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致碑》汉碑隶书之精品

01-01 生活常识 投稿:after rain
《肥致碑》汉碑隶书之精品

略论《肥致碑》书法的风格及其影响

从史料看,《汉肥致碑》,也称《汉故掖庭待诏河南梁东安乐肥君之碑》,为汉灵帝建宁二年五月刊立。该块碑文,突出介绍了肥致作为方士的事迹,通篇充满了神秘的道教色彩。

东汉为隶书高峰期,碑版石刻流存至今者,皆为学书典范。而《肥致碑》恰恰融合了东汉隶书质朴平和,从容稳健的书法风格,兼之出土晚年近,但字口锋芒如新发于硎,其笔致宛然,与同时期所建之《华山碑》《史晨碑》《熹平石经》等庙堂制作相比,书写意趣格外突出,全无雕琢修饰痕迹,堪称汉碑隶书之精品。

虽说《肥致碑》系东汉后期遗物,可该碑的隶书书体已完成了规范化的进程,与《史晨碑》年代相近,也都具有在整体布局上的规整划一,井然有序之特点。另外,此碑在单字结构的组合上则自有特点,表现出相当大的、有目的随意性,并有别出新意之处。显现出既生龙活现又古拙稚朴;既不失隶书字体规范,又有独到之处的面貌,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皆为学书典范。

此碑作为学习范本有两大优点:一为字多,二为碑面刻文完好如新,书写笔意明显,没有像其它汉碑经过风化漫漶的过程。慢慢地慢下来去实临,力求精确。临帖忌讳肤浅、不深究,很多细微的部分,实际上就是碑帖中最重要的精华部分,需要去“斤斤计较”。

看上去《肥致碑》字形虽看起来很扁沓,但仍有多种巧妙变化隐含其中,这是临摹该碑时要注意的。“碑”字形左右错落,尤其是“卑”中一撇一波两笔画,使方正的字形显得很活泼,上大下小,极为悬殊,不拘一格。“声”字结构处理也极臻其妙,笔画较多繁复,较为轻细,打破左右对称的方式,撇捺画极为圆浑,没有明显的出锋动作,“耳”字结体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篆意。

如果说该碑整体风格以方整俊拔为主的话,时而有方中寓圆的一面,如“字”便是。宝盖头极具篆意,高古浑穆,“子”部钩画圆转较甚,只是起笔较为夸张,在临摹时不必太刻意。“液”字保留了篆书形态,是篆法隶写的形式。所以我说,《肥致碑》最大的不同点,是因为庙堂正体,一为典重萧括,一为飘逸灵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肥致碑》对刀笔的不同倚重所致。

《肥致碑》一是用笔技巧更为丰富,在波挑中充分 发挥笔毫的变化,提按顿挫,起笔止笔,表现出蚕头燕尾 波势的特色;

二是在结构上疏密的变化,点画的呼应,更加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姿致,其隶书形体由长方趋向宽扁,由纵势转向横势,笔画已趋工整,波挑也更为完美,而点画俯仰呼应使隶书的艺术性达到和谐完美的境界;

三是斩截、劲拔、浑厚的方笔和方重中敛的字势,其用笔几乎取一律的方势,字势因此又紧密整劲,造成了强烈的方劲的形式美,且其中不无装饰的因素,但章法善于在端方整齐之中寓以字势长短、大小的参差变化(碑阴尤胜),使全作产生了铿锵跌宕如铁板铜琶的节奏美,作品在沉雄的气象中别有一番古拙天真的意趣,这也是它胜于《史晨碑》之处的具体表现,看上去气态格外警策端重,但结字并不一味求方整,而时逞横展之态,章法自具特点:每字均置于方格正中,匀朗的字间,行间空间与紧密的字内空间互为衬映,强化了全作的神采。

用势虽以方劲为主,但每多圆浑与横扁掺揉。意致端肃又内含活脱,整饬而时杂率宕,工巧中不乏稚拙,较其他汉碑,全作以朴茂灵和的风气见长。

比如,此碑中一些字形笔画变化极为丰富,虽然总体上字数不是很多,却可以做到一字一变,以隶书波磔挑画为例。

“上”字方整规严,刀口保存完好清晰,更是增添了此字的精严气象。

“食”字恰恰与“上”字相反,笔画轻松自然,逸笔草草,两笔波画没有明显的出锋动作,从中可看出不拘成法之所在,在规矩中寻找自由。“见”字波磔起笔自然,行笔至三分之二处,猛然重按,提笔猛收,戛然而止,字形厚重中见飘逸。

“先”字捺画则更为宽厚,显得彪悍有力,与“见”字又有不同,粗壮豪放,十分醒目。

通过以上寥寥数字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该碑笔画变化巧妙之处,而现代人的隶书创作,也不外乎在端方整齐之中寓以字势长短、大小的参差变化。

标签: # 隶书 # 笔画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