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诗和远方,不是你想的那样
如果抛开了所有的支撑
高晓松不会成为高晓松
但是就凭借他的乐观精神
他也能够成为矮大紧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高晓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点赞最高的答案不是有才华的人、有钱的人,而是:没有脖子的人。
其实在我心中,高晓松最大的标签就是没有脖子的乐观主义者。他无论是才高八斗也好,学富五车也好,都统统敌不过他的乐观精神。
高晓松究竟有多么乐观,从他对自己的自嘲就可以看出来了,高晓松自己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叫做:矮大紧。这个名字颇有含义:高对应矮,晓(小)对应大,松对应紧。后来高晓松便用这个笔名到处嘚瑟,最后一些零零后只知矮大紧不知高晓松。
而高晓松的乐观精神的形成,可以从他的家庭、所受的教育以及人生的道路中找出端倪,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他那满门皆才俊的家庭。
诗和远方
不敌全家精英与邻居
高晓松的家境相信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要真的说起高晓松,就得把他们家祖宗几代都得扒出来说,他大概是全国最出名的几个知识分子家庭之一,高晓松的学历据说在全家只能排上最末尾。
▲高晓松全家福
在知乎上流行的一个笑话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说是高晓松小的时候被人嘲笑,对方气哄哄的说:你以为你全家都是清华的啊。高晓松淡然地回答道:你怎么知道?我们全家还真的都是清华的。至于高晓松的家庭究竟有多么强大,横排的文字都不足以说明,只得像表格一样排列出来。
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首任校长,两院院士
外婆陆士嘉: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中国籍博士
外舅公施今墨:著名的中医临床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舅舅张克潜: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
父亲高立人:清华大学教授
母亲张克群:师从梁思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继父黄二陶:开国副总理黄炎培之孙,水利大师黄万里之子
以上就是高晓松的家庭背景,但并不是高晓松所有的硬件条件,因为他除了拥有一群强大的知识分子亲人之外,还拥有一群强大的知识分子邻居。
众所周知,高晓松的妈妈张克群,是梁思成的学生,小时候经常去串门,而且看过梁思成的日记。因为高晓松和梁思成、林徽因是邻居,所以高晓松经常在节目里谈起他们的故事。
▲林徽因和梁思成
因为粟裕的儿子和高晓松妈妈是同桌,小时候经常去粟裕家里玩,听粟裕讲故事,不过据高晓松说,粟裕普通话说的不太好。后来的教育部长何东昌是他外婆的助教,所以高晓松在很早的时候就和何东昌有往来。
后来高晓松在自己的节目《晓松奇谈》里说,自己小的时候喜欢研究东西,遇到不会的问爸妈,爸妈却只给他写一张纸条,说你去问咱家邻居谁谁谁,那人能给你最专业的回答。
而生活在这样强大的知识分子家庭与邻居的环境下,高晓松能够有如今的成就,客观的回答,的确不稀奇。
高晓松曾经说,他的妈妈张克群说过一句话,后来被所有人当做是我说的,我要澄清一下,那是我妈妈说的。而他妈妈说的那句话,就是后来出现在我们所有人朋友圈的那句: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然而这句话被别人传播之后,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愤愤不平地说,高晓松家境优越,自然可以抛弃眼前的苟且,去追求诗和远方,但是平凡如我们,生计尚且不能得到满足,何谈诗与远方。
其实这些网友说的很对,在知乎上有个网友一针见血的指出,高晓松不需要去追求诗和远方,只用在家中走一圈,或者去拜访一下邻居,就直接到达了诗与远方。
毕竟,他们家中的那些人与那些邻居,是中国各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是各个专业的人才,他们脑子中藏着的知识,堪比诗与远方。
如果高晓松的亲人和邻居果真如网络上所传那么厉害,那么高晓松当然可以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说: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因为高晓松不必去寻找诗和远方,他生于诗也生于远方。
全家精英与邻居
不敌宽松的教育环境
我们刚才谈了高晓松满门皆才俊的生活环境,并且说高晓松能够得到今日的成就也不奇怪,但是,这不意味着满门皆才俊的生活环境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有所成就的高晓松。
▲高晓松和妹妹
毕竟很多名人之后为家族盛名所累之事屡见不鲜,前有鲁迅与许广平的孩子周海婴,后有成龙与林凤娇的孩子房祖名,他们在家族与父亲的盛名之下,活得举步维艰。
而高晓松整个一活蹦乱跳的小蚱蜢,相比家族其他人来说,他真的算是“不务正业”,他这一生和科学这个词语不怎么沾边,也并非任何一个专业领域的精英,而是一个涉猎广泛、兴趣爱好极多的叛逆大叔。
他和他生长的书香门第世家是相违背的——因此你可以说他有如今成就不足为奇,但不应该说他有如今成就理所当然。
▲高晓松自黑
所以其实家族一开始都是非常反对他要去搞音乐这一件事的,家族里也没有什么音乐泰斗啊,高晓松有没有音乐天赋是一件非常存疑的事情。那么,这么一个科学泰斗的家庭是怎么培养出了一个搞音乐的人呢?这就要从高晓松的妈妈说起。
其实早在高晓松呱呱落地之时,他妈妈就已经给他规划好了一生的道路:清华毕业后到国外留学读博,然后成为爸爸妈妈一样的科学家。
但是幼年时期的高晓松比较皮,觉得科学很枯燥他就老是不开心,妈妈后来为了让他不开心的时候能有一样事物供他发泄情绪,于是教他识了乐谱。
▲高晓松父母年轻之时
后来妈妈为贴补家用,油印了一些乐谱,让高晓松拿出去卖:“不管卖多少,只收两毛,剩的归你。”高晓松于是就整天背着一个大书包到附近学校里卖乐谱。
乐谱卖给谁?当然是爱好音乐的人啦,于是这么一来二去,高晓松干着干着就爱上了音乐,也因此结识了一大帮喜欢音乐的人。1988年,等到高晓松上了大一的时候,他已经爱上了音乐。他对妈妈说,“我不喜欢数理化,我爱音乐,我要去组建乐队。”
但是爸爸妈妈都不同意他放弃学业去组建乐队,于是妈妈就说,你能只靠一把琴在天津生活一个礼拜,我们就同意你去搞音乐。后来高晓松就一个人踏上了“流浪之路”,他在天桥上边唱歌,靠着别人打赏而生存,可是——就在饿着肚子去天津大学卖唱的时候被人当做流氓给抓起来,所以打赌失败。
但是即便如此,妈妈也没有强势的终止高晓松的音乐道路,而是在认识了老狼组建了乐队之后就默认了高晓松的“离经叛道”,而高晓松也得以在如此宽松的教育模式下写出了《同桌的你》并借此走上了音乐之路。
这也就是一个出生于书香门第、科学世家的人走上了音乐道路的故事,也许会有很多人说,如果我像高晓松一样家境殷实我也能去做音乐。确实不乏很多人也能够去做音乐,但是比起你能不能做音乐更为重要的是,全家科学家的家庭是否允许你去做音乐。
▲高晓松与老狼
在现在看来这可能是个无关紧要的小事——从清华退学去创建乐队。但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家庭或者社会环境之下,绝对是一件离经叛道的大事。从这个角度来看,全家皆为精英,真的不敌教育环境的宽松。
教育环境宽松
不敌天生乐观主义
高晓松这个人,不仅是一个没有脖子的音乐家,不仅是一个活蹦乱跳的小蚱蜢,更是一个双腿白皙瘦嫩的乐观主义者。网友不是常批判高晓松家境极好所以才有资格去寻找诗和远方吗?可是事实上,每一次他都是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才想起诗想起远方。
▲网友给高晓松PS
▲呃,我不说你看得出是谁吗?
高晓松有一个本领,就是能在尘埃里开出花来,这个本领不知道是不是祖传的,如果是祖传的,那么这个本领绝对秒杀他优越的家境与宽松的教育环境。因为根据高晓松在《晓松奇谈》之《朝花夕拾》里讲过一个小事,那件小事真的是乐观主义的极致表现:
有一次家族遭遇到了不幸,自己的一个清华大学教授的至亲被安排去养猪,结果这人养着养着养出感情了,写信给我让我给他邮寄几本《养猪指南》。
后来,这个清华大学教授因为懂英文被提前放了回来,要不就冲这干一行爱一行的劲,这个清华大学教授说不定就靠养猪也能发家致富。
不过从这个故事里能够看出来,高晓松的乐观主义真是杠杠的,从尘埃里开出花的本领也是绝了——正如这位教授在下放养猪的时候爱上了养猪一样,高晓松正是在帮妈妈卖油印乐谱的时候爱上了音乐。
这个世界上,或许能够有人打倒高晓松,但是没人能打倒高晓松的乐观主义精神,高晓松这一辈子最低的低谷是什么,大概就是酒驾事件了吧。
酒驾事件发生后,高晓松出现在媒体面前开始道歉反思,很多人指责高晓松作秀,高晓松却说自己因祸得福,他说自己一直以来太忙碌和高傲,而现在因为有了184天的蹲监狱体验,对生活与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前面说了,高晓松这人爱蹦跶,而且天性乐观,所以他不是那种会因为挫折而自暴自弃的人,反而喜欢在尘埃里开花,所以高晓松这一进监狱,就跟小屁孩在雪地里撒欢一样,以前没实现的各种愿望,想做但一直没时间做的事情,这次全都给做了。
首次尝试扩展翻译事业,但是逗比的他,把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马尔克斯的小说《Memories of My Melancholy Whores》翻译的十分搞笑:
“日子翻回我九张儿那年,那时我打算送给自己一份生日好礼——找个雏儿,过个夜,撒点儿野。”
“你大爷,”我对丫说:“汝将弃吾而去兮吾将安适?”
这部小说一般被直译为《苦妓追忆录》,然而高晓松赋予了它一个全新的、诗意十足的名字:《昔年种柳》。
高晓松这个喜欢蹦跶的人,不仅在狱中翻译了文学作品,还遥控他执导的电影《大武生》各项事务,为崔永元的纪录片《我的抗战2》制作主题歌。
▲电影《大武生》剧照
自己一个人快快乐乐的享受监狱生活还不够,得把所有人都动员起来,高晓松这人就是觉得监狱太冷清太寂寥了难受,于是就开始询问狱友的经历,一起唠唠嗑,结果狱友刚满怀激动地讲了自己的故事,高晓松就迫不及待地说太震撼了,活生生的行走的电影剧本。
这个唠完嗑就开始祸害下一个,结果那个人是个黑社会,两个人不仅成了朋友,高晓松还吃光了别人私藏的一罐酱豆腐。
在监狱里,高晓松看有个年轻孩子不错,说出来了让他当助理。结果等到了时间,经纪人死活不同意,最后给了那孩子一笔钱还给他报了某东方厨师学校。至于其他人,在高晓松的培养下开始学习写诗,写的诗每次都逗得高晓松一阵大笑。
后来,在高晓松出狱的时候,他还深情的说“那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其实,早在高晓松进监狱的时候,身边很多人就表达了乐观的想法,他们说高晓松一出来就会重新回到音乐道路,这么多年,没见什么苦难打倒过高晓松。而高晓松自己则说:
“我那不叫苦难,找个地方翻译书而已。有期限的都不叫苦难,看不到尽头的才是真苦难。”
这就是高晓松,你怎么形容他呢,家境优越、学富五车还是天生乐观派?在知乎上有人说,假设抛开了优越的家庭环境、宽松的教育环境,别说搞音乐了,让他成为程序猿都费劲。
不可否认,如果抛开了所有的支撑,高晓松不会成为高晓松,但是就凭借他的乐观精神,他也能够成为矮大紧。
高晓松是一个离不开青春的人,也是一个不需要去追求诗和远方的人,如果才情是诗,距离是远方,那么诗和远方,不敌他优越的家庭环境,优越的家庭环境,不敌他宽松的教育环境,宽松的教育环境,不敌他天生乐观主义。
高晓松从不去寻找自己的诗与远方,因为对于他来说,他生于诗生于远方,他活成诗活成远方。
- 特别声明:本文为企业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快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