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严的书法

01-01 生活常识 投稿:灰尘往事
方严的书法

这是千竹书院第72期 · 2017年第24期专辑



方严老师在2017年11月16日 微信朋友圈中说:


我练书法纯属一时兴起,一般维持不了一个星期,下次有兴趣再练的时间就很可能是数月之后了。每次一本字帖练两行三行就要换另外一本,能把字帖临完一页的很罕见,一般不会有这种事发生,所以从来没有通临过任何一本字帖,看到别人一遍遍地通临法帖,我很想也去尝试一下,结果都是只练了开头,连第二页都没有练到,更不用说通临了,所以一直对历代法帖第一页的前两行比较熟悉。要把书法学好,耐心是很重要的,好在我对学书法的要求不高,只要题在画上不难看就行了。









 

早些时日,看到有师兄分享一片颇具年代感的法国梧桐树叶,细看,叶子上有方老师的几行小楷。忽然想起第一次去方老师工作室,画桌上随便放着几张包装盒上撕下的小片片,上面竟都是老师日课的小楷。后来才发现快递盒,地砖,木头,四季的树叶、废弃的印章上,凡能下笔处,都可能有老师的墨迹。原来除了怀素和尚写芭蕉叶,还真有人这么玩。

 

老师在书写材料上基本是一名“不择纸笔”主义者。但无论是画画,还是“余事”的写字,材料上可以随性,下笔却很是理性,都讲究“合理”二字,方老师不大通临字帖,常常是临个三两行就换帖,并且不讲究一点一画的形似,但他的不求形似,又不是完全不相关的夸张变形。很多时候,老师写完几行字,放在字帖边上拍个照,似乎就是两个同时代人在聊天。问他怎么办到的,只是引山谷一句作答:“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末了再说一句“其余不重要的。”

 

很早就有人提倡“日常书写”,但时人往往是做形式、弄效果,少有魏晋唐宋人的日常风度,就那么三两行尺牍,神完气足,龙跳虎跃。

 

于是我们打算分享这一期微信——一个画家的书写日常。(罔两见笑)









方严老师在《千竹》第一期上的签名之一。




尺寸:411cm x 32cm

材质:宣纸

内容:课徒稿集锦

年代:2014


2014年的夏天,老师在北京授课之时,至琉璃厂瓮庐小坐,为余传授笔法诀。晋、唐、宋、元,诸家笔法信手挥洒十数纸。个中精髓尽在其中,有心者自宝之。(瓮庐)











尺寸:9.5cm x 32.5cm

材质:宣纸

内容:认真

年代:2017



2017年初春余在金华听方老师讲课,课间谈及书院理念之事,老师说千竹书院中人学习与做事,第一就是要认真,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含糊懈怠。心有所感,请方老师手书此二字,以为准绳。(瓮庐)



尺寸:47cm x 78cm

材质:宣纸

内容:(唐)皎然 诗

年代:2014












尺寸:35cm x 14cm x 2

材质:宣纸

内容:对联

年代:2015












尺寸:35cm x 140cm x 2

材质:宣纸

内容:对联

年代:2015












尺寸:13cm x 51cm

材质:宣纸

内容:条幅

年代:2015












尺寸:21cm x 52cm

材质:宣纸

内容:书籍题签

年代:2017







尺寸:48cm x 22cm

材质:宣纸

内容:题跋

年代:2015












尺寸:9cm x 27cm

材质:宣纸

内容:篆书课徒稿

年代:2014





尺寸:87cm x 26cm

材质:宣纸

内容:心经

年代:2016














方老师写小楷的时候,往往手边有什么纸就是什么纸。比如随手翻开一个笔记本,写了起来,不知不觉就是满满一本。下面分享的便是这一“笔记本”的小楷诗文……



尺寸:36cm x 19cm

材质:小楷习作

内容:诗文杂抄

年代:2004
























尺寸:46cm x 35cm

材质:瓦楞纸

内容:宋人墨迹课徒稿

年代:2004



示范书稿,收藏已逾十余载。2004年冬日,怀抱一堆临写的字,登门求教,老师现场研墨,临时书写,手旁无他,就找一包装纸,挥毫临摹了一段米芾行书,耳提面命,示范讲解,对于老师当时的“写字要顶峰、忌拖沓”等要领,不甚明了。光阴荏苒,每每翻阅,当时情景,历历在目,老师的教诲,浮现眼前,既是鞭策,更是鼓励。(周亚军)











尺寸:70cm x 33cm

材质:毛边纸

内容:宋人墨迹课徒稿

年代:2004











尺寸:73cm x 35cm

材质:瓦楞纸

内容:唐人墨迹课徒稿

年代:2004











尺寸:32.5cm x 24cm

材质:宣纸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5



2015年北京班的时候方老师讲书画用笔道理相同,虽然当时老师有示范,但理解并不深刻。16年有幸去金华拜访老师,再次近距离聆听方老师讲解书画同源的道理,受益良多。当时老师讲书画两门学问要想有所深入,切不可浅尝辄止,两门学问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精研,渐修,并题写“精修此道”作为鼓励。现在想起当时情境仍然历历在目,让我认识到书画之道殊途同归,这种认识在书画之途将使我受益终生。(赵修建)











尺寸:14cm x 22.5cm

材质:宣纸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2



2012年8月,第一次到金华跟方老师学习。那时候很茫然,  练了多年的书法,画山水的时候毛笔却好像很陌生了,对笔墨也没有头绪,只是有个朦胧的认识,知道自己完全需要从零开始。到了第七天, 方老师似乎看出我的心情,大概是为了鼓励我,指着我画的一棵树说:这几笔感觉还是很好的,就照这种感觉认真练个三五年吧。请方老师写了赵孟頫的这首诗,回来还自己写了几行小字题跋作为纪念。转眼间这都是六年前的事情了。(杨近白)






尺寸:20cm x 21cm

材质:宣纸

内容:课图稿

年代:2012





尺寸:34cm x 50cm

材质:碎纸边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4



2014年腊月,对于我这个菜鸟来说,刚开始对于用笔是怎么也分辨不出顶与铺,力量轻重,也看不出雅俗之别。老师轻轻叹息一声,坐下来,边示范边讲解,讲得很细致,很有耐心。说我写的如硬笔字,僵板平直,缺少毛笔应有的翻转与弹性,有一张课稿右边是我临习的王羲之《圣教序》,左边三行是老师的顶铺讲解示范,并教导我说:“笔软则奇怪生焉,需细心体会运笔的变化。”(宗翰)





尺寸:20cm x 28cm

材质:瓦楞纸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4





尺寸:26cm x 36cm

材质:宣纸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4





尺寸:26cm x 36cm

材质:宣纸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4





尺寸:31cm x 42cm

材质:牛皮包装纸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4



老师喜欢在各种生活中的材料上练字画画,小木块,瓷片,砖头,树叶,写完端详一番……我收藏的这些书法作品里面,一部分是写在牛皮纸上的,有的是写在快递信封背面的,尤其是临唐太宗的”鹡鸰颂”我尤其喜欢,笔法精绝神采飞扬,都是我看着老师从头至尾写完的,每每拿出来赏玩,如师面授,获益匪浅。(杜自在)




































尺寸:45cm x 65.5cm

材质:工业纸板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4











尺寸:32cm x 43cm

材质:工业纸板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4











尺寸:46cm x 26cm

材质:宣纸

内容:篆书瓦当文字

年代:2014









尺寸:45cm x 34cm

材质:快递信封背面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4











尺寸:46cm x 36cm

材质:毛边纸

内容:隶书课徒稿

年代:2014














尺寸:5.5cm x 20cm

材质:印章石料

内容:经文

年代:2007















尺寸:60cm x 23cm

材质:瓷砖背面

内容:楷书文字

年代:2007













尺寸:8.9cm x 68cm

材质:木板

内容:楷书文字

年代:2007












尺寸:21cm x 23cm

材质:法国梧桐叶

内容:经文

年代:2012



记得那是在2012年大四的期末。当时随手在校园里捡了很多枫叶压在书里,想着待压平了可写字画画。我拿着写好的叶子给老师看,老师也挑了一片抄下了这段经文,那天很多同学都得到了老师的枫叶,还有写在银杏叶上的。这片叶子我用一个盒子装着,一放就是六年了。(子卿)











尺寸:27cm x 40cm

材质:牛皮包装纸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5



在2015年夏,收到老师寄来信函,以瓦楞纸壳保护。和往常一样,收到快件,内函留下,包装扔掉。忽然想起老师日常书写练笔绝不浪费一块纸张,心有所感,赶紧飞奔下楼翻垃圾箱,万幸,还在,果然在包装盒的瓦楞纸内有练笔墨迹临小王书法一帧,精妙绝伦,大喜而归。(瓮庐)












尺寸:6cm x 30cm

材质:瓦楞纸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5


尺寸:6cm x 30cm

材质:瓦楞纸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5



尺寸:11cm x 14cm

材质:牛皮包装纸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6



尺寸:6cm x 13cm

材质:牛皮包装纸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6



尺寸:6cm x 13cm

材质:牛皮包装纸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6



尺寸:27cm x 36cm

材质:快递信封背面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6



尺寸:27cm x 36cm

材质:工业纸板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6



尺寸:63cm x 48cm

材质:残纸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4



上幅作品,方老师书画于快递信封内侧。一日,余手贱,拟揭开装裱,奈何快递信封纸粗不堪,开弓没有回头箭,耗时三小时,揭成残纸。果然是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丑,过则为灾。(瓮庐)



尺寸:55cm x 28cm

材质:残纸

内容:课徒稿

年代:2014







篆刻一艺,在古人眼里也许是余事的余事,所谓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即便如此,当他们选择以刀为笔之时,又会在方寸之间,写出天地。这些是1990到2006年,方老师的一些篆刻作品,在日常生活的间隙里,用铁笔刻画时间……







内容:延年(朱文)

年代:2002



内容:无心到处禅(白文)

年代:2002



内容:日利(白文)

年代:2002



内容:大乐(白文)

年代:2006



内容:千竹居(朱文)

年代:1994



内容:安吉(白文)

年代:2006

 


内容:安吉(白文)

年代:2005



内容:肖形印(虎)

年代:2005



内容:方严之印(白文)

年代:1990



内容:肖形印(朱文)

年代:2011

 


内容:肖形印(朱文)

年代:2011



尺寸:40cm x 31cm

材质:宣纸

内容:余事

年代:2015







古人喜欢把艺事称为余事,好像不很在意的样子,大抵上有造物的广大精微,圣贤的家国梦想,不好倡“为艺术而艺术”。但古人又讲,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于是纷纷寄兴余事。也正是这种表达,迷惑了一些后人,以为余事便是任情纵性,信笔涂鸦,蛮不讲理,如此何必谈余事,不如叫“生事”。古人虽为余事,于理于情都有用心处,认真处,后人也应当于此玩索。本期专辑,我们要分享的也是一种“余事”中的“认真”……






本期专辑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杨近白、林寄春、杜自在、张明江、周亚军、赵修建、宗翰、何俊、陈东旭(排名不分先后)等同学的大力协助,特此感谢。




千竹初篁

千竹书院中人专用古法纯狼毫

即将淘宝上架




具体细节

请看下期订阅号








内容主编   |  千竹书院学术

学术顾问  | 方严

设计编审  | 瓮庐

文案编审  | 罔两见笑

图片采集   |  徐聪慧 、 李永翰

本期文案   |  瓮庐、罔两见笑、署名文章

本期设计   | 慧一 、 心行



标签: # 年代 # 内容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