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堂

01-02 生活常识 投稿:想和星星遨游
同古堂

1850年,林则徐这位“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日夜兼程的赴任途中,永远的闭上了双眼。

常年的殚精竭虑、忧国忧民,早已折磨透老人那疲惫的身躯,或许只有这个时候,林则徐才能真正得到片刻的安宁。

如今,一百多年已经过去。而林则徐却继续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孤胆英雄的传奇,他正被全世界人所尊重。


林则徐,纽约雕像

在纽约的华埠中心,东百老汇街的前端,寸土寸金之地,矗立着一尊林则徐的青铜雕像。雕像中,他双手倒背,气宇轩昂,目视前方,似有所思。

很多人熟悉林则徐,从“虎门销烟”开始。

的确,这个古老的民族已经沉睡了太久,国内很多有识之士从那时才开始觉醒。在那场历时长达23天的熊熊烈火中,销毁的不仅是鸦片,更是燃烧起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杜莎夫人蜡像馆制作了林则徐夫妇的蜡像,指责他是“战争的始作俑者”,“250万镑英国财产的销毁者,他的小脚妻子是唯一曾在这个国家内展示的这类人”等,赤裸裸的表露出侵略者、殖民者的轻蔑、虚伪与骄狂。

林则徐的禁烟行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他们会这般气急败坏。这一刻,所谓的英伦绅士风度的从容与大气荡然无存,与之相辉映的是林则徐这位禁毒先驱救国拯民的崇高。


杜莎夫人蜡像馆林则徐夫妇蜡像宣传图册

蜡像源于外销画师林官(Lamqua)的画作

历史的尘埃早已落定。随着纽约林则徐雕像的矗立,林则徐街、林则徐广场成功命名的那刻起,林则徐已经是世界的林则徐。

林则徐的禁烟之路极为坎坷,他是“应运而出”的历史巨人。

是的,“虎门销烟”一举,让林则徐名垂青史,也正因如此,他横遭诬陷,被流放伊犁苦寒之地,导致身体元气大伤,最终早逝。

然而,却很少人知道林则徐禁烟的背后,到底承受了多少的辛酸荣辱。在得益于几封珍贵的家书后,我们似乎掀开了这段真相背后不为人知的记忆幕角。


林则徐致沈廷槐手书信札

册页内,钤印:侯官严氏淳斋珍藏

沈葆桢世系:

伯父沈廷槐,字荫士。嘉庆九年举人。工书,间写兰竹。

父亲沈廷枫,号丹林。道光十二年举人。配林蕙芳,系林则徐六妹。

沈葆桢,民族英雄,曾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林则徐之婿。

严群,字孟群,号不党(取“君子群而不党”之义),福建侯官人,严复侄孙,师从宿儒马一浮。藏书印:“侯官严氏淳斋珍藏”、“严氏一指斋藏”等。

在鳌峰书院,求学期间,林则徐结识了一位相交一生的知己好友沈廷槐,从此“文峰林家”与“宫巷沈家”,两大名门五代联姻,成为一时美谈。

当时,林则徐与沈廷槐同受业于老师郑光策门下,同年考中举人,只是,此后二人的境遇迥异。林则徐考中进士后飞黄腾达,而沈廷槐多次北上却无功而返,但二人的感情却未必受影响。

后来,沈廷槐成为林则徐幕僚,直到沈母去世,回闽丁忧。林则徐与沈廷槐分开后,依旧经常有书信往来。

也正因这些往来信札,我们今天才可以真正了解到当时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的艰难与决心,才能感受到林则徐对于国家的情感是多么的厚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的林则徐如何让人不敬仰?


林则徐致沈廷槐手书信札部分内页

信札内容:

此间夷务非数行所能罄。谅舟儿述及亦可得其梗概。现已特奉谕旨。专断英夷贸易。无如伊总不肯舍去驱逐二字。非可空言未知。

此时,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禁烟,已经感觉到困难重重,不过从“驱逐”二字可以感受到他势必斗争到底的决心。


林则徐致沈廷槐手书信札部分内页

信札内容:

东西南北之人。真如萍梗。即进京复命亦是累上添累之事。贱体愈惫。难免自抱隐忧也。

风雨飘摇的林则徐常年奔波,舟车劳顿,身体早已经是心力憔悴。


林则徐致沈廷槐手书信札部分内页

信札内容:

百务倥偬未有一息之暇。至夷奸之肆逆于浙则其不得逞志于粤。亦略可识矣。筹军筹饷。白尽鬓须。

林则徐备战英国侵略者,没有丝毫休息的时间。为了筹措军饷,更是已经发须皆白。


林则徐致沈廷槐手书信札部分内页

信札内容:

国体朝纲之语。此时皆不敢提。但异其得以藉手奏闻。俾辩理不善之人早得放归田里。即万幸矣。

也许是体力不支,也许是困难重重,此时的林则徐,内心萌生了归隐田野的向往。

事实上,林则徐曾手书“岂为功名始读书”、“以立志为始”等,也可以看出身处宦海的林则徐并非贪恋权势之人,只是心系民苦而已。

林则徐致沈廷槐手书信札部分内页

信札内容:

惟戎务倥偬未  即答。为  粤事败坏在  议和之后。中外自有公言。所可叹者。火既燎原。军皆披縻。弟虽  马革裹尸之志。尤格于行。所募福勇千夫。不耗公家饷。但自添一种疮疾耳。言之尤为感愤。

由于林则徐在广州的严密防守,英军的进攻未能得逞。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攻占定海,次月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这时,道光帝惊慌失措,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

此时的林则徐,作为“替罪羊”,已被革职,却空怀报国之志,只能自己出资征募兵丁,加强海防事宜。


林则徐致沈廷槐手书信札部分内页

信札内容:

昨于闰月望前钦奉恩旨。赏给四品卿衔。迅即驰驿赴浙俟旨。虽未指明何事而为定海防夷计固已可想而知。自维负疚之躬。仰荷圣慈再造复何敢辞。惟未念彼处。此时布置如何。尚有多少夷船游  窥伺弥萦驰。

虽然林则徐被贬为四品卿衔,赶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可是,他内心记挂着的依旧是英军的虎视眈眈,以及朝廷的兵力部署。

行笔至此,一位忧国忧民的民族英雄已经跃然于纸。


林则徐致沈廷槐手书信札其他内页

信札其他内容,如:

来函示及咳喘目泪等症。近时甫愈而弟见书中尚作精楷。是目力强于弟什倍矣。务祈节省心神。为指日冶公临民地也。

也可以看出,尽管林则徐身居高位,却依旧对好友十分关怀。这是何等的真性情。苟富贵,无相忘。大概如斯。

此外,信中林则徐对于族内后辈的教诲,我们也可以得知,其家风教育甚严。他曾经对子孙的训诫,至今依旧是为美谈。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时隔一百多年,这些家书让我们身临其境般,再次感受到林则徐为了国家,不遗余力的付出。

惟愿我辈:继先人遗志,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后记:

以本文所述林则徐信札为引,

1、从书法而论,林则徐的书法,笔阵严谨,用笔沉雄,字体精思,实为晚清帖学突出代表;

2、从学术而言,信中所提及广东禁烟事件及中英鸦片战争等,对于史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依据;

3、从文物价值上看,如今已进入电子时代,名人信札日渐珍贵;

4、从社会风气引导,林则徐对于沈廷槐的真挚友情,并没有因为社会地位改变而变化;

5、从民族象征来说,林则徐为了对抗英军的侵略,不遗余力,实属后人楷模。

——特别声明:本文为企业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快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凡是斯文处,必有同古堂

标签: # 林则徐 # 信札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