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偏方】肺结核方集
翟德山 据《中医中药秘方网》文 整理编辑 2013-06-29
治疗结核性发热 肺脾入手
危北海教授是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擅长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笔者在跟随危北海学习过程中,曾见其从肺脾入手,治疗一结核性发热患者,疗效良好。
患者杨某,男,16岁。2010年12月11日来诊。患者2年前发现“肺结核”后休学,来诊时仍口服异烟肼、乙胺丁醇抗痨,多次复查肝功,ALT增高,B超显示门静脉高压。考虑为抗痨药物副作用引起。患者半年前出现低热,晨起测体温37.3℃左右,午后体温升高可至38℃,后半夜汗出热退。刻下症见发热,身躁热,体温37.3℃,恶寒,多汗身黏,口中发黏,口干,唇红而干,颧红,虚烦,神怯,语声低微,纳谷不馨,便干,排泄不畅,小便色黄量少,舌红苔黄,脉细不任重按。危北海认为该患者长期患慢性消耗性疾病,耗伤肺阴,日久妨碍脾胃运化,元气亏虚则阴火乘之,故见肺阴与中气俱虚之象,遂辨证为肺脾不足,气阴两虚证
处方:生黄芪30克,太子参30克,白术30克,升麻9克,醋柴胡8克,地骨皮30克,白薇9克,青蒿9克,生地20克,知母15克,丹参20克,川芎15克,浮小麦30克,煅龙牡(各)15克,当归20克,赤白芍(各)15克,鸡血藤30克,炙鳖甲15克,莲子心15克,葛根30克,百合30克,地龙15克,僵蚕15克,黄芩15克,甘草10克,三七粉(冲)3克。7剂,水煎服。
2010年12月18日二诊:诉进上药2剂后微汗出,时感身躁热,体温恢复正常,纳增,但食后胃胀,遇冷大便不成形,舌中后部苔薄黄,脉细,加荜茇8克,鸡内金20克,生山楂20克温运中焦。7剂,水煎服。
2011年1月22日三诊:患者服上药后精神好转,每顿可进食2两主食,遂自行停药。3天前因室外打篮球汗出当风,出现发热恶寒,自服感冒冲剂后出现咳嗽。刻诊:体温37.2℃,流黄涕,咳黄痰,舌尖红苔薄黄,脉浮弦。危北海认为此乃素体阴虚之人感风寒而入里化热,出现痰热犯肺的症状。处方:炙麻黄3克,杏仁6克,浙贝12克,桑白皮9克,夏枯草15克,蒲公英9克,苦参9克,生黄芪30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丹参15克,川芎9克,当归20克,赤白芍(各)15克,炙鳖甲9克,葛根20克,百合20克,鸡内金15克,生山楂15克,甘草9克,三七粉(冲)3克。7剂,水煎服。
2周后患者复诊,诉服前药5剂后症状均缓解,遂继以保肝为目的口服中药治疗。
按:该患者三次就诊,危北海用药各有偏重,均能斐然见效,在于对病机的精准把握。其遣方用药,充分体现出先贤东垣先生甘温除热,健运脾阳,发散阴火的学术思想,以及对于内伤、外感发热的鉴别方法。
初诊时患者出现低热、恶寒及身燥口黏等症状,此处之发热,如东垣在《辨寒热》中所言“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发热也,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燥热”;是寒也,则如《辨阴证阳证》中所论“内伤饮食,则亦恶寒,是荣卫失守,皮肤间无阳以滋养,不能任风寒也”。据此,则“唯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饮食劳倦论》)。故危北海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结合患者阴虚体质,合入青蒿鳖甲汤化裁养阴除烦,再加入莲子心、百合、黄芩,以清因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独亢之“心火”,即东垣所谓之“阴火”。
二诊患者体温如常,诸症缓解,惟见中焦虚寒之象,遂在巩固疗效的基础上加荜茇、鸡内金、生山楂温运脾胃。
三诊时患者再次出现低热,但伴有流涕、咳痰,然危北海认为此乃虚人外感所致,故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加入清宣肺热、驱邪外出之药。然而,此次亦见低热、恶寒、舌红苔薄黄等与初诊相类似症状,何故与初诊方药迥然?在《内伤外感辨惑论·辨口鼻》中东垣指出:“若饮食劳役所伤,其外症必显在口,必口失谷味,必腹中不和,必不欲多言,纵勉强对答,声必怯弱,口沃沫多唾……外伤风寒,则其外症必显在鼻,鼻气不利,声重浊不清利,其言壅塞,气盛有力,而口中必和。”内伤与外感发热有诸多相似之处,临证还需详细追问病史,四诊合参仔细辨证。
丁香外敷足底治小儿结核
临床中用祖辈沿用的丁香等中药外敷治疗小儿结核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患儿男4例,女2例;年龄6月—10岁,平均4岁;病程最长2 年,最短5个月,平均11个月。临床见低热、淋巴结肿、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X线片有结核显影。
方药:丁香、木香、胡椒、桃仁、栀子各等份,研成粉末,用生姜熬水调成糊状备用。
敷药部位:手掌拇指桡侧至食指尺侧之间及足底大趾内侧至二趾外侧之间。男性敷左手及左脚,女性敷右手及右脚。
方法:用生理盐水洗净待敷部位,将调好的药物适量敷上(一般为10 克)。外包消毒纱布块,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一般用药2-3周,症状明显改善不再用药;改善不明显继续用药。
治疗结果:6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
体会:该方具有抗菌、杀虫、抗疟、止咳化痰作用。其敷药部位在现代研究的手足心反射图上皆属肺和支气管反射区,与小儿结核的主要发生途径和感染部位相吻合。经过临床验证,该方确有独到之处,具有推广价值。 郭源和
肺痨肺结核中医简易治方
肺痨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又叫做肺结核。它的症状一般有咳嗽、咯血、往往在下午至夜间发热,手足心发烧,睡中出冷汗,或四肢无力,精神疲倦,胸背痛,稍微活动一下就出虚汗,大便不实等症。治疗宜分肺阴虚、肺气虚二证,一般以肺阴虚者为多见。
肺阴虚
咳嗽、喉咙(嗓子)发干,吐黄稠痰,或痰里夹有血丝,或咯鲜血,到了下午两颧出现圆形红晕,午后至晚间,手足心发烧,睡中出冷汗,心里烦闷,小便黄色, 口苦,口渴喜喝水,大便燥结,消瘦,无力。舌质红绛,脉细数或虚数。治宜养阴清热,润肺止血。
处方
(1)沙参10克 麦冬10克 玉竹10克 桑叶4.5克 花粉Io克 甘草3克 水煎服。若潮热可加地骨皮、银柴胡、鳖甲;盗 汗加煅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咳血加白芨、炙百部等。
(2)熟地 生地各120克 用酒水各半,煎成浓汁,再入蜜糖熬成膏,每次30克,每天2次。
(3)野百合15克 生地10克 玄参10克 川贝母6克 水 煎服。
(4)茅根10克 茜草根10克 大黄6克 侧柏叶6克 各烧 灰,研极细末,用纸包好放地上,过一夜,去火毒。用时将 白藕捣汁或用萝卜捣汁调服15克(此方于咯血时适用)。
(5)琼玉膏(成药) 每次服1匙,每天服3次。
(6)六味地黄丸(成药)每次服10克, 日服2次,开水 送下。
肺气虚
气短自汗,时寒时热,兼有咳嗽,面色苍白, 四肢没有力气,精神很疲倦,头昏腰痛,胸痛,背痛,不想 吃东西,多吃一点就感到肚子发胀,作响,大便稀溏,小便 量多色白,次数亦多,手足发冷,稍微活动,就出虚汗,怕 风,痰稀薄而白。苔淡薄白润,舌胖嫩淡红,脉虚弱或沉细 而迟。治宜补肺固表,益气健脾。
处方
(1)党参10克 炙黄芪12克 漂白术4.5克 茯苓10克 淮 山药12克 炙甘草3克 紫菀10克 五味子3克 水煎服。
(2)白术500克 党参120克(切片) 刑水浸一夜,用桑树 柴火煎成浓汁,放入蜜糖0.5公斤再熬成膏,每天早晨用白 开水调服30克。
(3)新产胞衣1个(要产妇身体健康没有疾病的),洗净 污血,开一小口,放入黑附片60克、肉桂6克,用线缝合, 再用水煮熟,取出来烘干,研成细末,生姜汁调和,做成丸 子,象梧桐子大,每次6克, 日服2次。
(4)黄芪12克 党参12克 肉桂2克 当归10克 北五味 1.2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5)归脾丸(成药)每次10克, 日服3次,开水送服。
(6)咳血、咯血: 白芨 淮山药等量 研细粉,每次服S 克,开水冲服(加入白糖适量),日夜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