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娱乐圈更黑暗,科学家人设崩塌挖出了纳粹“吃人”的帮凶

01-01 生活常识 投稿:清风予我
比娱乐圈更黑暗,科学家人设崩塌挖出了纳粹“吃人”的帮凶


人设崩塌在现代社会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从被英雄式的追捧到遭众人唾弃的公众人物比比皆是。


当然,类似的现象学术圈也不在少数。

早已家喻户晓的自闭症先驱汉斯·阿斯伯格,近来就成为了典型的例子。



他因生前的学术成就遭埋没而被视为“历史上最不幸的心理学家”,无数人为他打抱不平。

半个世纪以来,他更是被歌颂为从纳粹手中拯救了许多无辜性命的英雄。


然而,最近历史学家却证实他曾主动帮助纳粹杀害数十名无辜的生命。

他发表自闭症的研究论文则是为了迎合纳粹,达到自己升官发财的目的。


这场世纪谎言震惊了全世界,也将以他命名的阿斯伯格症重新推进人们的视线。



上世纪初期,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法风靡全球。

人们普遍认为大多数心理和精神问题都来自于童年创伤,特别是父母带来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冰箱母亲”的理论学说应运而生,并广泛流行。


该理论坚称,自闭症是妈妈的过度冷漠造成的。

它不仅扭曲着公众对自闭症的认识,也为患儿的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那个年代,自闭症儿童的妈妈们默默背负像杀手一样冷漠无情的骂名。

她们中大部分还得忍受着心爱的孩子被强行带走的痛苦。


更为悲惨的是,那些被送进所谓专业看护机构的孩子也极少再回到社会。

被迫离开了父母的怀抱,他们的结局不得而知。




一位来自英国的精神病学家洛娜·温也不幸生下了自闭症的孩子。

但她并不认为自己是所谓的“冰箱妈妈”,更不相信自闭症就是教养不当造成的。


为了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她开始四处搜寻资料。

最终,她发现了阿斯伯格在1944年研究自闭症的论文。


洛娜·温


早在1938年,奥地利儿科医生阿斯伯格对有先天性疾病的儿童有所关注。

他创造了“孤独症样精神病症”一词来形容患有严重社交障碍的孩子。


与其他早期的研究者不同,他认为这些孩子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处在天才与残疾的平衡。

此外,阿斯伯格还报道了很多具有惊人天赋的自闭症患儿,并亲切地称他们为“小教授”。



他们在常人眼里性格十分孤僻,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难以进行沟通交流。

不过,他们非但没有明显的语言和认知能力的损害,反倒还具有某些方面的超常天赋。


比如沉默寡言的他们却能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擅长的领域。

而且,他们还能通晓大量的技术性细节,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像爱因斯坦、牛顿、莫扎特、托马斯·杰弗逊等都疑似是这种类型的人。



同时,阿斯伯格并没有责怪孩子的父母,而是认为认知缺陷是由基因造成的。


他认为自闭症的孩子和家庭需要大量社会支持和服务,并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天赋。


当洛娜·温读完这篇论文后十分激动,心想自己终于可以不必再接受骂名了。



随后,她发现阿斯伯格一生发表了300多篇论文,其中提出了自闭症“疾病谱”的超前概念。

可它们统统都被无情地埋没了,即便阿斯伯格去世后都无人知晓。


但其实他论文里的许多言论也被研究者证实是正确且有效的。

洛温·娜便开始大力推广这些理论,尤其指出自闭症与父母的态度是并无关系。

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们身上莫须有的罪名才得以洗清。



为此,洛娜·温还特地引入了术语“阿斯伯格综合症”来形容他口中的“小教授们”。


自此,生前籍籍无名的阿斯伯格从此声名鹊起,备受人们的推崇和敬仰。


1992年,阿斯伯格综合症被国际疾病分类收录。两年后,《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也收录了这种疾病。



大多数人认为阿斯伯格的理论惨遭埋没的原因是他当初没有和纳粹同流合污。

因为二战时他几乎所有的同事为了自保都选择加入纳粹党,他却始终没有加入。


据记载,阿斯伯格战后采访时宣称自己是纳粹意识形态的抵抗者,并且保护患者不受纳粹的伤害。

鉴于他的理论推翻了几十年来对自闭症的错误认知,人们也很自然地相信他就是那个敢于从纳粹魔爪中拯救性命的英雄。



然而,通过对史料的深入挖掘,历史的真相却大跌眼镜,令人愤怒。


资料显示,早期的阿斯伯格给儿童精神病分类时还采取着相当谨慎的态度。


可到了1938年,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将自闭症患儿描述为“特征明显的儿童群体”,“不正常的儿童”;1944年便出现了“自闭性精神病”一类的诊断标签。



与他的同事相比,阿斯伯格在临床文件中对残疾或精神病患儿的描述更为消极。


比如,对于一位名字叫里奥的男孩,他的同事认为“各方面都发育良好”。

阿斯伯格则将他描述为一个“非常难以相处,有精神疾病的男孩,在儿童中很不常见”。

 


那是什么原因让他突然采取这样夸张的表达方式呢?


无独有偶,史学家发现从未加入过纳粹的阿斯伯格却能一直在纳粹执政期间平步青云。

要知道,那时他几乎所有的同事都被撤职了,他又凭什么能一直升职呢?


原来当时希特勒推出了“积极优生学”政策,将孩子分成“基因”健康的和“基因”不健康这两类人。


而只有对社会可能有价值的孩子才有资格被抚养下去。相对地,那些患有先天缺陷的孩子则会被送进专门的“儿童安乐死”诊所,被残忍地杀害。



因此,医学沦为纳粹作恶的手段,包括精神科在内的医生有权决定哪些人能活,哪些人得死。


身为儿科医生的阿斯伯格也同样拥有类似的权利。

虽说他没有直接加入纳粹,但他也接受了“积极优生理论”的洗脑。

同时,他巧妙地将其用来讨好纳粹,从而能够不断获得升职。


紧接着,挖掘出来的其他证据也显示他确实是纳粹杀人机器的同谋。



在他亲笔签署的转诊信中,他至少签下了两名儿童的死亡判决书,并将其送往维也纳的专门儿童安乐死中心。


同时,有一个向该中心送交了数十名儿童。而阿斯伯格则刚好在该组织里担任要职。

调查显示,所有儿童无一例外地死在这个中心。



要知道,这个中心里的医生会拿这些无辜的孩子做人体实验,甚至直接杀死他们。


据记载,一共有近800名儿童在那里遇害,其中大部分是残疾人或被认为有心理疾病。


这些孩子有的被活活饿死,有的则是被注射而死,但最后均被记录死于各种疾病等。



当这些不可磨灭的真相浮出水面时,人们表示震惊的同时也一场愤怒。

谁也没想到这个自闭症研究的先驱竟亲手将无辜的孩子送入安乐死中心。


曾经阿斯伯格在大众心中伟岸的形象也轰然倒塌,成为了众矢之的。

不少人还将目光转向了以他命名的阿斯伯格综合症,认为它的存在简直侮辱了自闭症患者们。

很快,阿斯伯格症一词从美国通行的最新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删除了。



想想真是可怕,要是没有对这段纳粹历史的挖掘,人们恐怕还一直将这位恶魔像天使一样供奉着。


仔细回顾他的学术研究,我们只是能勉强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那就是,阿斯伯格从来没有提到过那些不是天才的自闭症的孩子们。


但其实在自闭症的孩子中,只有一小部分会表现出超常的天赋。

而大部分只是不幸患上了先天性障碍的普通孩子。



我们常听到的自闭症也远不止阿斯伯格症一种,它的谱系相当广泛。

其中涵盖了语言、社交、智力、行为等方面的先天障碍。


当下,自闭症患者的增长速度很快,数量惊人。

数据显示,我国的自闭症人群就可能超过1000万,0-14岁的患儿就超过了200万。

据估计,它还在以每年新增20万的速度在增长。



可如今,我们仍缺乏对自闭症患者的正确认识,甚至盲目地认为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是天才。


实际上,他们中的大部分连当一个普通人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试想一下,当一个人有一双明亮的双眼,却很难和他人进行对视;有正常的听力,却对亲人的呼唤充耳不闻;能正常讲话,却难以进行交流沟通......

那该是多么煎熬的一件事情?


可以预见,自闭症患者以及其家属背负的痛苦和压力也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迄今为止,科学上还尚未研发出能够彻底治疗自闭症的灵丹妙药。


目前已有的药物只是辅助缓解一些行为问题和情绪障碍。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便是纠正异常行为和训练社交能力。


这或许可以让他们重新拥有融入社会的能力,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不过,它需要自闭症患者以及亲人们漫长的抗争与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



对他们来说,网络上鼓吹自闭症天才论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我们更应给予他们及其家人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至于阿斯伯格的人设大反转着实令我们愤怒。

但它也许是一个契机,让我们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这些特殊的孩子。



*参考资料

The truth about Hans Asperger’s Nazi collusion.Simon Baron-Cohen

Hans Asperger 'collaborated with Nazis' in WWII.BBC.19 April 2018

书籍:《亚斯伯格的孩子:纳粹维也纳时期自闭症的起源》Edith Sheffer W. W. Norton (2018)

Asperger syndrome.Wikipedia.2018.6.26

段云峰,吴晓丽,金锋.自闭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5,45(09):820-844.


标签: # 自闭症 # 纳粹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