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添加剂背后
海天味业添加剂背后的生意经
国外售卖的海天酱油配料表上只有原料水、大豆、食盐、砂糖、小麦,而国内售卖的海天酱油还含有食品添加剂。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海天味业添加剂背后的生意经,我们一起看看吧!
科技与狠活”背后的生意经
海天味业此次事件焦点在添加剂。根据电商平台发现,海天在售的酱油有的含有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苯甲酸钠等食品添加剂。
而引爆大众情绪的是添加剂的危害。以苯甲酸钠为例,苯甲酸钠属于长期服用可导致疾病和癌症的产生,过量会对肝脏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甚至导致癌症。
事实上,苯甲酸钠是一种口服液防腐剂,在大多数的食品中都会加入,是有效的防腐剂,其核心作用主要有防止变质、变酸和延长保质期等。海天味业添加防腐剂背后,是否是为了延长产品保质期而为呢?
我们选取了国内零添加的千禾酱油与日本酱油知名品牌kikkoman(龟甲万/万字酱油)进行对比发现,千禾酱油与龟甲万酱油并没有添加防腐剂,但是其保质期反而比添加防腐剂的海天酱油保质期时间更长。
资料显示,千禾零添加酱油御藏380天1L的产品,其未添加防腐剂,保质期为24个月;
而日本的龟甲万酱油未添加防腐剂,而仅仅增加了食用酒精,其保质期高达3年;
反观海天特级一品鲜酱油,其含有苯甲酸钠等多种添加剂,但是其保质期仅仅为18个月。
既然防腐剂不能延长产品保质期,为何海天酱油仍又添加防腐剂?这背后又会有何隐情呢?
业内人士表示,酱油添加防腐剂其主要目的是防腐变质,而质量好的酱油,由于浓度高,盐分大,含有较多的脂肪酸和醇类、醛类、酯类等香气成分,对杂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反,如果酱油的质量不好,本身防腐性能差,就容易生霉。此外,在工艺方面,发酵不成熟,灭菌不彻底或食盐浓度太低,也或需要借助防腐剂进行防腐处理。
那海天添加防腐剂究竟是质量欠缺还是工艺不过关,抑或是其他原因呢?
首先,看看质量方面,质量背后是成本,海天是否存在以牺牲产品质量去换取市场份额的嫌疑呢?
复盘海天味业崛起史,其核心法则是以性价比俘获餐饮渠道最终赢得市场份额。对于必选消费品,得渠道者得天下,而在调味品行业中,得餐饮渠道则是得天下。
从市场结构上看,餐饮渠道占比最大。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我国调味品消费中餐饮、家庭和食品加工3种渠道占比分别为45%、30%和25%。从购买特点上,餐饮渠道的酱油消耗量远比C端市场大,换言之,餐饮渠道市场具备高复购率属性。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餐饮渠道的人均调味品消耗是家庭烹饪的1.6倍。
需要指出的是,餐饮渠道对于采购成本较为敏感,换言之,提供一款极具性价比产品或是拿下餐饮市场渠道之关键。
海天味业似乎深谙此道。海天味业早期的定价策略也是围绕这需求痛点展开的。当时的海天味业制定产品的销售价格原则上坚持同等级产品的售价低于其它厂商的产品。海天味业通过这一策略成功抢夺了餐饮渠道市场,最终成为行业龙头。
其次,其工艺是否存在灭菌不彻底等环节呢?在黑猫投诉【投诉入口】平台上,关于海天味业的投诉有69条,粗略统计,有近半都是反映海天酱油、蚝油黄豆酱等调味品生虫、生蛆。这究竟是产品工艺问题还是产品质量问题?或许需要专业人士进一步解读。
信任的裂痕:行业独立性欠缺?
为了平息事件,海天味业9月30日、10月5日两度发声明回应此事,称国内外标准不一致,并非双标。
随后,中国调味品协会10月5日也发声明力挺海天味业,称“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其生产的产品就是安全的”“支持调味企业依法维权,追究网络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然而,这系列动作似乎并未打消消费者疑虑,这或与行业独立性欠缺有关。
首先,海天疑似存在“既当选手又当裁判”情形。
一张《酱油质量通则》的截图广为流传,其中海天就是起草单位。
根据国家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发现,《酱油质量通则》的主要起草单位正是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据悉,该标准草案应该是准备替代《GB/T 18186-2000 酿造酱油》,于2009年7月31日下达计划,目前处于批准阶段,下一个阶段是发布。发布后,即成为正式实施的国标。
次,中国调味品协会给海天味业“站台”背后,是千丝万缕关系。
中国调味品协会官网介绍,中国调味品协会由全国酱油、食醋、酱类、酱腌菜、腐乳、烹调酒和各种调味料生产经营及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组成,是国家一级协会。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协会会员企业需要缴纳相关会费,这似乎又给其独立性蒙上了一层“阴影”。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该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领导机构名单显示,海天味业的黄文彪是副主任委员,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海天味业副总裁。此外,中国调味品协会还有一个酱油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为海天味业董事长庞康,秘书长为海天味业副总裁黄文彪。
海天何去何从?产品曾被爆出含致癌物质
海天味业似乎遭遇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境遇。在需求与成本双重压力下,酱油茅业绩增速似乎也开始失速。
海天味业的业绩增速在延续2021年个位数的“颓势”。2022半年报显示,营业收入增长9.73%、归母净利润微增1.21%。值得一提的是,海天味业为挽救业绩,去年开始对相关产品提价。然而,从业绩表现看,似乎并未达到提价预期。
通过历年提价复盘,我们发现海天无论是基本面还是盘面表现都较为靓丽。2016年12月底,海天产品提价,2017年3月底完成,2017Q1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1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65%,毛利率环比提升1.7个百分点至44.69%;同样,2014年11月海天开始提价,次年完整财年财务数据表现靓丽,2015年海天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0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06%,毛利率达到42.22%,同比提高了1.77个百分点。
而此次提价,从半年报表现看,业绩增速并未恢复“双位数”,毛利率也出现下降。这似乎说明,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提价效用或在大幅递减。
在消费品分析框架体系,我们常常说三力模型,即产品力、品牌力及渠道力,而产品质量无疑是后两者之根基。此次添加剂事件似乎给其业绩“雪上加霜”,海天味业未来增长似乎又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食品行业,食品安全是红线。此次事件是否会像多年前白酒“塑化剂事件”一样引发行业地震呢?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122.200, -3.45, -2.75%)“塑化剂”为引爆点,引发行业食品安全信任危机,随后引起相关酒企股价接连下挫。
事实上,酱油行业也曾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2016年9月,《消费者报道》向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了21款酱油,包括8款儿童酱油,7款生抽,还有厨邦、海天、珠江桥、味事达、加加、欣和等6款老抽,检测其中4-甲基咪唑的含量。 其中海天、味事达、邦厨等老抽产品均被检测含有该物质。
据悉,4-甲基咪唑被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确定为第2B类致癌物质,即对动物有明确的致癌性,并可能令人类致癌。但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FAO/WHO)指出,一般的食用分量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健康问题。
从以上检测结果看,如果食用海天15毫升,或已超过美国加州规定必须警告的29μg(微克)的参考值。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检测结果时间点为2016年,现在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有待相关权威机构进一步验证。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海天作为头部企业,获得了较大市场份额同时也攫取了行业最多的利润,此时或更应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民以食为天,作为头部企业或更应该建立行业高标准,树立行业新榜样。在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海天或需要一个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