艾灸有艾的作用会提高活血化瘀的功效,也许会增加你的经量。但经期一定要因人而异,慎重选择是否要艾灸!

建议:(伴随月经来临的痛经该如何止痛)

每个月在月经前的10余天开始治疗,临来月经的时候停止等待月经的来临,这样需要治疗几个周期,会达到治愈痛经的目。

具体可以艾灸 内关穴 三阴交 关元穴 子宫穴 归来穴 八髎穴

月经期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外阴清洁,在月经期每天要用温开水清洗外阴;洗澡时不要用盆浴,最好用淋浴,以免脏水进入阴道,引起炎症。

2、月经期绝对不能过性生活,因为性生活容易把细菌带入阴道而引起炎症,同时也引起月经过多,月经时间延长等。

3、月经期要有充足的睡眠,少吃生冷的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不要受凉,淋雨等。

4、月经期虽然有些不舒服,但可以照常工作,学习及参加一般的家务劳动,但太剧烈的劳动应尽量避免,不要在潮湿的地方久待。

不适合做艾灸的人群 ;

1、高血压患者,虽然在各种专业书籍上都有灸法介绍,但是要视严重程度来定,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先控制血压,再辨证取穴。

2、良性肿瘤,需要严格辨证。

3、恶性肿瘤,不建议艾灸,艾灸会导致热血妄行。

4、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5、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6、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7、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标签: # 艾灸 # 穴位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