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风格不能追求太过

01-02 生活常识 投稿:眉温如初
书法风格不能追求太过

一直以来,不管懂书法的还是不懂书法的人,评论一个人的书法的时候,总是用“风格”或者“个性”来作为一个尺度。很多学习书法的人也总在朝思暮想着形成自己的风格,或者自成一派。

那么,风格是什么呢?风格就是个性,就是属于自己的特征,就是别人一眼就能从笔画、结构以及章法上对你进行识别。风格也可以说是你的书写特征,这个特征就是与众不同。

但是,客观地说,既然作为一种“个性”而言的书写特征,在某种意义上讲,或许有可能就是“习气”。比如,褚遂良的《阴符经》很多用笔既是风格又是习气,张瑞图的翻折笔法既是风格又是习气,郑板桥的六分半书风格突出习气满纸。

风格,有好的风格,当然也有不好的风格。这就如同每个人的气质,有好有坏。所以说,如果你觉得你不可能成为一代宗师或者开山鼻祖、开宗立派的话,你冒然的追求形成个人风格,可能就不是什么好事儿,这个要慎重!

很多书法家,才起步进入轨道,就盲目的要树立自己的艺术风格,于是乎,放弃向传统学习的机会,洋洋得意自己的某一笔某一个结构,不断的放大这种习惯,乃至形成了符号,也就把自己的书法引入了习气的轨道而不能回头。

很多书法家,过早的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沾沾自喜甚至固守不变,于是乎,过早结壳,从30岁到90岁一直没有变化,白过年白吃饭,到最后苦苦挣扎难以脱身。

书法这玩意儿挺奇怪的,并不是创新就是好的,相反,越靠近古人反而越高级越有味道。所以,我曾经说过“传统就是一条大河,我们过分靠近河流的两岸,偏离主流太远,反而会搁浅。”比如,我们思索一下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名家,他们的创新都是在传统和前人经典的基础上,有一点创新就足够了,正是这一点创新才让他们没有偏离传统太远。如果,过于个性鲜明、过于创新的书法家,反而都不是一流的书法家。比如,郑板桥、金农、张瑞图。他们在书法史上可能仅仅是三流的(大家别跟我抬杠啊,就当我说错了或者你没看见。)

可能有人对我上面这个观点非常不认可,觉得我在胡扯。咱这么说吧,苏黄米蔡个性很强吧?其实你去看看《万岁通天帖》就会发现,他们的风格那里面基本都有类似的出处。

我反而觉得,风格并不是很重要。比起形成自己不好的“风格”还不如老老实实跟小袋鼠似的躲在古人的肚皮里面把字写好更有意义。

标签: # 风格 # 自己的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