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王朝发行的钱币3(从秦开始

01-01 生活常识 投稿:若隐若现
中国封建王朝发行的钱币3(从秦开始
孝建四

大明四铢


南齐五铢


太清丰乐钱,面篆文、背四出,一释为“天清丰乐”。以往发现甚少,属珍稀品。钱币界对此钱的出处原有不同看法,有说是六朝厌胜品,有说是北朝钱。《简明钱币辞典》注解为:“太清丰乐,南北朝时期铸钱,一说为南朝梁武帝太清年间(547—549)铸,一说为西凉(应改为前凉)张天锡称太清时铸。” 2001年,江苏宜兴地区突然发现千余枚(一说二三千枚)太清丰乐钱,大部分品相完好,似未曾流通即入土的东西。该钱流入市场后身价大跌,但对于钱币界来讲已澄清了一个事实,即太清丰乐钱确为南朝梁武帝太清年间所铸。

梁武帝萧衍出身豪门,南齐时任雍州刺史。因齐后主萧宝卷昏庸荒耽,杀戮大臣,萧衍决定起兵,自上游水陆并进,不日攻克南京,做了梁朝的开国皇帝,改元天监(502),铸天监五铢,其中有省去外郭的,称为“女钱”。 普通四年(523),尽罢铜钱,改铸铁五铢,厚肉小样,背四出。由于铁贱易得,民间私铸成风,以致铁钱在短期内迅速贬值,交易时车载斗量,不复一一点数。太清是武帝最后一个年号,估计此时准备重行铜钱。新铸的太清丰乐背文四出和铁五铢的形制一脉相承,自属正用品无疑。当时正值侯景之乱,新钱刚铸不久即逢夭折可能为避兵祸,这批太清丰乐被埋入地下,历经一千五百年才重见天日,又分散到全国的爱好者手里。昔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算一件好事。

萧衍文才武略,超迈一时,一生著述甚多。做皇帝后还经常读书写作至深夜,自奉甚俭,布衣皂帐,食无荤腥,粗饭豆羹而已。五十以后不近女色,阪依佛教,三次舍身同泰寺,但均被群臣出钱赎回。可是,就在“太清丰乐” 钱铸成不久,北齐降将侯景突然举兵南下,围攻建康,在太清三年俘虏了萧衍父子。一代开国君王萧衍,很快就饿死在幽禁他的台城内。

太清丰乐



分享到
天嘉五铢



分享到
太货六铢



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南北朝时的陈宣帝发行新货币,铸 “太货六铢”。此钱属五铢系列,重量、形制均与五铢钱相近。有趣的是其篆书四字钱文右侧之“六”字,宛若一人形,身首俱备,手足齐全。此“人”两脚八字掰开,双臂环置腰间,俨然叉腰当街站立。

太货六铢钱一枚要抵十枚五铢钱,无端令百姓一下子损失九成资财。如此巧取豪夺,无度搜刮,百姓怨愤而生咒骂,戏谑地称之为“叉腰哭 天子”,即为圣上哭丧。翻阅资料可知,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人,凡哭丧者大多皆作站立叉腰状。百姓如此形容,十分贴切。奇怪的是,可怜陈宣帝果真在一片“哭”声中驾鹤西去。有诗为证:“陈顼六铢始铸成,一铢增后难权衡。存亡天子共太货,六字叉腰哭几声。” 南朝梁时,因铜材匮乏,铜钱囤积,导致铁钱盛行。《隋书-食货志》称:“铁钱遂如丘山,物价腾贵,交易者以车载钱,不复计数而唯论贯。”由于门阀士族专政,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至侯景之乱,梁武帝饿死于台城,三年后,西魏军队攻破梁新都江陵,掳掠几尽。这时南方军阀陈霸先在南京大败东魏军队,掌握了南朝统治权。

公元557年,小吏出身的陈霸先受封陈王后仅四天,即废梁敬帝自立,史称南朝陈。陈朝主国只有32年,先祷天嘉五铢,在行将灭亡之际又铸行太货六铢,并以此钱闻名于后。太货六铢钱从纯艺术角度来看,完全可以称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不仅铸工精整挺拔,工艺匀称细美,完满无缺,其源自玉筋篆的钱文书法,也是秀丽端庄,古朴凝重,视为六朝钱币中之一大精品,居南朝钱之冠,反映了南北朝时期金属铸造工艺的高超技术,也说明了1400多年前我国钱币文字书写不仅讲究章法和布局,而且开始追求字体的形态秀美。应该承认,人们关于“叉腰哭天子”的借喻,不仅仅反映了百姓的一种怨恨情绪,也正是“太货六铢”钱文的美学意义所在。

据《隋书’食货志》载:太货六铢始以一当五铢之十,与五铢并行,后收为以一当一,短短几年中搞得币制混乱。太货六铢尽管铸造精美,问世后名声不好,很不受欢迎。在老百姓的强烈反抗之下,当朝不得不改为只当五铢钱一枚使用。不久陈被隋朝所灭,只行用了三年的太货六铢便寿终正寝。 南北朝时期,经济衰颓、钱法紊乱,但不乏钱币珍品。太货六铢尽管有“丧钱”之说,但也是公认的珍品。北朝时的北齐和北周先后铸行的常平五铢、五行大布、永通万国等吉语钱,还有北周仿王莽钱祷行的布泉,更是有“美钱”之称。

南朝宋、齐、梁、陈差不多都铸轻钱,主要是为了搜刮民利。南朝陈初建时,梁时通行的铁钱已极度贬值。梁元帝时曾铸过二柱五铢,以一当十。梁末敬帝时,又铸四柱五铢,以一当二十。所谓二柱是指五铢钱正面穿上下二星,四柱即正面上下二星,背面左右二星或上下二星。这两种钱都是不足值币,流行时间不长,至今巳很少见。 陈朝文帝时还铸天嘉五铢,以一当十。有人曾认定此钱为梁帝的天监五铢,但其文字轮廓与陈宣帝时的太货六铢甚似,应属陈钱。陈宣帝因铸行太货六铢而出名,想不到却将自己钉在了币制混乱历史的耻辱柱上。

论及太货六铢的钱文风格,太清丰乐钱应该一提。该钱的铸造年代,钱学界一直存在争议。近代钱学家丁福保在《历代古钱图说》中认为“其铸造年代皆无考,以其形制类六朝钱币”。著名钱币家华光普在《中国古代钱币目录》中把此钱列为梁武帝时代所制。然而,从其钱文的字体来看,充满了六朝的钱文气息,特别是太清丰乐的 “太”和太和五铢、太货六铢的“太”在字体的风格上有着惊人的一 致。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而是这个时代文字特征在钱币上的充分体现。还有北魏孝文帝所铸的太和五铢。史学上称,北朝从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开始,北魏孝文帝元宏是一位颇有气度的君主,他决心摒弃落后的鲜卑旧制,实行汉化政策,迁都洛阳,改汉姓,讲汉语,穿汉服,铸行篆文太和五铢就是汉化政策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其中有一种太和五铢钱的 “太”字与太货六铢的“太”极相似,值得探讨。

我以为,无声而秀美的钱币, 作为一种历史遗存,是传承人类文化的有效载体。钱币凝聚着设计和制造者的艺术思想、审美情趣、思维特点以及行为方式等内涵,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有许多流传至今的珍品钱币,依然传递着许多令我们绞尽脑汁也难以解读的信息。自中国钱币形成较为固定的形制和传统后,钱文图案蕴涵的内容就愈加丰富,在民俗风 情的历史长卷中占有一席之地。太货六铢通体大方有度,其风格正与南北朝时总体的艺术审美及价值取向一致。特别是其精美钱文,给后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审美空间。时至今日,世人还在津津乐道地品评着太货六铢上“六”字的书写技法,感叹着政权的兴替、历史的无情。太货六铢存世较少,而“金”字旁作四豆点的更为少见。

陈是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陈宣帝是陈王朝中倒数第二个皇帝, 其子陈叔宝即陈后主。这是一个不争气的皇帝,荒淫至极,不理朝政。当时有所谓“狎客”这个词,指的就是陈叔宝和宠臣们将贵妃、 嫔妃夹在左右,制淫词,唱淫调,君臣昏乱,荒废大业。隋兵南下时,陈后主自认为有长江天险可守,不以为然。祯明三年(公元589 年〉,隋兵顺利地攻进建康城,陈叔宝这时才大梦初醒,但为时已晚。太货六铢成了这个末代王朝的陪葬品。太货六铢是陈宣帝后期所铸,历史没有陈叔宝铸过钱的记载。陈叔宝在位时,太货六铢还未退出流通领域。我以为,陈顼的劣迹没有他儿子厉害,“叉腰哭天子”应该是指的南朝末代皇帝陈叔宝。

沧海桑田,事过境迁。太货六铢精美无比,又是有名的“丧钱”, 加之通行时间不长,铸量有限,素为历代泉家所钟爱。此钱是无辜的,其何丧之有?尽管是纯属巧合,相信诅咒可送人上西天更是无稽。如果真有罪过的话,一切的罪过都在于利用它横征暴敛的统治者们。此钱所能传递给我们需发掘和解读的信息就是: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


标签: # 钱币 # 五铢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