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佛系诗人 却活得精彩绝伦
01
大唐开元年间,王府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酷爱艺术的王爷,又收获一枚至宝,是前朝传下的《奏乐图》。
舞女乐师和歌姬,胡琴琵琶与羌笛,画中的人物与器具,无不栩栩如生,精妙传神。
“呀,呀,呀……”面对这幅大作,王爷发出了范伟般的惊叹。
眼光扫至右上角,却突然愣住:“只可惜,题图处破损,无法知晓所奏之曲。”
在场之人,纷纷上前打量,这个说:“肯定不是喊麦”,那个讲:“绝对不是嘻哈”,王爷怼了两个白眼后,他们才讪然退下。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白衣少年,略一思忖,便告诉众人:“此乃《霓裳曲》第三叠第一拍是也”。
什么鬼,能有这么神奇?
宾客自是不信,王爷便召来乐师,现场演奏《霓裳曲》,至三叠一拍,王爷一个响指:“停,保持这个姿势!”
众人睁大双眼,将现场截屏后,与原图逐一比对,果然,画里画外的乐师,从神态到姿势,完全一致。
天了噜,真的这么神奇。
王爷很是兴奋,抓住少年就问:“不知公子大名?”
少年躬身,一字一顿:“回王爷,在下河东王摩诘。”
原来竟是天才王维,王爷顿感蓬荜生辉,连忙招呼上座,尽醉而归。
王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旧唐书》
02
公元701年(一说609年),王维出生于河东蒲州(山西运城),高祖、曾祖和父亲,均为州府司马,也算是官宦世家。
但对王维影响最大的两个人,却是祖父王胄(zhòu)和弟弟王缙。
王胄曾为协律郎,掌管音律。正是这份祖传的音乐天赋,为王维日后的仕途,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王缙后来官至宰相,职位高出兄长许多,却在众位兄弟中,与王维关系最亲、感情最深。
兄弟俩自幼一块长大,一起仗剑走天涯: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
十七岁时,王维漂泊于东西二都,时至重阳,格外思乡,便写下七言一首,专门赠予王缙: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垂暮之年,王缙离京外放,王维仍会依依不舍,语短情长:
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
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
即便到了临终之际,王维最挂念的,还是在外为官的王缙,足见兄弟情深:
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
——《旧唐书》
03
一秒识别《奏乐图》后,王维再次名动京城,连音乐造诣颇高的岐王李范,都成了他的铁粉。
此后,这位岐王,便与王维三天一饮,五日一酌,填词作曲,好不快活。
公元721年,大考前夕,各地学子纷纷赶赴京师,投书行卷,谋求发展。
紧要关头,岐王主动伸出援手。
他告诉王同学:“你准备十首旧诗,再谱一篇新曲,我带你去拜会九公主”。
王维立即照办。
五天后,九公主家宴。
王维身着华服,立于岐王身后。
九公主一眼就瞥见了这枚小鲜肉,问:“此乃何人?”
岐王答:“这是全唐最有才华的乐师。”
九公主不信:“那就出来走两步,弹一曲”。
岐王朝身后点了点头,王维便抱起琵琶,奏起新曲。
调初起,便如天籁之音,震住了满座嘉宾。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在场之人,久久未能平静。
九公主更是激动得不知无措,心想若能穿越千年,老娘早已转身,给绿灯,往前冲,不会停。
岐王趁热打铁:“此人不仅善丝竹,通音律,诗文亦独步天下,无人能及”。
公主更加惊诧:“此话当真?”
王维连忙掏出十首旧作,呈上前去。
公主读后,赞叹不已:“这些诗歌,我早就看过。以为是古人所作,没想到竟是你的原创。”
语毕,连忙赐座。
又问王维:“如此有才,为何不去应举?”
岐王插话:“若以才华论,此人当是榜首。但听说今科状元,公主已推荐了岭南张九皋……”
话音未落,九公主便立即表态:“你若努力,我必尽力!”
此话一出,王同学的心里,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几日后,礼部开考,王维果然状元及第。
04
除了李范,还有一位王爷,也有恩于王摩诘,那便是宁王李宪。
李宪是唐玄宗的亲哥哥,曾被睿宗立为太子。但他一直认为,弟弟的才华高,功劳大,死活不愿登基,这才成全和成就了李隆基。
宁王去世后,玄宗伤心不已,遂追封其为“让皇帝”。
好吧,这就是一个2.0版的“孔融让梨”。
但面对外人,宁王丝毫不会客气,他曾经霸占过一个女子,前夫是个烧饼师。
进王府数年,女子始终未露笑脸。宁王问她:“你为何不快乐?难道是怀念以前的低端生活?”女子默不作声。
宁王便点了那家烧饼的外卖,烧饼师送货上门之时,与妻子四目相对,双眼垂泪。
在场诸多文人,都觉得于心不忍。但当着宁王的面,均不敢言。
王维却站起身,大吼一声:“啊,此情此景,我想吟诗一首”: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息夫人》
息夫人又称“桃花夫人”,春秋四大美女之一,初为息国国君夫人,后被楚王霸占,终日沉默不语。
楚王问其故,答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不能死,其又奚言!”
这个典故,宁王自然清楚。王维诗成后,他很有感触,便放了烧饼师之妻,破镜终得重圆。
事后,宁王不仅没有怪责王维,反而更加欣赏他的善良与正直,两人的关系也愈发亲近。
王维进士及第后,曾任太乐丞,负责宫廷演艺各项事宜。却因手下艺人,私舞黄狮子,犯了大忌,论罪当斩,宁王为救王维,不惜多次面圣,极力帮助说情。
如此,王维才被从轻发落,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05
公元735年,离开济州的王维,一直在外漂泊,又逢妻子亡故,生活更加窘迫,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写了一封自荐信给宰相张九龄。
但这次干谒(yè),王维心里很是忐忑。
当年大考之时,原本内定的状元张九皋,即为张九龄之弟。若是这个张大人,一直记此旧恨,自己必然入仕无门。
可以确定的是,王维想多了。
张九龄是开元名相,也是岭南走出来的首位大诗人。《唐诗三百首》第一首,便是其所作《感遇》。当然,他最有名的作品,还是这首《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安禄山未反之前,张九龄就曾谏言:“乱幽州者,必此胡也”“不宜免死”,玄宗却道:“你真把自己当成西晋王衍,能识乱臣石勒啦”,依旧百般宠信安禄山。
没想到,玄宗一语成谶,数年后,安禄山果真拥兵自立,重演了一场石勒反晋的大戏。
后来,张九龄罢相,每有大臣向玄宗推举人才,玄宗都要问一句:“此人风度气质,比张九龄如何?”
张九龄的人品才华,由此可见一斑。
收到王维的自荐信不久,张丞相便举荐他为右拾遗。
两年后,张九龄得罪玄宗,被外放至荆州,朝中大臣,为求自保,皆与罪官划清界限,无人再与张九龄往来。
王维却不忘知遇之恩,特意赋诗相赠: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寄荆州张丞相》
张九龄甚感欣慰,也和诗一首,答谢王维:
荆门怜野雁,湘水断飞鸿。
知己如相忆,南湖一片风。
——《答王维》
06
公元736年,王维调任监察御史,随后奉命出塞。
于朝廷而言,这只是一次普通的人事任免,但对王维来说,却意义重大,非同小可。
由此,王维的诗歌,便在“清新淡远、自然脱俗”之外,又多了几分“悲壮慷慨、开阔豪迈”。
其时,崔希逸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副使,对王维极其信任,不仅让其担任幕府判官,还多次陪同王维,身临前线,慰问将士,察访军情。
王维也视崔希逸为知己,遇有战报、谢表等重要公文,无不字斟句酌,反复润色。
当然,作为诗人,王维更多的时间,还是留给了这些边塞名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猎》
07
王维再次回京,已是“开元之治”末期。
此时的玄宗,不再任人唯贤、虚怀纳谏,变得独断、专横而又好大喜功,加之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把持朝政,蔽塞言路,导致纲纪不稳,民怨沸腾。
这样的朝廷,让王维有些心灰意冷,他决定换一种活法,过好后半生。
他买下了宋之问留下的辋川别墅,并在方圆十余里地,挖山建湖,广种良木,硬是将一处荒山,建成了5A景区。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王维开始参禅礼佛,在山中过起了半官半隐、无欲无求的佛系生活,种草养花,写诗作画,心情一舒畅,笔底就生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
遇有故旧来访,自然欣喜异常。一到离别,更是难分难舍: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山中送别》
在诸多好友中,有一人不得不提,那就是秀才裴迪。此人应该是王维后半生中,最为亲密的好友:
不相见。不相见来久。
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
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
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赠裴迪》
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难怪有人怀疑,王维不续弦,很可能是因为有裴迪。
当然,这只是笑谈,与其关心这些莫须有的小八卦,不如读一读他俩合编的《辋川集》,里面录有王维的多篇名作: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08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洛阳、长安相继沦陷,玄宗出逃,身为给事中的王维,随从护驾,却不慎走散,被叛军擒获。
慌乱中,王维服下事先备好的药丸,嗓子顷刻变得沙哑,不能正常说话。
叛军正准备放了这个没用的哑巴,有个小头目却认出了他,便将其绑得更为严实,作为要犯看守。
安禄山得知后,立即指示手下,将王维押解至洛阳,拘于普施寺,并且让他担任旧职。
叛乱平息后,李唐所有变节官员,一律受到肃宗严惩,王维自然不能例外。
此时的王缙,因守卫太原有功,刚刚晋升为刑部侍郎,听闻兄长获罪,立刻求见肃宗,说王维依附叛军,另有隐情。
皇帝当然不信:“爱卿,你可以欺骗自己的良心,但不要侮辱朕的智商”。
王缙据理力争:“兄长屡受皇恩,断不会投暗弃明,我有实锤之证。”
语毕,便从怀里掏出一张诗笺:“这是兄长受困于东都之时,所作《凝碧诗》,字字句句,发自肺腑,还望圣上明鉴”。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肃宗一看,面色一缓:“不错,朕倒是听说过此诗”。
王缙继续发力:“微臣愿意削职为民,换取兄长无罪之身”。
《凝碧诗》打动在前,血脉亲情感动在后,又逢刚刚经历动乱的李唐,正值用人之际,如此,皇帝便赦免了王维死罪,仅仅将其降职为太子中允。
多年后,王维升任中书舍人,官至尚书右丞,为了照顾只身在外的王缙,他也上书朝廷,请求免去官职,换取弟弟回京,这份手足之情,着实感人:
弟之与臣,更相为命。两人又俱白首,一别恐隔黄泉……伏乞尽削臣官,放归田里。赐弟散职,令在朝廷。
——《责躬荐弟表》
公元761年七月,病重多日、卧床不起的王维,突然示意下人,扶其坐至书桌前。
下人劝阻:“大人身体要紧,莫要劳心费神!”
王维长叹一声:“我自知大限将近,应与亲友作书告别。勿复他言,备好笔墨!”
下人只得面带凄然之色,铺纸磨墨。
王维倒是十分平静,先是致信王缙,交代后事,又作诗数幅,嘱咐下人送与平生亲故,然后,便“舍笔而绝”。
09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和送别诗见长,与孟浩然齐名,世以“王孟”并称,唐时即被誉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后又得“诗佛”之号。
其《相思》《送元二使安西》等经典名篇,自唐至今,屡被谱曲,广为传唱: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他还擅长书法与绘画,后人推其为文人画始祖,苏轼更是对其推崇备至: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来无子,先遭谪贬,又历战乱,不可谓不艰难。
但在他的诗作中,却看不到一丝绝望和半点苦难,这一切,均缘于他温柔敦厚、闲适豁达的内心。
也正因如此,王维才成了大唐文坛少有的“仕隐两得”之人。特别是中年以后,官虽越做越大,心却越来越静,佛教去留随缘、万般皆空的思想,已让王维悲喜不乱,荣辱不惊。
从此,实现了心灵自由的王维,亦官亦隐亦禅,纵情山水,礼佛问道,吟诗泼墨,抚琴鼓瑟,除了在艺术成就上,立起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还给后世之人,留下了一个极为潇洒的背影。
来源:叶楚桥,简书签约作者。读唐诗宋词,写风流趣事。微信公众号:叶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