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背信弃义干的恶心事,连英国人都痛骂他人渣!

01-01 生活常识 投稿:懵智
李鸿章背信弃义干的恶心事,连英国人都痛骂他人渣!


太平天国,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一个割据王朝,从这个政权诞生的那一刻起,尔虞我诈,刀光血影就伴随其左右。今天眠眠要说的,就是其中一段比较冷僻的内斗黑历史。



作为太平天国后期最重要的军事领袖,李秀成自从1860年6月初率部攻克苏州后,一直坐镇这里,是苏州实际上的统治者。


可是当1863年12月初,苏州被李鸿章的淮军拿下时,李秀成并不在苏州城内。当时的苏州之战也经历了如同天京之变一样的腥风血雨。



01


1863年2月起,李鸿章的淮军从上海发兵向西攻打太平天国的地盘。与他一同作战的还有一支数千人的雇佣军,是由原先的洋枪队扩编而成,名为“常胜军”,英国退役军官戈登担任统领。


虽然这支军队主要由中国兵勇组成,但各级头目多为洋人,武器装备也比较先进。



淮军一路攻占了嘉定、常熟、太仓、昆山、吴江、江阴等城,11月开始进攻苏州。自从3年前太平军攻克苏州后,就将这里定为太平天国的苏福省省会。太平军加固了苏州的城防,在城门设置大炮,有重兵把守。


当时主帅李秀成带兵去增援天京了,城中留守的主将是慕王谭绍光。谭绍光是广西象州人,是从参加金田起义干起的。他在击破清军江南大营和攻克苏州中建有战功,被封为慕王。


除了谭绍光外,一同守城的还有“四王”:纳王郜永宽、康王汪安均、宁王周文佳、比王伍贵文,以及“四天将”:张大洲、汪怀武、汪有为、范起发,共八员大将,也称八王。


他们手中掌握着苏州城内大部分兵力,镇守着阊门、胥门、盘门和齐门四座城门。慕王谭绍光自己管辖娄门和葑门。



清军来到苏州城下,与太平军多次交火。可是因为苏州城防守严密,清军一直强攻不下,反倒造成自己损兵折将。


就在李鸿章一时感到束手无策之时,苏州城内戈登手下的一名旧部透露出消息:纳王郜永宽等人与主将谭绍光一直不和。而且郜永宽已经有了投降的念头,他试图通过淮军副将郑国魁联系清廷投降。郑国魁本人就是一个太平军的降将。


李鸿章得知这个消息,自是大喜过望,立即派遣总兵程学启与郜永宽秘密联络。这个程学启原先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部属,安庆之战中投降了清军,他的妻儿随后被太平军绞杀。



程学启自然更加死心塌地为朝廷卖命,他跟随曾国荃的部队征战,屡立战功。



02


11月28日,郜永宽派康王汪安均出了苏州城,悄悄潜入清军军营,与程学启等人开始首次谈判。开始,李鸿章对郜永宽的投降一直存有戒心,因为之前他吃过太平军诈降的苦头。


在攻打太仓时,城中的太平军守将求降。于是,李鸿章派他的弟弟李鹤章去受降,守军开门相迎。就在李鹤章率部渡过护城河入城时,突然城内伏兵杀出。


清军连忙后退,李鹤章因躲避不及腿部中弹受伤,差点送了性命。那次清军伤亡惨重,被诱杀了一千多人。



第二天,恰好李秀成率军回到苏州,他敏感地发现郜永宽等人守城的意志不坚定。就对他们说,现在太平天国大势已去,你们都来自两湖,你们要做什么我不管,但我们彼此不要相害。众人见李秀成这么说,都下跪表示对天王洪秀全的忠心。


审时度势之下,李秀成决定放弃苏州,但谭绍光坚决不同意,表示自己誓与苏州城共存亡。李秀成只好于12月1日凌晨自己带领万余部下从胥门出光福、灵岩离去。


李秀成一走,郜永宽他们更加没有了畏惧,随即与程学启等在苏州城外的阳澄湖上密商投降事宜。这次戈登也参加了,但他不参与具体细节,只负责保证郜永宽的安全。


为了表示自己投降的诚意,郜永宽决定杀死谭绍光,将其首级献给清军。但是他对于自己在投降之后,能否保全性命或受清廷的重用,仍然很不放心。


李秀成


为了让郜永宽打消这个疑虑,由戈登出面担保,保证投降太平军官兵的安全。程学启也折箭起誓不杀降将,答应事成后给郜永宽二品总兵官职,其他降将给予副将官职。事情谈妥后,程学启还和郜永宽结为兄弟。



03


12月4日中午,郜永宽、汪安钧等八人一同前往谭绍光的慕王府。共用午餐后,大家来到慕王议事厅召开军事会议。谭绍光试图说服部众齐心协力保卫苏州,他责备有人心存异志,动摇军心。


汪安钧当即出面反驳,双方在议事厅中争吵起来。突然,汪安钧跳起来,脱掉长袍,抽出一柄短剑,迳直向谭绍光颈上砍去。众人随之一拥而上,杀死了谭绍光。


接下来,更血腥的一幕发生了:天将汪有为上前割下了慕王的首级。


太平天国视女性为草芥


当晚,郜永宽请求清军调兵入城,帮助清剿。随后,八王对谭绍光的部下大肆捕杀,一千多人死于往日袍泽的刀下。


第二天,郜永宽等人将谭绍光的首级送到程学启营中。在清军对首级验视无误后,郜永宽等人便打开城门放清军入城。清军入城后,又搜剿和截杀了慕王余党千余名。来自两广的太平军被逐出西门,清军顺利进占苏州。


当晚,投降的太平军官兵剃去标志性的“长毛”,表示归顺大清。李鸿章定于6日中午举行归降大典。



这时八王请程学启转告李鸿章,要求兑现议降时许诺的三个条件:就是将投降的太平军编为20个营,仍由他们指挥,仍然屯据阊、胥、盘、齐四个城门。同时保举他们总兵和副将的官职。


程学启顿时心中不快,认为这些人“围困始降,毫无悔罪之意,仍多非分之求”。联想到城内的一些异常情况:郜永宽等人依然没有剃发,城内各大街巷都有石堆垒起,设立关卡。


他怀疑郜永宽等人还在为回归太平天国留后路。而城内清军断然不是十万装备精良,战力强悍的太平军对手。


程学启表面上不动声色,假装表示自己会请江苏巡抚李鸿章满足这些要求。


清代的苏州城


随即,程学启就去见李鸿章,在陈述了降将们所提的要求后,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把这八个人杀掉。


李鸿章起初有些惊愕,反对这样做,他认为自古有“杀降不祥”的说法,而且如此做是自己树敌,会让其它地方的太平军失去幻想,死心塌地的抵抗到底。


不料,程学启却反应激烈,认为投降的太平军多出清军几倍,并没有心服。不杀掉为首的,与他们分城而处,一旦生变,十分危险。他竟然脱下头上的官帽扔给李鸿章,表示要与李鸿章诀别。


电影投名状里,就还原了“苏州杀降”这一幕


这下弄得李鸿章也疑心重重起来,联想到其弟在太仓的遭遇,不禁不寒而栗。最后在程学启反复劝说下,李鸿章同意设计处死这八个降将。




04


第二天,李鸿章设下宴席,邀请郜永宽等人赴宴。接到邀请,八王欣然前往,却不知他们要赴的是一场夺命的鸿门宴。


郜永宽等八人骑马来到娄门外的淮军军营中。谒见时,李鸿章对他们少不了一番勉励。八人入席后不久,就有军官进来递交紧急公文。李鸿章随即推托有公务退出,让程学启代为陪酒。


过了一会,有八个武弁,每人手捧一顶红顶花翎的官帽,恭送到八王面前。八人不知是计,得意地站起身来,解去头上的黄巾准备接受顶戴花翎。



这时手持官帽的八个武弁站在郜永宽等八人身边,众人都起身观看。突然,八个武弁飞快地拔出腰刀,程学启布置的伏兵也从幕后涌出。转瞬之间,八王鲜血飞溅,人头已经落在八个武弁手中。


接着苏州城内一声炮响,杀声四起。程学启带队进城,宣称:八王诈降被诛,与城内降众无关,反抗者杀无赦。


清军大兵随之蜂拥而入,挨家挨户进行大搜捕,将八王的亲信及彪悍官兵押解到双塔寺的院中屠杀,同时纵容清军在城中大肆抢劫。



英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亲历记》中写道:双塔寺的“庭院约半英亩左右,地上浸透了人血,抛满尸体的河道水带红色,地下三英尺深也浸染了鲜血”。究竟杀了多少降兵无从考证,有说是大约2万多人。其余数万降兵分批遣散回家。



05


按说,不管对太平天国如何评价,杀降的举动很不道义,也不光彩。古代就有秦将白起屠杀二十万赵国战俘,在历史上倍受谴责的先例。


可是,清廷却下旨表示支持李鸿章的杀降行为,说他 “所办并无不合,甚为允协”。而即使以理学家自诩的曾国藩,竟然也为李鸿章杀降叫好,称“此间近事,惟李少荃在苏州杀降王八人最快人意”。


至于对杀降一事最为起劲的程学启,事后有人责备他,说你也是降将,为何如此荼毒?程学启却声称:“杀降负盟,为国无私,此心可质鬼神。”



程学启因为攻取苏州有功,被朝廷授一品封典骑尉世职,赏穿黄马褂。不过第二年,程学启在攻打湖州时被子弹打中太阳穴,后因伤重而死,下场可悲,也算是报应。


不过,此时却有一个人不干了,那就是在阳澄湖上谈判投降时作为担保人的洋鬼子戈登。戈登对杀降的筹划并不知情。当初听说慕王谭绍光被杀,他还表示深感可惜。


郜永宽的家人躲过屠杀,逃到戈登那里跪求保护,郜永宽的义子哭诉其父被杀。戈登亲眼见到被砍倒的八具无头尸体时,才知道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顿时怒火中烧。



他责骂李鸿章背信弃义,是蓄谋而为。而且认为自己为太平军作保,深受欺骗和侮辱。


戈登竟然提着枪去李鸿章营中,要逮捕这个巡抚。李鸿章当然是避而不见,戈登向李的坐椅连放数枪,悻悻而去。


戈登看来不懂也不屑兵不厌诈的道理,在他看来,如此说话不算数,坏了西方的契约精神。因为戈登是担保人,这个失信事件严重损坏了他的声誉。


戈登找不到李鸿章,于是留下了一份最后通牒,声称要求李鸿章辞职,不然他要率领常胜军攻打淮军,把苏州还给太平军。他带着常胜军返回昆山的驻地后,给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写信,要求英国进行干预。



李鸿章见遇上这么个难缠的家伙,也有些慌了手脚。他急忙向在中国颇有影响的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求援,请他代为调解。同时奏请朝廷奖励戈登的常胜军7万两白银。


最后,戈登要求李鸿章发了一个文告,说明杀降时“戈总兵已调队回昆山,无从晤商,亦无由获知,实与该总兵无涉”。


一场风波才算平息。后来随着清军攻克常州,太平军土崩瓦解,大势已去。常胜军也在昆山解散。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认为,李鸿章“杀降已为君子所不取,况降而先有约,且有保人耶?故此举有三罪焉:杀降背公理一也,负约食言二也,欺戈登负友人三也”。



因此,李鸿章虽说一生争议无数,然而连外国人都看不下去的一件蠢事,非“苏州杀降”莫属。


标签: # 太平军 # 苏州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