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不想上班,怎么办

01-01 生活常识 投稿:清风予我
整天不想上班,怎么办


来自老李校长 00:00 08:44


1


最近很多知识星球的小伙伴跟我抱怨说,每天早上醒来,一想到又要开始一天的工作就感觉心好累,这一天都会无精打采,上午盼望着吃午饭,吃完午饭又盼望着赶紧下班,总之就是不想工作。但凡出现这种情况的人,多半得了职业倦怠症。


什么是职业倦怠症?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的:'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职业倦怠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简单点说就是一上班就无精打采。


很多人对职业倦怠症不重视,但其实这种心理上的疾病比生理上的疾病危害更大,尤其是这个职业倦怠症,大家想一想,我们除去睡觉、吃饭、休息、社交的时间,其它的时间几乎都是用来工作。


也就是说我们百分之六十的时间都是在工作当中度过的,如果你在工作中总是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甚至到了厌恶你的工作的地步,那么你几乎是一直处在郁闷的状态中,那活着对你来说还有多大意义。



2


职业倦怠症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


1、 情感衰竭。


整个人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2、 去人格化。


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等。


3、 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


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


如果你有以上一种表现,你就要注意了,你可能是得了职业倦怠症。如果以上三个方面你都有,那么你更要注意了,你已经进入了职业倦怠症晚期。


很多人一旦得了职业倦怠症,首先想到的就是辞职,但结果往往是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中,没过多久这种症状又出现了,于是又换了工作。


这也是有些人频繁跳槽的原因之一。但是辞职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人不可能不工作,频繁辞职跳槽只会让人进入到职业倦怠的死循环。



3


那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治愈职业倦怠症呢?这也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重点。这里有三个方法:


1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


在《不完美才美》一书中,作者海蓝博士提出一个“价值驱动模型”的概念。


这个模型包含三部分:一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人只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才会愿意无条件的付出,才会从中找到乐趣。


二是做自己擅长的事。人只有做自己擅长的事才能比别人做的更好,才能在工作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和闪光点。


三是能为他人创造价值。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产生的。


一个人如果做自己喜欢、擅长,又对人有帮助的工作,那么他永远都不会患上职业倦怠症。


所以当你感觉自己处于职业倦怠期的时候,你要从这三个方面去审视你的工作。如果你的工作既不是你喜欢的,也不是你擅长的,还不能给他人带来价值,那你就要考虑换一份工作了。


2转换思维方式。


人不能老是去想失败的事情,人跟电脑是一样的,当我们在百度里搜索“成功”两个字时,会发现所有跟成功有关的话题、网站、网页,全部地被搜索出来,可以看到全部与成功相关的内容。


如果搜索“失败”两个字,就会搜索出全部的与失败有关的网页、网站、。当人的脑海中问了很好的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答案。


职场倦怠期应该去注意优点,选取你应该选取的内容。看问题的积极方面,可以得到产生乐观的情绪,但是当你看问题的消极方面,就会产生悲观的情绪。


所以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维方式以调控自己的情绪。


3适当发泄不满的情绪。


喜、怒、哀、乐,各种情绪正常人都会有,所以对于怒、哀这些不好的情绪不必一直抑制,而应选择适当的发泄方式。


比如当在工作中没有了激情的时候,你可以休几天假去想去的地方旅游,或者去会见多年未见的老友,总之要去做你一直想去的事情,当你把这些事情做完之后,你会觉得生活真的很美好,工作中的消极状态也就会自动消失了。


好了,今天我们主要讲了职业倦怠症,这种症状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情感衰竭;二是去人格化;三是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


不用担心,当你患上职业倦怠症的时候,你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来治愈:一是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二是转换思维方式;三是适当发泄不满的情绪。



今天我不推我的干货笔记,也不推我的千聊课程,我推我的晨读打卡,


打卡是一个枯燥的,反人性的过程,但是也是一个人提升自我管理,自律的过程。


为了使这个过程不那么痛苦,我将参与晨读打卡的学习群和大家一起成长,另外也有丰厚的奖励,坚持打卡80天获得我的干货笔记。


标签: # 倦怠 # 工作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