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这部大尺度性侵故事,给少女们上了一课!
在这本书中,作家林奕含讲述了一个13岁的女孩房思琪被国文老师李国华诱奸的故事。
李国华曾对房思琪说:“这是老师爱你的方式,你懂吗?”“我心想,他搞错了,我不是那种会把xx误认成棒棒糖的小孩。”
“想了这几天,我想出唯一的解决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
一个成年男性借着文学的华丽外衣满足自己肮脏的欲望,迫使少女房思琪扭曲自己的意志将之美化成爱情。
这和今天要推荐的电影《信笺故事》何其相似。
虽然这部影片在1月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并无斩获奖项,但在烂番茄上却获得了高达98%的新鲜度,豆瓣则有8.3分的四星好评。
同样是讲少女性侵,电影版的故事有啥特别之处?我们一起来看看。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纪录片导演兼大学教授,叫詹妮弗·福克斯。
48岁的她俨然已是人生赢家的模样。有自己钟爱的导演事业,订婚3年的帅气男友,一切看起来都顺风顺水。
某天,妈妈的一通电话搅乱了她平静的生活。原来妈妈在无意间翻看詹妮弗儿时的信笺时,发现了她在高中课堂上写的一篇经美化过的小故事。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我想要以一些美好的事物来开始这个故事。我曾遇到两个很特别的人,两个使我深深沉迷的人,想象一下,一个已婚女人,一个离异男人,在亲密的友谊中分享他们的生活,用他们的灵魂彼此相爱,重要的是,我也参与其中。”
然而,这个故事的真相却没有詹妮弗笔下的那般美好。
当母亲提醒她当时只是个13岁的小姑娘,而不是她自己印象中的成熟女孩时,詹妮弗开始重新审视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故事中所谓的灵魂的相爱不过是她美化过后的说辞,是剔除了肉体性侵之后精心包装的残酷回忆。
13岁的詹妮弗生活在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的家庭,父母忙着工作,忙着争吵,无人顾及她的感受。
正值青春期的詹妮弗敏感而脆弱,她对家人的忽视和冷漠产生了憎恶,她开始渴望成熟、自由,离开烦人的家庭,像大人一样自己做决定。
那年暑假,父亲将詹妮弗送去马术训练场学习骑马。在那里,她遇到了影响她人生的两个重要人物,马术女教练Mrs.G以及田径教练比尔。
Mrs.G夫人美丽迷人,是所有女孩梦想成为的女人。教练比尔则高大帅气,懂得巧妙的赞美夸奖他人。
在年幼的詹妮弗看来,他们俩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于是,他们约定互相写信,分享一切秘密,甚至组成了一个神奇的“四人小家庭”(外加一个女大学生)。
但詹妮弗却没意识到,这其实是他们二人在一步一步的获取她的信任,最终等待她落入他们的美丽陷阱。
在片中,比尔对詹妮弗的诱骗正好切中了詹妮弗的精神需求。
比尔的套路在现在看起来像是撩妹的廉价土味情话,但是在幼小的詹妮弗看来,被爱、被认可、被欣赏、被当作大人一样看待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
而走完了前奏,比尔终于露出了他邪恶的一面。
詹妮弗被性侵的镜头虽然在片头有了谨慎观看的提前警示,但楼主看到这里还是心里一团怒火,忍不住要撕开欲望支配下比尔这类衣冠禽兽的真面目。
詹妮弗表面上配合着比尔,但生理上的呕吐却在反抗着这种行为,她本身是拒绝且厌恶的。
可中年的詹妮弗在回忆这段往事时一度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去粉饰事实,她以为比尔是爱她的,自己和比尔是两情相悦的情侣。
但当她追溯到比尔后来的经历才发现,自己只是比尔众多爱情游戏中的一个受害者,他通过教练的身份将魔抓伸向了更多的女孩。
这跟《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的李国华简直如出一辙,同样是打着爱情的名义,利用青春期小女孩对自己的爱慕发泄自己的欲望,从而造成对方严重的心理创伤,林奕含的死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而这个看似荒诞的电影故事也并非虚构,是根据导演的亲身经历改编。
林奕含的书写已经耗尽了毕生心血;导演将镜头直射内心,也是一种抽丝剥茧式的自我拷打,需要莫大的勇气。
片子中几个镜头都以幼年的詹妮弗和成年后的詹妮弗对话的形式展开,这种特殊的叙事方式让整个影片加分不少,使之萦绕在一种对自我的质疑、重塑、再推翻的时空交叉感之中。
这也是《信笺故事》震撼我们的地方,楼主在观看的过程中也会不停的审问自己,记忆是完全真实的写照吗?会不会自己所坚信的某些事情也被心理上的防卫机制给美化了?
詹妮弗通过一封信笺发现了少女往事的真相,但还有更多的人被蒙在记忆或幻想的迷雾里走不出来。
她们以为过去的事情被遗忘、被美化就代表不存在了,却没意识到,这种心理上的创伤可能潜藏在生命的角落里,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性行为态度。
詹妮弗的母亲曾提到她在被比尔性侵之后的成年生活里,一直行为放纵,和各种男人鬼混,但詹妮弗却诡辩说妈妈太保守,自己只不过是不想像妈妈一样一生只追随一个男人,受到束缚。
詹妮弗其实自己也没意识到青春期的性侵经历已经潜移默化的构成了她的世界观,影响了她认知世界的方式,造成她在成年后的一段时间里也一直按照青春期的放纵态度和男性相处,不断的用自我摧残,堕落来麻痹自己。
而强迫自己爱上老师的房思琪结局比詹妮弗更凄惨。
她疯了,她不能接受一个真正相信中文的人,可以背《长恨歌》的人,怎么可以背叛这个浩浩荡荡已经超过五千年的语境。
以至于最后她试图用这样的诡辩去掩饰心理上矛盾:“她恍然觉得不是学文学的人,而是文学辜负了她们。”
对房思琪来说,她的世界观已经在13岁时初步形成,这段性侵的经历和她原本通过文学构建起的世界观是相悖的,任凭她再怎么美化,还是会在内心产生分裂和矛盾,以致最后疯掉。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性侵受害者们以为的“自我和解”只是一块太过简陋的遮羞布,不敢去直面事实的真相,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
直面内心是艰难的。
但是,让凶手逍遥法外,让潮水一般的回忆随时吞噬自己难道就是更好的选择?