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孩子管好,不然我踹他!”
“自己孩子都管不好,要不要我帮你踹他?”
难道这样就能解决问题?
熊孩子的背后,是教育的惨败还是容忍的缺失?
1
夏天到了,这个季节最闹心的三件事莫过于气温,蚊虫,熊孩子。
其实熊孩子哪个季节都有,只不过夏天的熊孩子能量格外充足。
这不,最近微博上转发最热的一段视频就是在某饭店,因为孩子,直接引发了家长和路人之间的火拼。
起因是小孩子在桌子下面玩耍,吵到了旁边一位正在用餐的女大学生。据说这名女大学生当时正在和男友吵架,情绪不好。于是直接走过去作势要踹小孩子。
从视频上看,女学生一脚过去踹在了墙上,孩子的母亲起身和女学生厮打,被服务员阻拦后,孩子的母亲还把服务员打了。
从简单一段视频来判断谁对谁错太过草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小孩子。
而且在餐馆殴打服务员的这位大姐,也真的是素质堪忧。打了人之后还用“气迷糊了”“当时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样的说法来给自己开脱辩护。
你气迷糊了抽自己嘴巴子啊,你打服务员干什么?
教育是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但是关于熊孩子的争论,这些年似乎愈演愈烈。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有关熊孩子的段子和新闻,屡见不鲜。人们在各大论坛上相互诉苦并交流着。但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2
家长一方表示,自己很委屈。
指责家长们带不好孩子的,一大半都是没结婚的小年轻。没洗过尿布没喂过奶,没经历过什么叫生了孩子晚上就没有觉睡。上嘴皮碰下嘴皮,先喷爽了再说。
但孩子生下来了,总要有人带,而且还是个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的孩子。要承担起这个教育的责任的,有且只有孩子的父母。
父母是伟大的,但父母也是人,能力有限。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没有经验,只能在不断地试错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
而且,谁也不是一天24小时都能紧绷着一根弦,用自己所有的精力照顾孩子,并且在孩子犯下各种让人头疼的错后都有足够的耐心对其谆谆善诱。
家长也得腾出空来吃饭不是?小孩子天生坐不住,好奇心重,趁着家长吃饭的空当溜出去玩了,就这几分钟,偏偏出事了,家长们自身也是措不及防。
旁观者这时站出来批评,批什么呢?批孩子吃饱了不该跑出去玩儿?还是批家长在吃饭的时候也得用根绳把孩子拴裤腰带上。
自己没带过孩子的人,往往站在道德的高地上随意开火,指责家长这里不到位,那里不妥善。但是真的让他们带孩子,未必能做得多好。毕竟,说比做容易多了。
家长在带孩子的时候出现了疏忽,导致孩子闯了祸。一定要用暴力的方式来惩戒孩子么?
视频中女孩所作所为,已经不是教育了,不管那一脚踹在孩子身上,还是踹在墙上,都是一种泄愤和威慑的行为。
以孩子幼小的心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因为在他的眼里,这个摆了饭桌的地方,和自己家好像是一样的;桌子下面是个未知世界,那里可能很有趣。
在这种情况下突然遭受到陌生人的训斥,孩子非但不会理解自己行为的错处,反而会更加迷茫和困惑。
如果视频中的女大学生没有选择那样粗暴的解决方式,而是找到孩子的家长要求其制止孩子的行为,事情就有可能不会演变到这一步。
教育孩子,一部分肯定是家长的责任,一部分则是社会的责任。
孟母三迁的故事,不就是在说社会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吗?如果社会给孩子们看到的是张牙舞爪的面孔,那么孩子要么就是被吓得瑟瑟发抖,要么以后会回馈以乖戾胡闹的态度。
相反,如果我们对待孩子,能够多一些宽容引导,少一点打骂责罚,孩子的教育和我们的生活,都将轻松许多。
3
而站在路人的角度,大家就会觉得,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熊孩子的背后必然是更熊的家长。毕竟,子不教,父之过。
孩子教不好,就是父母的过错。
其实并不是说父母有意不管教孩子,而是现在大多数的父母在决定要孩子之前,准备工作做得并不充分。
他们生孩子的理由或许并不是双方全心全意地在期待彼此爱情结晶的出生,而是“反正到年纪了”“同学朋友都有孩子了”“趁着爸妈现在身体好还能帮着带”。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自己才刚刚脱离孩子的世界没多久,就要去养育一个孩子,可想而知,他们是怎样地手足无措。
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孩子,作为家长,他们也会十分上心,衣食住行都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最好的。澳洲的奶粉,香港的童装,日本的婴儿车,美国的婴儿床。
但是他们思想上的准备并不充分,导致教育环节跟不上,所以没能够及时培养孩子的社会属性。
孩子本身就好奇心重,比较顽皮,一不小心就闯了祸。
闯了祸不要紧,如果家长能够及时出来道歉,大部分人都会表示原谅和理解的,但有些家长的行为着实不敢恭维,毫无底线地护犊子。
我老老实实坐地铁,熊孩子从我今天刚刷的白球鞋上踩过去也就罢了,家长还不道歉,用一副理所应当的表情告诉我:
“孩子那么小,他懂什么?”
“你那么大的人了,还跟一个孩子计较?!”
“你怎么能这样说孩子!他还是个孩子啊!”
他不懂你教育他啊!他是个孩子就想干嘛干嘛了?我凭什么承担你家孩子犯下的错?我凭什么活该?
家长们那些话说出来基本就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任谁都没有心情去体谅这个孩子了。
4
在我看来,这次事件中的三个人,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关系链。
如果小孩子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长大以后,就会成为仅凭个人好恶去对待他人与社会的人:我喜欢的,就是正确的合理的;我不喜欢的,就是没有价值的垃圾。
而当他们长大也有了孩子,儿时的观念体现在育儿理念中就成了:“我孩子这么做是不小心,为什么不能原谅?况且又不是我挑唆他这么干的,我有错吗?我也没错,孩子也没错,你们嚷嚷什么?有什么了不起的!”
让人闻风色变的熊孩子,就是这么高产出来的。
有首歌里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听上去是挺口号的,毕竟,知难行易。
那不然呢?
难道我们还要在“孩子也不能有特权”“孩子毕竟还小”中至死循环?
你说呢?
- 特别声明:本文为企业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快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