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流域鱼类
黑龙江流域鱼类之5---怀头 (2013-02-20 19:55:35)
图上照片,注意,怀头是6根须子,3对。
第一次听到并吃到这种鱼,还是九几年,在大庆让区的莲华鱼村。这种鱼外形跟鲶鱼很像,但要比鲶鱼大的多,最大的可以长到1米多长,而鲶鱼一般长度不超过半米。另外怀头又叫六须鲶,因为它的须子是6个,而普通鲶鱼只有2对4条。味道已经没什么记忆了。以后也很少吃到,算是餐桌上比较冷门的鱼类吧,如果一种鱼没有什么特殊的香味,价格又很高,那么它的市场价值一定不很大,不知这是怀头鱼的悲哀还是荣幸。
《中国淡水鱼类图集3》里也引用了上面的同一张图,介绍它是欧洲六须鲶,原产欧洲,后见于新疆伊犁河,估计是前苏联巴尔喀什湖引种所致。
但百度上却说,怀头鲶是黑龙江省地产鱼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等江河,以及一些大型湖泊均有分布。还说怀头鲶在黑龙江省养殖取得了较好效果,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名特优养殖品种。2003年仅肇东市涝洲镇怀头鲶养殖面积就达4万亩,放养怀头鲶苗种40余万尾。
我很纳闷,肇东市养殖搞了那么多亩,似乎没怎么运到大庆的餐桌上啊。有时搞养殖风险真的很大,记得九几年有人在龙凤光明附近搞鸵鸟养殖,专家和报纸说它的蛋和肉有多好多好,营养价值有多高多高,结果还是没整起来,我那时工作关系,经常出去吃饭,似乎还没吃过鸵鸟肉,一般饭店也没有。
如何与鲶鱼区分,教大家最简单的一招(兼把妹秘籍倾情免费大放送哈):如果你在饭店看见的鲶鱼是六个须子,那就是怀头,否则就是鲶鱼。假设你身边恰好有一美女指着这鱼说:哇塞,好大的鲶鱼,我要吃。你就可以语气缓慢深沉的接茬:妹子,准确的说,这个不是鲶鱼,它的俗名叫怀头,学名叫黑龙江六须鲶,是咱们省水域特产的一种鱼类,肉质非常鲜嫩,最多能长到1米多长哪,鲶鱼就是把油门踩油箱里也撵不上它的个头.......
相信我,那位妹妹一定会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你的......
注意,鲶鱼是4根须子,2 对。
很奇怪的是,网上关于怀头的照片,无论是百度百科,还是中国淡水鱼图鉴,还是其他什么文章,引用的照片,都是最上面的那张照片,可见,现在很难看到活体的怀头了,如果谁能拍到照片传到网上,真是广大鱼类爱好者的福音,功德无量。下面,我找了两张亚马逊流域的六须鲇,给大家做个参考:
扩展阅读:
怀头 也称黑龙江六须鲶、怀头和怀子,在鱼类分学上隶属鲶形目、鲶科、鲶属。怀头鲶是黑龙江省地产鱼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等江河,以及一些大型湖泊均有分布。怀头鲶是一种大型鱼类,最大个体可达100kg以上。怀头鲶肉味鲜美,无肌间刺,含肉率高,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怀头鲶在黑龙江省养殖取得了较好效果,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名特优养殖品种。2003年仅肇东市涝洲镇怀头鲶养殖面积就达4万亩,放养怀头鲶苗种40余万尾。怀头鲶适应环境能力强,耐低氧,生长速度快,容易饲养,起捕率高,当年鱼苗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其养殖前景看好。
体长,尾头侧扁。头长,平扁。吻钝圆。口大,亚上位,上颌较下颌为短,后伸超过眼后缘;颌齿显露;上、下颌及犁骨均具尖细齿。须3对;上颌须1对,伸达胸鳍;下颌须2对,前须较后须长。眼小,侧上位。体无鳞。背鳍小,无硬刺;胸鳍硬刺较弱,前后缘光滑,伸达腹鳍;腹鳍位于背鳍基后方,伸达臀鳍;臀鳍基部长,臀鳍条83-90,略连尾鳍;尾鳍圆截形。体背侧淡黄灰色,腹侧较淡。
喜生活于主河道及支流中,不喜到湖区及泛滥地带。为中、下层鱼类。性不很活泼,白天多栖息于水体底层,夜间游至浅水处觅食。秋后则居于深水或在污泥中越冬。冬季摄食强度减弱。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为食。性成熟年龄为3冬龄或更大。生长速度较快,2冬龄的体长可达560-580毫米左右,3冬龄可达675-685毫米。据记载最大个体体长达2米,体重40公斤。
(一)怀头鲶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怀头鲶体型与普通鲶鱼相似,身体前部较宽,后部侧扁,腹部较大,微圆。背部多为浅黄色或灰褐色,身体两侧有金黄色的侧线,还有不规则的暗色斑块,腹部呈白色。体表光滑无鳞,胸鳍基部各有一个粘液孔,受刺激时能分泌大量粘液。头部扁平且宽,眼睛小,口较大,上下颌均有锐利的小齿。有三对须,上颌须1对,并且较长,超过头长;下颌须2对,较短,容易断掉。背鳍较小。胸鳍具有硬刺,硬刺的边缘有许多瘤状突起,边缘没有锯状的缺刻。臀鳍较长,从肛门后一直到尾鳍基部。怀头鲶外部形态特征见图。
(二)怀头鲶与普通鲶鱼的主要区别
(1)怀头鲶身体两侧有一条明显的金黄色侧线,而普通鲶鱼不明显。
(2)怀头鲶的胸鳍硬刺后缘光滑,而普通鲶鱼具有锯齿,用手触摸很容易区别。
(3)怀头鲶的头大,眼小,吻宽,须3对;而普通鲶鱼头小,眼大,吻 窄,须2对(幼鱼阶段也是3对)。
(4)怀头鲶生长速度快,个体大;而普通鲶鱼生长慢,个体小。
(5)怀头鲶体长60cm以上才达到性成熟;普通鲶鱼体长30cm左右就达到性成熟。
)黑龙江流域鱼类之4---鲇鱼
黑龙江流域鱼类之4---鲇鱼
(2013-02-20 19:53:16)首先,鲇鱼=鲶鱼 ,两者通用。
网上转发的鲇鱼图片
小时候抓个青蛙,拴到大号鱼钩上,然后用撇弦(粗的鱼线,线坠一般挂个旧锁头,以便能甩的远)把它甩到松花江的大流里去,因为鲶鱼一般都在深水处,然后把鱼线拴到一个从竹扫帚上抽下来的竹条上,竹条插到江边泥里,竹稍拴一个小铃铛,完事我们就可以跑一边捕鱼或者游泳了,如果鲶鱼或者大鱼咬钩,铃铛就会哗啦哗啦响,这时我们一帮小孩子都会赶紧跑上去,一边慢慢往上拉线,一边感受鱼的大小和力度,快到岸边时,就能隐约看到鱼的影子和激起的水花了,那时是最激动的时候,难以忘怀。
甩撇弦(线)要有技巧,在身体一侧上下垂直了轮圈,轮几圈后找准角度,松手,鱼线就会沿着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去。如果你没上下垂直轮圆,鱼钩就容易扎到小腿上,或者出手的角度没掌握好,一出手感觉不对又立刻想抓回鱼线,鱼钩就容易扎到手里,我是不如表哥他们的,就曾把鱼钩甩到手的虎口处,那时也不知道上医院去处理,就是硬拔,鱼钩的倒刺往往让人疼的直跳,同样难以忘怀。
一般长度在二三十公分长的鲶鱼,我们都叫鲇鱼球子,大的才叫鲶鱼。
黑龙江人大多知道依据俗语: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据说前几年被拿到电视台去宣传,搞的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鲶鱼炖茄子,在黑龙江是最普通的做法,用这种方法做出的茄子,往往比鲶鱼还要好吃的很,吃完你一看,往往盘子里一块茄子都没有了,就剩鲶鱼了。有些食材相互搭配借味,往往口感更上一楼,海蜇丝拌黄瓜丝如此,鲶鱼炖茄子也是如此。
鲶鱼有三大,即嘴大、头大、肚子大。其色别有两种:一种是青灰色,一种是牙黄色,牙黄色的鲶鱼身上有花斑。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刚打出的鲶鱼如果身上是黄色的,在鱼篓里后者水桶里放的时间久一点,也会变成黑色的,这点很有趣,但不知是什么原因。
此鱼的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胡须。鲇鱼的最佳食用季节在仲春和仲夏之间。鲇鱼不仅像其他鱼一样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肉质细嫩、美味浓郁、刺少、开胃、易消化,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
这个是08年10月19日跟随大庆快乐驿站休闲等人去大秃顶子山,回来时路过九三拍摄的鲇鱼,这种鲇鱼应该是生长在拉林河水里吧(拉林河是牤牛河的支流,牤牛河是松花江的支流,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支流),所以体表呈黑色。
这个是09年6月25日跟随油城户外猴子等人去额尔古纳河(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时在河边拍摄的,体表青灰色。
这个是2010年8月跟随都市户外彪哥等人去嫩江边露营时渔家送给我们吃的嫩江鱼,里边的鲇鱼青黄色更明显些(中间3条和最底下最大的那条),而且有了花纹,不知是否因为生长环境的差异导致。听渔民说,黑色的鲇鱼是死水长大的,黄色的是江里的,不知是否正确。我小时候在松花江边经常捕到的小鲇鱼,也就一捺多长,脑袋很大,身体发黄,我们管这样的鲇鱼就叫鲇鱼球子。
这个是2012年4月去嫩江边看到的开江鲇鱼,颜色稍微发淡,估计是食物冬季缺乏的缘故。
上两张图是2011年10月1日我会黑龙江省通河县老家,在花树村附近的河叉子里用旋网捞到的,开始出水时身上是黄色,有花斑,过了一段时间后,基本就变成了黑色。
之所以列了这么多鲇鱼,就是因为由于水域的不同,食物的不同,生殖期的不同,导致鲇鱼的外表体色也有很多差别。实际上,其他种类的鱼也是这样,想要细抠抠,立马迷糊。
不得不说的是,全世界有两万多种鱼类,鲇鱼就占了1500多种。
扩展阅读:
鲶鱼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末端达眼后缘的是大口鲶)。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眼小,被皮膜。成鱼须2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幼鱼期须3对,体长至60毫米左右时1对颏须开始消失。鲇鱼多黏液,体无鳞。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一般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活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
鲶鱼为底栖肉食性鱼类,鲶鱼捕食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等,也吃虾类和水生昆虫。鲇鱼以吞食为主,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