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有名的吃货

01-01 生活常识 投稿:懵智
中国最有名的吃货


文丨炉叔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是弹着铜板琵琶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民谣歌手;

是做梦都一心挂念妻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痴情种;

是写下“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的风流诗人;

是一天到晚吹着口哨,吟诗作画,“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小哥;

更是中国最有名的吃货。

要知道,做吃货能做到写书立传这份上,并且还流传千年的,中国除了苏轼,没有第二个。

咱们的大文豪,曾经写过一篇《老饕赋》,自比龙之五子饕餮。更豪言天下美食,“以养吾之老饕”。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水里游的,就没有他不喜欢吃的。

但你要肤浅地以为咱们苏老饕就是长了一张大吃八方的嘴,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人家可是响当当的骨灰级美食家。


苏轼对美食的喜爱,首先就表现在吃肉上。

作为一个堂堂七尺男儿,苏轼的日常却是,一没事就对着身边的人撒娇,“无肉使人瘦”呐,我要吃肉,我要吃肉!

也幸亏苏轼有才,年纪轻轻就当了官,放一般人家,谁招架地 住你三餐不离肉。

但一切的美好,到了苏轼三十多岁的时候戛然而止。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皇上召苏轼进宫,“爱卿,你还年轻,外面的世界那么大,你去看看吧。”

于是,一脸懵的苏轼被外派了出去,几经辗转,在1077年当上了徐州市长。

恰巧徐州那几年还不是很太平,经常发生灾害。有一次黄河决口,徐州发了大洪水,苏轼带着徐州的百姓筑堤抗洪,而且还是冲在救灾第一线。

老百姓们很是感动啊,等到洪水一过,纷纷杀猪宰羊,一家接一家的给苏轼送去。

但我们的苏轼是好官,两袖清风,一身浩然正气,怎么能公开收受百姓贿赂。

于是只好半推半就的把所有的礼物给收下了——“我不要,停,我不要……不要停,不要停……”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在心里暗暗嘲讽,“苏轼,想不到你是这种人!”

呸,你以为我们的苏大大是这么肤浅的人么!别人收下那些礼物,只是为了让百姓能够心安。东西一放到自家后厨,苏轼就命家里人把肉煮好给百姓送了出去。

百姓们一尝苏轼送来的肉,纷纷感叹,“哇,苏青天果然是苏青天,做出来的肉都不一般,肥而不腻,回味无穷。”这么难得的美食,又这么有纪念意义,干脆就叫它“回赠肉”吧。

于是,苏轼菜谱推出的第一道菜,就这么成名了。


几年之后,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史,这个职务类似于咱们现在讲得自卫队副队长,有虚名没实权,整天干着各种机械的工作。

无聊至极,苏轼便开始自己种田,“东坡居士”的称号就是在这里慢慢传开的。

可种田也很无聊啊,每天光输出没输入,大汗淋漓累成狗,结果营养却被庄稼给吸收了。于是苏轼重新开启了自己的吃肉究极体模式。

唯一可惜的地方,是吃的肉只有猪肉。因为宋代朝廷有规定:御厨止(只)用羊肉。像皇亲国戚、大官贵臣什么的都是吃羊肉,普通老百姓就只能吃没营养,没味道的猪肉。

这时的苏轼离开了权力中心,伙食水准急速下降,只能“官民鱼水一家亲”了。

但这还不是最让苏轼难过的,真正让他伤心的是,当地人竟然看不起猪肉,觉得猪肉不好吃!一颗吃货的心瞬间膨胀起来,猪肉这么好吃,你们都不会做,这不是暴殄天物嘛!

于是,苏轼专门写了篇吃猪肉指南:

净洗铛,少著水,

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再后来苏轼到了杭州担任龙图阁学士,这名字听起来高大上了许多,但其实还不如之前的副队长。因为这次上面给他的,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荣誉称号而已。

不过没关系,咱是为百姓办事,又不是为了那点名和利。

在杭州的时候,苏轼扎根群众,带领百姓疏通西湖,修筑长堤,深受百姓喜爱。于是,他爱吃肉的喜好又在杭州传得家家户户知晓,一到过年,杭州百姓都来给他送肉吃。

有了先前在徐州工作的经验,这次苏轼直接自己化身大厨,亲自上阵,教大家烹饪猪肉。百姓吃了苏轼做的肉之后,纷纷夸赞好吃,并取名“东坡肉”。

从此,美食界又多了一道让人们欲罢不能的佳肴。

▲东坡肉


当然,苏轼作为一个顶级吃货,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爱吃的东西肯定不会只有猪肉。

被贬黄州的时候,苏轼就说过,老夫觉得黄州有三好,鲜美的鱼肉,便宜的猪肉,还有清脆的竹笋。

吃鱼,也是苏轼的一大爱好。“长江绕郭知鱼美”,连长江都知道鱼的美味,身为吃货的苏轼自然更懂,就连他去赤壁游览的时候,都不忘了带上鱼,“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只可惜苏轼被贬黄州后,收入骤减,人又没有自制力,没多久就加入了月光族。

有次他和一群朋友大晚上的一起喝酒,觉得美酒当配佳肴,大口喝酒却不能大口吃肉,实在是对不住自己吃货之名,于是想着出城找点吃的。无奈深夜城门已经关了,只好翻墙出去。

这可是违法犯纪啊,但是苏轼为了吃,一点都不在乎,招呼着一群朋友就翻墙而出,把人家的一头耕牛给宰了,做了下酒肉。

呃……我猜苏轼给自己这种行为的解释是——我什么都不知道,那时候我都睡着了,可能是梦游吧。

还有一次他去西山,西山灵泉寺的和尚们为了接待这位爱吃的峨眉居士,特意做了油炸饼。苏轼见这淡黄色的油炸饼玲珑剔透,吃前还拍了张照。等吃到嘴里,那是一个酥脆香甜,美味可口,于是发了个朋友圈炫耀美食。

朋友圈的朋友们见这吃货又开始发美食照了,纷纷给他点赞,也不管是不是他做的,就纷纷留言要给这油炸饼取名“东坡饼”。

你别说,苏轼还真厚着脸皮答应了……

▲东坡饼


黄州没待几年,苏轼终于咸鱼翻身,又回到了京城。

结果裁缝新做的衣服还没穿几天,就因为政治斗争,再次被贬到了惠州。

当时的惠州,可不比今天的“沿海地区”,放眼大宋王朝的版图,它只是一块超级超级不起眼的弹丸之地。别说超市了,就是摆摊的都少得可怜。

好不容易在集市上看到有卖羊肉的,一打听才知道这里有规定,一天只能卖一头羊。

苏轼心想,自己作为一个犯官,没钱没权的,买羊肉也抢不过那些达官贵人呐。于是他私下里就叮嘱屠夫,把没人要的羊脊骨给他留着,等没人的时候自己去取。

是不是很惊讶——这不就是我们现在吃的羊蝎子嘛!原来早就被苏轼尝了鲜了。

先打住你心里傲娇的小情绪!别人吃羊脊骨的方式,又和你不一样!

苏轼吃羊脊骨可不是煮着吃,别人是烤着吃:先将羊脊骨彻底煮透,再浇点酒,撒点盐,放在火上烘烤。

吱吱吱,这冒油声,光想想就流口水了,有没有!

而且在吃羊脊骨间的碎肉的时候,苏轼还非常非常细致地吮吸起骨头里的骨髓,没想到——竟然吃出了海鲜的味道!

看着一地狼藉,零零碎碎的羊脊骨,苏轼傲娇的小心脏开始疯狂搏动。他把这种吃法写信告诉了自己的弟弟,快马加鞭,十万火急,心中还不忘调侃一句:这样好吃是好吃,就是身边的狗有点不乐意。


更让苏轼开心的是,惠州有一个他非常喜爱,让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的特产——又甜又多水的荔枝。

咱苏东坡,可是荔枝的铁杆粉丝。

他在自己的诗作里就曾赤裸裸地表达过自己对荔枝地爱: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为了吃个荔枝,竟然要移民,估计苏轼的心里还在暗爽,“天天几百颗,真是爽到爆,老夫被贬到这里,值了!”

但是荔枝这玩意吃多了上火,苏轼的幸福持续了没多久,他就不幸长了痔疮。坐,坐不得,站,站不久,走,又走不远。

即便如此,苏东坡依然选择站在吃货前线,决不退缩。为了让自己得身体尽快恢复,苏轼竟然自己发明了一套食疗的法子,用茯苓做了一种面食,既能治痔疮,又能大饱口腹之欲。


再后来,苏轼又又又又被贬了,这次被贬到了更远的儋州(今海南儋县)。这也是他放逐之路的终点站。

千万别觉得现在的海南岛是旅游胜地,阳光沙滩大长腿,就以为苏轼去度假。那时的海南岛,可是被古人称为“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的鬼门关。

苏轼到了这里,“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要多惨,有多惨。

但,环境再恶劣,也无法阻挡吃货的脚步。

苏轼先是听从当地群众的建议,开发了野味套餐,什么果子狸、蝙蝠、蛤蟆,统统不放过。

后来又爱上了生蚝,而这几乎可以是苏轼在海南吃到的最美味的肉食了。

为了保住这唯一的美味,他甚至在给儿子的书信中说:

“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儿砸,我告诉你,你爸我在海南吃到了生蚝,这可真是人间美味,肉质鲜美,你可千万别告诉朝中的那些当官的,我怕他们都跑来跟我抢生蚝吃,到时候我就没得吃了。

苦中作乐,也莫过于此吧!


每每看到他如此潇洒任性,总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觉得这个人真是有趣。但事实上,苏轼的人生可以说是很糟糕。

参加科举被主考官误判,到手的第一结果拱手让人;做官后又被人一贬再贬,活生生从北到南走了一遍中国;最后还客死他乡。

失意一辈子,这对很多人来讲,是一件极其崩溃的事情。

但苏轼不同,苦难磨不掉他对生活的向往,始终是该吃吃,该喝喝。

或许用蔡澜先生的一句话,更好理解苏轼:

“没有比吃东西打发时间更好的了,而且饱腹的感觉,永远是一个很好的感觉。”

人生的意义,不就是吃好点,玩好点,过好今天,别挂念过去,做好自己,别计较别人,尽力之后,不再遗憾么。

标签: # 苏轼 # 猪肉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