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模样,一副肝肠,他写出了史上最长的唐诗!

01-01 生活常识 投稿:以云为纸
两个模样,一副肝肠,他写出了史上最长的唐诗!


萧树


同为“花间派”宗主,韦庄的粉丝比温庭筠少很多。

他这一辈子,先是忙着吃苦,老了又忙着做官,只是顺带着在电光火石的情感激荡中,蹿起了一小串接一小串的烟花。

他是大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京兆韦氏,名头大大,但落到韦庄头上时,只剩下破落的穷日子,有家世,无靠山,屡试不第,考到了四十二岁还是白衣之身,一气之下,把名字改为“韦庄”。

但改名没改运,四十五岁时,他再次入长安赶考,名落孙山不说,还赶上黄巢攻陷长安,他陷入刀兵战乱,与家人失散,两年后才从死人堆里钻开来,逃奔洛阳。

从此他辗转天下,羁旅漂泊,基本没有消停过,更可悲的是,走一路惊吓一路,到处都是烽火狼烟,攻伐杀戳,尸山血海,犹如亲历修罗道场。

即使这样,一介书生的颠沛流离,也少不了诗书相伴,一路行吟。从趣味上说,他喜欢白居易那样的清词丽句,但历经无数苦难,让他更崇仰杜甫的“诗史”巨笔。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台城在南京鸡鸣山南,东晋到南朝都是皇宫所在地。这诗看着是一笔一画在写景,水墨画般的清丽,再一瞅却满是凭吊之意,沉重、郁闷。这就是韦庄诗的“沉郁”特色。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故城。

——《金陵图》

这首诗写得巧妙又精细。老早前,老师经常教我们用这法子,选一个出人意料的角度写出绝妙的好作文。它同样是写金陵,但从画扯上去,还说“伤心画不成”。

是呀,一幅静态的画面,怎么能画出“伤心”这样的内心感触呢?作者却偏偏说能,可以画出来!这“伤心”画在哪儿呢?就在“老木寒云”之上,满满的全落在上面啊!

也可以说是吊古,凭吊六朝旧事,但对应的是现实中的山河破碎,就像从画中窥破了晚唐无可逃避的结局。

还是这个特点:细致、清丽,然而沉郁。整首诗闷得透不出气来。

前年相送灞陵春,

今日天涯各避秦。

莫向尊前惜沈醉,

与君俱是异乡人。

——《江上别李秀才》

这诗一眼看到底,没啥不好懂的。这在说,偌大的国土,各自逃命的人,逃着,逃着,竟然又碰一块儿了!  看来,流落异乡的,有你,有我,一定还有他!

后来,漂泊路上,韦庄又遇到另一个人,记在《与东吴生相遇》中——

十年身事各如萍,

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

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

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

未衰应见泰阶平。

这次一口气说了十年,头发都白了,老得都忘了花有多美,只与老酒结成了好伴。十年伤心事,八句话,五十四个字一下全拢齐了,文字洗炼精彩,内容却沉郁难言。

韦庄这个时期的心态,完整体现在《寓言》中——

为儒逢世乱,吾道欲何之。

学剑已应晚,归山今又迟。

故人三载别,明月两乡悲。

惆怅沧江上,星星鬓有丝。

——《寓言》

这首直接写韦庄身处乱世的愁苦无奈。

韦庄一直有事业心,想凭功名报效国家,免乱世黎民于涂炭,但到头来但如江上不系之舟,漂零无依,志向、抱负、愿景,都失了方向,而这时想再做拔剑而起的勇士已经来不及,做避世归隐的名人也太迟,任凭鬓角斑白,只有满怀的惆怅如江水般流淌。

这个时期,他最重要的创作是《秦妇吟》,此诗长达1666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

诗中,他借从长安逃难出来的“秦妇”之口,说“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战乱荼毒,毕现纸端。这诗让他声名大噪,被称“秦妇吟秀才”。

后人将《秦妇吟》和《木兰辞》、《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三绝”,但韦庄却未将此诗编入《浣花集》,并禁止家人后代再读,以致《秦妇吟》散佚,后于清末在敦煌莫高窟古写经中发现,才重见天日。

走到如此田地,韦庄一定也认为他这一辈子差不多就这样了!谁知峰回路转,命运大喘气,他竟然在六十岁那年,考中了进士,被授“校书郎”,专为皇帝草诏。

没两年,西川节度使王建与东川节度使顾彦辉大打出手,皇帝命韦庄为判官,配合谏议大夫李询奉使入蜀,给两个节度使劝架讲和,王建把皇帝正儿八经送来的诏书一扔,继续猛揍顾彦辉,把东川西川的地盘全占了。

同时,他对韦庄的才干非常赞识,非常希望韦庄来四川跟着自己干。

见多识广的韦庄当然不会贸然答应王建,他回到长安与兄弟韦蔼一起编《又玄集》,刚编好,宦官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这让韦庄对唐王朝彻底死了心,就跑到四川跟了王建。

王建马上任命韦庄为掌书记,韦庄开始展现他的政治才能,对内安抚人心,对外既避开藩镇战事,又化解朱全忠吞并西蜀的阴谋,在朱全忠逼唐哀帝禅让皇位,唐朝灭亡。

韦庄率领将领劝王建自立为帝,韦庄也因此晋升左散骑侍,判中书门下事等官,“凡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由庄所定”。整个蜀国的典章制度,都出自韦庄之手。次年,韦庄升为蜀国宰相。

韦庄由逃难书生到开国宰相,完成大翻转,人生换了副崭新的模样,但依旧是诗人肝肠。

作为宰相,他给黎民百姓生息教训,为一方土地带来安宁,政绩彪炳;作为诗人,他也迎来自己创作上的大丰收。

这个时期的蜀国,集中了大批从中原避难而来的文人,韦庄俨然为蜀国文坛宗主,在蜀国相对安宁的环境中,创造了蜀国诗词创作的空前繁荣,而韦庄也进入自己诗歌创作的新时期。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在晚唐不断的社会动荡中,韦庄长期在江南游历,江南成为他的第二故乡。让韦庄刻骨难忘的,不仅是江南美好的自然风光,更是江南百姓闲适安宁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成为陷身战乱的韦庄最大的向往。

这阙《菩萨蛮》虽然受白居易《忆江南》的影响,但并未局限于对江南美好的单纯回忆,结尾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直接将对江南的珍念与现实的感遇相呼应。

面对如此美好的江南,诗人不能回乡,更不敢回乡,一回乡便注定“断肠”,由此可以想见,现实是如何不堪!这样的结尾,真是神来之笔,也使这阙词的境界远高于白居易的《忆江南》。

同样因为这阙词,使韦庄与同为花间派大词人的温庭筠在创作上有了明显区别,韦庄词中的家国情怀,一反温庭筠缠绵于闺情的儿女情态,境界大开,清新入怀!

春日游,

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

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

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

不能羞。

——《思帝乡》

这一阙就很“花间”了,但清丽、晓畅、深情、果决,都是韦庄的。

而下面这阙词,却让韦庄缠上一桩说不清的公案。

一闭昭阳春又春。

夜寒宫漏永,

梦君恩。

卧思陈事暗销魂。

罗衣湿,

红袂有啼痕。

歌吹隔重阍。

绕亭芳草绿,

倚长门。

万般惆怅向谁论?

凝情立,

宫殿欲黄昏。

——《小重山》

一看就是在写宫中闺情,似有欲说还休的惆怅、痛苦和无奈。宋代杨湜在《古今词话》中说:“(韦)庄有宠人,资质艳丽,兼善词翰,(王)建闻之,托以教内人为辞,强夺之。庄追念悒怏,作《荷叶杯》《小重山》词”。

如果这不是谣传,那就是一个极其伤心的故事了,皇帝王建蛮横地抢走了韦庄从江南带出的宠姬,害得韦庄每天伸着脖子怅然遥望皇宫,思念佳人。

后世有人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包括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也认为此事不靠谱。

因为韦庄入蜀时已经六十五岁,拜相时年过七旬,他不太可能从江南到长安再到四川一直随身带一个年轻的宠姬。

另外,韦庄身为蜀国重臣,在蜀国开建和治理上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堪称王建股肱,王建于情于理,都不会从韦庄手里抢走一个女人。

那么,年愈古稀的韦庄怎么会写如此深情婉约的闺情呢?

著名作家林语堂晚年时生活无法自理,有一次,他坐在轮椅上被人推送到一家大型百货公司,看着眼前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他是如此爱恋,却法染指,突然悲从中来,在百货公司的大庭上放声大哭。

这个故事也许能解释韦庄在古稀之年醉心于闺情写作的动因。他热爱人生,热爱青春和激情,但美好年华都遗失在逃亡路上,步入人生晚境后,他对这些遗失于苦难的美好,有着更为强烈的羡慕和向往,于是,他用自己杰出诗人的才华,将这些羡慕和向往托身于形形色色的女子,借她们的故事,说自己的心事。

武成三年(公元910年)八月,七十五岁的韦庄逝于成都花林坊,谥号“文靖”。


标签: # 江南 # 蜀国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